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百般算计,一朝落空
翌日。
一个消息迅速从皇宫之内散布出去,很快吧,不止整个帝都都知晓了这件事,甚至整个大端王朝疆土之内都知晓了皇帝中毒昏迷的消息。
天下震惊。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惶恐不安,刚有几位藩王起兵勤王,皇帝陛下就中毒昏迷,这两者肯定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天下人纷纷猜到。
一时间,帝都城防加固,不许任何人进出帝都。
淮阳县县令府邸。
这是四大藩王起兵勤王之地,也是第一次交战就拿到胜利的地方。
几位藩王围坐在一起。
“哈哈哈,想不到无极门这次下手如此顺利,竟然真的可以将老四毒倒。”
一位身穿黄色蟒袍的男子笑道。
“当初不知道父皇为何独独青睐于老四,让我们几个封藩就属,偏安一隅。”
“倘若就这样也无妨,我做我的藩王,震慑一方,你做你的皇帝,享你的清福,互不干扰也好,但是削藩?哼,岂不是要架空我们几个?”
一道声音响起,确实一个风神俊朗的公子哥,便是当年的二皇子,如今就藩于西北边境的晋王。
“老四就这件事做的实在不好,不然我们也不会如此。”
“算了,事已至此,已经彻底撕破脸皮,老四这次肯定是必死无疑了,到时大军压境,直捣帝都,皇位谁来坐?”
三皇子说道,如今正是就藩大端王朝西南的蜀王。
“三弟,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只等我们大军进入帝都之后,皇位再做定夺。”
起初那个身穿蟒袍的藩王说道,这位就是就藩东南边境的楚王,也是当年的大皇子。
本该是嫡传老大继位,楚王对于先皇当年的决定本就怀着几分恨意。
如若不然,按照宗法来看,楚王不正是当今天子?
“诸位哥哥,我怎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一个略显年轻的嗓音响起,这位便是当今天子胞弟,与当今天子是一对亲兄弟,当年的五皇子,如今也被封王于王朝正南,获封燕王。
“五弟,此话怎讲?”
楚王问道。
“我只是一种感觉,好似冥冥之中的天意,四哥可能并没有中毒。”
燕王说道。
“不可能,无极门的毒药众所周知,从不失手,一旦中毒没有解药只剩下办后事了。”
蜀王说道。
“希望是我错了。”
燕王说道。
几位藩王一下陷入沉思,这位和当今天子实属亲兄弟的老五,虽然年纪轻轻,但处事稳重,从不会胡乱言语,并且不一定他就和那位有冥冥之中的感应,不可小觑啊。
但是,又有谁不相信无极门下毒的本事呢?
他们这几位藩王不会觉得倘若无极门想要对付自己,自己就可以躲得掉。
随即摇摇头,笑笑,此时说什么也都无济于事,他们愿意相信无极门的毒药以及无极门下毒的本事。
若当今天子真的没有中毒,又或者中毒已被清除,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一位藩王敢这么想,没有一方势力敢这么想,即使是四方超然势力。
天下动荡,风云际会。
苏玄却在藏书楼内悠闲的看着阁内典籍。
“最近很难看的进去,不知道是为什么。”
苏玄轻声道。
难道自己思绪也在这次朝局动荡之上?
不应该啊。
虽然苏玄口中不承认,但是必定藩王起兵谋反,这种事情自己前世也只是在书上看过,这次自己却被卷入这趟洪流之中,难免心存惦念。
“看来即使已经到达武王之境,但是修心尚且不够啊。”
“也罢,如果真是大难临头,我就帮一把吧。”
苏玄想到。
不然,如果形势继续发展下去,自己不能安心修炼不说,还会让天下多少黎民百姓受苦受难。
虽然苏玄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伟人,也不觉得这些事情会和自己有关,但是毕竟身在其中,对于自己来说也不是什么非常困难的事情,能帮一把当然是最好不过。
苏玄下定心思,不再去思虑这些事情。
突然,苏玄新生感应,有人朝着藏书楼走来。
“小玄子公公,皇后懿旨,宫内所有太监婢女前往偏殿侯着。”一个小太监跑了过来,人未至声先至。
这位小太监可谓很幸运了,入宫以来,便跟着皇帝,是很多太监不敢想象的天大福分。
苏玄已经在皇宫带了十五年有余,现在已经武王五品的境界,当然这位小太监是不可能察觉到苏玄如今的恐怖修为的,在他看来,这位冷宫的小公公,除了不谙世事,不与任何人争宠,就只是在冷扫司和藏书楼中看书打扫了。
所以,这个小太监来到苏玄这边时,就叫的是小公公,而非粗鲁直言小太监或者是小玄子之类的。
“小桂子,你可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苏玄问道。他有些好奇,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回玄公公,皇后口谕,叫所有太监婢女前往偏殿候着,据说是陛下昏迷不醒,叛军又如日中天,不日将抵达帝都,所以所有人都要跟着一起练武,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被苏玄叫做小桂子的太监说道。
小桂子明显觉得苏玄地位非同寻常,所以他也愿意对苏玄怀着一些恭敬。
“玄公公,这种话我可只敢对你说啊。”
小桂子说道。
“放心吧,我回守口如瓶的。”
苏玄轻轻一笑,说道。
他平日里也和宫内的太监婢女多有说笑,以他地球上二十一世界的大好青年来说,可没有这么多宫闱限制,对谁都带有色眼镜。
小桂子传完话就离开了,因为他还要去下一个地方传话。
苏玄一个人静坐在冷宫内,想到自己不是已经把皇帝救醒了吗?难道皇帝醒来也对战局无济于事?
苏玄思量一会,突然笑道。
“原来我们这位皇帝是要来一手将计就计,等到那几位志大才疏的藩王来到京都,顺便将其一网打尽啊。”
“怪不得老皇帝会不顾宗法,独独青眼这位皇子,并最终将皇位传给他,可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