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闭上了眼睛。
“敢问大师,国朝运势如何?”熙和帝亲自下来,扶起盘膝而坐的同和来。
同和大师擅长卜算推演之术,这事广为天下人知。皇帝听过他的美名后将人请入宫中推演数卦。
果然一一灵验。
自那以后他就成了简在帝心之人,连带着天下佛教徒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今年……皇家娶妇……”
字字如刀,刮剌着同和的嗓子。他极为艰难道:“罪臣之后、命犯紫薇……”
“你胡说!”同和的批命只说了一半,金阶之上就传来一声怒喝:“妖言惑众!”
众人望去――
那站起身来,疾言厉色之人竟是太后!
同和对她的怒喝视若无睹,阖上眼睛不管不顾地说了下去:“先帝在时,罪臣卫氏满门皆被屠戮,出嫁之女除太后一人外皆落入法网。”
“如今,罪臣血脉再次流入宫禁,恐于国朝气运有碍。”
他缓缓转身,神色空茫瞧向金阶之上一人。
那目光所向,正是虞莞。
第34章 血色
太后听见“卫氏”二字惊怒之极, 情绪被一瞬抽干后,反而镇定了下来。
九凤吉服中的老太太眉眼间压着乌云,沉凝的声音中酝酿着暴风雨的前兆:“同和, 你这些蛊惑人心之语是受谁指使?”
同和并不作答,只道一声:“阿弥陀佛。”
风暴中心的虞莞怔怔望着同和大师张口闭口,听着那被划开一角的真相。
罪臣,卫氏,太后。
两辈子过往的一幕幕忽如珠子般串联起来。
难怪她从来不知生母名讳。
难怪虞振惟铁了心地送她去参加春日宴, 而她不声不响也能得太后青眼。
难怪嫁进皇家后太后平日对她提点照顾, 待她细心周到不似孙媳, 反如嫡亲的孙女。
而前世身子健朗的太后的溘然长逝――
恐怕是听见了自己小产的消息才会惊悸以至昏迷,在梦中撒手而去罢。
她懵懵懂懂, 被人无声地庇护关爱了两辈子,只把太后当成敬爱有加的长辈。
却在不知情中,悄然失去了世上最后一位血脉亲人。
毫无征兆地, 虞莞泪如雨下。
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方帕子, 青竹的图样、沾着熟悉的甘松薄荷香, 清新凛冽。
虞莞接了过来, 用那方帕子捂住自己通红的眼睛。
泪水霎时氤深了一片。
薛晏清长身忽地挺立, 上前一步倚在虞莞身侧。他的手绕过那纤细背脊,扶在虞莞另一侧的瘦削肩膀上,仿佛把她窈窕的身子整个圈在怀里。
只是那手只是虚虚扶着, 却未真正触上去。
百官乍然听见“卫氏”两字,反应不一。
年轻的官员还懵懵懂懂、不知所云, 老臣们的脸色却已经变了。
一片凝声沉默之中。御史台官长最先站出列来,斥责同和以卜算之名行挑拨离间、妖言惑众之实。
几个素来刚直不阿的台官也寸步不让、紧随其后。
他们是纯臣、谏臣,最看不惯的便是以天道之名行阿谀之事的小人、从前同和不过小打小闹, 说的也是无关痛痒颂德之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
现在此妖僧竟想以这等荒唐之语搅乱朝纲、挑拨皇帝与太后的关系,甚至撩拨储位!
他们怎能坐视不理!
而更多的老臣们,尤其是经历过卫氏一事之人,看向薛晏清搂着虞莞哭泣的模样,暗暗掩去眼中复杂之色。
虞蔚兰神色怔忪,同和大师的话每一个字都入了他耳,但是拼接起来后,其中真意只觉难以置信。直到他看见身边的父亲面色复杂、怅然一叹。
原来……这都是真的么。
同和静静敲着木鱼,对满朝指责质疑之声不置一词。
皇帝满眼复杂,看着这个素来宠信有加的得道高僧。
太后怒道:“皇儿!”她一向和蔼,甚少动这么大的气,身形已然有些不稳。
卫氏本就是她心中隐痛。尤其是看到虞莞伏案哀声哭泣之态,不禁动容怜惜,心中怒火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