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明末之兴汉

明末之兴汉 第42章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5320 2021-05-29 01:31

  现在崔永建完全抛开了心中的文武之见,虚心的求教道:“不知鲁大人对朝廷局势如何看?”

   鲁若麟嘴角露出丝丝微笑:“王上贤明,朝中大臣尽忠王事、政通人和,虽有瑕疵,但不失为盛世。”

   看到鲁若麟若有若无的微笑,崔永建也知道谈论汉城得失有些唐突了,马上岔开这个话题。

   “那依鲁大人之见,大明和后金局势做何解?”崔永建果断的换了个更大的话题。

   “大明如果不求变,王朝末日已经不远了。”鲁若麟语出惊人,吓得崔勇建一跳。

   “后金不过是藓足之疾,大明富有四海,虽然略有小挫,何谈亡国?”在崔永建心里泱泱大明怎么可能会被后金那群野人灭掉。

   “大明最大的问题其实在内部,后金的问题不过是雪上加霜罢了。”鲁若麟说道。

   “此何解?”崔永建追问道。

   “大明历经200多年,很多问题其实已经积重难返了。先说一个吧,财政问题就是最严重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朝廷没钱了。而造成大明国库空虚的是谁,崔大人知道吗?”鲁若麟反问道。

   “先帝搜刮过度,滥用宦官魏忠贤祸乱朝政,以致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很标准的文官答案。

   “大错特错,至少先帝在位时大明境内虽然困顿,但是大规模流民起事是在魏忠贤被诛杀,所谓的众正盈朝之后才发生的。”鲁若麟摇头说道。

   “当今陛下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奈何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杀了魏忠贤就可以解决的。真正在吸食大明血肉的两个最大群体就是宗室和文官集团,他们才是将来会造成大明亡国的根源。”鲁若麟的看法吓到了崔永建。

   “宗室庞大,所费靡巨,确实不堪负重。但是鲁将军如此污蔑清流文人,本官不敢苟同。”身为文官的崔永建对鲁若麟将脏水泼向文官非常气愤。

   “大明吏治,无官不贪。武将吃空饷、贪器械、喝兵血,使得大明空有百万大军依然奈何不得区区后金野人。但是文官在贪污受贿的同时,更大的危害是他们不交税。”鲁若麟依然平静的说道,并没有被崔永建的气愤所影响。

   “士大夫免税是太祖对读书人的优待,使得我辈可以安心读书,为朝廷效力。”文官免税在崔永建看来天经地义,没什么大不了的。

   “太祖立国之时,中原残破,为了鼓励世人读书报效朝廷,适当免税减轻他们的负担是很好的激励政策。但是太祖的免税政策都是有限制的,秀才、举人、进士各级免税的田亩是有定数的,但是到了后来,这项限制等同于虚设,只要是读书人做了官,就不用交税了。”

   说到这里崔永建略微有点尴尬,辩解道:“十年寒窗,读书人也不容易,适当优待养廉也可以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说这话你自己觉得可信吗?”鲁若麟讥笑道,“朝廷的优待没有让官员们感恩戴德,反而更加贪婪和无度了。一个举人就可以有良田千亩,进士之家良田万亩的不在少数,那些高官显贵更是坐拥几十万亩也不在话下。这么多的良田都是祖辈经营所得吗?还不是他们收的投献和巧取豪夺。而这些良田本来是朝廷的赋税所在,现在却全都进了这些官员的兜里。这是以朝廷之利肥自家之私啊。”

   “文官们如此,宗室也是如此。这些人坐拥良田万顷,身家巨万,过着骄奢淫逸的日子,哪里还记得这些良田的赋税都是国库的根本。赋税少了,官员、宗室的俸禄不能少,军队的花费不能少,皇室的供奉不能少,没钱了怎么办?加税吧。但是最后税加到了谁的头上?是宗室还是官员们?最后还不是在平民百姓身上。”

   “赋税太重,老百姓承受不起怎么办?种地已经活不下去了,只能把地低价卖给豪门大族,自己做佃户或者逃亡。这样能够收税的田地就越少,负担就更重,只能使剩下的百姓都不种地去做流民,这就是恶性循环了。为什么大明现在有如此多的流民造反?根源就是土地兼并,税源枯竭。作恶最深的就是宗室和文官,其官为祸最重。”

   崔永建被鲁若麟说的大汗淋漓,偏偏听着又非常有道理,完全无法反驳。

   “本来田赋不足还可以用商税来弥补,前宋就是靠商税支撑了整个朝廷。但是我朝太祖之时商贸凋零,所以商税定的极低。但是后来几经发展,人口渐多,商贸繁盛,这么低的商税已经是很不正常了。偏偏那些文官们拿着太祖的祖训当利剑,阻碍朝廷征收商税,口口声声与民争利。呵呵,谁是民?哪个做官的没有家人亲信经商?能够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哪个背后没有当朝权贵?不让朝廷收商税只是因为他们一分钱也不想上交朝廷。拿着朝廷的俸禄为自家谋福利,不从豪门巨富手上收税,整天盯着那些泥腿子搜刮,即使逼反那些平民百姓也在所不惜,何其无耻啊。”

   “不让朝廷开海获利,自家却经营海上走私贸易大发横财,也是那些文官们的手笔。嘴上说的大义凛然,行的却是龌蹉之举,整日想的是挖朝廷墙角,肥自家荷包。我可以断言,只要这些贪婪的文武官员、宗室勋贵还在,流民就不会灭绝。因为就是他们逼得这些流民没有活路了,不造反难道在家里等死吗?正所谓积重难返,大明朝在这群人手里是没有希望了。”

   “没有钱粮怎么打造强军?指望一群叫花子打败如狼似虎的后金鞑子吗?人心坏了,纵有忠勇之士为国死战,奈何朝堂诸公只为私利枉顾国家安危,又如何能济事?边事败坏尽在中枢啊。”

   听着鲁若麟缓缓道来,崔永建越想越恐惧,大汗淋漓而下,真是文官、勋贵们的贪婪才至局势糜烂至此吗?崔永建有心反驳,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第42章 行将末路

   很多人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宦官、皇帝,因为史书也是这么写的。但是随着后世网络的发达,各种分析越发细致,将明朝灭亡的原因一一列举了出来。

   曾经显得无辜和正义的文官集团渐渐被扒去了外衣,在为祸大明的各种因素中排名日渐上升,被各种喷子骂的体无完肤。

   因为此时的文官集团俨然成为了豪商大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任何有损豪商大地主们利益的政策都无法推行,相反不断从国家挖墙角,挖到大家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

   统治阶级的完全腐化堕落是大明灭亡的最主要因素。

   天灾时常都会发生,为什么明末就造成大规模造反呢?太平盛世的年景,遇到天灾的时候,朝廷会赈灾安民,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也还在,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民乱。而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地方官员已经完全黑化了,不但赈灾的钱粮都进了他们的口袋,而且还继续征收高昂的赋税,完全是把百姓往死里逼。

   他们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每逢大的自然灾害,就是那些豪门大户资产爆增之时。他们用微不足道的钱粮就可以换取大量的田产,不把这些泥腿子逼到绝路,他们哪里舍得为了一口吃的贱卖自己的田产呢?所以豪门大户与官府相勾结,趁天灾时大发横财几乎是当时的常态。至于那些泥腿子的死活,那是皇帝操心的事情,与他们就无关了。

   以往他们这样操作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只是现在老百姓的忍耐到了极限,已经完全没有了活路,造反就成为一种选择,好歹还可以多活一段时间不是。王朝末期基本都是如此,统治阶级的贪婪和妄为最终葬送的不仅是王朝本身,其中还包括他们自己。

   改朝换代不仅仅是换了一个皇族,更主要的是将原有的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消灭,完成财富的再分配,达成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统治阶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占有的资源上,都比原来经过长期发展壮大起来的既得利益集团小得多。社会资源得到了释放,社会矛盾也得到了缓解,统治秩序重新开始建立。

   那些权贵们是傻了吗?居然要作死到与王朝同归于尽?

   其实这些道理他们都懂,只是贪婪和使得他们忘乎所以,今天就可以到手的钱财和不确定什么时候才会灭亡的朝廷,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先拿到手再说。这是人性使然,无关乎眼光是否长远。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从制度上解决。

   鲁若麟不管崔永建矛盾复杂的心情,继续给他分析道。

   “大明权贵们享受着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利、土地和金钱,但是他们忘记了责任,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报。如果说大明是一个池塘,每个人都在喝里面的水,而且喝水的人越来越多。掌握分配用水权的权贵们,他们的责任就是把池塘扩大,使水越来越多,并且制定制度使得每个人都有水喝,而不至于渴死。”

   “但是现在的权贵们不想着扩大池塘,而是拼命的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水,让没水喝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没水喝的人不想渴死就只能拼命抢水喝了。结果就是原来一起喝水的人自己打起来,直到一方消亡,喝水的人少了,矛盾自然就少了。但是如果此时恰好有另外一群人窥视着水塘,等到原来守卫池塘的人两败俱伤之后趁虚而入,那这个池塘谁说了算就不好说了。”

   “人是必须依靠族群才能生存的,如果把你一个人扔到一块富裕的土地,即使那里有金山银山,吃不完的食物,你也不一定能活下来。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分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缺一不可。没有农夫你会饿死,没有织女你就没有衣服穿,没有工匠你就没有房子住、没有东西用,没有士兵你就会被野兽或者敌人杀死,没有读书人我们的文化和精神就不能传承,犹如一盘散沙。”

   “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高贵,读书人离开了其他人一样活不下去。只是读书人靠脑袋谋生,显得比那些用力气生存的人要轻松和尊贵一些罢了。既然丰富的知识使你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拥有可以安排其他人生活甚至生命的权利,那你就有责任使他们过的更好,否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换一批统治者。”

   “当你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时候,是否有想过提供这一切的是谁?是那些农夫、工匠、士兵们,唯独不是其他的读书人。他们凭什么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果实拿出来供养你们?那是因为你们可以使他们安全的生存下去,繁衍生息。这就好比契约,他们花钱雇你们管理整个国家,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你们接受了他们的供养,就等于你们接受了这份契约。但是你们管理的水平太烂,国家被你们糟践的一塌糊涂,还把国家的钱财往自己腰包里塞。并且漠视他们的生死,随意侵占他们的钱财,他们凭什么还要继续供养你们这样的恶狼,已经活不下去了,为什么不换一个管家,总不会比现在更坏吧?”

   崔永建犹自狡辩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有冤情可以找官府申诉,聚众造反就是自绝于天下。”

   “找官府申诉?你觉得可能吗?吏治已经到如此程度,有几个会为了老百姓得罪同僚和豪门大户,还不是官官相护。不想饿死就只能拿命来拼了,华夏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愿意背负叛贼的恶名去造反啊。实在是那些权贵们逼迫太甚了,既然老爷们不爱惜民力,那就改朝换代吧。太祖当初不也是活不下去才起兵造反,建立大明皇朝的吗?”

   “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只能图一时之利,最终还是会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的。那些趁着灾荒侵吞民田的士绅们看似一时得利,结果呢?民乱一起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不但钱财被抢了个干净,连阖家老小的命都丢了。改朝换代后能继续保有富贵的又有几家,被灭的还是十之啊。”

   “当然人都是自私的,你不能强求个人为了国家放弃私利,所以通过制度保证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达到一个平衡就很重要了。朝廷强势,肆无忌惮的搜刮民财,以致民不聊生,最后喂饱了皇帝饿死了百姓,百姓就会推翻你,秦朝二世而亡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像大明这样钱财没有进皇帝的口袋,都流进权贵的腰包也一样是在自寻死路。”

   “只有所有人都交税,保证国库能够维持国家运转,内可以赈灾抚民,外可以抵御外辱。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大家才能有安稳的生活环境。像如今这样逼反所有的穷苦老百姓,最后只会是自作自受了。”

   “如果你的父亲搜走你们所有的财富,食物多的吃不完都不愿意分给你们兄弟和你的母亲,宁愿看着你们饿死也不拿一文钱出来,你们还会尊敬拥戴他这样的父亲吗?还愿意把赚到的钱都给他吗?”

   “西洋人有句话是怎么说的:人世间只有两件事情无法避免,那就是税收和死亡。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享受了这个社会带给自己的各种好处,你就要为这个社会付出自己的劳动所得。这就是你与这个世界的契约,当你违反了契约,这个世界就会惩罚你。惩罚也许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缺席。不是在你身上,也会在你的子孙后代身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