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不置可否继续问道:“下策呢?”
裴行俭道:“下策亦是据城迎战,但可以派遣两千精锐出城以为策应,也可以相机发起主动进攻。”
薛仁贵大笑道:“哈哈……我觉得你的上中下三策应该颠倒过来才对。”
裴行俭道:“站在大唐的角度上来看走才是上策,但站在你我的角度来看恰恰相反。”
为什么要这么说?选第一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部队实力,等主力回来轻松就能击败阿史那贺鲁。
第二种固守待援,阿史那贺鲁惧怕唐军主力回师,必不敢久攻。十天半个月打不下来就吓跑了。
以五千唐军和一万扈从军的兵力,配合城防工事轻松能守得住,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种比较危险,兵本来就少再分一部分出去就更不够用,反打的时候万一出现失误就什么都没了。
但一旦打赢收获也大,所有参与此战的将士们都是大功一件,尤其是薛仁贵和裴行俭能靠此一战成名。
所以才说从大唐的角度来看,这种冒险是最不划算的。但从将士们的角度考虑,第三种是上策。
薛仁贵顿了一下,问道:“那你以为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策?”
裴行俭道:“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下策。”
薛仁贵饶有兴趣的道:“为什么?”
裴行俭道:“因为我是人,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是人就有私心。”
薛仁贵大笑道:“哈哈……说的好,咱们都是人为国也为己,不冲突。你还少说了一点,如果我们打赢了这一仗,就能威慑诸国让他们再不敢有反心。”
裴行俭道:“将军所言甚是,那么……用第三种方案?”
“第三种。”
疾陵城马上进行了总动员,各种守城的设备都被摆放到最合适的位置,又征调了五千壮年协助守城。
而薛仁贵也抽调了两千精锐准备随他一起出城,在城外寻机而战。
阿史那贺鲁的大军也一天天逼近,两天路程……一天路程……
然而就在这时突厥人突然停止了行军,薛仁贵等人都很好奇,但因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敢轻举妄动。
随后突厥人又做出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他们居然撤军了,以更快的速度往回跑。
薛仁贵和裴行俭面面相觑,阿史那贺鲁这是在做什么?搞长途拉练吗?
考验他们决断的时间到了,追还是继续守着。没有考虑多长时间,两人很快就做出决定,追。
留下两千扈从军守城,薛仁贵和裴行俭两人率领一万三千骑衔尾追击。
一开始他们还防备着突厥人会不会杀个回马枪,不敢追的太近。
很快就发现自己多虑了,突厥人跑的很急,似乎家里老婆被人给抢了一般,根本就没有回头的意思。
追了两天之后他们遇到了一个自称是信使的人,验证了一下印信还真是信使,一问之下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王玄策作为外交大使来到这里,挨家挨户的拜访各个部族和国家,对他们进行安抚慰问。
顺便也了解各个势力的详细情况,为后续的统治打基础。
半道就听说了阿史那贺鲁带兵攻打疾陵城的消息,使节团的人都慌了。
阿史那贺鲁是吐火罗国的大将,同时也是一个大部的头人,部下子民数十万控弦之士十万。
他起兵反唐,会不会吐火罗也跟着一起反了?要是吐火罗反了,那西征军堪忧啊。
不少人都建议赶紧去宁远找刘仁轨求援。
王玄策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吐火罗王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小人,这次反叛肯定是阿史那贺鲁一人所为。
于是他力排众议,带着几个人去了吐火罗见到了吐火罗的国王。
果不其然,吐火罗王正急的团团转,见到王玄策之后赶紧赌咒发誓这件事情是阿史那贺鲁所为,和他没关系。
王玄策就说道:“我相信此事非您所谓,然其他人不一定相信。现在证明您的机会只有一个,宣布阿史那贺鲁为叛徒,并出兵讨伐。”
吐火罗王无奈的道:“非是我不愿意,而是阿史那贺鲁也是突厥王族,在国内拥有很高的声望,出兵讨伐他恐怕会遭到阻挠啊。”
王玄策对吐火罗国内的情况很了解,知道他说的不是假话,就退而求其次道:
“既然您不便出兵,那不若借两万兵马给我,我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次事件。”
吐火罗国王有些犹豫,两万对十万怎么看都玄啊。这要是打赢了还好,打输了阿史那贺鲁反过头就能联合其他人把自己给废了。
王玄策猜到了他的犹豫,就说道:“安西都护府刘大都护很快就能接到消息派兵来援,我只是带兵去协助疾陵城守城等待援兵,不会去和阿史那贺鲁硬拼的。”
吐火罗王这才答应从自己的本部抽调了两万人马交给王玄策。
然而刚离开吐火罗国没多久,王玄策就拿下了吐火罗的将领,带着两万兵直奔阿史那贺鲁的老巢。
而且一路上他还利用大唐使节的身份从各个势力借兵,等大军到达阿史那贺鲁部老巢的时候已经拥有五万人。
虽然大多数都是过来凑数只能打顺风丈,然而欺负一下普通牧民还是没问题的。
前面已经说过,阿史那贺鲁部有几十万人骑兵十万。这次他出去打仗一口气带走了八万,就只剩下两万。
王玄策趁夜发起突袭,一举杀溃留守主力,剩下的普通牧民就是待宰的羔羊,被这五万人掳掠一空。
消息传到阿史那贺鲁大营的时候,军心马上就崩溃了。老婆帐篷牛羊都被人抢走了,孩子也被杀了,还打个屁的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