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痛快啊!”
办公室里传来吴东明的声音,他在用力拍桌子,陶瓷杯盖嗡嗡作响。
“您这是…”
秘书听到声音,小心翼翼敲开门。
吴东明此时已经恢复了镇定,指着一篇某社的新闻稿说道:“才这么短的时间,X2型纤维就做出来了,时间虽然稍晚,但总算赶上了秋冬季节的末班车。”
“更有趣的是金融市场,昆仑公司的X2纤维还没有批量上市呢,他们自己倒是先跌为敬,旭化成和东丽,甚至一夜之间跌掉了百分之十!这样的好消息,着实痛快啊!”
秘书飞快扫过文章,笑着说道:“果然是件大喜事,您不是经常念叨吗,要是我国能有五家,在研发水平上比肩东丽或者旭化成的企业,就可以全世界横着走了,我看啊,这个昆仑公司虽然小,潜力却大,搞不好就会成为咱们华夏自己的东丽呢。”
“而且他们那位年轻的老板做事蛮奇怪,他不仅年轻,还一点都不像个商人,更像个…嗯…理想主义者。”
哦?
吴东明好奇道:“为何这样说啊,难道你见过昆仑公司的老板?”
秘书摇了摇头,“他在江南我在帝都,自然是没有见过面的,但是昨天他开订货会的时候,现场发表了一通演讲,被人放到B站,而我刚好又看到了。”
吴东明道:“是吗?你找找那段视频,我也想看看。”
秘书急忙点头答应,他打开手机,查看自己的观看记录。
吴东明点燃一支烟,深深抽了两口,自言自语念叨,“昆仑这个名字好啊,想当年,有位外国旅行家在去过西域后作出预言,说只要有昆仑山在,铁路永远别想修进拉萨,然而现在…哼!”
秘书很快就找到了那段视频,某位客商用手机拍的,但成像和防抖都做的极其优秀,收音质量也不错,应该是一部国产手机。
至于高原在台上说的那些话,其实都是些很通俗的道理,却让吴东明很受感动。
他深深叹了一口气,将手机还给秘书,整个人陷入沉思,秘书不敢打扰,在一旁安静站立。
过了片刻,吴东明笑了笑说道:“果然啊,思想的深度和年龄无关,只看你有没有深度思考的习惯,我猜这位高原小友,他不一定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一定喜欢独立思考,而且有着超于常人的好奇心。”
秘书微微一怔,“吴老,您对高原的评价还真是够高呢,但话说回来,高原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防范风险,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在化纤这个行业里,巨无霸实在太多了,竞争非常残酷。”
秘书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说完这番话后,吴东明竟然露出一个你小子果然还年轻的眼神。
吴东明撇了撇嘴,对自己的秘书说道:“你觉得,高原这小家伙,费这么大的力气,拿出如此诱人的饵,就是为了防范风险?”
“高原在讲话里说,做人千万不能太天真,我看啊,你就够天真的。”
“瞧这小子观察别人时候的眼神,说话时候的语气,以及他拉拢别人不遗余力的态度,他宁可让出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也要搞出一个新时代钢铁同盟,这件事,绝不会那么简单!”
听到这里,秘书猛地一怔,想到高原准备给予合作伙伴的巨大好处,不禁后背阵阵发凉。
专利是高原的,X纤维是他独家垄断的,想要借此飞黄腾达,简直太容易了好不好。
对高原来说,赚钱的手段何止千万种,凭借着独一无二的货源和技术,即便没有合作,高原依然能轻而易举控制下游商家。
但高原真正的选择是什么?
是钢铁般牢固的同盟!
是如同军队一般的深度捆绑!
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为什么?
太奇怪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吴东明老爷子将烟头在烟灰缸里掐灭,双臂抱起,目光深邃转向窗外那高高的红砖墙。
“如果我猜的没错,高原这个小家伙,他并非单纯的做生意,他这是准备搞事情啊!”
……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距离订货会后二十四个小时,曹非鱼便递给高原一张名单,上面是昆仑公司的潜在合作伙伴,其中不乏实力强劲的大型企业。
高原审视名单,名单很长,究竟和哪些企业合作,委实难断。
然而就算难断,也必须要断,因为每当高原闭起双目调出系统界面的时候,那血洗全球化纤市场的恐怖任务要求,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高原,这并非简单的生意,还是一场战争。
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高原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先解决产能的问题。
毕竟产能如果上不去,有再多合作伙伴,也根本供不上货。
第二十八章 解决不了X纤维,就把X纤维的持有人解决掉!
北美。
杜邦集团总部。
智会议室里,总裁多伊尔还没有来,现场气氛还算比较轻松。
“其实,日本人比我们惨多了,X2型保暖纤维的出现,受打击最大的就是日本化纤集团,像旭化成,三菱化学,东丽,它们都是保暖纤维领域的大玩家。”
“话虽如此,可还是让人不痛快啊,我们和3M合作的新雪丽,本来有能力挑战日本化纤集团,结果被华夏人这么一搅和,好嘛,所有预案全部完蛋了。”
“见鬼,那些该死的华夏人,竟然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服装化纤领域的格局,我们面临高达几亿美元的损失,至于日本嘛,他们起码要损失我们的十倍!所有这一切,全都怪那些华夏人!”
集团高层和智囊们议论纷纷,均是把矛头指向太平洋对面,他们对日本方面的损失幸灾乐祸,也对华夏的突然崛起咬牙切齿,言语中极其仇视恶毒。
“总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