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成皇储

穿越成皇储 第168章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3947 2021-05-12 14:20

  就像英国的丘吉尔一样,法国的夏尔戴高乐也对一战后德国的发展持以密切关注,并提出组建独立的坦克装甲部队,以挽救“危在旦夕”的法国。

   然而,坚持绥靖政策的法国政府不断地“纵容”德国;墨守成规的法方,试图凭借“马奇诺防线”抵御外来侵略。

   戴高乐只得到处奔走,倡导自己的理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与1934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倡导成立独立坦克装甲部队的《建立职业军》,满怀信心的希望引起军方高层的关注。

   然而,他想多了。

   意外的是,这本书在德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尤其是在军界,这本书让戴高乐成为德军将领们眼中优秀的技术专家。

   这么尴尬的局面,让戴高乐哭笑不得,但继而更加忧心忡忡。因为德军以《建立职业军》中的理论,已经开始组建规模宏大的装甲军团。

   法方高层的“麻木不仁”,让他决定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逼其就范。他将书寄往新闻报刊部门,并经常邀请一些记者吃饭,向他们“推销”自己的理论。然而,遭到大多数人的无理拒绝,甚至是讽刺挖苦,受尽了侮辱。

   而他俨然就像唐吉坷德一样,无力的抗争着,但至死不渝。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几名记者对他的坦克理论很感兴趣,他们开始在报纸上宣传戴高乐的思想,支持建设坦克装甲部队。让人略感欣慰的是,一些将军、政要等有识之士,也加入到支持他的行列里,也发表文章声援戴高乐。

   这对“马奇诺防线”的崇拜者来说,无疑是挑战。他们借助官方支持,在舆论媒体上进行针锋相对的“反攻”。有的指出坦克弱点,有的嘲笑戴高乐,甚至有人认为:德国喜欢侵略,拥有坦克师不奇怪;法国爱好和平,只需防御不需要坦克。

   一时间,双方在报刊杂志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场本来学术倡议,变成了相互指责的骂战,非但没有引起军方高层的关注,反而一些社会团体也加入到对戴高乐的抨击,说他想建立自己的军队,是个“投机者”、“好战分子”。

   就在这时内阁成员保罗雷诺对戴高乐《建立职业军》一书提出的想法十分支持。在他看来,有了装甲坦克军,法国的未来有希望。于是,在下议院的辩论中,雷诺慷慨陈词,获得了成功。

   很快,建立一支包括7个机械化师的特种军队议案,被送到下院武装力量问题委员会进行审定。当然,按惯例需要征求军方的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不同意。同时,军方高层对戴高乐不顾军人身份,到处“惹是生非”,决定对其进行“封杀”。

   不过,好在雷诺的斡旋下,戴高乐担任了507坦克团团长,并于37年12月晋升为上校,但他并没有为此而高兴。在他看来,建立独立的装甲坦克部队在法国是不可能实现了,而战争日益逼近,他清醒地认识到,抓紧训练部队,迎接战争。

   二战爆发,德国入侵波兰。正如戴高乐预料的那样。英、法联军龟缩在“马奇诺防线”后,冷漠地看着盟国被瓜分。

   此时被任命为第5集团军坦克司令官的戴高乐既高兴又失望。他高兴地看到独立使用坦克装甲部队的优越性,以及快速突击的有效性。失望的是,他将波兰战役总结报告上报总参谋部,希望引起重视、吸取教训,但石沉大海。

   甘末林知道这两个坦克师远没有达到达到500辆的师级规模,每个师只有一百多辆,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坦克团,而且大部分都是“老掉牙”的坦克。

   可现在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后悔当初没听戴高乐的建议,他下令戴高乐率领这两个不满编的坦克师前去拦截德军。

  第二百三十六章 法兰西末日(6)

   德军的直升机部队不停的将工兵和搭建浮桥所需的材料运送到马斯河岸边。

   就在工兵在马斯河上努力的搭建浮桥时,伴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远处飞来了一大群黑压压的机群。

   前文说过法国空军不如德国空军,除了战机的性能和其他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双方指挥使用理念不一样。

   在闪电战理论下,空军将承担对敌人的第一波打击任务,首轮轰炸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后续装甲部队的突击效果,德国有专门的空军统帅部进行统筹指挥,设置了航空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等各种规模的作战单位,执行任务比较灵活。

   执行轰炸任务时德军的都是一波接一波,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而法国空军作战方式是一大群飞机过来轰炸,炸完就走,下次过来就得等半天之后了,敌人完全可以利用这半天时间足以集结部队发动进攻。

   早已盘旋在要塞上空的bf-109f机群空中指挥官下达了命令。“全体丢掉副油箱,准备战斗。我们的目标是敌军战斗机,轰炸机交给蚊式解决。”上次在列日城旁的马斯河渡河战役上,英法联军的轰炸机突破了地面上的防空炮火拦截,往浮桥上投下了炸弹,虽然水平轰炸狗屎般的精准度并没让炸弹命中浮桥,可德国空军也看出了问题。

   因为他们要先对付敌军战斗机,很多时候腾不出时候来对付敌人轰炸机,这就有可能让敌军轰炸机有机可乘。

   所以这次他们找来了帮手,那便是蚊式轰炸机。

   蚊式轰炸机原本就是一架多用途轰炸机,在二战英国蚊式轰炸机就是英国战时多用途飞机的顶梁柱。它的改进型诸多,比如照相侦察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鱼雷轰炸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等数不胜数。

   蚊式采用美国人发明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先制造一个模型再将云杉木片胶合摆放压实后冲入压缩空气,胶合材料凝固后取出就是质量轻盈的木材料,这种材料制造的飞机机身远比金属和传统木质机身轻便,在发动机马力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材料的飞机载弹量和灵活性堪称是轰炸机和战斗机的结合。

   而且比起现在bf-109f的四挺12机炮,可以说是相当凶猛了。

   很快,bf-109f机群和英法联军战斗机群厮杀起来。德国飞行员们发现对方机群里多了些之前没见过的新式战斗机。

   “小心,是英国佬的喷火式!”

   二战时期bf-109有四个主要型号系列,分别是bf-109e、bf-109f、bf-109g、bf-109k;而相应的,喷火也有4个主要型号:喷火k14。

   它们的出现时间和性能大致上是对应的,bf-109e对应喷火k9,bf-109k对应喷火k1对手是bf-109f,这就好比田忌赛马一样,用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就是跑断了腿也不可能跑得过中等马。

   更重要的是雅尼克早已对bf109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原时空的db采用了当时最时髦的燃油直喷技术和无级变速增压技术。

   燃油直喷技术使得飞机可以不惧负g飞行,而梅林仍采用保守的化油器技术,在高负g情况下有可能熄火。

   无级变速增压技术可以根据高度自动调整增压比,而梅林采用一级两速增压器,对高度的适应能力较差。

   看起来挺牛叉的,可惜,牛叉的背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用了这些新技术的db发动机,虽然取得了对英国发动机的暂时性能领先,却完全丧失掉了后续的改进空间。

   燃油直喷过于先进,导致发动机不省油。燃油直喷这玩意一直到后世50-60年代才做到了真正完善。加上德国的发动机不重视浮子化油器,无法贫油燃烧,导致更加耗油。

   而且燃油直喷在高进气压条件下火花塞容易积碳,需要高标号燃油来解决问题,可高标号燃油却是德国人的死穴。

   虽然二战德国有充足的优质罗马尼亚原油供应,可是高标号汽油不会从地上冒出来或者通过一般的蒸馏酒就能得到,它需要极其发达的化学工业,不然根本就是水中月。德国b4燃料的标号仅为87,而战时德国不管怎么改进,标号也从没有达到过100。

   39年战争开始时只有美国有能力生产100号汽油,英国人则主要从美国购买。这个时候虽然品度还没广泛用于表示汽油性能,但是英国人要求汽油要有100125的水平。而不列颠战役开始时英国本土的喷火战斗机已经全面使用了100号汽油。

   所以雅尼克大力发展化学工业,甚至早在十年前的大萧条时期从美国挖来一大批相关人才。因为他知道美国能卖给英国,可不一定会卖给德国,也许前期肯卖,可一旦战争升级,美国很有可能中断供应。

   所以必须要自己掌握这项技术。

   可没想到这项研究整整耗费了十年,科研部门不久前才终于捣鼓出可批量生产的燃油添加剂,四乙铅;原料是铅,好在西班牙的雷奥辛是欧洲第二大铅锌矿,足够供应他们所需的铅。

   过不了多久德军的飞机就能用上标号达到甚至超过125的高品质航空燃油。

   他还下令取消bf109的轴炮,这样一来不但不用把增压器置于发动机的左侧,还能增加一级。

   可惜,令人无奈的是不管怎么改进,bf109 那过小的机体始终是个突破不了的瓶颈,想突破那就等于设计个新飞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