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大唐的旗帜

大唐的旗帜 第500章

大唐的旗帜 七帅 3113 2021-06-08 15:20

  “这,还是从长计议。除了这个问题,还有其他问题要解决。”李珙心里又偏向答应出兵。可这毕竟是打仗,不能只考虑政治,军事方面的问题必须一条一条解释清楚。

   “今日白日有人说过,大食军有部分精锐撤回去,这些兵马战力不弱;更兼若我军打进呼罗珊,大食军就是即保家也卫国,必定拼死作战;他们又有坚城可守,我军想打赢未必容易。”李珙开始问军事方面的问题。

   “殿下,我军出兵目的并非是占领呼罗珊,而是屠戮大食百姓,为死难的安西百姓报仇。呼罗珊虽是大食人老巢,可城池不多,不可能将所有百姓接入城中。即使只屠戮留在城外的大食百姓也足够了,不需攻打坚城。

   若大食军为保护百姓,离开城池主动寻我军野战,难道我军还怕与大食兵野战不成?”

   “你说的是。”李珙点点头,问起下一个问题。“军中有许多将士思念家乡,不愿再打下去了。这如何解决?”

   “殿下,据属下所知,军中不愿再打的将士是少数,多数人都想打进大食人老家,也杀回去。若殿下不信属下的话,可以派侍卫或旁人暗中调查。

   至于那些不愿再打的人,可以将他们从军中调出来单独成军,留在乌浒河北岸驻守,一来防范大食军偷袭,二来若进入呼罗珊的军队打了败仗,也可接应。”

   “莫元说吐蕃国或许会觊觎安西土地人口。我仔细想了想,他说的有道理,继续有将士战死,确实会影响防范吐蕃人进攻。”

   “殿下,可以采用驱虎吞狼之计。”

   “驱虎吞狼之计?作何解?”

   “殿下,从喔鹿州一路向西来到康居城,殿下觉得石国、拔汗那国、康国的土地如何?”刘琦却忽然说起别的。

   “土地自然是好。”李珙虽然是皇子出身,可对农业还有基本的了解。“整个安西、昭武九姓国,土地最好的是喔鹿州,雨水在安西也是出乎预料的多,适宜耕种。

   而排在第二的,就是石国东南与拔汗那的土地。”

   “既然如此,殿下是否想要将这几国的土地变成安西属国的土地?”刘琦用诱惑的语气说道。

   “你的意思是?”

   “殿下,过去之所以不将昭武九姓国纳入安西大都护府,而是承认为属国,是因为朝廷在长安,距离安西十分遥远,难以在昭武九姓国形成稳固统治,所以如此;可此时殿下自立为国主,所辖之土与昭武九姓国不说近在咫尺,也相距不远。可以统治这几国之土了。

   尤其此时安西军将大食人从昭武九姓国驱逐出去,正是兵锋最胜、昭武九姓国最无法抵抗之时,正好行此事!”

   “你的意思是,征召昭武九姓国的兵马随同安西军攻打呼罗珊,让昭武九姓与大食国两败俱伤?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避免我军死伤,还能降低统治昭武九姓国的难度。”李珙被刘琦说的口干舌燥,勉强平复心情,思索后说道。

   “殿下说的大体不错,只是并非是征召昭武九姓国兵马随同安西军攻打呼罗珊,而是以昭武九姓队为主,安西军压阵,出兵进攻。”刘琦笑着说道。

   “他们能答应?”

   “为何不答应?此时正是大食国近百年来最弱之时,昭武九姓国被大食人欺压了几十年心中也有怨气,岂有不想痛打落水狗的心思?只是担心仍然打不过落水狗罢了。可有安西军压阵,他们就可放开顾虑,出兵呼罗珊。

   殿下还可许诺,安西军进入呼罗珊只为报仇,抢来的一切东西都交给昭武九姓国将士。他们听了这番话,必定答应。”

  第474章 将士的心思(一)

   “说得好!”李珙忍不住叫道。

   但他声音才出口,就意识到不妥。李珙心里虽然已经完全偏向于出兵呼罗珊,可毕竟还没有最终做出决定;而且刘琦说的话虽然有道理,但他本身就偏向于出兵,出兵会导致的问题多半隐瞒不说,明日还要再听一听王胜、莫元等人的话,再做计较。

   可自己面对刘琦说出这三个字而且表情十分高兴,显露出心思,万一传出去,使得莫元等人明日不再说话,如何是好?

   “罢了,我本想再问你几个问题,可那些都是细枝末节,不问也罢。唯一可虑的,只有军心士气。”李珙在心里检讨自己以后一定不要随意表露心思,一边说道。在他看来,既然心思已被刘琦得知,再隐瞒也无用,干脆直白地亮出来。

   “请殿下派人在军中暗中调查。”刘琦说道。

   “不必派侍卫调查了。我亲自在军中询问一番。”李珙说着,从椅子上站起来。

   “殿下要亲自调查?”刘琦一愣。

   “就是亲自调查。”李珙道:“虽然不急出兵,何况你说要调昭武九姓等国的将士与安西军一道进攻呼罗珊、更是想急也急不起来,可事先要做的准备太多,吩咐侍卫去调查,又得耽误几日时间。不如我亲自地调查。”

   “殿下打算如何调查?”

   “直接询问士卒。”

   “这,殿下,属下认为,未必能问出士卒们的真实心思。”

   “为何不能?”李珙反问:“每次询问前,我都会直白的告诉士卒:你的回答会影响是否出兵呼罗珊。切身关系到自己,他们为何不说实话?”

   “这……”刘琦一愣,随后发现自己可能犯了个错误。

   他见过太多一看就假的电视采访,下意识认为一般人不会对官员说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而是说官员想要的话。正常情况下,他的想法也不是错的;可现在是非正常情况啊!

   李珙不是官员,他是大唐亲王、安西国主,安西的统治者。华夏百姓的普遍观念大多是坏事都是官员做的,君主都是圣明的,是会为民做主的。

   这个观念其实也有道理,虽然君主不见得圣明,但官员做坏事是在挖国家墙角,国家倒台了官员换个朝廷继续做官,君主就要面对身死族灭的下场。所以君主若是知道当然会纠正、为民做主。

   所以百姓面对下边的官吏未必敢说实话,可面对朝廷来的大官都会伸冤。现在李珙这个安西第一号亲自询问,又事关自己切身利益,士卒们应该会说实话。

   “是属下想错了。”他立刻认错。

   “好了,既然你也觉得能问出来,咱们这就去问。”李珙在侍卫服侍下已经穿上外衣。

   “此时?”刘琦又是一愣,快步走到帐篷门口掀开门帘,发觉天色已经发白。

   “都已经这个时候了。”

   “你以为是甚时候。”李珙笑道:“咱们说了那么多话,怎么可能还是子时。把你的外衣穿好,咱们出去了。”说着,他从刘琦身侧经过,走出帐篷。刘琦也撸了撸褶皱的袖子,忙跟出去。

   “去哪支军队?”离开帐篷后,他们望见已经冒出袅袅炊烟的火头军营地,也听到士卒走动的声音,确定已经有人起来,刘琦又问道。

   “这,去202团。”李珙犹豫片刻,出言道。

   “202团?”刘琦一怔,问道:“殿下是要问丹夫、雷诺等人?”

   “你果然猜到了我的心思。”李珙笑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