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师的金手指 第35章
李嘉根买这么大房子自然也是有打算的,别看父母现在不愿上楼住,可年龄再大一些,迟早也是要和他一块儿住的,所以这房子必须得大一点。
买下这套房,李嘉根只简单地重新粉刷布置了一下,买了点床啊什么的新家具,原来那些家具他也没舍得扔,但凡能用的,也都搬进了新房里,那套他和陈玉茭的双人床被他放进一间卧室里,弃之不用,像文物一样闲置起来了,他又给呶呶和自己都买了新床。
那么多钱都花了,也不在乎这么点小钱了。只是把父母心疼得够呛。
新家新气象,自然也是要吃一顿安家饭的,李嘉根原本不想张扬,计划只自己父女俩和父母吃一顿安家饭就算了,但父母不依,说必须把呶呶的外公外婆叫来一起吃一顿安家饭。
买这么大房子李嘉根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怕他们不同意),这件事就只得听从父母的了,何况,要不是他怕前外父前外母娘说一些难听的话,他们作为呶呶的亲外公亲外婆,自然是应该叫他们来吃一顿安家饭的。
陈金贵夫妇听说前女婿李嘉根在柳塔镇最好的小区之一新苑小区买了一套一百九十多平米的大房子,两人都有点儿愣神,李嘉根这小子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有钱了?能买得起这么大的一套房子?
陈金贵本来不忿气,是不想来吃这顿安家饭的,无奈前亲家和外孙女呶呶一起来邀请,他也只得勉为其难地和妻子一起来了。
一进新苑小区,见小区里绿树和绿茵都建设得很好,还有各种锻炼身体的场所和体育器材,真的是很宜居啊。
进了李嘉根新买的大房子里,陈金贵老两口环顾了一圈儿,真的好阔大,四卧两卫一厅一厨,房间里装璜得也很不错,前房主家也只住了四五年,这还算一套新房呢。
“你们老两口也上来住的吧?”陈妈问前亲家李长福。
“我们不上来,住不惯这楼房,还是咱们那种平房好住,只有年轻人才喜欢住这种楼房。”李长福道。
“那现在只有好根和呶呶住?这么大,住得惯吗?”陈母盯着李嘉根问道。
“暂时是有点儿大。”李嘉根一边泡茶一边道,“不过我爸妈迟早要上来住吗。来,叔,婶儿,喝茶。”
“房子倒真是不错,”陈妈在沙发上坐下来,“这么多的钱,没塌外债?”
“没,钱刚刚够用。”李嘉根道。
“呵呵,你这两年倒是长了本事,钱没少挣。”
这话李嘉根没接,只挠挠头笑笑,随即赶紧招呼前外父:“来,叔,坐下抽根烟。”又给老爸也递根烟。
“你们都不要抽了,小心呛着呶呶,住这种房也不能抽烟的。”陈妈说着白了李嘉根一眼,“你还是个大夫,呶呶才这么大,你就让他们在呶呶跟前抽烟?”
李嘉根被说得无语,陈金贵和李长福也放下了烟。
李长福进了厨房重新去主厨,实际也是想安抚一下妻子,别生气了跑出来和前亲家母干起来。
妻子也是有脾气的。
不过他进了厨房才发现他有些多虑了,今天妻子的脾气特别好,前面跑出去很热情地招呼了一下前亲家两口子,现在听着前亲家母左一句右一句的也不恼。
呵呵,这恐怕还是因为想着要把人家的小闺女给拐回来吧,所以什么气也受得。
“你把钱全给压在这房上面了,再成家咋办?可不是人人都像我家一样不要彩礼的。”陈妈还是不放过李嘉根这个前女婿,又抛出了这么个带刺儿的问题。
“咳咳!”陈金贵咳嗽两声,那意思是不赞成妻子这么咄咄逼人了。
“姥姥姥姥,你来看呶呶的新卧室,来看呶呶的新床吗!”
李嘉根正无语地不知该怎么回答前外母娘问的这话,很灵精的呶呶过来踮起脚尖亲了姥姥一口,非要拉着她去看她的卧室和新床。
虽然她听不懂姥姥和爸爸在说什么,但还是看出他们谈得不快乐了,所以赶紧过来打岔。
“哎呀,姥姥刚才看过呶呶的卧室和新床了,真的很漂亮很漂亮的!”陈妈这么说着,还是被呶呶给拉了起来,陪她一起去看她的卧室和新床去了。
李嘉根松口气,他知道今天前外父和前外母娘其实不大高兴的,那意思大致应该是他家的闺女和他在一起时没跟着他享上福,等他家的闺女离开了,李嘉根才挣大钱了,这让他们心里压了不小的火气。
可特么的这能全怪他李嘉根吗!
他李嘉根心里还窝着一团火不知道给谁发呢。
要不是今天是他请人,呶呶又在身边,他高低地得给这个前外母娘整两句!
第33章:羞于见故人
买了新房重新安顿下来后,李嘉根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放回到诊所上。
他的诊所是从五月中旬开的,到六月中旬,虽然他自认为医术也没有多好,但他诊所里的顾客还是日渐多了起来,整个百灵路上有三家诊所,他的诊所顾客是最多的,而且多出了不少。
这是好事,但随之而来就有两个问题凸显了出来,一是随着来找他看病的病人增多,他面对的病人的病情也越来越复杂,这对他目前的医术提出了一个严重的挑战;二是随着来找他看病的病人的日渐增多,他逐渐感觉有些忙不过来了。
第一个问题,杨明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杨明旺从县医院出院后,口歪眼斜的他又去省城的各大医院去跑了一圈儿,见过的名医不乏一些名中医,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敢保证得治疗多长时间,也不敢保证治疗的效果,这样一来,他只能回到柳塔镇,目前在李嘉根诊所接受针灸按摩的后期康复治疗。
虽然李嘉根也不敢给他保证治疗效果,但杨明旺也是没得选择,只能期待在李嘉根这里出现奇迹了。
长期呆在省城看病他可耗不起,而在镇上,除了镇中心医院的老院长的针灸术,他也就信得过李嘉根了,郑院长一天很忙,没有给他针灸按摩的时间,所以他也只能找李嘉根了。
面对口歪眼斜的杨明旺,李嘉根深刻地感觉到了他的针灸术和整个医术的浅陋,第一次萌生了抽时间去省城进修一下的念头。
第二个问题,他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了,这自然就得找一个助手了。
可要在柳塔镇找个合适的人手那真的是太难了,他已经基本放弃了在柳塔镇找,他开始把目光投向省城长安。
在省城长安要找个合适人手还是比较容易的,在那里读过医专的他明白,每年从医专毕业的学生可不少,而这些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人找工作都挺困难的,有很多人最后都被迫离开了医疗行业,送快递,送外卖,当街头小贩的……,做什么的都有,过个几年,把从医专学到的那点东西又全都还回给老师了。
所以,现在这情况就是,一边,像省会等大城市里存在着大量的人才浪费,一边,像他李嘉根这种乡镇诊所又存在着大量的医疗人手缺口。
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两点,一是年轻人还是喜欢漂在大城市中,不愿意到偏僻的乡镇来;二是小诊所水太浅,没有什么前途,工作也不稳定,所以没有人愿意来小诊所干。
所以,李嘉根要想凭借在58同城等上面打个广告就招聘到人,就有点儿不切实际了。
这种事,必须有一个招聘方和应聘方双方都信得过的人从中牵线,才可能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