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妃她永不认输 第13章
“是世子之前交代的,要我带您去安全的地方。”
池虞没想到霍惊弦居然还特意交代了手下的人妥善安置自己,这么一看好像对自己还挺上心的。
人报以善意,池虞心里也会带上感动,然而这个感动在她心里没有停留片刻就被她自己敲散了。
不对!他砸了她一间屋子,他肯定是心虚!!!
冯铮看着她表情阴晴不定,最后定格成了一个冷酷的样子。
“行吧,既然是世子好心安排,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冯铮:“……”
他看了一眼挞雷,挞雷耸着肩垂着脑袋低声在他旁边说:“我就说她今天特别阴阳怪气。”
冯铮把池虞带到一个小帐里,离着主帐不远,里面布置和主帐差不多,中央是一张兽皮拼接起来的皮毯,毯上搁置着一张矮桌,矮桌上有笔墨纸砚还有几本书。
“池小姐,自便。”冯铮对她打过招呼,就退了出去。
池虞环顾四周一圈,也没什么新奇有趣的,就跪坐在矮桌前翻看那几本书。
这本叫《山川记》的扉页上落了一枚暗红的字章 。
池虞拿着书仔细辨认,才辨出是如玉二字,莫非这是霍惊弦的表字?
如玉?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这个字想来不是定北王那水准取得出来的,因为风格实在相差甚远。
听闻‘惊弦’这个名的来由是定北王正在秋猎的时候,王妃早产。
突然得了消息的霍王爷受了惊,失了手。
于是就留下了那句“吾妻生吾儿时,惊弦而雁鸟飞,呜呼哀哉!”
惊弦为名,却又被取这么一个娘们叽叽的字。
池虞联想起自己爷们兮兮的小字,叹了口气,生出了一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境。
池虞本以为霍惊弦可能是个不怎么读书的粗人,但是没想到他不但看书还看得挺认真。
每一页或多或少都写有心得手批。
有记录人文轶事:“卓人能饭,一月可食一石米!”
――如玉字:负重者多食,骑乘者多餐,兵马劳逸,远攻为速,近战厚防。
有描绘山川:“卓卓西山,多山石,近水流者,地暖向阳,土肥草盛……”
――如玉字:背山为险,面朝阔地,活水为要,进退两易。
池虞满头雾水,往下又翻看了几行批注后忍不住翻回到封页。
他们看得是同一本书吗?
一本普普通通的博物杂记都能被他生生看成了兵法?!
第7章 脾性
池虞在乾北大营看霍惊弦的手批时,霍惊弦正坐在池虞闺房中的书案后。
大月几人一时不知道把这么大一个男人藏哪里好,只能让他原样呆在此处。
因为如果真的如霍世子所言,他们大致摸清了两人互换位置的玄机。
就更加不敢让他走远了。
正如霍惊弦对池虞的安排,找一个妥当的地方看护起来。
昨日才被池虞吓唬过的二房、三房不敢上来打扰,池虞院子里就清净得很。
窗下院内的桂花树正在盛放,馥郁的花香似有若无,穿过窗扉花格,萦绕在屋内人的鼻尖。
霍惊弦在翻看池虞摊在桌子上没来得及收起的账簿。
池虞的审阅颇有些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还挺有趣。
这许是庄子秋收后给池府送回来供掌事的查阅,只列入了收支数量,一笔笔分列清晰明了,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店面的账簿也夹在其中。
这么粗略一看下去,才知池府富贵并不全在池府的大房飞出了一个尚书大官,而是池府几代人都颇懂得经营,不但有大小庄子无数,在燕都寸土寸金的地段还有粮店、酒楼、布坊等店面。
池虞接管这些事的时间可能还不长,下面人给她写的束语不厌其详,指出可能被问责有出入的地方,比如运输的损耗、品质的残缺云云,竭尽详细,唯恐有疏漏之处。
――已知晓,下不为例。
――江北亦有此难,然无缺数少量,望叔自省之……
池虞不过十六岁,笔迹还显得稚嫩却在行笔之中尽力板出一副严肃管家的样子。
有一人送来的束语在这其中就显得有些不同,语气比起其他的更加亲切,少了毕恭毕敬的味道,倒像一个熟知的长辈,因为他看见这人在束语后面问起了池三小姐的私事。
――听闻三小姐得圣上赐婚,又闻夫婿并非良婿,叔有一言欲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非是良人,应及早弃之,燕都男儿,多如老狗,若叔牵红线,明年就大婚,三年就抱两,叔也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