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十八章潜艇猎杀
不管布托能否听进黄历的忠告,不管巴基斯坦是否还会象历史上那样走过曲折的展之路,南洋联邦此次出兵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由于巴基斯坦与其他伊斯兰国家,如伊朗、约旦、沙特等的特殊关系,南洋联邦的助阵将使其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近一层,获得稳定的石油能源。
而这只是其一,其它的目的还包括:遏制印称霸南亚的梦想;展示军力以震慑北越等国家;加牢固树立亚共体盟主的地位;将影响辐射至印洋,部分取代采取全球收缩战略的美国的作用;以战代练,保持军队战斗力的水准,演练战术,试验装备……
总之,南洋联邦出兵并不是维护亚共体成员国领土主权完整那么简单,其深层的考虑还要以后的很大时间里才能显现出作用。
第三次印巴战争是一次海陆空三军作战的立体化战争,地面和空作战集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海上争斗也没有停止,而且再次给印军以极大的震动。
南洋联邦虽然没有出动海军助战,但并不妨碍巴基斯坦海军利用南洋联邦制造的潜艇给予印海军以沉重的心理打击。若论海军实力对比,印海军占有明显上风,对东巴的侵略战争刚刚开始,拥有航母等海上优势力量的印海军就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包括成功袭击巴基斯坦军港卡拉奇、击沉巴基斯坦老式潜艇“加齐”号、封锁东巴港口吉大港等等。印海军官兵骄傲轻敌,似乎已不再把巴基斯坦海军当作重大威胁。
也就是这个时候,南洋联邦制造的两潜艇出现了印海域内。南洋联邦的造船业很厉害,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军舰和船只出口很可观,但潜艇却迟迟没有制造出来,即便是与经验丰富的德国设计师和造船企业合作,也几乎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制造出型潜艇。
原来,南洋联邦和德国科研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了辅助性厌氧动机的研制上。众所周知,潜艇战斗效能很大程上是由其隐蔽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潜艇必须能长时间地水下停留,噪声水平要低。当然,水下续航性能上,没有哪种潜艇能与核潜艇相抗衡。但核潜艇造价惊人平均单价13-23亿美元,战斗使用和维修保养费用较高,销毁难大,德国人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建造核潜艇,而南洋联邦则是无法财力上保证核动力航母和核动力潜艇同时装备海军。
毫无例外,南洋联邦和德国都想将潜艇作为武器出口而赚取外汇,因此,他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要求所提供的产品,即使不能所有参数上达到核潜艇的水平,也必须一系列性能上相当接近,这样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关键的则是要提高潜艇的水下续航时间,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造、使用和掌握厌氧能源装置,只有它才能够保障常规潜艇较长时间的水下航行。
研制工作是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研究和试验的,电化学动机又称为燃料电池动机厌氧能源装置和封闭循环柴油机能源装置。经过十几年的反复研究试验,两个研制方向都取得了成果,生产出了辅助性电化学动机和封闭循环柴油机。而分别装配了这两种动机的214、215型潜艇七零年才先后建造完毕,海试只进行了不到一年,还没有结束,便参加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如果要评判这两种潜艇的优劣,显然不那么简单。从实际上尚未结束的海试结果来看,燃料电池装置应该是可靠的、事实上无噪声的、纯生态的能源装置,而闭循环柴油机却能保障较高的水下航速和无级变速性能。要想优选优,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海试方能后确定。
这场印巴战争,南洋联邦弃强大的海军于不用,一方面是迷惑印,使其滋生轻敌情绪;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战争扩大化,毕竟南洋联邦是想以战促和平,自身的展还是需要一个安定宽松的国际环境的。
联军指挥部制定好作战计划后,南洋联邦的两艘潜艇便从棉兰基地出,穿过巴甲海峡末端,进入太平洋,白天海下潜航,晚上偶尔露出海面加速航行,于十二月四日到达了指定海域——印西海岸第乌港西南大约八十公里的海域,并与巴基斯坦海军派遣的潜艇“汉果”号会合,开始执行作战行动。
先,巴基斯坦潜艇“汉果”号前进至第乌港西南大约十公里的海域,不时向卡拉奇送密电,吸引印军注意,并印侦察机面前不经意地露出潜望镜。
第乌港是印海军西部舰队攻击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的集结地。“汉果”号的“秘密”行动果然引起了印海军的注意,停驻第乌港的西部舰队认为,巴军潜艇钻到印军家门口潜伏活动,事态很严重,容易造成印军战舰的损失。
于是,印海军西部舰队紧急命令孟买港第14护卫舰队“库卡里”、“库塔”号和“基尔潘”号三艘反潜护卫舰十二月日出航,巴军潜艇后一次出没海域进行,同时,出动“海王”反潜直升机出航作战。
看似气势汹汹的潜艇猎杀行动却隐含着失败的阴影,“猫捉鼠不成,反被鼠吃”的悲惨一幕即将上演,究其原因,还是质量和技术的差距。
“库卡里”号和“库塔”号是英国制造的14型反潜护卫舰,一一年进入印海军服役。作为老式反潜战舰,两艘护卫舰的行驶速是所有护卫舰慢的,只有十二节左右,其老式声呐只能探测几公里。而装的声呐还正测试,但只有战舰慢速行驶时才能增加探测范围。虽然这样,的声呐探测范围只有巴基斯坦“汉果”号潜艇的一半。不仅如此,两舰的反潜武器只能攻击几米范围内的潜艇,而且必须驶到离潜艇很近的位置才能动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