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只命王柏催促兵士加紧伐木建寨。
殊不知……秦军等的就是赵军伐木建寨。
沈兵说:
“我军应迟些时候再攻那卧牛山。”
“这一来是我等还需做些准备。”
“二来,若赵军城寨还未建好,我等又怎能火攻?”
这话说的是,如果城寨才刚起个头没几根木头,想烧也没东西烧。
赵军当然不知道这一点。
依旧锯木、伐树,然后将一根根原木从山上运下来。
甚至赵军为了更快、更方便的运送原木还开了一条“滑道”。
所谓的“滑道”,就是依山势稍作修整成的陡面。
比如清除一些石头、铲去沿途一些凸起和障碍。
这样一来,在山上砍倒的树木先砍掉边枝修平。
接着用一根麻绳连着拖到“滑道”前往下一送……树木便会沿着光滑的陡坡滑行而下。
这显然能为赵军省下不少工夫。
于是不过几日时间,一座由原木修成的城寨便拔地而起。
城寨后方则遍地是赵军营帐以及伐木后留下的枝条、碎屑等物。
许昌也想过秦军会用火攻。
所以命人将这些枝条、碎屑往后搬运。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
只是往后搬运还远远不够。
第二十九章 儿女私情
其实许昌用这么潦草的方式。
也就是将易燃物往后清一段就算处理完成是情有可原的。
原因是这时代想要火攻很困难。
秦时没有什么汽油、煤油之类的东西。
寻常百姓照明基本是用松树油脂。
有钱人家就用被称作“膏”的动物油脂。
树脂燃烧有很重的黑烟及异味,相比之下动物油脂就要好得多。
如果更有钱,就会往动物油脂里加香料。
点起来带出一点香味,那便是莫大的享受了。
这就是楚辞里说的“兰膏明烛”。
然而不管是松脂还是膏,亦或是加了香料的膏。
要靠它们来放火点燃敌人城寨却是难上加难。
其中膏还十分有限。
秦时百姓生活困苦少有肉食,动物脂肪当然也不多。
因此,这时代的火攻更多是使用松脂。
在箭簇前端绑上一团加了松脂的麻绳或麻布。
点燃后万箭齐发……于是一团团火焰就直奔敌营。
这种火攻用于点燃帐蓬、茅草或是房屋还有可能。
想要点燃城寨却是万万不能。
因为用于建造城寨的是整根原木,即便火箭牢牢钉在其上烧成灰烬,只怕对其也没有半点影响。
何况赵军也不是傻子,随便倒下一盆水或是一桶沙土就能将其浇灭。
至于用投石机……
在沈兵改良投石机前其射程不过百余步。
用投石机火攻?
还要不要命了?
若是敌人适时一片箭雨下来使火弹无法发射,那岂不是烧了自己?
这也是杨婷和田被在听闻沈兵说火攻时,会异口同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