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幻想言情 穿越成皇储

穿越成皇储 第536章

穿越成皇储 回龙峰 4404 2021-05-12 14:20

  第七百九十五章 德苏战争(90)

   叮铃铃!叮铃铃!

   莫斯科防空指挥中心的电话发出一阵急促的铃声。

   值班的军官拿起电话,那一头传来急切的声音。“报告,这里是54号观察哨。发现德军轰炸机机群,大约五十架左右!飞向莫斯科!”

   此时莫斯科周围已经部署了美国人支援的对空雷达,只是这些雷达的探测距离有限,因此苏联人还安排了不少观察哨。

   至于苏联自己的雷达,也不是没有,只是投入研发时间短,再加之前欧美国家对苏联的技术方面的排挤等等原因,确实无法跟英德美等国家比。首部生产型国产r-1雷达于1939年交付苏军使用,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其双基工作原理使得其张线式天线的布局非常复杂,完全不具备战场实用性。

   直到1940年底,首部“实用型”r-2雷达才开始下马并被苏军接受,到现在为止总共造出不到十部,而且性能也不如美国雷达。不过这些雷达在原时空的苏德战场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1941年7月德军空袭莫斯科的时候就提前探测到约200架轰炸机空袭莫斯科,给予苏联机会提前准备了防空力量,仅有少数轰炸机突破防空圈,对莫斯科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为接下来9月的莫斯科保卫战的士气和后勤打下了良好基础。

   “知道了。”军官郁闷的叹了口气,德国人的轰炸机群每天都是整时整点的来犯,即使没有提前预警,也知道该来了。随手按下防空警报按钮,很快,整个莫斯科上空响起凄厉的防空警报声。

   莫斯科城外的防空阵地上,炮手们飞快的跑向各自的炮位。

   “班长同志,这不是纯粹浪费炮弹吗?”一座炮位上,一个抱着炮弹的装填手忍不住开口问道。德国人的轰炸机是在一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他们的高射炮打不到那么高,开火也是浪费弹药!

   二战苏联没有什么大口径防空炮(可能跟二战德国没有重型战略轰炸机有关),主流的只有76毫米口径1931防空炮,76毫米口径1938防空炮,85毫米口径1939(52-k)防空炮这几款。

   其中76毫米1931防空炮是30年代初期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购买的75fk59型高射炮全套技术而研制出来的。之后又进行改进,成为1938款,这两门防空炮在性能上几乎相当,相比1931,1938最大的改进就在于重量的减轻。

   85毫米口径1939(52-k)防空炮是苏联二战时期防空炮的最终款,是德国88毫米高射炮的竞品。但不像德国人老是用高射炮打坦克,1939的使用要正常很多,在对抗轰炸机和高空目标时,1939的作用明显只有在情况危急时,才会被当作反坦克武器使用。战后,不少1939被当做反雪崩炮使用,算是很好的利用了。

   直到二战结束,航空技术往喷气式方向发展,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已经与螺旋桨飞机形成代差,苏联才开始研制超过100口径的重型高射炮。在那个防空导弹技术还不成熟的时间段,发展大口径高射炮应对高空威胁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他们在德国莱茵金属128毫米fk40高炮的基础上研发ks-30型130毫米大口径高射炮,可由于苏联没有研发大口径高射炮的经验,研制工作有些拖沓,一直到49年年末才拿出四门样炮。这些样炮还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炮架结构不合理,电力系统不合格等。

   在ks-30高射炮研制取得初步成果时,一种基于该炮发展而来的152毫米高射炮也在研制中,这就是k-52,它不仅炮弹更重,还将使用火箭助推炮弹提高有效射击高度,不过它在1957年完成初步设计后就终止了,当时的苏联高层已经意识到大口径高射炮的局限性,常规高射炮对大型喷气式轰炸机的威胁越来越小,导弹和战斗机才能更加有效地杀伤它们,防空炮开始向中小口径过度,向自动化过度,如石勒喀河这类的自行防空炮开始成为新的宠儿。

   如今美国人虽然研发成功150重型高射炮,可造出来的高射炮连美国自己都不够用呢,怎么可能支援给苏联,只是把150高射炮的图纸支援了过来。可是以苏联人的工业技术想造出这种精密的重型高射炮,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班长叹了口气,谁都知道他们的炮弹够不着德军机群;可上面有命令,他能有什么办法?至少得打几发炮弹意思一下吧。

   不一会远处的天空出现一片黑点。

   “方向正南!角度55!准备开火!”

   “呯!呯!呯!呯!”地面上的高射炮阵地顿时发出怒吼,一枚枚炮弹被打上了天空。高空中爆出一团团灰黑色的硝烟,无数的高射炮弹在蔚蓝的天空爆炸。这情景确实是很提地面士兵的士气的!看着自己的防空火力密密麻麻,大家都更安心一些。

   可惜,德军的高空轰炸机编队根本不理会地面的下方的炮火,就这么大摇大摆的飞过了高射炮阵地,来到莫斯科城市上空。

   一架架轰炸机打开了投弹舱,航空炸弹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带着特有的尖利呼啸声急速落向地面。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大地剧烈地颤抖了起来。

   高射炮阵地上的炮兵们满脸无奈的看着远处的莫斯科城内不断腾起的烟雾。

   ————

   “这些该死的德国佬,早晚有一天要把柏林轰平!”不少炮手咬牙切齿的咒骂着,这样的誓言他们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可目前的战局是越来越糟糕。虽然上头并没有正式通知,可不管是在哪,总有那么些个消息灵通的人士。他们也得知斯摩棱斯克投降的消息,如此一来德军已经离他们只有400公里远了。

   很快,德军轰炸机群扔完了携带的所有炸弹,开始返航。地面的防空阵地又来了一次毫无意义的反击,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军轰炸机群逐渐远去。

   “清理炮膛!”

  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威夷群岛(10)

   停泊在瓦胡岛海域的德军舰队,通讯员向海尔曼司令汇报道。“司令,我们的驱逐舰在东北五十公里海域处发现可疑信号,疑似是敌方潜艇。”

   “这些蠢货,来送死么?”海尔曼司令冷笑一声,随口吩咐道。“击沉他们!”此时能出现在这里的除了美军潜艇还能有谁?

   一旁的副官开口道。“看来是支援瓦胡岛的美军潜艇,也许是给他们送来淡水净化器材的。不过正好拿来试试我们最新的声呐系统。”

   —————

   1912年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以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极大地促进了民用和军用声纳的研制和发展。第一部反潜声纳的问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但当时由于理论和技术上的不完善,这种水声回声定位系统的性能很不可靠,因而在对付德国u型潜艇的威胁方面尚未作出贡献。

   声呐的研究并没有因为一战的结束而终止,直到1935年,德、英、美三国又研制出了几种较为实用的声纳,1938年,声纳设备开始在美国批量生产。在原时空的二战中,几乎所有的军用舰船都装备了声纳系统,并在海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时交战各方损失了一千多艘潜艇,绝大多数是被声纳发现的。

   “报告,敌人的驱逐舰在正在高速逼近!”水下的美军潜艇内,潜艇声呐员静静的听了几秒后立刻向一旁的托马斯艇长汇报道。刚刚他们也发现了远处巡逻的德军驱逐舰,虽然及时下潜,可显然还是被对方发现了。

   “下潜至30米,航速降低到3节!减小噪音!”随着托马斯艇长的命令,潜艇内关闭了一些不必要的设备,用来减小潜艇在海里发出的噪音。不过这些发出的噪音可以说是无足轻重,潜艇的发动机以及螺旋桨推进器发出的声音才是主要噪音来源,除非关闭所有的动力系统,否则对方发现他们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可他们也不能关闭所有的动力系统,到时候水面上的敌舰没有离开的话他们的处境就会更加危险。

   海面上,一艘德军驱逐舰已经接近了这片海域,舰桥上舰长下达了命令。“开启主动声呐!把这只老鼠揪出来!”

   声纳技术按工作方式可分为被动声呐和主动声呐两类。简单来说动声纳只有耳朵,听水下的各种声音,只能估算出目标的大致方位。而主动声呐多了张嘴,用嘴喊出声音,用耳朵接收回音,以此判定目标距离。这两种有各自的优缺点,主动声纳测准点,但容易暴露(水面舰艇打开主动声纳就等于是向水中的潜艇大喊:“喂!哥们,我在这里,我的位置在这里,你听清楚了吗?”。反之亦然);被动声纳隐蔽点,但测不准,后世的核潜艇相撞事件,显示被动声纳技术仍然存在问题。

   对于水下的潜艇静航时发出的噪声较低,被动声纳是无法分辨潜艇和海中噪音的。而主动声纳可以,因为主动声纳靠特定回波定位。一般来说,只要潜艇不着床(沉到海床上),主动声纳都能有效的对潜艇进行定位。

   德军驱逐舰开启主动声呐,开始向周围海域发射中频段声波。

   超声波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三个波段,其中以中频的抗干扰能力最好,使用中频超声波进行主动探测时,可以有效的对潜航于海水中的潜艇进行成像。低频段和高频段的超声波要么距离远但精度差,要么精度高但距离近,总不如中频那么合适,既有良好的距离,又有良好的精度。

   但很可惜,这个频段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频段(如海豚,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都依靠中频声波回声定位进行导航和捕食活动等),虽然二战后期及战后一些国家装备过中频主动声纳,但后来发现,该声纳的使用导致了大量依靠回声定位巡游的海洋生物的致盲、内出血甚至丧命,一些海豚或鲸鱼游到陌生海域搁浅,甚至冲上海滩(也即人们认为的集体自杀)。因此,联合国有关动物保护组织为了保护这些海洋生物的安全,制定了相关措施,所以,在全球舆论的压力下,各国军方均放弃了中频声纳的装舰使用,甚至一些国家连高频声纳都逐步取消了。

   可惜现在是你死我活的战时,没人会关心那些海洋动物安危。

   乒!乒!乒!

   密集的声波打在美军潜艇艇壳上,声呐员惨叫着摘下耳机。

   空腔效应将这个声音放大,潜艇里的水手们都清晰地听到这个可怕的声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