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第166章
不过他也就只是吃惊一下而已,反正他和魏国公又没有交情。
可谁知,才谈了几句话,又有军卒来报,说南京留守太监求见,南京左都御史,六部尚书……
反正在南京这边的勋贵和各大高官,都是前后脚地赶过来。对此,朱慈烺全都不见。
这就让孙应元意外了,便略微带着一点担心提醒道:“殿下,这一个都不见,是不是有点不好?”
朱慈烺听了,便转头吩咐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道:“你去告诉外面的,孤要见谁,自会传召。其他人等,做好手头事情便是!”
李若琏立刻答应一声,便转身出去了。
朱慈烺看着他走之后,才转头对孙应元说道:“先生交代下来的事情都忙不完,哪有功夫去做些不相干的事情!”
他的这话,又让孙应元吃了一惊。这可是太子啊,谁还交代太子做事?
这么想着,他也很快回过神来。虽然他领军打仗,基本不关心其他事情。可是,朝廷封赏了一个兴国公,查获成国公谋逆,特别是以前勇卫营的副将,不但成为总兵,还被封了忠贞伯,这些事情他都是有听说的。
别人和他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有关兴国公别的事情,肯定也会顺口提起。因此,孙应元大概便知道,太子口中的这个先生到底是谁!
得到了这个结论,他就又有点好奇,那个兴国公又会交代太子去做什么事情呢?
他正在想着,就听到朱慈烺先对他说道:“先要找张煌言、郑福松过来,还要催缴粮饷运往北方。对了,很关键的是那个番薯,闽浙应该都有大量种植了,要推广。还有其他吃得东西,先生都画了图的,也要找找。另外,我们还得去一趟景德镇,要根据先生的烧制之法,尽快把玻璃给烧制出来……”
孙应元听得有点目瞪口呆,就他的感受,太子殿下所说的这些,全都是先生怎么样怎么样,先生怎么样怎么样,总之,就是张口闭口先生,而且他能感觉到,太子殿下还没有一点不高兴,甚至可以说他在说先生之时还带着崇敬之色。
这一下,孙应元对于那个远在北方的先生,也就是兴国公就非常地好奇了。那个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竟然有如此的能耐,让太子殿下这么心甘情愿地做他吩咐下来的事情?
………………
孙应元自然不知道,他所想着的那个先生,也就是张明伟,此时正在开会,就听他对那个白头发的老头说道:“以后,你就是山永巡抚,这些辽东军民的安置,都是在你的管辖之下。之前交代给你的那些事情,都要办妥了,千万不能让我失望。”
“下官定然不负国公举荐之恩!”这个白头发老头听了,中气十足地立刻回应,精神头很好。
他就是左应选,充军多年,受多了苦以至于头发全白。不过如今不但起复,而且还是连升了好多级,一跃成为大明一方封疆大吏,可谓是苦尽甘来,岂能不高兴!
再者说了,皇上交给他的差事,是要守好蓟镇沿线的长城,不能再让建虏入关劫掠。别人可能会怕这差事,可他左应选却是不怕的。
不但是他当年在建虏大举入寇之时,只是靠着民壮衙役就守住了建虏大军攻打昌黎县城,更为重要的是,他有兴国公的支持,所需钱粮、人力,都有安排好了的。
另外,左应选还向朝廷举荐了当初协助他守住昌黎城的手下,比如民壮首领石国柱,还有几个当时得力的乡绅。这些人最终都成了他的帮手,升了官,协助他做好防守长城的各项事宜。
当然,左应选手下的头号大将还是新任山海关总兵阎应元。别人不知道,至少在张明伟看来,他能守住江阴那么多天,那么让他协助左应选守长城,特别是最为重要的山海关,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由他们这两个在历史上以防守出名的来防守京畿之地,张明伟有理由相信,至少这一带,建虏肯定攻不破。少了建虏的侵扰,朝廷就能集中精力剿灭流贼了。
此时,他听到左应选的回应之后便点了点头,随后看向周遇吉等人道:“以你部勇卫营为骨架,从辽东军户中挑选京营军卒,都已经满员了么?”
重建京营,并不是真得从头开始。而是以周遇吉的五千勇卫营为基础,招募辽东军户,扩展成两万人。其中骑军五千,步军包括车营军卒在内为一万五千人。相当于原有一个兵要带三个新兵。
这么扩建的原因,还是因为这样能最快形成战斗力。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京师那边又有消息传来,朝廷失陷了不少城池。
而最为重要的开封之战,是在五月份开始的,实在是没有安心练兵的时间。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张明伟便振奋地站起来,当即对他们说道:“好,那就给松锦之战一个最后的结尾!击鼓传令,开军议!”
第160章.160 狗咬狗了
原山永巡抚朱国栋、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一直被软禁着。时间一长,当然知道兴国公对他们的“恶意”,然而,他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多是后悔,笑自己太天真,原来这世界上还真有收了钱之后不但不办事,反而会落井下石的人。
为此,有的人大骂兴国公,有的人则想着赶紧补救,总之,不同性格的人就有不同的反应。
这一日,突然听到击鼓聚将的声音,他们正在猜测着外面又在干什么时,一队队地锦衣卫闯入,把他们都带走了。
这么一来,这些人都知道,怕是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到了。于是,不少人都紧张了起来,赶紧想着对策,试图过了这道鬼门关。
吴三桂一直比较安静,并不说话,但是,眼珠子却不时转动,瞅着四下的动静。让他有点意外的是,他们并没有进入大堂、军帐之类,而是押往校场而去。
到了校场上,他有点吃惊地发现,这里全都是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点将台上,那位兴国公果然是在。
不过让他更吃惊的是,在兴国公的身边,竟然还有一位穿着公主服饰的女人,另外还有穿着大红绯袍的官员,这些都是之前没见过的。
在点将台的前面,还摆着一个香案,有供奉着猪头等祭奠用的物品。
更让细心地吴三桂有点担心地是,在他们被锦衣卫押过来的时候,这些校场上的将士,竟然有不少人对他们都露出愤怒之色,这让他感觉很是不妙。
果然,他们一群人被押到点将台前之后,押解他们的锦衣卫校尉便纷纷对他们喝道:“跪下!”
有的人依言跪下了,但是山永巡抚朱国栋却是不跪,昂着头,看着点将台上大声喝问道:“兴国公,你凭什么如此对下官?下官好歹是山永巡抚……”
有他带了头,大同总兵王朴也跟着大喊了起来:“国公爷,你是不是搞错了,你收了我们的钱,是要翻脸不认账么?”
其他人,倒是精明,互相看看,并不开口,就看兴国公怎么处置他们在说。
张明伟在点将台上,冷笑着看着山永巡抚朱国栋,冷声说道:“你身为山永巡抚四年,可有巡查长城防线,体察民生?松锦之败之后,你又收了多少钱为这些临阵脱逃之辈开脱?”
朱国栋其实在听到忠贞伯周遇吉转述说要他们重新写那份军功,不给他们见兴国公时,其实就已经猜到了他的罪名是什么。
本来的话,他其实是想着朝廷不可能一次就动所有总兵。毕竟朝廷需要他们,而且他们在朝中肯定都是各自有人的。带着这种心思,他就收了钱,反正并不需要他做什么事情,只是睁着眼睛当瞎子就成了。
因此,在被软禁的这么多天里,他其实有想过怎么应对这个罪名,此时一听,便立刻大声喊冤道:“国公还请下官禀告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