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比平日里强,但应当也算不上重赏。”守卫却认真地想了想,回答道:“军中赏赐一切皆有章程,就算刘都护心里想对你们重赏也没法违背章程。
不过,都护将刘都护叫去了,或许刘都护会向都护请求对你们加重赏赐,都护也答应呢。”在任命刘琦为副都护后,安西士卒百姓平时说话仍然将李珙称为都护,将刘琦称为刘都护。
“都护将刘都护叫去了?都护有何事要与刘都护说?”杨校尉听见此事,立刻问道。
“当然与昨日的交战有关。”
“都护到底要训斥刘都护,还是怎地?”杨校尉又追问道。
“这我怎知道?”守卫反问:“你以为我是都护的侍卫啊!都护想同刘都护说啥,我除非是神仙能掐会算,不然怎么可能知道。”
“是我说错了。”杨校尉立刻道歉,也不再追问此事。
他又与守卫闲聊几句,见麾下将士已经全部入营连忙和他告别,与将士一起向驻扎的帐篷走去。但他在走路的时候心里想着:‘我们得不得厚赏不要紧,都护千万不要因此训斥刘都护,甚至以此为由不再让刘都护指挥啊!’
……
……
“属下指挥不利,请都护责罚!”一走进李珙大帐,刘琦就立刻行礼,又连声说道。
“你这是作甚?”李珙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
“属下指挥不利,请都护责罚!”也不知刘琦是否回答了李珙的问话,反正他将适才那句话又说了一遍。
“你们都出去!”李珙生生被气笑,对帐中侍卫吩咐一句,待只有他与刘琦二人后问道:“刘琦,你到底要做甚!”
“属下是真心请都护责罚。”刘琦眨着眼睛说道:“因属下指挥失误,致使昨日白日死伤比大食军要多,我军吃了大亏。属下身为指挥之将领,理应被都护责罚。”
“你后来不是又找补回来了嘛!虽然参战将士尚未完全回营,但昨夜至少杀了四百多大食兵,咱们唐军战死不过几十人,这样算下来昨日一整日交战死伤或许比大食军更少,你的指挥也算不上多失误,我责罚甚!”说完这番话,李珙见刘琦仍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又没好气地说了一句:“怎么还不起来,难道等我扶你不成!”
“多谢都护宽宏大量。”刘琦这才站直身子。
“你以后不必再做这样的事情。”但在刘琦起身后,李珙仿佛忽然想明白了甚底似的,脸色一变,又对他说道。
第343章 我要去祭拜
“都护在说甚,属下怎么听不明白?”刘琦也似乎没听懂似的,用疑惑地语气说道。
“罢了,你愿意装傻就装傻吧,但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李珙顿了顿,又道:“坐下吧。既然不会责罚你,你也理所应当在我这里有座位。”
“是。”刘琦答应一声,在他身前坐下。同时隐晦地扫了李珙一眼。李珙刚才那句问话他虽然装作没听懂,但实际上是听懂了。
刘琦为何一走进帐篷就向李珙行礼?李珙最初没有想明白,但后来想明白了:仍然是为帮他在军中树立权威。
大多数士卒都认为此战实际上会是刘琦指挥,李珙虽然嘴上说着不介意,还举出刘邦的例子,但真的不介意么?
他此时身份与楚汉相争时的刘邦并不相同。当时刘邦已是得到天下人认可的诸侯王,与曹参、周勃等人也有明确的君臣名分,麾下将领老打胜仗不会影响身份地位或隶属关系;
但李珙与安西诸文臣武将只是上下级关系,并不是君臣关系,若除他之外的某一位将领一直打胜仗,是有可能威胁到李珙在安西将士心中地位的,也不利于他以后建立一独立藩国。李珙也理所当然会忌惮威胁他地位的人,首当其中的就是刘琦。
所以刘琦一直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威胁不到李珙的地位。几次‘做好事不留名’是为了这个目的,今日一进门就行礼认错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当然,你要问刘琦有没有想过取李珙而代之,作为一个出生于人人平等官员深入人心(虽然实际做不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话语人尽皆知的时代的人,当然是想过的。
但他经过认真思考,还是放弃了这种念头。李珙建立一藩国,赵光密、王胜等人还可以接受,但自己想要建立一藩国他们绝不会接受。而且这些老将都已经在安西扎根两三代,本人也在军中影响巨大。
刘琦即使用暗杀的手段除掉这些老将,他们在军中的老部下也不会对他臣服,反而会导致安西内乱。没了来自中原的支持后,安西其实危机四伏,即使打败大食人,南边的吐蕃人也要防备,完全经不起内乱。
所以刘琦只能专心辅佐李珙,又为了让李珙不忌惮他,只能做出种种似乎很可笑的事情。
‘唉,不想起来我都差点儿忘了,吐蕃人怎这样安静?若说大食攻打安西的第一年、天宝十四年吐蕃人没动静是因为要出兵平叛,可为何直到现在也没动静?叛乱没维持多长时间就被扑灭,对吐蕃国的实力不会有多少影响。’刘琦忽然想起这件事。
‘罢了,现在多想也没用,等吐蕃人真有动静了再说。现在想点儿有用的。’刘琦又琢磨起李珙适才说的后一句话。‘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难道我做的过火了?’
刘琦认真琢磨一会儿,忽然想明白了李珙为啥说这样一句话,以及为啥他猜透自己的想法后并不是很高兴、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缘故了。
‘我帮李珙出主意如何指挥也就罢了,他毕竟承认自己指挥不行;我在并未对大食军大败的情形下较为夸张的请求责罚,岂不是表示他想在军中建立威信只能在我伏低做小的情形下?李珙岂会高兴?
以后确实不能再这样做了。再这样做,恐怕比我立下很多功劳威胁他的地位对他的刺激更大。一定要长记性,做某件事前一定要想好影响,而不是像这样还没想清楚就做出来。’他又在心中自我反思道。
“刘琦,你是否要喝水?”这时,李珙忽然问道。刚才他一直没有说话,似乎在放任刘琦思考似的。
“不必,不必。”刘琦赶忙回过神来,连声说道:“见到都护的侍卫前我刚刚喝了一大杯水,现下不渴。”
“你平日早上不是不会喝很多水么?怎么今日喝很多?”李珙又问道。
“还不是昨夜那一战。”刘琦道:“虽然昨夜戌时正就已经接到消息,说被围住的大食千人队已经溃败,四散奔逃;但当时已经天黑,大食兵又更熟悉道路,最后能杀死多少可不好说。
属下因为急切地想知晓能杀死多少大食兵,虽然回到营中,但一夜没睡就等着消息。一直等到寅时正,才传来消息砍得大食首级四百多,属下这才放下心来,又与众人商议一会儿天就快亮了,想起已经十多个时辰没有喝水嘴渴的很,赶忙喝了一大杯水。”
“你昨夜没睡?”李珙关切地问了一句,又道:“既然如此,你先回去休息吧。下午我再与你说话。”
“都护,属下虽然一夜没睡,但现下精神头好得很,也不觉得困。”刘琦道:“都护若有事情要吩咐,尽管说属下一定记得。”
“你真的不必回去睡一觉?”李珙又问。
“属下精神极好,不必休息。”
“那好,我现下就与你商量。”李珙说起这时叫他过来的目的。
“其一,是昨日那一战。刘琦,虽然最后杀死许多大食兵,算是打个平手,但也表明大食军战力不弱,将领更绝非庸手。而且他们大概对你,对王胜,对赵光密等人的指挥习惯已经知之甚详,更容易猜到你们如何指挥。所以我军指挥最好再变一变。
我想的是,每次出兵前由我、你,王胜与赵光密共同商量,互相建议,得出最后决定再下令,除非军情紧急任何人不得再单独下达军令。你觉得如何?”
“属下觉得甚好。”刘琦立刻说道。不管李珙这样做的目的是借机揽回指挥权还是真心为打败大食军着想,或者两者都有,他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