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失去交趾并非王通一个人的过错,但在黎利率军开始大举反攻之时,王通作为征夷将军,还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说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父子宅心仁厚,不肯杀功臣之后也就罢了,但竟然让这哥们儿的子孙后代世袭了爵位,着实有些让人看不懂。
再来说说龙头这边。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夏,马悦夫妇先后亡故。此时的汪振海由于明朝早已迁都北京,已回到龙头数年。随着马悦夫妇的亡故,汪振海将其灵柩置于水底墓中。
这年冬天,在陈思汉、胡瑾等人的协助之下,汪振海将那个巨大的水底墓正式沉入大海之中。
当初,马悦曾让汪振海将龙头朱允炆水底墓的具体位置及墓室结构图记录下来,以便留与后世的有缘人,好让那块刻有“华夏之域,大明之疆。犯我华夏,虽远必诛。”的金碑能在合适的时机重见天日。汪振海对此事自然是不敢怠慢。
汪振海找人用上好的青铜,精心雕刻了几条蛇眉神鱼。而朱允炆水底墓的秘密,全部被汪振海记录在其中一条铜制的蛇眉神鱼之上。当然,这条蛇眉神鱼被汪振海置于西礁水底墓的主墓室之中,随着水底墓一起被沉入茫茫的西礁大海之中。
西礁水底墓之事办妥之后,汪振海离开了龙头,回到了大明。因为帮同胞弟弟吴中修建北京城数年,汪振海已经有些留恋大明这块故土了。
汪振海到了北京之后,时逢当时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交给了吴中一项十分特殊的任务。这个任务便是秘密前往东北长白山中,去寻找昔日东夏皇帝蒲鲜万奴的墓葬,将其破坏。
破坏东夏皇帝蒲鲜万奴的墓葬?这是要干什么?
这事儿还得从当初刘伯温所作的那首《烧饼歌》说起。当年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作下《烧饼歌》之后,朱元璋得知明朝将被北方的胡人所取代,便问刘伯温,如何能破解天命,让大明的朱氏江山万世相传。
刘伯温摇了摇头,说此事无法破解。
朱元璋坚持不懈,非要刘伯温说出个办法来。
刘伯温被逼无奈,总算是想出了一个应付朱元璋的办法。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按这天命中所说,未来取代朱氏江山之人正是昔日东夏皇帝蒲鲜万奴的后裔。这蒲鲜万奴死后葬于长白山中,他的墓葬正是守护这个家族龙脉的穴眼所在。如果破坏了蒲鲜万奴的墓葬,这个家族的皇气将不再聚集,最终就不会对明朝构成威胁。
听了刘伯温这个说法,朱元璋很是兴奋。他立即追问刘伯温,那长白山那么大,如何能寻着蒲鲜万奴的墓葬。
为了把这事儿给唬弄过去,刘伯温便开始讲故事。他告诉朱元璋,那蒲鲜万奴据说生于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这一年也是庚戌年。
蒲鲜万奴于公元1215年称帝,建立东夏,1233年被蒙古大军所败,被俘身亡。蒲鲜万奴死后,只知道他的后裔将其安葬在长白山中,具体葬在什么位置谁也不知道。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有些泄气。
刘伯温见此情景,立即是话风一转。他告诉朱元璋,如果这蒲鲜万奴死后真能集聚皇气,当在他诞辰之后的第四个甲子开始显现。
一个甲子是六十年,四个甲子便是二百四十年。1190年加上240年,那就是1430年。也就是说,从公元1430年开始,就可以派人在长白山中探寻,发现有终年不散之黄云所在,定是蒲鲜万奴的葬身之地。
嘿嘿!这就不得不说当初刘伯温应对此事的巧妙之处。
当时他给朱元璋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这离公元1430年,还有59年。当时的朱元璋已是四十三岁,再过59年,朱元璋就是一百零二岁了。这朱元璋能活到一百零二岁?
既然朱元璋活不到一百零二岁,那这派人去长白山中寻找蒲鲜万奴墓葬之事,朱元璋就没办法去完成了。
既然朱元璋没办法去完成,那他就无从辨别刘伯温讲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了,刘伯温也就可以过这一关了。
虽然朱元璋没有办法验证刘伯温讲的这个故事,但他却在心中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故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前来奔丧的诸皇子。
朱元璋在这个时间点儿讲这个事,那是告诉在场的诸皇子,这是一件关系到朱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论将来是谁在当皇帝,每一个朱氏子孙都有去寻找蒲鲜万奴墓葬、并将其毁掉的义务……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作为皇帝的朱瞻基不得不开始谋划这件事情。虽然当年刘伯温讲的这个故事过于神秘,但作为朱氏子孙,这种事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
要在长白山中寻找到蒲鲜万奴墓葬,对风水堪舆之术不精通,肯定是办不到的。自从道衍和尚亡故之后,朝中最精通风水堪舆之术之人,那自然是非吴中莫属了。吴中又是当时的工部尚书,让其借勘察地形、兴修水利之名,去长白山中转一转,也不会引起别人过多的怀疑。
当朱瞻基秘密召见了吴中,并授予了这个秘密任务之后,吴中的头都快大了。吴中心中十分清楚,当年重修北平城的丰功伟绩虽然是都记在了自己的头上,但这其实是自己同胞哥哥的功劳,另外还有道衍和尚的鼎立支持。这一会儿,皇上让自己去那茫茫长白山中执行这个特殊任务,寻找传说中的蒲鲜万奴墓葬,这可从哪里找起呀!
可是皇帝已经安排了这个任务,此时的吴中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他总不能在这个时候说,当初修建北平城,都是自己双胞胎哥哥的功劳,自己只是冒名领功而已吧!
就在吴中急得六神无主之际,汪振海来到了北京。难道这就是双胞胎兄弟之间特有的心灵感应?哥哥知道弟弟有困难,立即就出现了?
反正汪振海是来得正好。听了弟弟吴中领受的这个秘密任务,汪振海也是吃惊不小。这蒲鲜万奴是何许人也,汪振海是一无所知,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就这么冒冒失失地跑去长白山中,估计到死也难以有半点儿发现。
于是乎,兄弟两个开始紧急补课。
好在吴中是当朝工部尚书,要调阅一些官方珍藏的典籍,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经过一番补课,兄弟两个对这蒲鲜万奴总算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这蒲鲜万奴是金国贵族出身,年轻时被金王任命为一个从五品的尚厩局使。这尚厩局使是个什么官呢?其实就是一个管理金国皇家御马的官员。打个比方的话,就跟孙悟空曾经担任过的“弼马温”差不多。
在金国与宋朝的战争中,蒲鲜万奴立下不少战功,便不断加官进爵。
再后来,蒙古与契丹联合向金国发起进攻,金兵数次被打得大败,金国开始显现颓败之势。虽然金军在与蒙军的交战中败多胜少,但蒲鲜万奴的官职却连连攀升。
恰逢此时,金国又发生了政变,金国卫绍王被弑,叛臣胡沙虎扶持金宣宗上台,金国再次元气大伤。眼见着金国靠不住了,蒲鲜万奴便开始暗中招兵买马、积蓄自己的实力。
金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五月,金宣宗迫于蒙古大军的压力,放弃京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南京(今河南开封)以避蒙古大军的锋芒。
蒙古成吉思汗闻知,马上行动,一面发兵进围中都,一面派出大将木华黎统军进击辽西,从而切断了东北地区与金政府的联系。
成吉思汗这一下子算是帮了蒲鲜万奴的大忙,待蒙古大军攻下中都之后,蒲鲜万奴便于金贞祐三年(公1215年)十月称王,国号大真,史称东真。
蒲鲜万奴虽然自立为王,但还得在蒙古、金国、东辽的夹缝中求生存。金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七月,蒙古大将木华黎率军征辽东,一路势如破竹。
第九百九十七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由于蒙古大军实在太过犀利,不得已,蒲鲜万奴只得向木华黎上降表,并让儿子帖哥去蒙古军中充当人质。
金贞祐五年(公元1217年)正月,已归附蒙古的蒲鲜万奴率军进攻辽东的金军,获得大胜。蒙古大将木华黎奉命前往中原地区,临行前为了表示对蒲鲜万奴在辽东大败金国的嘉奖,特意放还了其子帖哥。
木华黎的大军一走,蒲鲜万奴在辽东再无敌手,他很快杀死了蒙古留在他军中的监军,再次宣布独立称帝,改国号为东夏。蒲鲜万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克了金国在东北的数地,一时之间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金正大九年(公元1232年),蒙古大军几乎全歼了金军主力,遂将目标转而对准了东夏。次年,蒙古大军击溃了东夏的军队,蒲鲜万奴被杀。
蒲鲜万奴被杀后,蒙古大汗窝阔台为了方便控制这片广袤的土地,仍旧让蒲鲜万奴的后代管理叶赫地区(今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请注意这个叶赫地区,日后的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皆出于此。
蒲鲜万奴死后,他的后代将其葬入长白山中,具体葬在什么位置,就无从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