曹雄转过身来,目光直视孔融。
“孔融伯伯言五子的答卷,驴唇不对马嘴。那孔融伯伯是否还记得‘融四岁,能让梨’?”
“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一脸疑惑,即便是他四岁就让梨给哥哥和弟弟,那与这驴唇不对马嘴又有什么关系呢?
“融四岁,能让梨”的典故,曹操与诸臣哪能没听过。
只不过如今提出来,倒好像是赞扬他孔融,对局势上,难道真的有帮助么?
曹丕则摇了摇头,“五弟弟总归才十五岁,论辩才,哪里是五十五岁的孔少府的对手?”
想到这里,曹丕还暗暗窃喜了一番。
看得孔融疑惑。
曹雄接着问道:“当初你爹爹问你‘为何挑最小的梨’,孔少府是如何回答的?”
孔融哈哈大笑,他本以为五公子要提出多么刁钻刻薄的问题,没想到提到的是自己的一段佳话。
“我回答的是: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这一番话倒不是他孔融记忆犹新,实在是山东曲阜就是这么传的,每个小孩儿都在背诵他孔融让梨的故事。
曹雄挠了挠头:“我倒还记得,你爹爹随后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为何不给他小梨?’孔少府又是怎么回答的?”
孔融又是一笑:“我的回答是:‘我是哥哥,我比弟弟年纪大,我应该吃小的!’”
曹雄一拍手,“这就对了!你爹爹两个问题一样,都是问你为何吃小梨,你的回答先是‘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又是‘年纪大,应该吃小的’这不正是前后矛盾,驴唇不对马嘴吗?”
曹操一愣!
好端端的一个孔融让梨,愣是让这五公子曹雄说出一番歪理!
虽说不甚严谨,可若是要评判,倒也不无道理。
同样一个问题,你孔融先是回答年纪小,又是回答年纪大!倒也是前后矛盾,驴唇不对马嘴马嘴了!
曹操势力的文臣、武将拍手叫好。
心中暗暗夸赞:“这五子,真行!”
孔融哪能听不出来他是诡辩,这曹雄把他让梨的故事,完全肢解了,只留下对孔融不利的说了出来。
刚想辩驳,却发现议事大厅诸位曹操势力的文臣武将对他毫不客气的诋毁!
孔融这才明白,曹雄哪里是一个人在与他诡辩,他的身后,站着整个曹操势力的所有文臣武将呢。
但凡他能扯出一丁点道理,恐怕这些文臣武将也会拍手叫好。
区区他一个孔融怎么与整个曹操势力全部的文臣武将相抗衡?
想到这里,孔融只觉得十分憋屈,愣是被一个十五岁的小孩给赢了!
“孔少府,你若不服,我就再说一件事。”
曹雄这么一说。
曹操和群臣都来了兴致。他们倒是对曹雄的诡辩,有些期待。
孔融“哼”了一声,说道:“我行的正,坐的端,你一个区区小儿,能毁了我的名声?”
曹雄微微一笑,“这可说不定呢!”
言语间,倒是十分自信。
“听闻孔少府任北海相时,在路上遇到一个在坟墓边哭泣自己亡父的人!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少府是如何处理的!”曹雄问道。
“此假意哭坟者,自当杀了!”孔融并不打算刻意隐瞒,既然做了,他便不怕承认。
曹雄一改嬉笑语气,画风一转,语气登时凌厉:
“建安元年,北海被攻陷,你父亲死于其中,你面色憔悴了没有?你哭泣你亡父了没有?”
这一问,倒是让孔融一惊!
那时孔融的北海城被攻陷,他哪有功夫去哭坟?撒丫子就跑了!
憔悴?笑话,即便憔悴,也是沿路奔波的憔悴!
命都快保不住了,孝道?即便是他孔圣人的后人,也无暇顾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