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第869章
这种种猜测结合起来,就让人更是猜得离谱了。
对于这些猜测,崇祯皇帝知道,依旧不说。太子朱慈烺和坤兴公主朱媺娖知道,也没说;王承恩就更不可能说。
事实上,如果不是张明伟突然凭空出现在崇祯皇帝的面前,并且谈了一整个晚上,又有手机上的影响为证,和崇祯朝相关的事情,不管已经发生的,还是没有发生的能结合起来,谁都不会相信的!
张明伟的大婚之日,崇祯皇帝是大办特办的,什么事情都没有这个事情重要,便下旨休沐一天的。
这个事情,让崇祯皇帝自己都想不到,最终这一天竟然就成了惯例。
这个惯例并不是说是崇祯皇帝又下旨在张明伟的结婚日休沐引发。而是商贾尝到了甜头,打折促销的利润反而更高。
因此,在以后张明伟的结婚日快到之日,商贾便先打出了口号,要继续为兴国公和坤兴公主的百年好合庆祝而打折。
如此一来,有巴结兴国公的人便立刻跟进。当然,更多的是这个时候的百姓,全都受惠于兴国公,知道太平日子的珍惜,而这些都是兴国公的功劳,自然也愿意为兴国公献上一份祝福。
至于那些少男少女们,更是巴不得有个由头去聚会,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
这个事情报到了宫里面,崇祯皇帝便很是感慨。他也感恩啊,如果没有张明伟,坟头草都不知道几尺高了。经历过那段日子,谁会不珍惜?
于是,在王承恩的建议之下,崇祯皇帝便又下旨休沐一天,以酬谢张明伟的功劳。以至于这一日,最终成了大明的相亲节!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再说张明伟,他大婚的当日,又得到一个一个好消息,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那就是陈圆圆有了!
这几年,虽然张明伟在一开始的时候,和陈圆圆相聚时间少,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外征战,但是,最近这一年,特别是光复辽东前后的一段时间,那是一直待在京师的,和陈圆圆也没少同房。
可是,一直没有动静,这让张明伟甚至都开始怀疑,会不会是如同当年的《寻秦记》一般,生育能力受到了时空穿梭的影响?
如今,知道陈圆圆终于有了之后,他这颗心便放下了,很是开心。
朱媺娖一听,虽然开心,却是感受到了威胁,便从结婚之日开始,就缠着张明伟,最多给他补身子。甚至连崇祯皇帝知道了,也是尽量少打扰张明伟。
不过好在张明伟在过年前就已经和崇祯皇帝商讨过年后要做的事情,基本上框架都有了,再有崇祯皇帝把控,内阁去执行,基本上也没什么不妥的。
就这么的,在崇祯二十年的上半年,张明伟基本就处于休假状态,为他张家的人丁兴旺而努力。
朝局方面,市舶司制度革新正式实施,衙门升级,各级官职人员选拔并到位。并且这里有一点是之前没有说的,就是大明海税设定一个基准税率,也就是一直以来就有的百分之二十的收税。
随后,朝廷还公布了一份商品名单,并通过《明报》广而告之。上面列举了什么商品出口或者进口要收超过百分之二十的税收,什么商品出口或者进口会收低于百分之二十的税收,而不再是以前的一刀切。
一个基本上的原则,就是大明需要的东西,如果出口就要提高税收,进口会降低税收。甚至有可能是禁止出口,或者是免税进口;反之,大明不需要的东西,那么出口就会降低税收,进口就会提高税收,同样上下限是免税或者禁止。
这种通过税收的手段来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自然不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想出来的。不用说,肯定是来自张明伟的建议。
当初张明伟在提及这个事情的时候,甚至连国内的商税也提议同样进行调整:即朝廷需要鼓励的,那就要优惠税收;如果朝廷不想鼓励的,那就加大税收。。
比如说,朝廷对于目前的铁矿开采,基建相关,还包括造船等方面,那是鼓励态度的,就降低税收,而对于一些奢侈品,比如珠宝首饰,用于装饰的玻璃制品,还有贵重家具等等,就是要加税!
就目前大明的现状来说,要免除田赋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商税和海税上有大笔收入之后,朝廷对于受灾地方的田赋却能有相当大的免收能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降低田赋的比例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朝廷在忙碌的,还有郑鸿逵所部海军舰队从南洋调去朝鲜釜山驻扎,并且还要招收一部分朝鲜籍的水兵训练。
还有山海关的水师也移驻登莱和上海两地,改编为中部海军,接受新战舰,训练水兵。
陆军武备堂也是很快便成立,该进去学习的就学习,包括海军武备堂,一直是满员学习状态。光是这个事情,就够兵部和都督府忙碌了。
因为对倭战事不能拖太久,要不然由琉球国王血书引发的讨倭风潮容易过去。因此,不管是陆军武备堂还是海军武备堂,讲课的假想对象都是倭国。
锦衣卫收集到的倭国情报,也都会进武备堂讲解。包括兵力实力,地形地势等等。
总之,崇祯二十年的上半年,全国上下都非常地忙碌。
各位单身的,趁着假期该相亲了!
第654章.654 归来
当然了,如果按照重头戏来说,最大的事情自然是对倭战事。
虽然说这个对倭战事并没有计划直接和倭国大规模开战,哪怕只是攻打萨摩藩,可也要做好准备,倭国全力以赴的可能。
为此,大明这边的准备也就必须要多一些。
首先,攻打倭国和其他战事不一样,海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毕竟倭国是岛国,要攻上倭国本土,首先就是要海战;随后,还要提防被倭国水师切断后路。
因此,海战是否能赢,是否能摧毁倭国的水师主力就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了。
为此,哪怕张明伟还在婚嫁模式中,他也非常关心海战的相关准备。
就目前大明的海军情况来说,几个船厂全力开动之下,把原有福船改造为蒸汽明轮船的事情是没有难度的。
但是,更为先进的螺旋桨船经过试验之后,发现密封性是个制约问题,搁段时间便需要保养维护,要不然漏水问题会严重。
至于木船的共振问题,通过包铁皮能勉强解决。最好的,当然是直接出铁甲战舰。但时间紧迫,要想出铁甲战舰的话,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人才问题。哪怕是白天忙碌,晚上授课、总结经验的这种模式,要想有大量可用人才,还是需要时间沉淀才行。
另外,为了慎重期间,对于倭国的现有情报也需要收集。不过因为倭国的闭关锁国,没法用去倭国做生意的方式刺探。但是,终归也还是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就是落实在郑芝龙身上。
因为郑芝龙在倭国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其中一个叫田川七左卫门,也叫郑宗明,一直留在倭国没有回大明。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郑宗明是称为郑家在倭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