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个笨蛋,早一点同意多好。“法陆军总司令,兼英国远征军指挥甘末林不满的嘀咕道。”希望为时未晚。”他们之前跟比利时政府交涉过好几次,早在修筑马奇诺防线时法国是原本准备把这条防线一直修到海边,但是比利时不同意。所以,这条防线在德法边境的北段止步了。
?????“德军最近的调动正和黄色方案吻合,看来他们没有发觉情报泄漏的事情。”吐槽了几句比利时后甘末林说起了正题。“所以,我们必须就黄色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反击。”?
?就在这时一个参谋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报告,德军正在炮击马奇诺防线!”
“什么?!”众人不由一愣,难道德国人发现“黄色计划”泄漏了,要硬刚马奇诺防线?!
熟悉二战的人都知道马奇诺防线的故事。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防止德国再次入侵,花了大价钱沿着两国国境修了一条号称“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得名于法国当时的陆军部长马奇诺,他主要修筑在法国的东部洛林地区(普法战争割让给普鲁士德国,一战后法国又收了回来),它修筑范围是从法国隆吉永到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堪称“世界第一防线”。
整条防线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
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
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包括5800个永备工事,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其中142个要塞、68个小型多面堡以及150多个炮台。每个暗堡前,还有3米深--2米宽的壕沟保护。全要塞共计配备了344门各种火炮,其中口径最小的都有。
地上建筑主要是要塞。要塞的外壁一般厚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要塞的主要武器是射程9000米的榴弹炮。接着大要塞的周围又环绕着众多小型要塞,一般由3个连续的暗堡组成。并配备了迫击炮。
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就算在在地下部分,那空间也很大。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还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
如此长的防线,不用说,造价肯定很昂贵。单从时间上来讲,马奇诺防线从1929年起开始建造,直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才基本建成,总造价约50亿法郎,这相当于法国好几年的财政预算。
建成如此巨大的防线,法国人当然是自信满满了,法国贝当元帅就曾夸海口:不论飞机还是坦克都不可能改变战争,民族的安全只能依托防御工事!连元帅都觉得马奇诺是坚不可摧的,更别说其他将领了,他们都一致认为,快速入侵法国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
如果不是德国出其不意的冒险从阿登山地翻过去,马奇诺防线还真得让德国崩掉几颗牙,德国能不能赢还两说。话又说回来,马奇诺的阻挡迫使德国翻越阿登高地直插纵深,似乎已经起到马奇诺的战略作用。
实际上,法国人修筑马奇诺防线并非是想靠马奇诺防线挡住德国,只是想利用马奇诺防线来拖住德国。由于法国国土面积狭小,而且地形平坦,缺乏战略纵深,法国需要一条马奇诺这样的坚固防线来增加法国的战略纵深,为法国的动员以及英国的支援赢得时间。同时,由于一战中法国损失惨重,整整损失了一代人,国库也被掏空了,法国人是真的被战争打怕了。战后的法国不仅兵员和劳动力缺乏,而且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财政几乎濒临崩溃,直到二战前法国都没有恢复元气。修筑马奇诺防线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法军的伤亡,弥补法国兵员的不足,而且能节省大笔的资金。法国人修防线是从国家自身情况考虑,并非人傻钱多。
此外,由于法国人依靠阵地战和堑壕打赢了德国,所以固执的认为防守比进攻更有效,坚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火力才是获胜的关键,所以法国人抱着这种僵化的思维不放,马奇诺防线其实就是这种战略思维的直接体现。但法国人忘了一点,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再坚固的防线也挡不住有作为的将军。法国战役中,德国人绕过了马奇诺防线,从阿登森林翻了过去,把英法联军直接打蒙了,德国人轻松的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如果法国人听取戴高乐的建议,组建大规模的装甲机动部队,法国未必会输掉战争。
现在一听德国人正在炮击马奇诺防线,众人有些不知所措。贝当元帅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们是全线炮击吗?是重炮吗?”
参谋摇摇头。“他们炮击的是从布吕马特到斯特拉斯堡的防线段。基本上都是150毫米左右的大炮。”
众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即讥笑道。“看来德国人是想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只是玩的不怎么高明啊,想糊弄我们起码得拿出200毫米口径的大炮嘛。”
嘲弄德军障眼法蹩脚的众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是猜对了德军的炮击确实是是“明修栈道”,可惜猜错了“陈仓”并不是比利时,而是穿越难度远远被高估的阿登森林。
第二百零六章 进攻开始
强国相争,殃及的不仅仅是强国自己,很多小国也身不由己的卷进了战争的深渊。只因它们所处战略位置异常重要,战争双方军都想控制它们。
比利时虽小,但是作为一个工业强国,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工业和地理优势(河网密布)好歹还能象征式的抵御德军的进攻,维护一下自己的荣誉。
当然,最重要的是雅尼克担心一旦把比利时都给吓唬投降了,那就不能吸引英法军队进入历史上那个著名的包围圈,德国的作战计划可能会失败,所以才留着比利时充当诱饵。
而同样作为小国的卢森堡在全国上下只有30万人口,虽然它很富裕,但是长久以来一直在列强的争端中保持中立的角色,不怎么重视武装力量的建设。而且它也没有比利时那样强劲的工业。按照现代战争最大动员能力为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计算,它充其量能调动36万人为战争服务,刨去后勤和战争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最多也就能动员1万人的军队。
因此当德国特使找上门的时候卢森堡女大公夏洛特阿尔德冈德伊丽莎白玛丽威廉明妮毫不犹豫的表示接受德国的任何条件。
德军便顺利的接管了卢森堡的防线,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和赖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组成一个装甲集群,一头扎进了阿登森林。
“注意保持队形!
“保持前后距离,不要拥挤。”
“拥挤只会让行进的速度更慢!”
古德里安站在装甲指挥车的车顶上,看着前后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总算是明白了法国人为什么会那么自信的把这里当成一道天堑,没有重兵把守的原因了。
这哪里能算是路?
崎岖不平,宽的地方也许能并排行驶两辆坦克,但窄的地方连一辆坦克通过都异常困难,甚至还时不时的出现撞车、翻车的事故。这不,不远处又有一辆坦克滑进了旁边的小沟里。
“该死。”古德里安看着工兵们上前捣鼓那辆坦克,忍不住嘀咕道。“就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穿过破森林!”
“大概再走60个小时就能走出去了。军长,您就别着急了,再着急咱们不是也没有办法吗?”副官在一旁安慰道。
这里没人不着急,这样堪称龟速的移动,虽然有森林的掩映,但并不能完全排除被法国人发现的可能性。一旦这样一支庞大的而且移动不便的部队被法国人发现,法国人发动炮火打击,那么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甚至很有可能将整个a集团军群彻底埋葬在这片茫茫森林当中。
可这根本就不是着急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在所有的部队,各种型号的坦克加上大量的装甲车都拥挤在这里,速度根本就不可能提起来。
“哎。”古德里安叹了一口气,干脆跳下装甲车,他宁愿这个时候到处晃悠晃悠,反正现在部队也就只有按照这个乌龟一样的速度慢慢往前爬了。
在其他的方向上,由费多尔冯博克指挥的b集团军分成两支,一支进入荷兰,另一支进攻比利时。
因为比利时主动放弃了中立态度,德军也不需要那些没用的废话了,直接发起了进攻。
他们首先要攻克的便是著名的埃本埃马尔要塞。
埃本埃马尔要塞地处荷兰与比利时国境德比利时一侧,位于马斯特里赫特城和维斯城之间。该要塞是艾伯特运河防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奇诺防线北面延伸部的强大筑垒和重要支撑点,同时也是比利时东部防御体系的核心。
1914年德军就是从这里进入比利时的。为了抵抗可能出现的下一次德国入侵,比利时人早在30年代的初期就开始在这里修建这个宏伟的要塞工程。
它是仿照马奇诺防线的错综复杂的防御工事构筑的。要塞建筑在一个花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长900米,东西宽700米。它的东北和西北面几乎是垂直的断崖峭壁,高约40米,水势滔滔的艾伯特运河经崖下;南面横隔着宽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要塞的各个侧面都被所谓的“运河带”和“堑壕带”包围着,并筑有钢筋水泥碉堡,里面配有探照灯、60毫米反坦克炮和重机枪。要塞东面的马斯河与艾伯特运河平行,形成外围障碍。
乍一看,每座堡垒仿佛都是零散分布自一块五角形的区域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把炮台、转动式装甲炮塔、高射炮阵地、反坦克炮阵地、重机枪阵地等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防御体系,各部分之间由长达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河交通壕连接在一起。
每件武器都经过精心地布设,以便使之发挥最大效力。要塞对任何方向都便于观察。通入要塞的每条坑道都可以阻止敌人的进攻。在要塞的上面没有暴露的石工痕迹,也没有暴露阵地的建筑物,到处长满了杂草。在要塞顶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压升降机供给弹药。为了迷惑敌人,比军还在要塞各处设置了假炮塔。其炮兵火力可以控制艾伯特运河和马斯河16公里之内的所有渡口。
埃本埃马尔要塞的防守部队共1200人,由桥特兰少校指挥,属第7步兵师。全部人员均可处于距地面25米以下的掩体内,并备有可供长期使用的饮水、食品以及大量弹药。要塞的武器配备齐全,沿着要塞的外缘,在壕沟和河旁,还有很多掩体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火力发射阵地。对于一般的炮击,埃本埃马尔要塞无疑是可以经得住的。
要塞是在和平时期由一批专家设计,经过3年精心施工,于1935年竣工的。人们普遍认为该要塞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它在当时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并被形象地比喻为比利时东边的“大门”,艾伯特运河防线上的一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