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谈起接下来的计划。
第一步便是将海上防线扩展到离海岸线1500公里,免得被德国人用飞行炸弹轰炸本土。
“西班牙人连一分都不肯降。”罗斯福总统有些郁闷的吐了口烟。美国驻西班牙大使好几次跟萨拉查副元首商议买卖飞行炸弹图纸的事,可萨拉查就是咬的死死地,一分钱都不肯降。如果西班牙真能提供飞行炸弹的图纸,那美国也能造出飞行炸弹去轰炸欧洲本土,甚至德国。可500吨黄金的价格实在太夸张了。
马歇尔开口道。“也许我们该立项研究了。”
罗斯福总统无奈道。“可你也说了,我们得花多少钱才能造出同样的飞行炸弹要是投入的资金远高于500吨黄金,那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我们当务之急是造战舰,很多战舰。”
两个大陆中间隔着大西洋,海战自然是避免不了的。而此时的美国海军全部家当也就345艘各类战舰共计143万吨,其中战列舰17艘、航母8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19艘、驱逐舰165艘、潜艇106艘而已。
罗斯福觉得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战舰。
第二步便是征兵了。
原时空珍珠港被袭,令美国民众同仇敌忾,热血青年纷纷踊跃参军。可现在呢,很多人看来是愚蠢的政府高层先对德国宣战,这令很多人抵制征兵令。美国采用了募兵制及征兵制两种制度并行的兵役制度。如果募到的兵员就够了的话,就不会施行征兵。
一旦施行征兵,在符合征兵条款情况下的人接到征兵令时,就必须去服兵役,不然犯法。除非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免服条款的情况。很多年轻人焚烧烧征兵令,拒服,但是这属于犯法,被抓,不服兵役,就得去牢狱生活。可还是有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服兵役。
美国国防部为征兵费尽心思,开始在征兵的宣传页上花心思,为了鼓励青年男子入伍,他们在宣传页上刊印了大量的年轻漂亮女兵。
这种宣传页大规模投放后,效果果然很好,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对美丽的女兵趋之若鹜,而宣传页上更是给这些年轻士兵暗示,只要进入部队,就可以和女兵并肩作战,如果你表现优异还会成为这些女兵心中的英雄,很多热血青年都自愿加入了部队。
在征兵海报上以年轻女子为主角,其实能够让青年男子意识到,如果男人不上战场的话,那么最终只能是女人保家卫国,那么男人岂不是还没有女子勇敢吗而且这样的海报还会给人心理暗示,参加战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和女儿,还有自己的妻子和姐妹,所以他们为了家人也会勇敢走上战场。
当然,这都是后话。
“这是我对工业转型的意见报告。”马歇尔将一份文件递给罗斯福,苦笑一声。“本该是半年前就该派上用场的,没想到拖到现在。”
马歇尔是二战美国工业转型中的关键人物。他需要对工业部门提出具体的需求,事实上,提需求是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情,需要军队和地方工业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而且,并非是大战临头才开始准备。
马歇尔在战争之前,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包括判断美军陆海空方面的需求,并且和工业部门完成互动。那么,只有在战前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规划,有了一个科学的设计和预备,战时的动员才能够顺利开展,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美国的这种工业化和德国不大一样,德国的工业化是往尖端、纵深方向走,美国的工业化是往横广的方向,追求的是大领域的、大规模的效益。所以美国造的东西,一般没有德国造的东西质量那么好,但是如果一旦开动生产的话,美国工业生产的成本、规模和速度都能够碾压德国。
所以,美国的企业在战时生产的时候,用的是这一套的管理方式,最后使美国的生产也达到了顶尖的水平。
罗斯福看完了文件,吩咐道。“尽快着手去做吧。”
第五百二十二章 伊朗
上次苏联人祭出超级大炮后雅尼克便让芬兰人跟苏联议和,芬兰逐派遣代表至莫斯科,表示愿意割让边境附近一座小村庄。
斯大林当然不干,这场战争苏军伤亡一百多万,就换来一座面积几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换了谁都不可能接受。
就在斯大林打算凭借“苏维埃铁锤”巨炮彻底推平芬兰的时候,巨炮居然炸了膛
斯大林极为震怒,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耗时几年才打造出来的“镇国神器”就这么毁了尤其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巨炮不是被敌人摧毁的,而是自己炸膛的
恼羞成怒的他当即下令将巨炮工厂的所有人,上到负责人,下到普通工人,一股脑打包送去了西伯利亚。
然后就尴尬了。
继续打下去
虽然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被攻破,可苏军依旧寸步难行,每前进几米都得付出相当惨重的伤亡。
可要是就这么停战议和,实在是令人不甘心。
就在斯大林犹豫不决之时,瑞典方面发表一份声明,称瑞典政府最近购买了50辆最新式坦克,不日将支援给芬兰。
这简直就是赤果果威胁。
斯大林歇斯底里的打翻了办公室里所有的东西,大吼大叫了半天,最终无奈的同意了签订停战协议。经过苏联外交部门的力争,芬兰同意割让约二十平方公里的地区。原时空的苏芬战争芬兰丧失了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而现在才割让20平方公里,简直就像是玩笑一样。当然,这场战争让苏联真成了世界的笑柄。
郁闷了好些天后斯大林让莫洛托夫去趟德国,催促那两艘苏联航母。因为上次回去之后莫洛托夫没敢跟斯大林直说德国扣下了那两艘苏联航母,只是用需要海试进行技术调整为借口糊弄了过去,所以现在又被派了过来。
听完莫洛托夫的来意后雅尼克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绝密文件。“把这个文件拿给斯大林。”这份文件是英国跟苏联签订的协议,就是以印度为交换,让苏联进攻德国后方的协议。“告诉斯大林,这就是背信弃义的代价。想从背后捅我刀子小心我往他心口捅刀子。他要是不服,我随时奉陪。”
莫洛托夫略微尴尬的陪笑道。“真要这么说,斯大林同志恐怕气炸了。”
雅尼克冷笑一声。“告诉他,有气也给我憋着。”
这时安妮进来报告道。“殿下,礼萨汗国王父子到了。”
“请他们到一号会客厅。”吩咐了一句后雅尼克站起身来。“那就这样吧,莫洛托夫阁下。您在这里稍等一会,我已经让莱因哈德去把斯维特兰娜接过来了,你们父女俩好好叙叙旧。”
提到自己的女儿,莫洛托夫的眼眶微微发红,颔首致谢。“多谢殿下。”
雅尼克点点头,前往一号会客厅。
原时空的二战爆发后,伊朗国王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但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他拒绝调整对外政策,即使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仍不接受一些有远见的臣属关于要伊朗宣布站到轴心国一边的意见。
苏联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缔德国特务的活动,而礼萨汗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苏联政府根据1921年2月26日苏伊条约第六条规定,派出军队于1941年8月25日进入伊朗;英队根据英苏协议从南面开进伊朗。8月27日,阿里曼苏尔内阁倒台。
几天之后,按照苏、英的提议,阿里佛鲁吉领导的新政府通过决议,从伊朗驱逐德国及其仆从国家的使馆和特务。礼萨汗抵制执行这个决议,拒绝同德国彻底绝交,遂于9月16日退位,把王位交给了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可以说伊朗王室是德国的铁杆盟友。
来到一号会客厅,雅尼克见到了一个6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20多岁的青年。
俩人并没有穿着伊朗的传统服装,而是一身剪切得体的西装。
礼萨汗在位开始,就开启伊朗的世俗化进程,因为他认为,伊朗必须走出愚昧,走出教的控制才能强大。所以其上台后,主动学习西方,自己做表率,开始穿西服,喝洋酒,学习英语。并且在国内实行君主立宪,全面推行民主代议,和世俗化。
其不断打破教传统,禁止妇女蒙面,禁止一夫多妻,提升妇女地位,使得他们享受一样的教育和工作权力。在伊朗的教育中,废除教教育,全面学习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同时依靠西方,不断的吸引外资,开采石油,提升国家收入水平,并且着力发展基础工业,强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