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阿拉斯加(1)
被狠狠羞辱一番的巴顿气的七窍冒烟,要不是被两个士兵死死地摁住,绝对会冲上去跟阿希姆少将拼命。
阿希姆少将毫不理会巴顿那要吃人的眼神,悠闲地喝了口茶水,挥挥手。“看你这么生龙活虎的模样,应该是干重活的好手。把他跟第一批战俘送到乌纳拉斯卡岛,参与那里的基地建设。”
一旁的副官小声提醒道。“将军,日内瓦公约……”日内瓦公约不允许被俘军官参加劳动。
阿希姆少将不以为然的笑笑道。“一看这位就是个爱兵如子的好将军,既然他强烈要求与自己的士兵同甘共苦、患难与共,那我们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不是么?”
虽然1929年就有了保护战俘的国际公约,但当规模空前的战争爆发以后,连交战双方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遑论战俘?
不过原时空的二战中,德军虽然对待犹大人和苏联人的手段上可以说是壕无人性,可对待大部分英美战俘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战争前、中期,只要不是企图逃出战俘营,老老实实地呆在战俘营里,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甚至有些地方都不用干活。
在饮食方面,英美战俘的温饱也能得到保障。在后世美国所拍摄的电影《哈特之战》中,有美军士兵向苏联战俘扔面包的情节。英美战俘在德国战俘营至少不会饿着肚子,甚至还有多余的食物,可以扔给苏联战俘。
另一部美国电影《胜利大逃亡》中,位于法国的德国战俘营里,德军军官为了为鼓舞士气,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主意:在战俘营举行一场国际足球赛。由德国国家队对阵英美战俘。结果,英美战俘们借机准备在比赛那天里应外合,集体越狱……
当然,德军战俘营也绝非“天堂”,总体来说,英美战俘被德军抓到后,绝大部分人身安全没有问题。除非你运气不好,摊上的是某个满脑子变态想法的党卫军军官,或者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军官,那被莫名其妙的处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基本上没太多美英法战俘运气这么差)。
而雅尼克可没有什么小胡子的雅利安人种理论,对这些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措施,苏联战俘要干活,英美战俘自然也要干活(这时候大部分英国战俘已经释放回家),谁也没有特殊待遇。
乌纳拉斯卡岛是阿留申群岛中第二大岛屿,在军事上具有战略上的极高价值,向来为美国北太平洋最为重要的海、空军基地。
正如美国高层担心的那样,搞定苏联远东后德国人将目光转向了阿拉斯加。相继占领了阿特卡、尼科尔斯基、乌纳拉斯卡阿库坦等多个岛屿,向阿拉斯加步步紧逼。
这让美国高层中弥漫起一丝危机感。万一阿拉斯加真的被德国人攻陷了,那政治危机远大于军事危机。毕竟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之间还隔着加拿大,距离足有2000多公里,德国人想要从阿拉斯加一路打到美国本土,那还不如直接从大西洋或太平洋上发动登陆作战呢。
一旦德国人占领了阿拉斯加,那将是第一块被敌国夺取的美国本土。虽然之前那些中途岛,夏威夷群岛早已被德国人占领,可严格来说那些是“海外领土”而已,其意义跟美国本土完全是天壤之别。
一旦阿拉斯加沦陷,会带给民众什么样的冲击?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是群情激昂,同仇敌忾还是委靡不振、兵无斗志?
一时间众人吵成了一团,有的人主张死守阿拉斯加,有的人则建议将阿拉斯加的守军全部撤回来,确保本土的防卫工作。
威尔基总统还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副总统跟一众高层商议后决定坚守阿拉斯加。“我们现在需要确切情报,也需要军部拿出一个确切的防御方案出来……”副总统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并下死命令的让各部门迅速的执行完成。“还有,什么时候能彻底平息底特律的暴乱?!”
“最多一个星期。”
前文说过因为德国的特工们撤离了这座城市,下面的暴徒们成了一群无头苍蝇。可他们也似乎也预感到了末日的来临(即便他们想投降,美军士兵也不会接受,当场击毙了事),更加疯狂更加不择手段。加上他们手里拿的也不是烧火棍,依旧给美军士兵造成不小的伤亡。
另一边,从埃达克岛上起飞的德军高空轰炸机群飞临阿拉斯加上空,在几座城市里撒下了成吨的传单。
传单内容是警告阿拉斯加的居民,三天后将无差别轰炸阿拉斯加,让阿拉斯加居民们尽快离开这里。这下整个阿拉斯加乱成了一团,这场战争打到现在,没人会把德国人的话视为玩笑,居民们拖家带口的逃离家乡,乘坐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交通工具,携带着所有能够带走的家当,只想赶紧离开这个即将被轰炸的城市。
第四天,德国高空轰炸机如约飞临阿拉斯加上空,投放了上百吨炸弹。
第五天,一支舰队来到阿拉斯加外海域,舰载攻击机对海岸的防御工事狂轰乱炸一番。
第六天,德军舰队旗舰舰桥里的雷达员发出一声惊呼。“长官,对空雷达发现异常情况,您最好亲自来看一下!!”
“什么事?!”舰队指挥官柏格曼上校快步走到雷达屏幕前,赫然看到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白点,瞬间冷汗都流了下来。“美国佬这是要拼命?!”看这数量至少有六七百架,甚至可能更多,而他们只有两艘航母,100架战斗机。
“这些美国佬是怎么集结这么多战机的?”嘀咕了一句,柏格曼上校也渐渐冷静下来,命令舰队拉响战斗警报做好防空准备,舰队全速后撤,让战斗机起飞。
虽然这支舰队里只有两艘航母,可却有一艘“勇士号”防空型战列舰,加上其他战舰的防空火力,柏格曼上校还是有信心抵御这些美国机群。
第八百五十九章 阿拉斯加(2)
德军舰队全速撤退,可水面舰艇再快也快不过天上的飞机。
柏格曼上校命令两艘航母上所有能起飞的战斗机起飞迎敌,舰队做好防空作战准备。
100架舰载战斗机陆续起飞,组成一个庞大的作战编队前往拦截敌方机群。可当他们在离舰队200公里之外接触到对方机群时不由一愣。这些在雷达上来势汹汹的机群竟然全都是早已落后、毫无战斗力可言的老式战机,其中还有不少双翼机。只是这些战机各个拖着奇怪的飞机模型,有的拖着两三个,有的甚至拖着六七个,就好像在放风筝一般。
“什么?!”接到汇报的柏格曼上校大吃一惊,心底深处涌现出了一股不祥的预感。“雷达员,其他方向有什么异常?!”他瞬间想通了美国人的伎俩,这些“飞机模型”肯定是用铝或是锡这样的金属制作,既轻便又能大量反射雷达波束,让他们误判成来的是数量多达几百架的机群。“这些狡猾的美国佬,竟然玩这样的把戏!”当然,谁也没规定战争中不能使用各种阴谋诡计,毕竟这又不是中世纪的骑士之间的公平对决。
“报告,雷达没有发现异常。”迟疑了一下,雷达员又不充了一句。“司令,雷达有盲区的。”
雷达是有名的“千里眼”,可惜这“千里眼”也有“看不到”的地方。比如一架在1200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距离雷达400公里,雷达就已经看到了。但是,同样是这架飞机,飞行高度下降到200米,距离雷达50公里时,雷达却发现不了它。如果飞行高度只有几十米,雷达就更加看不到了,即便是近在眼前,雷达兵甚至肉眼已经看到了飞机,耳朵也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雷达却什么也看不见。
造成低空盲区的一个原因是因地球表面是球形的,愈远它愈往下弯曲,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弧线。而电磁波与地球表面就形成一条切线,切线以下便成了雷达的盲区,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地面或海面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到达地面或海面时,它们就会把电波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与投向地(海)面上的电磁波碰到一起后会相互抵消,使地(海)面的一定范围内基本上没有电磁波的存在,或只存在相当微弱的电磁波。因此,在这一超低空范围内,就形成了雷达的盲区。利用这个盲区进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雷达自然也就看不见了。
虽然后世发明了预警机,将整套的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借由飞行高度,自空中搜索各类空中、海上或者是陆上目标,提供较佳的预警与搜索效果,可现在却没有这种高级玩意。
柏格曼上校急忙问道。“那我们的巡逻机呢?!”
“11号,15号,16号巡逻机正在返航,因为优先起飞战斗机,接替他们的巡逻机没能及时起飞。”
“!!”柏格曼上校这下真的是急了。“留下十架战机消灭那些该死的诱饵,其余战机立刻返航!让攻击机全体升空,准备防空作战!!”
两艘航母上除了100架战斗机外还有70余架a-1攻击机,虽然是攻击机,但装备了4门20毫米机炮,其战斗力也不容小窥。在原时空的越南战争中(a-1有一个非常漫长并且成功的服役生涯,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服役至80年代早期),美军的两架a-1攻击机合力击落了越南的米格17战斗机(不少人认为米格-17战斗机只是对米格-15战斗机做了一些简单的改进,实际上,它几乎是全新的设计,整合了空气动力学和其他一些改良),整个越南战争发生了两次a-1攻击机击落米格战机的战例,用螺旋桨攻击机击落了喷气式战斗机,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而且这些攻击机飞行员们平日里也接受过战斗训练。
就在a-1攻击机陆续升空之时外围的驱逐舰传来消息,舰队九点钟发现大批机群。
“该死!!”既然目视发现,那可以说已经是近在咫尺了!
“准备战斗!!”
随着黑压压的美军机群逼近,舰队中数百门大口径和中小口径的高射炮疯狂的朝天空喷射弹雨,各种大小炮弹在美军机群中不断爆炸。整个天空,就像一盆翻滚着泡沫的沸水。而升空的a-1攻击机也飞到舰队高射炮射程之外,拦截那些源源不断的敌机。
一架又一架美军战机被高射炮击中、起火、坠落。
柏格曼上校紧皱的眉头却始终没有舒展,因为美国人派出的战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些美军飞行员似乎根本不怕死,不顾己方密集的高射炮火力网,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犹如飞蛾扑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