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权宦心头朱砂痣

权宦心头朱砂痣 第26章

权宦心头朱砂痣 袖侧 2572 2021-05-07 03:36

  贺小姐的表妹馨馨跟温蕙差不多年纪,人也天真,她见着温蕙便夸她:“呀,你长得真好看。”

  她是读书人家的女儿,说话又好听,温蕙便立即喜欢上她。

  三个女孩很快就说到一块去。

  温蕙问起馨馨怎么会来山东过年,馨馨撇嘴:“我也不乐意大冬天地往外跑啊。”

  说起来才知道,原来馨馨的一位堂姐最近遭了血光之灾,竟摔断了腿。找了白云观的道士算了一卦,说被人妨了,算来算去,妨她的不是别人,正是馨馨。

  破解方法也简单,道长指了个方位,让馨馨往那个方向避到年后即可。馨馨的那位伯母当即便表示,自己娘家在那个方向正有个庄子,可以将馨馨安置在那里。

  “我娘气坏了,当即便说,只怕庄子离得太近,正不了我堂姐的运势。”馨馨气呼呼地说,“她说,若往那个方位去,正好直指青州,不如让我走更远些,到我姨母这里来。于是我们便来了。”

  温蕙目瞪口呆:“这、这也太过分了吧?”

  馨馨叹口气:“谁叫我们这一房,都是庶出的呢。”

  原来馨馨家是个大家族,至今聚居。贺夫人姐妹的父亲,是庶出的,仕途也不出挑,在家族中说话没什么底气。她这位堂姐,却是家中最贵重的那一房里最受宠的嫡出女儿。

  温蕙同几个哥哥全都是温夫人所出,温百户也没有妾室。温蕙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大家族的复杂。又与馨馨聊天,言谈中感受到文官之家与他们武官之家颇有许多不同,不由惴惴。

  但想想陆睿家里,他这一房三代单传了,人口要简单得多,又偷偷拍拍心口,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待温夫人跟贺夫人说完话,领着温蕙回去,贺小姐并馨馨一起去了贺夫人跟前。

  贺夫人问起外甥女和温蕙可处得来,馨馨说:“蕙娘十分可亲呢。”

  贺夫人笑道:“是呢,打小我就喜欢这丫头。”又道:“她那‘连毅哥哥’没了,我和莞莞还替她惋惜了一阵子,没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结了一门好亲。”

  馨馨好奇问:“什么‘连毅哥哥’?”

  贺小姐掩袖笑,说:“她呀,从前订过一门亲,那家姓霍,名什么我不知,只知道字连毅。你道我是怎样知道的?这傻丫头,小时候可不知羞呢,成天跟我说长大了要跟‘连毅哥哥’去临洮。我们几个闺中好友,都时常拿这个‘连毅哥哥’打趣她。”

  “然后呢,怎地就没了?病死了吗?”馨馨问。

  “唉。”贺夫人说,“听说是卷入了潞王案,全家都没了。”

  馨馨恍然:“潞王案我知道,就前两年的事嘛,京城也死了好多人呢。家里都拘着我们不许乱跑,那段日子都没有人办茶会、诗会了。在家里闷得我要发芽了。”

  贺夫人挥挥手:“不说这个了,大过年的,丧气。”

  馨馨和温蕙投契,过完年便拉着贺小姐常找她一起玩耍。

  一直到她回去京城,还曾写过一封信给温蕙,给她寄了些京城的特产。

  只后来两个人失去了联系。再后来时间流去,成亲嫁人,相夫教子,跟着夫婿宦海沉浮,便将少时有过短暂交集的温家姑娘远远地抛在了脑后,忘却了。

  第15章

  却说陆睿母子回到江州,陆大人问:“如何?”

  陆夫人淡淡道:“还好。”

  陆睿却道:“甚好。”

  陆大人便心下有数,呵呵而笑。

  一家三口团聚,好好吃了顿饭。待用完,围坐起来喝茶,陆睿便给陆大人讲起温家诸人:“温家大哥、二哥都沉稳,三哥略活泼些,但心思简单,好相处……”

  “爹的眼光还可以吧?”陆大人捻须微笑。

  陆睿大拍马屁:“父亲的眼光当然没得说。”

  陆夫人无语地扭过头去。

  陆大人忽然道:“娘从余杭来了封信。”

  陆夫人眉心便是一跳,忙问:“可是有事?”

  她这婆母不是省油的灯,若不是为着子嗣,只怕当年丈夫外出为官都不会叫她跟去。后来她生了陆睿,便被婆母叫回了余杭,反送了两个妾过去给她丈夫。

  可笑老太婆想要妾室为陆家开枝散叶,那两个却仿佛不下蛋的母鸡,连点消息都没有。婆母还想送第三个过去,幸而公公明理,斥了婆母。丈夫又写信来,道是正室不在,很多交际妾室做不来。

  婆母这才松口放她往丈夫任上去,却又要留陆睿在余杭。幸而那时候陆睿小,一离开母亲,哭得昏天黑地,饭也吃不下,吃了又哭吐。陆老夫人看着实在没办法,黑着脸让陆睿跟她一起去了。

  只是后来陆睿进学,家里为他安排进了余杭的梧桐书院。再后来公公去世,陆夫人和陆大人回家守孝三年,好不容易起复了,陆老夫人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开舒服的老家跟着儿子仕途迁移,又被儿子要求着不能不放陆夫人去,却隔一两年就要“病”一回,喊陆夫人回去侍疾几个月。

  故陆夫人一听到老夫人来信,就眉心直跳。

  好在陆大人下一句就解了她的忧心:“无事,就催睿儿赶紧回去读书。

  虽放下一颗心,但想到儿子年后又要回余杭去,陆夫人又舍不得。尤其想到,休沐日自己的儿子便要到老太太跟前替他父亲尽孝,心中尤其耿耿。

  不想陆大人说:“正有个事与你们说,过了年,睿儿不用回余杭了,这事已办成了,年后你便去三白书院进学。”

  三白书院的名声更盛于梧桐书院,陆睿听了虽意外,但更多惊喜,欣然应了。

  独陆夫人心惊,问:“已经定了?”

  “定了。”

  陆夫人袖子里掐住自己的手指,强笑:“可与母亲说了吗?”

  “自然说了。”陆大人捻须,“我回信里跟母亲说,请她老人家不如一并挪到这边来。江州、余杭,气候水土都差不太多,应该问题不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