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不但越来越少,而且质量也越来越差,从原来的小麦面包,变成了后来的黑面包,为了能够做出更多的面包,连印钞厂废料中可食用纤维也弄到黑面包里边。从11月开始,不断出现饿死的人,一个月之内就已经造成了11000人死亡,到了12月已经饿死了53000人。而且冬天又来了,更加加剧了困境。
了解到列宁格勒严峻情况的斯大林命令莫斯科特种航空大队为列宁格勒空投物资。可就算是这支空中运输队没日没夜的投运物资,也完全不够城里的数百万人使用。
而且拿到的食物要优先供给军队,毕竟士兵吃饱肚子才有力气打仗,继续守卫这座城市。剩余的食物才分给平民百姓,人数与物资相差悬殊,很多人还没见到粮食什么样就已经没有了。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为了活下去,苏联人民开始寻找任何能吃的东西。
他们吃麻雀、吃宠物,甚至连老鼠也不放过。在1941年的冬天,整个列宁格勒市区有超过60万死亡,其中近一半是死于饥饿。在1942年一整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近10万列宁格勒人被饿死。
残酷的围城一直持续到了1944年初,直到此时苏军的反攻部队才突破了德军的包围,向被围困了两年半之久的列宁格勒市民们送去了食物。
在战后进行统计时,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了900多天,期间仅因为饥饿而死的苏联军民就有150万之众,超过一半的居民死在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斗中。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他战役相比,列宁格勒的死亡围城绝对是最为残酷的,死亡人数也远超后来的长崎和广岛两颗原子蛋的爆炸(两次爆炸总伤亡39万),在列宁格勒的一个公共墓地中,就埋葬有近50万人,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也由此可见。
列宁格勒用难以想象的损失拖住了“巴巴罗萨计划”三路大军之一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参战的全部芬兰军队,为东线其他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不过这一次进攻列宁格勒的军队足有100万,加上更多的飞机大炮坦克,是原时空的好几倍,雅尼克有信心能在最短时间内攻下列宁格勒。
“等到攻下列宁格勒,我要改掉这个名字。”
伦德施泰特元帅问道。“殿下是打算改回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这个名字源于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直接译自德文“sankt peterburg”。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出现反日耳曼情绪,沙皇政府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其后苏联成立,为纪念领导者乌里扬诺夫于十月革命时曾于该市发动革命,于1924年乌里扬诺夫逝世后,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 1991年苏联解体后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也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
雅尼克摇摇头。“我打算改叫圣腓特烈堡。”腓特烈指的是近代史上欧洲一代铁血帝王,亲手将普鲁士王国打造成近代新兴军事强国的腓特烈二世。“至于斯大林格勒,就改名为霍亨索伦格勒。”说完雅尼克忍不住笑出声来,到时候斯大林听到了会不会气死呢?
第七百二十九章 德苏战争(59)
要给斯大林格勒改名,也得是等到彻底将其占领以后。
不过想到那以惨烈血腥而闻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尼克不禁心底打怵。
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多惨烈呢?
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部队在这场战役**伤亡85万人(另一种说法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为27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无论是哪种估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14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
斯大林格勒的巷战进入高氵朝,白天苏军一间屋子一间屋的死守,德军一间间争夺,晚上苏军组织敢死队反攻,双方反过来,德军死守,苏军猛攻。这是斯大林格勒一间普通大楼里的战况,同时也是斯大林格勒所有大楼里发生的战况。
当时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流传的一句话: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所有工厂里的工人背着枪在制造武器,十几米外工厂守备部队就在与敌人交火;拖拉机场的工人在组装坦克时先装坦克炮,再组装车身,因为方便在组装车身时用坦克炮还击。
没有前线,没有后方,只要是活人就得拿枪战斗。你要是苏军士兵,活一天是班长,两天是排长,以此类推,因为你的战友和长官全死了,周围都是补充的新兵;不过你不会成为团长,因为没人能在此活得过五天。
起初德军也没打算非要占领斯大林格勒,最开始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将占领斯大林格勒作为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只是提到德军两大装甲集团军将在“斯大林格勒地区”会师,完成对顿河大亚湾地区苏军野战集团的合围。
对于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只是提出“尽一切努力到达斯大林格勒城本身,或者至少将其纳入我军重武器的有效射程,使其无法再起到军工生产中心或交通枢纽的作用”。
在德军前线指挥官看来,如果在一场快速的突袭下以较少的代价占领斯大林格勒最好,如果不能那就在外围封锁它,只要能封锁住伏尔加河的航道和斯大林格勒的地面交通线并用重炮摧毁其军工厂就完全达到了战略目的,任何代价高昂的攻城作战都是毫无必要的。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德军进攻计划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必须要占领斯大林格勒,将其作为德军防御阵地的东端支撑点,这些命令是在后来才发布的。
当时的战略形势是德军已经开始向高加索方向展开了主要的突击,原本以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抵抗已经被摧毁,向斯大林格勒的进军将是较为容易的,为此只部署了第6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推进,很快第6集团军遭遇苏军强烈的抵抗,无法继续推进,鉴于苏军在第6集团军当面集结了大量兵力,对深入高加索的俄军侧翼形成的严重的威胁,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决心将战略重心转回到斯大林格勒方向,歼灭当面苏军。
为此第6集团军得到了大量的援兵和补给,第4装甲集团军也从高加索方向调回,加入到斯大林格勒的突击中,从这一刻开始,斯大林格勒成为了德军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加上德军在高加索方向的攻势已经由于兵力不足而暂时陷入停顿,要想恢复那里的进攻并最终占领巴库就只能从斯大林格勒方向抽调部队(德军后方已经没有任何战略预备队),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的坚守和外围附近持续发起的反攻牵制到德军b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德军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从而大大缩短正面的防线和推进到较为适宜防御的有利地形(伏尔加河一线),腾出必要的兵力和物资增援高加索方向。
而对于苏联高层来说,斯大林格勒太重要了。一来,斯大林格勒一旦丢失,苏联在欧洲地区的其他领土将无险可守,很可能出现迅速落入德军手中的局面。二来,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通往其高加索地区的交通枢纽,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能源和食品资源的重要产地。如果斯大林格勒丢失,德军将占尽战场主动,北上可以攻下失去高加索资源补给的孤城莫斯科,南下则可以获得高加索地区的资源,而德军获得这些资源后,和日军在印度会师也不是问题。
因此,苏德双方都十分重视斯大林格勒的控制权。于是,苏德双方都拼命投入大量部队,针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争夺。就这样斯大林格勒成为1942年东线最具有决定性的战场,就此爆发了惨烈的巷战。
至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原因,简单归纳的话大致就是小胡子的神微操-资源不足-没能包围苏军-拿不下顿河侧翼桥头堡-向高加索分兵-单箭头攻城-德军攻坚火力不足(重要性依次降低)。
而这一次德军不用为资源发愁,也就没必要分兵;至于包围,斯大林格勒沿伏尔加河布局的地形决定了不能以传统的两翼合围的方式困住这座城市。不过此时的德国陆航拥有比原时空好几倍的空中力量,雅尼克相信就算不能彻底切断伏尔加河运输线,也能让它发挥不了大作用。
最重要的是德军火力攻坚问题,当时巷战中德军装备的唯一机动支援火力恐怕只有数十辆33型150毫米突击步兵炮,结果在这场战役中还损失大半。战后痛定思痛的德国人开发出了一系列自行火炮,其中最能体现小胡子对武器偏执程度的无疑就是用虎式坦克底盘发展而来的“突击虎”。而德军单兵大部分装备k98步枪,到了冬天却没有防冻油,容易卡壳;40冲锋枪也因为寒冷,时常遇到各种问题。
如今德军单兵大部分装备了半自动、自动火力;榴弹发射器、铁拳火箭弹更是装备到了班级;各种口径的自行突击炮、高射炮、迫击炮也是应有尽有;加上天上的攻击机,直升机,可以说在巷战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
这也是雅尼克决定攻打斯大林格勒的底气。
第七百三十章 美国高空战斗机
美国华盛顿。
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兴冲冲的冲进威尔基总统的办公室。“总统先生,总统先生,好消息!!我们的高空战斗机研制成功了!!”
“太好了!真是个好消息!”威尔基总统激动的都站了起来。这些天来德军轰炸机天天光顾,心下的憋屈感都快要爆炸了。“是北美航空还是洛克希德公司?”
阿诺德司令摇摇头。“都不是,是麦克唐纳公司。”
“麦克唐纳公司?”威尔基总统不禁一愣。此时美国的航空飞机生产商主要为北美航空,综合伏尔提公司,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寇蒂斯莱特公司,格鲁门飞机工程公司,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共和航空公司,贝尔飞机公司,格伦.马丁飞机公司等十家大生产商;此外也有不少中小型生产商,可这个麦克唐纳公司,却闻所未闻。
阿诺德司令解释道。“这家麦克唐纳公司是前两年刚刚成立的新公司,之前只负责生产飞机零件,不过在我看来是家很有潜力的公司。”
为了对付德军的高空轰炸机,美军陆航提出了R40C招标计划。这个招标计划非常大胆,对机体结构没有太多限制,允许设计公司充分发挥脑洞大胆探索。只要能达到高空高速这个要求,你把飞机设计成马桶形状都没问题。
推荐下, 换源神器APP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刚刚涉足战机设计领域的麦克唐纳公司也打算分一杯羹,之前他们就设计过一款非常新颖的战斗机。与传统螺旋桨飞机的引擎和桨叶连接结构不同,这是一种用齿轮传动的新结构,在驾驶舱的后方布置一台发动机,动力通过齿轮、传动轴等结构传递到机翼上的螺旋桨上。
不过这款战斗机并没有被美国陆航看中,而在这次招标中麦克唐纳公司将之前的设计方案改了一下。这款被赋予XP67代号的战斗机采用了诸多非常新颖的设计,机体采用了类似于翼身融合的结构,设计师希望气流能够平滑的从机背通过,以此产生更大的升力,降低飞行阻力。在这种设计思想下,XP67外形异常的简洁流畅,甚至有点6、70年代喷气式战斗机的风格,其扁平的流线型结构获得了“蝙蝠”的绰号。
“虽然这款原型机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在风洞测试的时候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发动机冷却气流结构不合理,过于追求平滑的机体需要非常严格的精加工等等,不过整体上还算成功,它的确能上升到14000米高度。”到了那个高度几乎没有机动性可言,不过攻击德军轰炸机还是没有问题的。
“管他是新公司还是老公司,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威尔基总统立刻拍板道。“立刻投入生产,就算暂时击落不了德军的轰炸机,也得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能爬升到14000米高度的高空的战斗机,至少也能让他们收敛一点。”到现在为止德军的这些高空轰炸机没有超过150架,想必这些轰炸机的工艺精细,造价不菲;被击落几架都会令德国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