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成皇储

穿越成皇储 第608章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4398 2021-05-12 14:20

  会议室里的众人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斯大林慷慨激昂的声音,议论起来。

   “德国人不会来捣乱吗?”

   “听说莫斯科正在下大雪,德国人也许不会来。”

   阿诺德司令摇摇头。“德国人的轰炸机根本不受天气的影响,恐怕他们早就装备了新型瞄准仪,不管是下雪天还是黑夜,都能做到精准轰炸。与其期待大雪阻止德国人的轰炸,还不如寄望于德国人的轰炸机部队过圣诞放假呢。”

   提起圣诞节,在场的众人不由得齐齐叹了口气,今年恐怕是过的最窝囊的一次圣诞节了。

   “难道苏联人不知道?”

   “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克林姆林宫第一次被轰炸,不就是在阴雨天轰炸的么。听说很多人都赞成举办这次阅兵,可斯大林的倔脾气一上来谁也拦不住。他的意思就是既然德国人搞了,他也得搞。”

   马歇尔揉了揉太阳穴,战场上都打不过人家,非得在这种事情上逞能?德国人的阅兵上展现了各种先进武器,苏联人有什么?纯粹是给德国人看笑话吧?不知道等这场阅兵结束后德国的那个戈培尔会怎么嘲弄。“我们的士兵也参加了吗?”

   “斯大林本来是想让我军士兵也参加的,不过艾森豪威尔司令没有同意。”本来就低迷的士气,要是出现什么意外,不得直降到负值了?

   就在这时收音机里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顿时一阵乱糟糟,有人大喊“快保护斯大林同志!”,随后广播便被切断,没了声音。

   众人不由面面相觑。“怎么回事?!是德国人的轰炸?”

   “联系艾森豪威尔司令,看看斯大林有没有被炸死?”

   很快莫斯科那边传回消息。“是德国人导弹袭击。苏联高层已经全部安全撤回地下室内。”

   马歇尔不屑的冷哼道。“这下真成了全世界的笑柄了。”

   过了一会,收音机里再次响起斯大林的声音,不过众人已经没兴趣继续听下去,关掉收音机,离开会议室,各自去休息了。

   (

  第九百十六章 贝利亚(1)

   转眼,时间来到了1942年。

   雅尼克不禁松了口气,看来已经打破了可怕的寒冬魔咒,现在只需等到春季到来,一举攻下莫斯科。

   而且攻下莫斯科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

   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联军加上俄国光复军和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军队,军队数量超过了可怕的800万;加上随时能投入战争的预备役,这数量能轻松超过1200万。而且整个欧洲都在生产装备德式武器,就连那些俄国光复军装备的武器性能也远超苏军部队。

   而在莫斯科集结的苏军和美军撑死了也就400万。斯大林也许会把莫斯科城内的老弱俘虏全部武装起来,可能还多出300万。不过这些老弱妇孺能发挥多少战斗力,那就不好说了;说不定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浪费欧洲联军的弹药。

   斯大林显然觉得这些数量远远不够,派自己最得力的心腹贝利亚前往西伯利亚。他听到不怎么好的传闻,派贝利亚过去一是可以让后方稳定下来;二是监督生产,尽可能的提高武器的生产速度,为莫斯科送来更多的武器装备。

   “西伯利亚”泛指俄罗斯在亚洲的全部领土,其地西起乌拉尔山。东至白令海峡,南至蒙古、哈萨克斯坦及华夏边境,面积可达1276万平方千米,占全苏联领土的60%以上(此时因为远东的叛变,这个面积大幅缩水)。

   然而在沙俄时期囿于对外国投资的依赖(特别是法国资本),俄罗斯的建设中心仍然是西部地区,再加上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西伯利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1908年西伯利亚工业产值仅为全俄的3.25%,这种情况下的西伯利亚更多作为流放地而闻名于世,比如后世著名的网络梗,“送到西伯利亚挖土豆”。

   1917年后随着苏俄政权的胜利和稳固,增强国力发展工业成为苏联政权的当务之急。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不易受攻击的西伯利亚简直就是天赐的宝地。从“一五”计划起苏联开始大规模投资西伯利亚,原先的苦寒之地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大动员力之下,这片不毛之地上很快建立起了苏联第二个冶金中心――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采煤冶金联合企业,该企业历时两个五年计划。1928年别洛沃锌厂落成,该厂仅仅在三年后的1931年就达到了全苏锌产量的四分之一,还有像库兹巴斯煤田,在“一五计划”末产煤量占苏联全国的15%。头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功为西伯利亚在“三五”计划中赢来了更多的投资,其投资额占当年苏联全国投资额的21.6%,巨额的投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1938年开始的“三五”计划除了进一步加强西伯利亚原有的煤炭业和冶金业外还兴建大批机器制造业,比如在新西伯利亚建设轮机厂等等。上述的所有企业都将在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贝利亚此行的第三个任务就是搜罗更多的兵源送往前线,也就是莫斯科。

   在原时空的二战中,面对苏军用兵荒的问题,贝利亚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监狱里的人,也就是把劳改所和监狱里的犯人组织起来,送往前线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他的原话是。“别让这些‘苏维埃的灰尘’再去浪费苏维埃的粮食,应该让他们承担起战争的责任。”(犯有抢劫、杀人等刑事罪的犯人不在此列)。

   据1956年苏联内务部统计,总计有130多万名劳改犯和“问题军人”被送上前线。这些参军的罪犯被分成了很多个级别,一般小错的罪犯被分到了普通的部队,但是有一些重刑犯被分到了惩戒营,这支队伍还被称作战地监狱。

   档案显示,被送进惩戒营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高级军官。著名的有马特维恩科中尉,他在1941年10月维亚济马会战中受伤,出院后在返回部队途中开小差,在老家躲藏起来,后被送到第265惩戒营,成为一名出色的敌后侦察英雄。

   为了便于管理,特别是防止有人逃跑,惩戒部队一般采用营级编制,每个营大约有800人,每个连大约有150-200人。作战时,惩戒营往往被穿插布置在作战部队中间,以便友邻部队监视。惩戒营的作战任务与普通步兵部队基本一样,区别在于他们经常被派去执行侦察、侧翼穿插等高危险任务,目的是为了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突击夺取敌人高地等,这也造成惩戒营的伤亡率极高,仅在1944年,他们的损失率就超过50%,是普通部队的3-6倍,当时苏军曾流传“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的说法。

   济亚.布尼亚托夫曾经担任第123惩戒营的连长,他亲口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次最为惨烈的战斗。那是在1945年初的奥得-维斯瓦战役中,第123惩戒营充当强渡维斯瓦河的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登陆桥头堡。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的情况下,第123惩戒营的进攻于1月2日深夜开始,他们刚出发就遭到德军异常猛烈的火力压制,这些惩戒营的士兵只能紧贴在橡皮艇上侧着身划桨,听着对岸射来的子弹从自己头顶呼啸而过,不时有迫击炮弹击中满载士兵的渡艇,人体和橡皮艇的碎片夹杂在一起被炸上天空。

   第123惩戒营划到河中心时就损失了一多半的橡皮艇,河面上满是漂浮的尸体,但战士们依然顽强地登上河岸,却遭到德军机枪的无情扫射,一些人绝望地躲到芦苇茂密的河漫滩或堤岸下,徒劳地延续着最后几分钟的生命。经过反复争夺,到第二天中午,损失惨重的第123惩戒营终于在大部队的支援下占领了桥头堡,一名被俘的德国士兵心有余悸地说:“你们是靠尸体驮过维斯瓦河的。”这一仗打下来,第123惩戒营的670名官兵只活下来47名,足见惩戒营是一个何等残酷的地方。

   (

  第九百十七章 贝利亚(2)

   这天晚上,贝利亚在火车站与家人依依惜别,直到火车准备开动时才万分不舍的上了火车。

   其实贝利亚并不愿意离开莫斯科,准确的说是不愿意离开斯大林。前文说过在1933年一场刺杀中,贝利亚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掩护了斯大林,从而取得了斯大林的极大信任,开始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后开始负责内务部的相关工作,让内务部成为一个无孔不入的情报机构,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苏联人,尤其是苏联高级军官和官员,全部在贝利亚的监视下。只要贝利亚愿意,他们能轻松的公开逮捕或者秘密暗杀任何人,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

   甚至连战神朱可夫都跟他结下了梁子。原时空的1941年7月爆发的基辅战役中,朱可夫主张放弃基辅让兵力退守第聂伯河对岸,以免被德军合围,然后全力保卫莫斯科。但斯大林却要让部队坚守基辅。为此,俩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朱可夫这人属于枪炮性格,怎么能吵得过在苏联以打嘴仗出名的斯大林,无处发泄的朱可夫夺门而出,在门口小声地骂了句,可恶的小胡子。被站在门口的贝利亚听到,立马报告给斯大林。朱可夫被斯大林叫到跟前,问他骂谁是可恶的小胡子,朱可夫毕竟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将军,他怎么可能被这种场面吓住,直接说还能有谁(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可夫相当机智的说骂的是希特嘞那混蛋!)。

   虽然斯大林没有把他怎么样,可朱可夫知道是谁向斯大林打了小报告,毕竟当时门口就只有他与贝利亚两个人;俩人的矛盾越发加深。直到战后斯大林去世,众人联合起来清算贝利亚时,朱可夫元帅亲自指挥部队逮捕了不可一世的贝利亚,也算了却了心中的怨恨。

   换做是平时,凭借斯大林同志的威严和权势,就算别人对他有所不满也是敢怒不敢言。而如今整个苏联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摇摇欲坠。这种时候万一西伯利亚的那些人真有什么异心,他这一趟岂不是“羊入虎口”?

   可贝利亚也不敢违背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前往西伯利亚。

   火车渐行渐选,直到远处的站台缩成了一个点,才来到自己的车厢里。

   刚脱下外套,余光注意到桌子上放着一个白色的信封。

   “……”随手将外套挂在衣架上,走上前拿起那个信封。信封上只有“贝利亚同志亲启”这几个字,也没有寄信人。

   “这是谁放在这的?”贝利亚微微皱了皱眉,拆开信封。

   信封里装的不是书信一类的东西,而是一张照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