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秋,陆家的节礼又来了。凡是那些给温蕙的东西,温夫人一点都没留,全给了温蕙自己:“都放进你的嫁妆里,体面许多。”
预备着温松婚礼穿的新衣裳裁好了,温夫人和杨氏让她试穿。
从里间走出来的那个姑娘却让温夫人和杨氏大吃一惊。
那少女一身鲜亮素雅的衫裙,头上插着小对钗,耳朵上简简单单一对金丁香,碧玉镯子衬得纤细的手腕如雪。
温夫人怔怔看她,这娉婷袅娜,人淡如菊的模样,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家那个跳脱顽皮的丫头。
杨氏直接感叹:“月牙儿真的长大了!”
温夫人说了句:“是。”
说完,忽然就眼泪就掉下来了。
都知道她这是不舍得温蕙出嫁,俱都围上来安慰她。温蕙也撒娇卖痴的,只哄她开心。
温夫人擦去眼泪,笑骂:“看她,才夸长大了,又像长不大!”
又说:“头上也太素净了吧,多戴点。”
温蕙说:“落落说这样才显得文气呢。”
“文气倒是文气,就不够喜庆。”温夫人转头跟落落说,“去,再给她拿支珠花来。嘉言送的那副璎珞呢,也戴上。”
落落应了是,转身去里间取。
只转过去,眼中不免闪过无奈――乡下人的审美便是这样,觉得穿金戴银满头翠,才够富贵体面。
八月底,温松娶亲,温蕙有了二嫂。
次子的婚事落定了,温家最近的大事就是温蕙的出阁了。
江州,陆夫人给陆大人看温家送来的嫁妆单子:“就这么些。”
陆大人说:“温兄家底薄,也别强求了。”
陆夫人嗔道:“我是把这点东西看在眼里的人吗?只是到时候晒嫁妆,不免叫人笑话。我想着,咱们这里也给她准备些东西。她坐船来,一下船就给她添进去,到时候谁知道是咱们后添的呢。看起来就体面多了。”
陆大人很是高兴:“你说的是,就这么办,别心疼银子。这也是咱们家的体面,嘉言的脸面。”
其实不管是那二百亩水田也好,还是要给媳妇悄悄添妆也好,这些东西最后还不都是跟着媳妇回到陆家。媳妇以后给儿子生儿子,还不是留给姓陆的孩子。这不过是左手转右手而已,于陆家并没有任何损失。
只是妻子不是那等眼皮子浅,踩着媳妇出自己风头的妇人,还会为着陆家、为着儿子给媳妇做脸面,令人高兴。
果然娶妻是要娶贤,至于美色,那不是还有妾嘛。
陆大人连连称赞妻子。
陆夫人温婉一笑,告退回房。
房中的心腹老妈妈迎上来,压低声音:“查了,果然那小贱蹄子偷偷在吃求子的药。”
陆夫人讥讽一笑:“让她吃。大人要是能生,这么多年,还轮得到她?”
她呷了口茶:“陆家啊,就是这单传的命。”
老妈妈赶紧挡她的嘴:“我的姑娘!别乱说话。”
这是看着她长大的教养嬷嬷,唤起陆夫人,情急起来还是会喊“姑娘”。
陆夫人推开她的手,冷笑:“怕什么,只要老太婆不来,这个江州陆府,我当家。”
第20章
自温松的婚事之后,温家近一年之内的大事,就是温蕙出阁了。
温蕙的二嫂姓汪,也是熟识人家的女儿,都自小认识的。她一嫁进来,除了第一日,温夫人并不让她立规矩。汪氏很快就带着她的丫鬟和婆子加入了帮温蕙准备嫁妆的行列里。
那些鞋子荷包做出来,最后再上温蕙扎两针收个尾,就算是温蕙“亲手”缝的了,可把温蕙的负累减轻了不少。
女人们聚在一起做针线,聊天,说笑,也一派和睦。
汪氏还感叹:“我才来,你就要走。”
温蕙说:“好歹你还来了呢,我是等不到英娘姐进门了,怪遗憾的。”
杨氏说:“英娘前个还叫人来问我,有什么能帮忙的,说你时间紧,先帮着你弄。我就分了几双鞋给她叫她帮着做。”
“呀。”温夫人嗔道,“英娘还没过门,怎好累她。”
杨氏掩口:“怕什么,迟早是咱家的人。她现在知道羞呢,要是以前,早风风火火直接上门了,这订了亲,还知道使婆子来问了。”
大家都笑起来。
温夫人心下熨帖,看媳妇们的目光更加慈祥。她是个待媳妇宽容温和的婆婆,杨氏汪氏便也投桃报李。
温蕙的心里,自己家就是个样板。她心里天真地以为嫁人便都这样――没那么多规矩,和和睦睦,欢欢乐乐的。
过完年,温家开始着手给温蕙收拾东西了。哪些要带走,哪些没必要带,又哪些留在家里给父母兄弟做个念想。
一些不带的旧衣服、旧物,就散给仆妇们。
做这件事,嫂子们却帮不上什么忙了。最忙的就是金针银线,又因为刘富家的以后要在她身边的当差,就让她也进屋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