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成皇储

穿越成皇储 第447章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4855 2021-05-12 14:20

  副官看了看四周,再次压低声音,如同蚊讷,微不可闻。“我听说那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部队在投降前都处决掉了各自的政委,干净利落。”

   列昂尼德脸色阴晴不定地变换了一阵,还是犹豫不决。“可我们还不知道投降后会有什么样的待遇。”要知道苏联可没签“日内瓦公约”,万一投降后被德军拉去干苦力干到死什么的,那还不如死拼到底呢,好歹死后还能得个英雄烈士称号。

   见师长已经动了心思,副官立刻毛遂自荐。“师长同志,我可以去趟德国人那里,看他们能给什么待遇。”

   列昂尼德终于点头。“那你晚上偷偷过去,千万别被人发现。”

  第六百六十一章 德苏战争(18)

   “哦?这些俄罗斯人也要投降?我还以为他们会死拼到底呢。”德军前线总指挥部里,克鲁格接到俄罗斯人要投降的消息,不由得嘀咕了一句。他们已经接收了包围圈里大部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部队,可至今没有一支俄罗斯人部队投降。

   克鲁格也知道这些部队几近弹尽粮绝,所以并没有下令进攻,就想这么活活困死他们,没想到这些俄罗斯人终于坚持不住,也要投降了。

   古德里安不屑的冷笑一声。“这些混蛋,自己不加入‘日内瓦公约’,现在倒想享受战俘待遇?哪有这么好的事?”

   斯大林为什么不签署《日内瓦公约》,是因为他认为所谓的国际公约不过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版图的政治游戏,与无产阶级的初衷相悖,因此便没有在《日内瓦公约》上签字。然而史家有这样一个说法:当罗斯福总统劝说斯大林承认《日内瓦公约》时,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能让苏联人民知道敌人也是守规矩的。”

   “还是请示一下殿下,该怎么处理。”殿下只说过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部队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可没说过这些俄罗斯人要怎么处理,说不定殿下想让他们都饿死在这里。

   此时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的德国火箭发射基地里正举办着庆功宴,台上的雅尼克拿着麦克风侃侃而谈。“很早之前我跟已故的爱因斯坦博士讨论过一个问题,人类社会为何战争不断?我认为战争是人类为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而引起的。”

   其实各类人对战争的根有各自不同观点。如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基督教战争论者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类罪行的惩罚。种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所致。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

   而雅尼克则较倾向于地缘主义政治学者的观点。“如果我们有了取之不尽的土地,采不尽的矿藏,用之不竭的能源,那还会有战争吗?”当然会有。雅尼克心中默默的给了个答案。就像后世的武侠里有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除非人人都成为无欲无求的圣人,不然战争永远不会消失,杀戮永远不会停止。

   只是真要有取之不尽的土地,用之不竭的能源,战争应该会大幅减少吧。当然,这也只是他的猜想而已,说不定真到了那时候战争规反而模越来越大,死伤越来越多。

   “地球人口不停的增长,可我们的地球就这么大,人口的数量取决于各种资源的支撑,一旦这些资源枯竭了,那人类的末日也就到了。”

   “人类只有迈向广阔的宇宙,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449年前,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开创了大航海时代,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而今天,诸位开启了另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壮举比哥伦布要伟大百倍千倍!”

   “诸位的名字将会流传百世,诸位的功绩将会与世长存!当我们的子孙后代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广袤的太空中时,我相信他们会由衷的感谢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掌声和欢呼声,更是有不少人激动地热泪盈眶。

   画完了大饼,还是得继续谈现实的,宣布庆功宴正式开始后找来布劳恩博士。“布劳恩博士,新型导弹的研发怎么样了?”

   负责导弹项目的布劳恩博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天才,原时空的二战中先是在德国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v-2,战争结束后又在美国人的“回形针行动”中被接到美国,主导了美国陆军第一款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造出了“红石”弹道弹道。

   红石弹道导弹全长211米,直径18米,可携带一枚3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一枚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起飞重量为27763吨,设计射程为320公里。

   这款导弹可以说是v-2的翻版,不过布劳恩博士改进了很多地方,比如红石导弹弹头部位靠后一点的地方,有四片弹翼。布劳恩博士认为,影响v-2导弹作战效能的原因主要是精度和再入速度。精度的问题靠高精度空气轴承陀螺仪大幅改善,而为了提高再入速度,布劳恩博士设计了可分离式的弹头。就是红石导弹再入稠密大气之前,后半段弹体会被抛弃,前部弹体的四片弹翼就成了分离后的再入弹头的尾翼。

   而另一边的苏联人也根据搜刮到的v-2导弹的图纸造出了大名鼎鼎的飞毛腿导弹。飞毛腿这个名字原本是西方给苏联苏联r-11导弹和后续版本r-300 elbr两款导弹起的外号。后来被西方媒体广泛应用,变成其他国家根据苏联r-11原型发展的许多种导弹的统称,最后发展为只要不是任何从西方国家导弹原型发展出来的弹道导弹都可以称为飞毛腿。

   比起美国人名那不见经传的红石弹道导,飞毛腿导弹可算是大明星,家喻户晓。一是它的明星效应,飞毛腿可能是除了二战德国v-2导弹以外,实战应用和发射数量最多的,尤其是海湾战争中的实况转播,更令这导弹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二是这种武器对一些国家间战略博弈影响之大,后世美国这些年对于导弹技术扩散的围堵,很多都是冲着飞毛腿来的。三是这种导弹扩散范围之广,大概是有史以来装备国家最多,以其为基础研制山寨产品最多的战术弹道导弹。

   布劳恩博士恭声道。“殿下,新型导弹的研发很顺利。”

  第六百六十二章 德苏战争(19)

   “殿下,我们的导弹项目很顺利,已经研制成功射程均超过1000公里的舰对地,地对地,空对地巡航导弹。”

   “不错,这些导弹的精度怎么样?”虽然问是这么问了,不过雅尼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后世的巡航导弹通常采用惯导、地形匹配、gps和数字式景象匹配等组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可达10―30米,有的高精度导弹甚至能达到1米以下;且可实现隐蔽飞行、绕障飞行,有效攻击目标。

   而此时的巡航导弹只有惯性制导这一种制导方式,且飞行方式也是直线飞行,并没有绕障飞行等先进功能,精度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非常抱歉,殿下。”布劳恩博士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这几款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达不到300米,我们正在加紧研制光纤陀螺仪。”这些巡航导装载500到700公斤重弹头。即使700公斤弹头的装药量杀伤半径也达不到300米,也就是说这些巡航导弹不可能精确摧毁某个指定目标。

   机械陀螺仪的精度也不是不能提高,后世美国发明了名为airs的惯性制导系统。这套系统极为复杂,仅其最核心的机械陀螺仪就由19000个零部件组成,堪称机械陀螺仪时代的顶峰。这套惯性制导系统可使美军“和平卫士”洲际导弹圆概率误差小于40米,丝毫不比早期的卫星制导逊色。

   可这玩意的价造价也是天文数字,airs有3个加速度计,1个加速度计的造价就高达30万美元,需要耗时6个月才制造完成,整个airs的研制费用可想而知。如此昂贵的装备令美军也难以承受,苏联解体后“和平卫士”立即下马。之后发展起了光纤陀螺仪,激光谐振陀螺仪等先进陀螺仪。而airs研制中技术的复杂度、先进性、高精度却堪称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奇迹。

   而雅尼克压根就没打算研究这种做到极致的陀螺仪,也就对这些导弹精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要能命中一座城市算是成功了,精度可以慢慢改进,弹道导弹呢?”

   既然已经发射了卫星火箭,哪怕是洲际导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火箭而言,它即可以作为武器,也可以用于航天发射,区别只在于火箭上面的有效载荷。如果火箭搭载的是战斗部,那么它就是弹道导弹;如果它搭载的是卫星或飞船,那么它就是一次航天发射。一个国家如果具备了发射卫星的能力,也就相当于拥有了中程以上的弹道导弹。

   只不过弹道导弹在进入太空之后还要重返大气层,因此它在制导控制程序上和弹头耐高温方面与航天器有所不同。

   正因为火箭与弹道导弹之间存在着极强的通用关系,早期的火箭与弹道导弹都是相通的,很多航天运载火箭都脱胎于弹道导弹。比如苏联同一种火箭分别在1957年8月和10月将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送上天,苏联的第一枚洲际导弹ss-6因为作战效能低下,很快就退役改用于航天发射;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丘比特c型运载火箭源自“红石”中程导弹,“雷神”、“大力神”、“宇宙神”等导弹退役后都变成了运载火箭,用于发射各种航天器。

   后来随着弹道导弹开始采用更便捷作战效能更好的固体推进剂,早期火箭军民不分军民通用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航天发射因为更注重推力,所以继续使用液体推进剂。

   “殿下,我们已经研制成功射程达50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射程1500公里的中程导弹,5000公里的远程导弹和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

   后世按照射程将弹道导弹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国际上的通行惯例是:射程8000k以上属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在3000到8000k属于远程弹道导弹;射程在1000到3000k属于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在1000k以下属于短程弹道导弹。

   “不过5000公里的远程导弹和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暂时不具备实战价值。它们的造价过于昂贵不说,精度误差能达到几公里。”

   这也在雅尼克的预料之中,惯性制导受陀螺仪精度影响,其工作时间越长误差越大。

   这时安妮走过来禀报了一件事。“殿下,东线克鲁格司令来电,包围圈里的俄罗斯族部队要投降,问您要怎么处置?”

   “这些俄罗斯人要投降?”雅尼克不禁陷入了沉思。

   二战时期对于英法美的战俘,德军基本能按照日内瓦公约进行对待,给吃给喝。只要没有遇到德军看守是个心理存在问题的变态,那么一般不会有事。而且对于军官战俘德军也给与优待,他们不用去强制劳动,即使是普通的军官也是如此。不过到了二战后期,德国受到盟军的轰炸各种资源变得很紧张,自己没有多少食物供应,更不可能让战俘们吃饱吃好了。

   但在东线德军就是另一个态度,苏德双方都杀红了眼,对待对方的战俘更是如此。德国以苏联没有签订日内瓦公约为理由,根本就没打算养他们,苏军的待遇可不是差了一个档次。英美战俘对德军折磨苏联战俘也看不下去了,为此提出抗议,结果被德军军官反呛。谁叫他们不加入日内瓦公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