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内尔心里偷偷擦了把汗,这位皇储殿下真是心直口快,幸亏他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逐从带来的文件包里拿出了一个文件袋。“这是我的公司16的股权转让协议书,殿下。”
16?雅尼克不禁挑了挑眉,看来黑内尔公司的状况也不是很乐观啊。让秘书把协议书收起来后从抽屉里翻出了四份图纸。“既然黑内尔先生这么痛快,这有四份设计图纸,拿去吧。”
“多谢殿下。”黑内尔如获至宝,恭敬的接过,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果然,跟瓦尔特说的一样,这位殿下给武器起名的风格真的是摸不着头脑。
41,stg44,stg45。
让他完全猜不透这些名字到底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41并不是原时空德国造的冲锋枪,而是英国那著名的司登40。枪机形,机匣形状,结构都和40类似,只不过大幅度简化而已。司登冲锋枪有六个型号,司登式kii(s)、kii是最常用的,也是最耐用的一型。结果纳兹德国在二战末期苦于原料短缺,开始生产3008整个就是司登冲锋枪的翻版o(╯□╰)o)。
而stg45则是stg44(g44的70马克还低。所需的生产时间及原材料亦较小,正适合当时严重缺乏资源的纳兹德国。
当翻到最后一个41的黑内尔不由一愣。“雅尼克殿下,这最后一个?”
雅尼克早已猜到对方的反应,笑笑道。“是不是很丑?”司登冲锋枪由47个零件组成,结构非常简单,绝大多数组件是冲压而成,只有枪机和枪管需要机床作业。枪托是一根钢条和一块钢板焊接而成,枪身是一根钢管,透过枪栓槽可以看见里面的弹簧。
黑内尔尴尬的笑了笑。确实,这把枪的外表不但难看,还不合常规。在他看来前面的40已经是款非常经典的冲锋枪了,怎么会多了这么个奇怪的东西。
“你看他的成本能有多少?”司登虽然饱受走火的诟病,但也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颇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于迅速大量生产。它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也被敌方赏识。
黑内尔快速的在心里估算了一下。“如果批量生产的话应该能控制在十美元以内。”说完连他都有些吃惊,这样的枪也太便宜了。
“没错,我设计g45就是以最少的成本大批量生产,好将来援助给我们的盟友的。这种援助很有可能是无偿提供,只能由政府来买单,所以我要尽可能的节约成本。不过我敢保证这两种枪起码得生产200万支以上,足够你们赚一笔了。”
黑内尔满心欢喜的离开后安妮又汇报说亨舍尔、曼、莱茵麦塔、克虏伯、戴姆勒-奔驰、福克-沃尔夫、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宝马)、巴伐利亚飞机厂(梅塞施米特)的代表到了。
“带他们到1号会议室。”雅尼克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麻蛋,要管的事情还真多。如果他将来当皇帝了事情更多了吧?当皇帝还真不是件易事啊。或许他的“老爹”正是早早的看透了这一点,才丢下皇帝的宝座不坐的?
第三十五章 谋划16
1号会议室是小型会议室,只有十几个座位。
几个人打完招呼后雅尼克拿起一摞纸晃了晃。“这就是你们给我的坦克设计图?”出访苏联大明之前他让秘书去找这几家公司的负责人,让他们每家设计三辆坦克,现在他手里拿的正是这些坦克的设计草图。
保时捷有些疑惑的问道。“呃,殿下,有什么问题吗?”现在的雅尼克可是他的老板,这份图纸他可没敢打马虎眼,费劲了心思才整出来的。
雅尼克拍了拍手里的纸,没好气道。“这算什么?45吨,5吨,6吨,65吨……你们是打算拿来玩过家家吗?嗯?……”其中一辆六吨重坦克的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
车体四米多长,每侧有4个平衡悬挂式大直径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诱导轮后置,炮塔上装有2挺机枪,采用克虏伯生产的风冷式柴油机。
嘿,这不就是1号坦克吗?
甚至不用看实体车,只凭图纸上的数据,雅尼克就知道这就是后世的1号坦克!
奔驰公司的负责人解释道。“殿下,这是如今主流轻型坦克的吨位,像法国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还有英国的……”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含糊了几句后不再出声。
“……”雅尼克只能无奈的翻翻白眼,毕竟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各国对于未来的坦克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片空白,不少国家,都在走弯路。就连对面的大英帝国,作为坦克的诞生国,搞出了鸡肋一样的巡洋坦克和驱逐坦克。
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同样也搞出了所谓的支援步兵坦克和坦克歼击车。
他们装甲兵的理论就是;坦克,是用来支援步兵的,而坦克歼击车则是用来消灭坦克的。
于是美国装甲部队的作战标准流程是这样的:4坦克的指挥官就呼叫附近负责支援的10坦克歼击车,赶来消灭捣乱的敌方坦克。实战中美国人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10坦克歼击车赶来的时候,德国人已经打扫完战场又吃完一顿饭之后撤走了。
所以德国走了不少弯路也不是什么值得诧异的事情,二战时代的虎式,虎王,都是侧重防护,而到了二战后,发现重型坦克是错误的,结果又走了极端,豹1坦克,火力出众,机动性出色,防护力却无比孱弱!
而正巧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维克斯公司在不久前设计出专门用于出口的轻型坦克,维克斯 。此款坦克虽然没有被英国陆军大量采用,但是其创新且优秀的设计却被国家所欣赏。
这款坦克在火力以及机动力上拥有一定水平,并且性能可靠维修便利。车身采用目前技术成熟的柳焊制法,为了保持一定程度的机动性因此装甲略显薄弱;动力来源为英国阿姆斯特朗制直立式四缸汽油引擎,此引擎提供的出力让坦克可以在铺装路面上用35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
其余几家的坦克设计明显“借鉴”了这辆坦克,这辆坦克采用双轨构造,左右各四对。每对承轨连结两个路轮,左右边各两对路轮装有弹簧构造,这种悬吊系统被认为是一种相当好的系统,可以承受长距离行驶,在这个时代是非常优秀的设计。(苏联在这种坦克的基础上搞出来了t-26坦克),全世界的总产量,超过万辆,足足影响了全世界的坦克设计!
不过雅尼克当然看不上这种东西。“主流?什么叫主流?过不了多久德意志的坦克就是主流,我们的标准就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标准,那些个家伙到头来还得抄袭我们的设计。我现在重新定义德国的坦克标准,15-30吨为轻型坦克,30-50吨为中型坦克,50吨以上为重型坦克。至于小于15吨的,那都是超轻型坦克。”
听闻几位负责人不由得面面相觑,曼、莱茵麦塔公司负责人一脸为难的开口道。“呃,殿下,虽然您的想法不错,可我们也没有技术积累,一下子无法做出二十多吨的坦克来。”
他这番话也不是什么借口,现在的德国可以说没有任何有关坦克项目的预研,全部都是从零开始,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搞一个初级型号,然后再逐步地发展。
殿下所提出的15-30吨级的方案,有些太超前了。
雅尼克摆摆手,打断他。“放心,我不是要你们马上造出成品来。轻型坦克的研发时间为五年,调试完善时间为两年。中型坦克的研发时间为七年,调试完善时间为两年。重型坦克有十年时间可以研发,调试完善时间为两年。”
这下几位负责人才松了口气,还以为是让他们立马造出成品来呢。五年的时间应该说是很充足了。
“我要这三类坦克的操作规程尽可能的相同或是相近,也就是说轻型坦克的坦克手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能熟练的驾驶中型或是重型坦克。”这可是从后世的老毛子那里学来的。苏俄的战斗机操控面板好几代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只要有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很容易就能熟悉另一种飞机。不像美帝,有时候一种飞机不同型号的操作方式完全改变了,飞行员还得重新学习。
“而且各种零部件要做到尽可能的通用。诸位回去后商量一下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的问题。比如未来的战场上有宝马跟奔驰不同故障的装甲车。我希望可以做到从拆下宝马车的零件去维修奔驰,或是用奔驰的零件维修宝马。可不希望得等专门的零件到了才能维修,还要让维修工学习两种维修方法。你们各自的民用车我不管,不过军用车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
第三十六章 谋划17
说起生产就不得不聊一聊原时空二战德国的工业生产情况。小胡子行政的一大措施就是排斥标准化为代表的大工业生产。在二战以前,标准化是美国工业的专属传统。毛子是在二三十年代引进美国技术和设备,顺带引进的部分标准化生产流程和技术。
举例来说,谢馒头的零件几乎都能互换,野战就能完成大修。所以谢馒头的品种繁杂,各种魔改层出不穷,并不会加重后勤的负担。毛子的t-34系列,也应该有一定的通用性,几辆损坏的坦克肯定就能拼出一辆好的。
而德国的坦克零件通用性很差或者没有通用性,坦克大修必须返厂。不但是坦克,其他车辆也未能幸免。
众所周知德国的半履带装甲车种类型号繁多这一点大家其实都是知道的,那到底多到什么程度呢?
就拿sdkfz?251装甲车举例,第一辆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的原型车在1937年出厂,该车从1938年开始量产,并于1939年夏交付陆军使用。在二战中,251装甲车根据车体构造不同共分为a?b?c?d四种子型号基型车,根据安装不同的军用武器和设备,251装甲车又分为23种官方变型车和其它改型。
整整23种!这还是sdkfz?251一个型号的变种!!
如果把二战德国所有型号的装甲辆都统计出来的话恐怕会达到上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