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将近四十万啊!!”
会议室里的众人一个个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近四十万远征军啊!这是相当可怕的数字,原时空的二战美军在欧洲和大西洋,地中海战区各兵种阵亡共计十八余万人。而如今一下子损失了将近四十万,最令他们不能接受的是这些士兵不是被德军消灭的,而是被自己的盟友无耻的屠杀了!
可除了咒骂之外他们却毫无办法,毕竟莫斯科已经被欧洲联军包围了,他们总不能向斯大林宣战,然后漂洋过海去揍斯大林吧?!
甚至他们连发电报咒骂都做不到,因为莫斯科方面的无线电早已失联多日。
而炸锅的不止美军高层,美国民众也彻底疯了。
德国人的广播上说对美国本土的轰炸将停止半个月,以便美国民众祭奠这些被无端屠杀的士兵,大批民众涌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
而最为激烈的是印第安纳州,因为不久前辞职的威尔基总统是印第安纳州人,卸任后他回到自己的老家休养。
正是他将这些士兵派到苏联去的,民众自然不会轻饶他。
“上帝!”
听到德国人的广播后当地政府就派了些警力部署在威尔基前总统住所附近,可当看到上千名怒火冲天的群众涌过来时,有些警员只觉得小腿在打颤。
“这,怎么办?”
一个巡官拿着简易喇叭爬到警车引擎盖上。“诸位……”
可他刚一开口,就一声声震天的怒吼打断。
“交出温德尔威尔基!!”
“还我孩子的命!!”
“杀人凶手!!”
“刽子手!!”
“卖国贼!!”
美国是枪械自由国家,这群人中大部分都携带了枪械,看着有些人已经紧握枪把,眼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巡官哪还敢多说一句,哆哆嗦嗦的爬下来,躲进警车里;见状其他警员也赶紧躲进车里。
民众们也不理他们,径直冲向不远处的威尔基的房屋。
躲在警车内的巡官看到有个中年男人从威尔基的房屋冲了出来,他的手里拿着一杆猎枪,看到这些愤怒的民众冲到跟前,不由分说对着天空就是一枪。
巡官忍不住一拍额头,轻声咒骂了一句。“这笨蛋,你开枪会更激怒这些人的。”
话音未落,剧烈而密集的枪声响起,那个中年男人至少被上百颗子弹打中,瞬间成了一摊烂泥。
巡管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要是刚刚他再多说一句,恐怕也会是这个下场吧?
这一小插曲令民众们更加愤怒,怒吼着冲进威尔基的房子,巡官似乎能听到房子里传来的惨叫声,身为警察他却只能躲在警车里看着这些“暴徒”们行凶。可他也能理解这些人的丧子之痛,而且早在当初他就觉得派远征军到苏联确实不妥,毕竟苏联那是资本主义的敌对国家,这样的国家能同心协力?
而且之前苏联人还公然枪毙了原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等一行人,这个威尔基前总统竟然还傻傻的选择与其合作。
这下自食恶果了吧?
思索间威尔基的房屋内冒出滚滚浓烟,民众们骂骂咧咧的离去。
“啧,这下连火葬费都省了。”看着越发凶猛的大火,一旁的一个警员幸灾乐祸的嘀咕了一句,看到巡官瞪了他一眼,警员耸耸肩。“我一个远亲兄弟也参加了远征军。”
“……”巡官也不好说什么,吩咐另一个警员去通知消防队前来灭火。
可当地消防局也有亲属参加了远征军并被苏联人杀害,一听到是威尔基前任总统的家着火了,慢吞吞的出了警,等到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的时候威尔基的房屋已经烧成了灰烬。
第九百六十八章 决战(26)
印第安纳州发生骚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华盛顿。
“副总统先生,威尔基前总统遇害了!”
杜鲁门副总统顿时一惊。“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是一个“高危”职业,先后有9位美国总统遭遇暗杀。分别是安德鲁杰克逊,亚伯拉罕林肯,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威廉麦金莱,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哈里s杜鲁门,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其中有的丧命,有的幸免于难。
不过倒没有卸任后被杀的总统。
因为美国总统表面上是一个由民选选举产生的利益“代言人”,但其本质还是服务于总统身后的大财团、精英阶层。公民的选举权只是民主制度的肤浅体现,而总统却是资本主义的“掌舵手”。
因此,这也导致总统上台后的一些政策并不能做到“人人受益”,这样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并滋生游行、抗议甚至是暗杀。而这也是“矛盾即时性”的最直接表现:你当前的政策不符合我的利益需求,我就会想办法阻止这种政策的实施。
但是当总统下台后,这种“矛盾的即时性”也会随之消失。因为卸任后的总统已经没有了施政的权利,矛盾自然就转移到下一任总统身上。对下台的总统搞暗杀活动已经没有什么政治意义了,影响不了现任政府的政策。所以即便总统在职的时候把对手弄的再惨,一旦总统下台,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这个时候再搞暗杀,太不划算了。
可这个“传统”竟然被打破了?!
“凶手呢?抓到了没有?!”
“听说是数千名民众冲到了威尔基前总统的住所……”秘书犹豫了一下,继续道。“他们还放火焚烧了威尔基前总统的房屋,等到当地消防队赶到的时候只剩下灰烬。”
“数千名民众?”杜鲁门副总统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是那些远征军士兵的家属?!”
“是。”
“……”杜鲁门副总统很是惆怅的叹了口气。
这件事该怎么处理?
严惩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