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第36章
起那么早,一定没有睡好。”
轻声细语的杨母,让几个孙子孙女再次看傻眼。
奶也太会变脸了吧,对他们各种嫌弃,对小姑好的跟个祖宗似的。
三兄弟,老大三个孩子,老二两个孩子老三还只有一个孩子,一共六个孩子,啃着大白肉包,眼睛偷瞄着小姑与奶。
“看啥看,吃你们的。你们几个小家伙记住,你们吃的是你们小姑给买的大肉包,瞅瞅,多好吃。还有汤汁,以后记得你们姑的好。”
对上几个孙子孙女,杨母恢复成虎奶。凶巴巴的,说完孙子辈,又开始训几个儿子儿媳,“你们六个也是,记得你们小妹的好。心疼你们,自己悄悄的大包小包的背回来,还不忘记你们一群人。
记得以后对你们小妹好一些,别一天到晚阴阳怪气的,一天到晚的不知道感恩,还有别总说我和你爹总偏心你们小妹。我们倒是想偏心你们,可你们瞅瞅浑身上下哪儿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偏心的,一个个黑的跟个炭头似的,还贼能吃,找了媳妇儿就忘了爹娘的家伙,偏心你们,我与你爹投啥?
还是你们小妹好,白白嫩嫩的,怎么也晒不黑,还贼聪明会读书,现在瞧瞧,都了卫校,过几天就是有单位的人了。还有孝心,说要给我与你爹养老。
你们几个没良心的,什么时候说过要给我们俩两老的养老,没有吧,没良心的几个兔崽子。”
得,三个儿子刚想表表孝心,可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就被几个孩子抢先表了孝心,“奶,我们记得,长大以后好好孝敬小姑。”
几个孩子从小就听奶这么说,早就记住了知道该咋说。
六个孩子说的时候,小脸上表情还特别的认真。
最大的孩子杨建国已经十二岁,只比杨清小五岁。
两人一起长大的,他三岁开始就知道出去要护着小姑。
保护小姑是他的使命。
“好啦,快坐下。搞什么,吃饭吃饭,比你们几个爹娘要强。奶也不指望他们几个会关爱你们小姑,你们几个小的多吃点,快点长大,以后给你们小姑撑腰。”说着杨母还难能可贵的给每一个孩子都夹了一筷子的。
喜的几个孩子乐呵呵的嘿嘿笑。
杨清趁机赶紧吃完大白肉包子,“爹,妈,我吃完了。”
“哎哎,咋就吃这么点,肉包还没有吃完呢?”杨母与杨父的饭碗里多了四分之个肉包。
是他们的贴心小棉袄给分的。
“吃饱了,我肚子小,还有不能吃太多。不想以后长胖,难看死了。”
抹抹嘴,转身就进了堂屋隔壁的房间,拿了六个奶糖,六个椰子糖。
六个孩子一人两颗不同口味的糖果。握在手里走了出去,裤子袋子里还放了点钱,一身白衬衫,深蓝色长裤,一双布拖鞋,知识女青年的标配。如果脚上穿的是皮凉鞋就更好。
裤兜大,走出来的时候,外面已经开始收拾碗筷。
坐在门槛上剔牙的老三杨大河,突然说道,“小妹,我等下我去黄地主家的大宅上工,你要去玩不?”
正准备给侄子侄女们发糖的杨清,手一顿,望向三哥,“那边要干什么?”
卧牛生产大队有三户地主的老宅,有两户在外发展,但是老宅修的贼好,一户在本地发展,家里修建的那就更好
黄地主家就是在外发展的一位,青砖瓦房,三进的大院。
“妹,你不知知道吧,咱村后头有一串的村落。上面说那些村要进市里都要走咱村后头的山里,地理位置不错,要在咱村设一家卫生院的小分院,一家供销社,一家粮站,都是归各单位管。
人也是从上面派,黄家那大院刚好可以做粮站。与供销社。
只是小卫生院还没有确定好时间,那黄地主的屋子也不白占,给咱生产队钱还有一些好处。”
说到这里,杨老三满兴奋的,他去那边做改造的活,可是满工分。
“呀,我如果能分配到咱公社卫生院就好,到时候正好被派到咱村来,这样离家就近了。”杨清觉得这个好,既能享受商品粮,有工资有票券还能离家近。
“是不错,可你分到哪儿现在还不晓得。”杨母也遗憾,她并不觉得住城里多好,要是闺女能在自己身边,又能享受商品粮待遇,那就顶顶好。
一直很少说话的杨父说,“得准备,很可能闺女会分到咱生产大队,本公社的人本大队的人。对了,老大,你去大队部问问,那张猎户家的石头房子卖出去了没有?”
张猎户是独户,在四零年搬到村里的,前几年进山死在了山里,带回来的是他的尸体。还是后山训练的军人带回来的,他也没有个后人也没有亲戚什么的。
他攒了一辈子在解放后,一九五三年盖了一座标准的三合院。
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当时村里人都问,你一个单身汉,怎么盖那么些屋子,盖三间就成,可人家不说,只是笑笑,也不解释,大家都不明白。
那房子跟打万年桩似的,用山里的石头盖的,好木材做屋梁,厚实的瓦顶,屋内还铺了地砖,院子里有口深井。院落前后各有一亩地的院子,石头砌的两米高的围墙,罕见的玻璃窗,当时就有好些人说了,说他不是普通人,不简单。
只是他到底怎么死的,到现在都是个迷,军人送回来的尸体,想想都觉得有些不对头。
这么好的房子,谁住进去都不合适,村里只好那出来卖,前几年灾荒,谁家也掏不出来钱买。
价格可不便宜,一共六百块钱。
谁家能有那么些钱,本村没有一家。
“是,爹,不会想给小妹买张猎户的宅子吧?咱家可没有那么些钱?”不是杨大海小气,钱财虽然是在娘手里攥着,可差不多有多少钱,不只是他 ,老二老三都能算出来,家里有多少进项,每年花了多少,能大致算出来。
“先看看,先说好,我和你娘不是给你妹出钱,是借钱给她,以后她领工资每月还一点。
我们借给她,钱也不够,让你小妹自己找关系好的同学急借一些。”杨父先声明,免得为闺女买个宅子,家里闹的鸡犬不宁。
虽然他私心想给闺女买,可他没钱。花闺女的钱还让家里的儿子儿媳吵架,让他们以后送人情,说些阴阳怪气的话 ,还不如就说让闺女自己要掏钱买。
钱哪儿来,他们借一些,让闺女假装找同学借一些 。
闺女的同学,都是全市乃至隔壁市的,别个也不可能一个个的调查。
杨父的话,压下了几位儿媳那蠢蠢欲动的小心思。暂时没有说什么,只是那脸色也不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