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好!”沈兵点头道:“他二人正是权倾朝野,所以才要这么做。只因皇上欲立公子为太子,有朝一日公子成为皇上,必不会重用赵高,当然亦不会以李斯为相,于是此二人将尽皆失势!”
杨婷哑口无言,被沈兵这么一说,发生在咸阳让人疑惑不解的怪事便都能说得通了。
见杨婷还是半信半疑,沈兵便反问了一声:“沈兵虽未回过咸阳,却敢保证这段时间没人见过皇上,敢问校尉,是也不是?”
杨婷无法否认。
因为这也是让所有人都感到奇怪的地方。
赐死扶苏这么大的事,无论如何皇上都应上朝交待一声。
但皇上却一直托病不出,说是在行刺中虽无大碍却也需调养
若是“无大碍”,又如何上不了朝?
如今被沈兵这么一说皇上若是被赵高、李斯胁迫,那赵高、李斯自是不敢让皇上上朝,否则便当场被皇上说破并拿下了。
沈兵又说:“若事情当真如此,校尉可有想过,杨将军便是受了赵高的假圣旨带兵前来取公子扶苏性命的?”
杨婷惊得愣在原地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心下暗道:难怪咸阳着急取扶苏性命,难怪出兵之前还要安排宦官为监军监视爹爹,难怪杨家在咸阳的家人还被监视往常大将出征哪有这些规矩,皇上又怎会如此不信任朝中大将。
如此一来,爹爹岂非是在为虎作伥?
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相
沈兵说完这些后便不再多说,而是停了下来给杨婷时间消化这些信息。
有些事情其实不需要说得太透。
谎言终究是谎言,就算如何掩盖也终究会落下许多无法解释的疑点。
而真相却可以将所有疑点串在一起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杨婷是个聪明人,她当然知道哪个是真相哪个是谎言。
果然,沉默了一会儿,杨婷就拱手对扶苏说道:“请公子恕杨婷无礼,杨婷不知其中还有这许多……”
“校尉勿需多礼!”扶苏高兴的回道:“不知者不罪,如今校尉知道真相也为时不晚!”
杨婷疑惑的问:“只是……便是杨婷知道真相却也于事无补,如今不过是阶下囚而已!”
沈兵回答:“此时杨将军尚不知真相,在宦官的监视下与我作战甚至还要取公子性命。此时战局如何,我想校尉也是心知肚明。若是这般下去,不仅会有大批秦军将士伤亡,杨将军或也无法避免!”
杨婷默默的点了点头。
若是在此之前,秦军或许还立于不败之地。
但此时姑师已被沈兵所占,那么形势就将呈一边倒,秦军就算兵多将广,但在缺水缺攻城器械的前提下,想攻下姑师却是难上加难。
“为今之计……”沈兵继续说道:“就只有校尉前往秦军大营告知杨将军真相,方能避免一场大仗免生灵之涂炭,校尉以为如何?”
杨婷想了想,就点头说道:“杨婷自当尽绵薄之力!”
毕竟这不只关系到秦军将士,还关系到杨端和的生死,杨婷当然义不容辞。
沈兵又补了句:“校尉若想顺利返回大秦军营且免遭怀疑,最好是装作从未进入姑师,否则你只怕想见上杨将军一面都难!”
杨婷没有否认。
秦军上下都知道此时在军中作主的其实是宦官幸炽而非杨端和。
另一方面,就是幸炽原本就怀疑杨端和与沈兵勾结,若知道杨婷粮草被劫她只身一人回来,不被幸炽怀疑才是怪事了。
到时非但杨婷羊入虎口,只怕还要连累了杨端和。
但沉默了一会儿,杨婷又摇头道:“我若是带着部下回秦营也不妥当,先不说部下中或有宦官耳目,只是连坐一罪,就足以让他们出卖杨婷了!”
这话说的没错。
就像秦军中有许多人也不相信扶苏会谋害皇上却又不得不远征西域与扶苏为敌一样,这种个人立场和忠心在“连坐”制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因为一边是与自己无关的扶苏,另一边则是诛连九族甚至邻居,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该选在哪边。
于是,他们随杨婷返回大秦军营后,为了不受“连坐”之罪,只怕第一时间就争相告发杨婷了。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沈兵可以为校尉安排人手,校尉勿需为此操心!”
这有些讽刺,杨婷此去无法相信自己的部下,却可以相信沈兵的部下。
杨婷点了点头,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为担心时间有偏差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当下沈兵就准备好人手及补给车随杨婷一道出城。
杨婷临行时只是低着头,小声问了沈兵一声:“听闻,你已与公主完婚了?”
沈兵点了点头。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如此甚好!”杨婷笑了下,解释道:“所以,大将军更不会有反秦之心!”
杨婷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却反而暴露了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小心思。
接着杨婷就翻身上马,勒马回头对沈兵拱了拱手,道:“多谢大将军不杀之恩,杨婷这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