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将军追妻攻略

将军追妻攻略 第119章

将军追妻攻略 云山雾潋 2941 2021-05-10 15:19

  “三姐姐怎么也这样俗气,非得催着让我嫁个人才行?”沈薏环用小被子将孩子盖好了,转身看向沈明嫣,“这嫁人的苦头,三姐姐还没尝够?”

  “说你的事呢,怎得扯到我身上来了,秦玉那狗东西如何能跟将军相比了。”沈明嫣脱口说道。

  她提到李渭,沈薏环不做声了。

  平心而论,李渭确实不似秦玉那般可恨,对她的心思如今也算是昭然若揭,她不知道他是自打从京中出来之后与自己一次次碰面渐渐动心,还是原本就有情义,还是如何,这些都不重要。

  李渭再好,她也不想要。

  如以前那样,收敛脾性,端得一副贤妻良母的架势,日日守在后院房内等着夫君来,这日子太没趣了,别说李渭,便是天君玉帝也不值她这般。

  沈薏环抿唇,犹在走神,沈明嫣以为自己戳了她的心窝,有些不大好意思了,起身来到她旁边坐下,握住沈薏环的手。

  “五妹妹,是我口不择言了,不该提你的事,我就是想你好,你要是不走,我正开心呢,多个人帮我照顾希儿,请丫鬟婆子的钱都省了。”

  “你想得倒美,我才不管你。”沈薏环笑着抽回手,推了沈明嫣一把,笑着说道。

  笑闹几句,方才的话题便揭过去了。

  *

  当朝陛下正是盛年,权欲鼎盛,对仅有的几门仍掌军权的武将芥蒂颇多。

  江州知府自陈请罪,皇帝让识字的小太监念完信,便拂案而去,本是想把江州这帮人抄家全杀了,可还没过两天,定远侯府的奏报呈上来,弹劾秦玉和一众江州官员徇私叛国,提请将这些人判斩以正君威,明法理。

  这道奏报提上来,皇帝的心思就开始活泛起来,定远侯府跟江州根本不挨边,无缘无故提请斩监候,莫非这江州秦家为首的这事,跟定远侯府也有关系,这才急着灭口?

  皇帝越想越觉着可能,立即着人去了江州,这一番调查后,发现这事跟定远侯府还真没什么关系,甚至牵扯此事的其他家族竟然也都是被秦家捏着把柄胁迫。

  盯着自己派出的人写的回奏,旁边是定远侯府呈上的弹劾奏请,皇帝最终下了决定。

  江州秦家为首的秦松判斩,押进死囚牢等处决,秦家其他人,男子尽数流放,其他家族的参与者也一同流放。

  这事将将平息,北境的战事又起,在边城豫州镇守的正是李渭的父兄,京中这边只以为是两军小范围的摩擦,可实则豫州城外战火已起。

  这些事宫中是真不知情也好,装不知情也罢,李渭确是切实知道的。

  戍守边城的是他多年未见的父兄,他不可能不关心。

  请军出征的奏折端正地陈在李渭书房的案上,李渭阖眸闭目,兄长日前来信,说了说那边的近况,并不算好,只是陛下的心思,他心里清楚。

  他家戍边多年,有军权有军威,想连根拔出非常难,陛下没个名头,轻易不会动他们,如今连名头都不需要了,只要拖着,等边地失守,再派人去接管,收渔翁之利便好。

  且李渭想去边境,也不仅仅为了自家一族兴衰。

  他将江州秦家这桩事用各方线索提到皇帝面前,却切实隐瞒了,这些兵刃的去向,正是如今刀锋对着大周的羌族。

  羌族人兵强马壮,本就善战且好战,只是没有铁矿来源,兵器上受大周辖制,这么多年跟江州来往,只怕如今再无顾忌,他们盯准豫州,想来还是想大周北地的矿山,如今撕破了脸,没个结果定不会罢休的。

  他确实有私心,若是皇帝知道跟江州做生意的是羌族细作,不仅壮大了羌族军队,如今更是挑起战事,江州牵扯进此事的所有人都难幸免,包括沈家。

  在他自作主张隐瞒这些的时候,他便已经打定主意去豫州,他为一己之念徇私,保下沈家,可他家宗祠里陈列的每一位祖先,都为大周拼杀过,战场他必须去,只是这道奏报,只怕陛下不会应允。

  陛下本就怀疑定远侯一家有反心,这时候若是他也去了边境,便再没了掣制他父兄的把柄,在陛下眼里他虽是战功赫赫,却仍如人质一般。

  这样的皇室,这样的君王,李渭是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人效忠拼命的。

  他长指轻点书案,将云峰唤进来,低声吩咐几句,云峰领命出去了,只剩他一人坐在案前。

  自从江州回京,他一个安稳觉没睡过,闭上眼便是沈薏环那双泛着湿意的眼。

  他是真的想要她,他素来自负,行止由心,权力势力皆难入他眼,求而不得的滋味他这是头一遭体会。

  如今她大概已经在随州安顿了,当日是他亲自走了一趟,远远地看着她进了随州城,天知道他多想走上前将她拦下,将她留在身边。

  他不敢。

  若是她心甘情愿,仍像当初那样满心满眼的都是他,那便是再如何艰难,都会带她一起,便是生死,在没来临之前,也不能让他放手。

  只是她不愿。

  如今在她心里,便是布衣商贾,也比做他的夫人更好吧。

  原来也有他不能得偿所愿的。

  第64章 心乱 “三千兵马……可能有胜算?”……

  边疆的战报百里加急递进京城, 满朝文武,也称得上都是国之肱股,可除了定远侯的二公子, 竟再没人请兵出战, 朝堂之上,皇帝目之所及,那些平日里梗着脖子一副为民请命的文官都缩着脖子,往日被他信重的几员武将也没人敢出头。

  皇帝对羌人的军士兵力算不上清楚,只是大周这么多年来还从未吃过败仗,犹自打着一手好算盘, 想着派个信重的人去豫州,等定远侯和定远侯世子力竭势衰时, 一举平定战事, 却没想到, 事到临头,竟然找不出一个能为君分忧的人。

  这些朝臣在京城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跟皇帝也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有些机灵的, 看着陛下近年来对定远侯府的态度,便能猜出些陛下的想法,可这种事哪是这么好掺和的, 搞不好最后还要被灭个口, 何苦来的。

  那安平侯府空荡荡的院子更是前车之鉴, 陛下可不是什么容人的君主,风餐露宿还不落好,还不如在京中混吃等死,左右这羌人再如何厉害, 也打不到这京城来,不过是想讨些好处罢了,实在不行便谈判和兵便是。

  至于那些摸不准圣心的,都以为真的要去战场真刀真枪的拼杀,更是不敢在这强出头,若是论起领兵打仗,能比定远侯父子更擅长的寥寥无几,他们镇守豫城都连连告急,自己去岂不是更白给。

  朝臣们心里各自都有打算,是以当皇帝问有谁愿出兵北上时,竟然只有一个李渭站了出来。皇帝尚还犹豫,可北边却等不了了,朝堂上连日论战,吵来吵去却也没吵出什么结果。

  总之,未及夏日时节,李渭如愿领兵出了京城。

  *

  几乎是一夜之间,战事便起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