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零年代当绿茶长嫂 第110章
宋书记顿时被逗笑了,还市长呢,他当个书记都每天提心吊胆,这要是当了市长,那还了得。
宋书记丝毫没把宋绵思的话当真。
直到多年后,他当上市长,回想起当初那时候自己的想法,却不禁莞尔。
一个榨油厂、一个菜籽饼,可能渺小,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就拿陈蓉蓉来说。
因为她考上了榨油厂的工作,她哥总算是把婚事定下来了,说起来她嫂子人也确实不坏,不是贪财的,若要是贪财,哪里能瞧得上她们家?
不过是因为这房子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罢了。
现在房子问题解决了,婚事自然也就落实下来,打算国庆的时候去领证。
而陈蓉蓉自己呢,又有工作也有地方住,一扫之前的郁闷,整个人都神采洋溢,这才有年轻人的气象。
------
菜籽饼这事落实下来后,宋绵思寻了个机会把大队里的人都召集了起来。
她现在在大队里很有名望和威严,一说有事要和大家伙商量,大家伙都不带迟到的,一个个都早早就来了,把林保家和林家思两个人看得是无奈又好笑。
林保家对旁边的林家思说道:“我先前召开秋收大会,那喊人三点来,等到四点才能到齐了。这些人啊。”
“要不说宋厂长有本事呢。”林家世笑道,“这么多老百姓能这样信服她,可见多么相信她。”
林保家感同身受地点了下头。
不说老百姓,就是他们这些领导,要不是相信宋绵思的能力和人格,怎会一次次答应她那些容易越线的要求呢。
“乡亲们。”宋绵思此刻毫无意识到林保家两人在谈论自己,她对众人说道,“今儿个让大家在百忙之中过来是有件要事,事情是这样的。咱们榨油厂每天都榨了不少菜籽油,剩下的菜籽饼浪费了实在可惜。我们商量过,这菜籽饼能够喂猪,虽然有一点点毒素,但只要适量喂养,猪吃了菜籽饼,能长更多的肉。”
下面的赵大娘眼睛一下亮了。
她迫不及待地问道:“那菜籽饼多少钱一斤啊?”
“一毛一斤。”宋绵思说道,这价格是宋绵思和林保家商量过的,菜籽饼这东西,本来是废渣,虽然说废物利用,能提高收益,可他们卖菜籽饼的目的并不是奔着挣钱去的,而是想减少浪费和造福百姓,因此定价太高不合适,定价太低又怕有些人糟蹋东西,一毛一斤就刚刚好。
一毛一斤。
不贵啊。
宋绵思见众人脸上露出意动的神色,又接着说道:“我们算过了,这一块菜籽饼掰开来掺和在猪食里能喂一天,一斤菜籽油少说能喂半个月。一个月下来也就两毛钱,而一头猪靠着这菜籽饼不定能胖三四斤呢。眼下这猪肉价格都到了一块七毛一斤了。”
一听到这里,不少人的犹豫顿时打消了。
赵大娘不愧是头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会子一拍大腿,道:“宋厂长,我们家先要个十斤菜籽饼。”
“这么多菜籽饼,你们家猪能吃得完吗?”陈梅香吊销着眼睛,看着赵大娘,语气不善。
陈梅香这是嫉妒啊,早先宋绵思号召大队里的人借钱的时候,陈梅香不但不愿意借钱给大队,还到处劝人别借,生怕宋绵思的厂子能办起来,日子越过越好。
可谁知道,这榨油厂开起来后,生意异常红火,一个月挣得比一个月多。
陈梅香等人虽然不知道这工厂一个月挣多少钱,可光看每天不断送出去的菜籽油,都能知道榨油厂的生意亏不了。
这下子,陈梅香心里头就不平衡了,她手里其实藏了不少钱,没有三百也有两百多,天天想着要是当初把钱借给榨油厂,明年也就能拿到10%的利益。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
陈梅香心里头跟滴血似的,为了这事,不但越发仇恨宋绵思,连带着赵大娘这个借钱大户也都记恨上了。
“你管得着嘛你?”赵大娘脾气可不好,叉着腰,瞥了她一眼,“我们家猪多,吃得完吃不完,碍你什么事啊。”
“那你就等着那菜籽饼臭了吧!”陈梅香啐了一口,不客气地说道。
“臭了也比便宜某些人强。”赵大娘笑道,“你这么替我们家操心,难道是想和猪一样吃菜籽饼吗?”
“老娘撕烂你这张臭嘴!”陈梅香的怒气一下子冲到天灵盖,气冲冲就朝赵大娘扑了过去。
眼看就要打起来,周围的人连忙拦住。
宋绵思更是喝道:“吵什么吵!要是想找事,我回头再送派出所去!”
她这话把陈梅香给镇住了。
谁都听得出来宋绵思是在说陈梅香,可没人同情她,要是其他家里,孙媳妇敢和奶奶这么说话,那得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可老林家的情况不同,整个大队谁不知道陈梅香去年那会有多过分,人家林贺成一个月没寄信回来,就吵嚷着自己孙子出事了,要把宋绵思他们都赶出去。
这样的恶毒奶奶,哪里值得人孝顺?
当然,更重要的是,现在宋绵思是榨油厂厂长,将来指不定有的是求上人家家里的时候,哪里好得罪人。
陈梅香心里头憋屈极了,恶狠狠地瞪了宋绵思一眼。
宋绵思没搭理她,和陈梅香这种小人计较,实在是拉低了自己的档次,她说道:“这大家伙买菜籽饼多了也不用发愁。我和书记、队长都商量好了,仅仅靠着咱们大队来买这菜籽饼,这菜籽饼还剩不少。这剩下的菜籽饼呢,就允许大家拿出去卖给别人。”
这则消息,一下子如同晴天霹雳一样众人头上炸开。
有食古不化的老人家顿时就觉得不妥了,“宋厂长,这,这不是投机倒把吗?”
“是啊,这可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被□□的。”
人声鼎沸,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宋绵思并不慌,这些人的反应并不让人出奇,在习惯了以物易物、吃公家饭、集体劳动这么多年后,突然间要走上买卖的这条道路,很多人心都是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