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德军电码的工作怎么样了?有进展么?”其实破译敌人电码这件事并不是战略情报局成立后才着手进行的,之前的各个情报部门都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果我们破译了德军的电报,也许就能避免这次珍珠港袭击事件。”
提起这件事,多诺万的脸上满是愧色。他们每天都能截获成千上百条的德军电文,可到现在为止连一条电文都未能破译,别说是破译了,就连关键字都没摸索出来。
要知道他们的破译工作室里聚集的可是全美最是这个领域的绝对权威,放在大学里,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资深教授级专家。可就是这样一群人日以夜继的奋斗了好几个月,愣是连一点线索都没摸出来,这着实让人有点沮丧。
“难道德国人的密电根本无法破解?”长时间的毫无所获令所有人心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可这就有点悖论了,因为学过数学,并且了解密码编译的人都清楚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法被破译的密码体系。
只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德军在频繁更换密码体系,二是德军密码的设置规律相当复杂,复杂到根本不是人脑能想出来的。
所有人倾向于第一种可能性,可他们不知道,德军情报部门的密码团队使用的是人类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十万次。人类再如何努力,又怎么可能超越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经过每秒几十万次的运算总结出来的密码,需要多少人用人工去计算破译规律?
加上德军每隔半年左右就会更换密码体系,这些措施足以令敌人的破译部门崩溃了。
从战争开始,准确的说从很早之前开始,德军的密码就从未被破译过,这是相当可怕的问题。德军的密码无法被破译,己方就无法精确的获取德国高层的战略动向,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听到还是一无所获的消息,威尔基总统的脸色有些难看。“用不用给你增派人手,或是拨款购设备?”
多诺万局长摇摇头。“总统先生,这并不是什么人手短缺或是设备不足的问题。局里负责破译工作的琼斯博士说,他觉得德国人的密码就像一个可怕的无底洞,不管我们扔下去多少火把,都看不清洞底的全貌。”以为摸到了德军密码的门槛,却发现门槛后面还有一个门槛,好不容易跨过了这个门槛,却看到另一个更高的门槛等着你,这是非常让人绝望的一种循环。
因为频繁的失败,破译部门的士气快要低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怀疑直到战争结束,也破译不出德军的密码。”
听到多诺万局长这般沮丧的话语,威尔基总统微微皱了皱眉。“多诺万,你这个想法太过悲观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必胜的信念!”
多诺万局长耸耸肩,拿起跟前的杯子一饮而尽。“总统先生,您说的对,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必须胜利。”
可惜胜利不是靠最说出来的,就在他们大谈胜利的时候,瓦胡岛的烈火依旧在熊熊燃烧,美国东海岸的航线上有艘货轮正缓缓沉入海里,远处的驱逐舰正胡乱的丢深水炸弹,驱赶德军的“幽灵”潜艇;土库曼斯坦的德军又攻陷了一座城市,不管斯大林怎么暴跳如雷,下达不能后退一步的死命令,德军依旧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不过斯大林也不可能往土库曼斯坦增派军队,毕竟土库曼斯坦的德军只有几十万,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集结的欧洲军队就有几百万,离莫斯科最近不到400公里的距离,而且德军的目标明显是莫斯科,斯大林自然要把能调集的军队全部调集过来阻挡德军的进攻,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去关心千里之外的土库曼斯坦。
不但不派增反而抽调不少部队支援莫斯科,让留下来的部队死守到底,这样的形势下土库曼斯坦守军的士气不可避免的直线下降。
有时候德军抵近一座城市,还没来得撒传单呢,就出现守军主动投降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发频繁。
第七百一十章 德苏战争(50)
随着德军的推进,土库曼斯坦中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战而降,短短几天功夫德军横扫了大半个土库曼斯坦。
面对这种情况,斯大林自然是气急败坏的暴跳如雷,可却毫无办法,毕竟天高皇帝远,他也只能抽调还有些战斗力的部队回到莫斯科,并命令中亚军区不惜一切代价挡住德军。
好在这时传来一个久违的好消息,美国运来了一批最新生产的反坦克火箭弹。据美国人介绍,这种火箭弹能轻而易举的击穿德军的豺狼坦克的和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将其击毁。
斯大林大喜过望,立刻抽调一批士兵训练掌握火箭弹的使用方法,派到前线去打击德军坦克,并命令武器工厂立刻量产,最好是做到人手一只,到时候德军的滚滚装甲洪流也就不足为惧了!
这天,德军装甲部队逼近斯摩棱斯克的外围阵地,营长阿布拉姆拿着望远镜,看到远处有一支庞大的装甲部队轰隆轰隆开过来。
“来的正好!让你们尝尝巴祖卡的厉害!”昨天他们这个阵地刚接收了一批巴祖卡火箭筒和射手,今天正好让他们大展身手,狠狠的教训这些嚣张的德军装甲部队!“准备战斗!反坦克小组准备!”
一组组拎着火箭筒,背着火箭弹的反坦克小组沿着交通壕向前跑去。
在阵地的前方,构造出来了无数条的交通壕,以及反坦克阵地,反坦克小组们通过交通壕跑到前面的预设的反坦克阵地,打了就跑,绝对不多停留。这样既可以提高反坦克的效率,也可以减小己方的伤亡。
不过随着德军的坦克逼近,营长阿布拉姆发现了异常。这些坦克的车体外壳上围了一圈栅栏一样的东西,密密麻麻的包裹住了整辆坦克。“那是什么东西?!”他是从前线退下来的,见过德军的坦克,可当时也没看到这些东西啊。虽然心中疑惑,可还没容他多想,密集的火箭弹从天而降,在苏军阵地上炸开大大小小的弹坑。
而德军的装甲部队则缓缓停了下来,因为他们的前方有一道反坦克壕沟。
挖反坦克战壕来挡住坦克,可以说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方式,只要战壕的宽度超过对方坦克履带长度的一半,那就能挡住敌方坦克。而为了挖掘这条坦克战壕,连斯摩棱斯克的市民都参与进来,不分昼夜的努力下终于挖出了这条围绕整个斯摩棱斯克市的漫长战壕。
德军的坦克刚停下,反坦克战壕后面的反坦克阵地里猛地跃起一个个扛着火箭筒的苏军士兵。他们屏主呼吸,瞄准前方的德军坦克,扣动了握把上的扳机。
一枚枚火箭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向德军坦克,坦克内的德军车长们看到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这些火箭弹就飞到跟前,撞在他们坦克上的格栅装甲上。
“轰!”
“轰!”
“轰!”
听到近在咫尺的爆炸声,车长们下意识的摸了摸身子,确定安然无恙的才松了口气。“开火!”说着扣动遥控机枪的扳机。
早在二战时期,德军就装备了遥控武器,虽然远不如后世的先进,不过可以说是所有现代遥控武器系统的最早雏形。
最早装备这种遥控武器系统的是“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车顶的g-34机枪被安装在一旋转底座上,并使用装甲护盾保护,而乘员则可以使用潜望镜和手柄实现瞄准和控制,拽动钢线进行击发,完全实现了无暴露射击。
但这样先驱性的设计必然会有缺陷,除去控制便利上的问题最致命的就是置顶g-34机枪仅使用50发弹鼓,打光子弹后乘员必须探出车外才能完成弹药更换。而类似的设计在二战后依然被延续下来,日军的73式装甲输送车、美军的114/59装甲车都装备有简易的遥控机枪。而苏军更是在其划时代的坦克t-64a上配备了属于tkh-3b车长综合瞄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遥控机枪,使用当时最新式的光学瞄准设备,完全实现了核生化条件下的突击要求。
如今德国的坦克都安装上了这样的遥控机枪,几十辆坦克的同轴机枪和车长机枪同时发出怒吼,将那些还没缓过神来的火箭筒手们打成稀烂。
后方阵地上的营长阿布拉姆瞠目结舌的看着火箭弹明明击中了德军坦克并爆炸了,可那些坦克却安然无恙,瞬间就反击消灭了大部分火箭弹手,差点蹦起来。“这就是美国人的武器?!还不如火柴棍!!”他自然不知道是德军的格栅装甲立了大功,弹头撞击在格栅装甲上,立刻被引爆,所有的金属射流贯穿格栅,然后射到前面的空气中,造成巨大的能量浪费。即便接触到坦克的主装甲,剩余的能量也已无法将其击穿了,最多也就在装甲上留下一些不疼不痒的小坑而已。
就在营长阿布拉姆疯狂咒骂美国人的废物武器时,又一轮火箭弹袭来,在阵地上爆炸开来。
趁着苏联人被炸的头都抬不起来的功夫,德军后方驶来了十几辆架桥坦克。
这些由豺狼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的架桥坦克没有炮塔,代替炮塔的是一座扁平的、可以伸缩的钢桥。架桥坦克开到反坦克壕沟前,将折叠的钢桥一头举起,一节节的伸出,另一头架到了反坦克战壕的那一头。
这种钢桥全长20米,而这道坦克壕沟的宽度不超过五米,甚至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仅仅几分钟的功夫,十几条钢桥便架成,阵地上的苏军士兵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德军的坦克轰隆隆的驶过钢桥,轻松跨越反坦克壕沟,心中满是震撼。
他们费时费力挖掘的反坦克壕沟,竟然连十分钟都没能阻挡德军坦克部队,早知如此,他们还费这么大力挖它干嘛!!
“轰隆隆,轰隆隆。”德军坦克的履带哗啦啦地转动,碾压着地面气势汹汹地向苏军阵地扑去。
“击毁它们!开火!击毁它们!”营长阿布拉姆指着逼近的德军坦克,有些歇斯底里的下达开火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