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和顾家的侍卫们一听犯事的小掌柜是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王平的干儿子,忙吓了一跳。
这件事可大可小的,他们这些做下人的哪里敢做主?
于是,沈家和顾家的侍卫都快马回去报信了,别家的侍卫见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来,也怕自己担责,也忙遣人回去送信了。
第一个赶来的是朱江,朱江是代表顾琰来的,顾琰在家闭门守孝,这种场合自是不能出现。
朱江正在询问原委时,沈家来人了,沈家来的是沈隽的弟弟沈秀,这两人得知是因为阿金闯进去冲撞了各位小姐才要挖他眼睛的,商量了一下,觉得这要求不为过。
毕竟屋子里的这些姑娘们都是出自公侯勋贵之家,名声不比寻常,哪里容得一个下人放肆?
传了出去,以后她们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小厮是谢涵的人,顾琰有多厌恶谢涵朱江还是比较清楚的,暂时他还不能拿谢涵出气,那么先来一招杀鸡儆猴也不错。
“两位大人,我们家阿金真是被冤枉的,他哪有这胆子敢进去冲撞各位小姐?他是被一个婆子喊进去的。”李福只得解释道。
正说着时,又有几家的长辈们赶来了,来的有直系长辈也有家里的管事,可不管是谁,他们带来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自己的宝贝女儿(主子)不能白白受辱!
要知道这些勋贵们素日也是发号施令惯了的,哪里容得一个小小的奴才在他们面前撒野?
因此,这些人的要求是把阿金乱棍打死。
因为他们知道众怒难犯,且不管阿金是不是王平的干儿子,在场的这么多世家难道还抵不过一个太监的干儿子的分量?
再则,这些年他们也没听说王平收了个干儿子,倒是知道王平隔三差五会来这个小饭庄坐坐,但他们都以为是因为谢涵因为皇上的缘故。
皇上关照谢涵,有些事情不好亲自出面,王平作为皇上的心腹,自然得替皇上出力跑腿了。
可这跟一个谢家的奴才有什么关系?王平看的是皇上和谢涵的面子。
就算退一步说,这奴才真是王平的干儿子,王平还不至于会为了一个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干儿子跟这些世家对立吧?
别说王平了,就是皇上在这也得掂量掂量!
李福见这些勋贵世家更狠,连审都不审一句,听了几个婆子的一面之词就直接要把阿金乱棍打死,不由得悲愤万分,怒目圆睁,捡起一根门闩乱扫一通就要冲进去救人。
“来人,把这几个人都给拿下了,别让他们再冲撞了里面的小姐。”朱江吩咐道。
侍卫们一听持剑上前,几名厨子见了明晃晃的刀剑,哪敢动弹?早就摊在了一旁。倒是李福疯了似的乱扫一通,几名侍卫颇有点为难。
不管怎么说,他们敬重李福是一条真汉子,为了兄弟情谊能做到这一步的确不易。
正僵持时,王平带了两个太监进来了。
王平来了,这些世家不能不给面,于是,朱江一挥手,侍卫们忙收了刀剑。
“怎么回事?”王平拉长音问道。
“王公公,你的干儿子阿金就要被人打死了,我们阿金冤枉啊。”李福悲愤地先跪了下去。
王平一听“干儿子”三个字先是一愣,继而见李福身上的衣服已经碎成了好几片,两眼充血,抱着一根门栓跪在自己面前,心下一凛,知道今天的事情肯定闹大了。
“起来说话,到底怎么回事,一个字一个字说清楚,不许隐瞒,也不许撒谎。”王平说道。
李福本就是一个聪明人,听了这话,先从沈家兄妹去年上门见谢涵被阿金挡在门外的恩怨说起,再说起这次诗会阿金的拒绝,接着是乞丐上门挡着饭庄不让做生意。
“住嘴,就说这次的冲撞事件,你扯那些废话做什么?”沈秀听着听着觉得有些不太对味,果断喝住了李福。
“就是,你以为这些大人们都很闲,有时间听你絮叨这些个?说重点。”朱江附和道。
“别啊,让他说下去,什么事情都有个前因后果,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各位大人放心,要是我家这个兔崽子果真冲撞了各位闺阁小姐,别说他了,咱家也得给各位大人一个交代。”王平开口了。
李福一听王平承认了阿金的身份,心下更有底了,便接着把他知道实情后如何骂阿金如何带着阿金去沈家赔罪认错,随后又承诺免费让这些小姐们使用这饭庄一天,等等。
当然,中间只字没有提到这个主意是王平出的。
“我们从沈家回来的第二天那些乞丐就不见了,随后沈家的两位管事婆子带了四个小厮拿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来,吩咐我们如何布置大堂以及小二们如何规避。”
接着李福才把今天的事情学了一遍,“小的只知道这么多,具体详情还得问阿金,可他们谁都没有让阿金开口说话。”
“王公公,这件事情还用审吗?这不明摆着是这个死奴才心存报复我们姑娘所以才跑进去冲撞了各位小姐。”沈秀摊手说道。
“沈大人是质疑咱家处事不公了?不如这样吧,我们谁也别插手这件事了,等谢姑娘来了,大家一同到皇上面前辩个是非曲直,这总可以了吧?”王平眼睛一眯,说道。
“不不不,既然王公公要问,那就干脆把那个小掌柜拎出来问个明白,这点小事还是别打扰皇上了。”旁边有人说道。
他们心里明镜似的,自家的孩子肯定没有参与到这件事里,若说这里面有什么猫腻,肯定也是顾家或是沈家的丫头做的鬼,既然王平要问,不如干脆就此查个水落石出,也省的为了这点小事得罪王平。
不对,应该说是为了这点小事和皇上过不去。
因为王平既然敢说等谢涵来面圣时请皇上断夺,心里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而皇上对谢涵有多维护他们也是看在眼里听在耳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