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_分节阅读_第253节
D-仅收回了故土,而且正在向升城进发。”
吴非还有点担心,宗舒说道:“从汴梁出发前,我已经交待过。你弟弟,最终是占领升龙,控制交趾。”
吴玠还非常年轻,让他进入交趾,让过去的藩属国变为大宋领土,成为安南府。
宗舒准备向陛下建议,让吴玠知安南府。
吴玠原先只不过是种师道手下的一名偏将,这一次马上就要成为知府!
这升官速度比自己要快得多!
吴非相信弟弟一定能占领交趾,因为宗舒把交趾的重要人物一网打尽了。
即使交趾有更多有军队,也挡不住弟弟带着几十万大军的攻击。
宗舒所料不错,就在宗舒进入流求海峡的时候,吴玠带着三十万大宋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升城,控制了剩下李朝人员。
吴玠是单独进入交趾,按照宗舒提前的安排,全面接管了交趾。
如宗舒所料,吴玠是汉人,而交趾王李善德以及大臣们也都是汉人。
普通的交趾人对于新来的吴玠及大宋军队,并没有多有反抗。
……
宗舒返航之时,赵元奴又唱起了《画心》,召来了十几只海豚为船队导航,避过了一个又一个暗礁。
凡是海豚拐弯的地方,都有暗礁,徐兢仔细将这些都在图上标注了出来。
这些,都是将来大宋航海的宝贵资料!
宗舒返航时,没有了任务在身,大家都显得很放松,时不时地到岸上歇息。
这时,从广南西路出发的一个紧急消息,通过八百里快报一路报入京城。
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大家都在问:这是真的吗?
463 真的假的
广西南路的宗泽、种师道急报:宗舒率牛皋等人,俘虏了交趾王李善德、王后王子、大臣一百余人,正解往汴梁。
不仅被交趾占领的土地已收回,吴玠率领三十万大军占领交趾都城,并已控制交趾全境。
这个消息,让徽宗和大臣们消化了好长时间。
天啊,这是真的吗?
徽宗有些不敢相信,宗泽、种师道是不是在谎报军情?
交趾和大宋的关系一直就是好好坏坏。
好的时候跑来上贡,不好的时候就蚕食大宋的土地。
由于交趾地处南方,离汴梁太远,大宋对其总有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
交趾也感到天高皇帝远,愈加不把大宋朝廷放在眼里。
大宋的精锐部队几乎集中在中原及北方,对于远在西南方的交趾根本顾不上。
于是交趾越来越狂。
他们的狂来自于大宋没有过多的兵力。
就算派兵过来,也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
不说别的,就是那种遍布山林的瘴毒,就足以让宋人望而却步、闻而生畏。
在徽宗看来,宗舒和宗泽、种师道、吴玠能把交趾占去的地盘夺回来,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了。
没料到,不仅收回来了,而且把交趾的都城给占了!
不仅把都城给占了,还把全境给控制了。
更让人震惊的是,宗舒居然把交趾的地位最高的一百余人带回来了!
真的是难以置信!
按理说,宗泽、种种师道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犯不着撒弥天大谎、冒天大之功。
但,这怎么可能?
随即,徽宗心里也激动起来,这事八成是真的!
因为这次,有宗舒的参与!
凡是有宗舒参与的事情,总会出人意料!
细数宗舒这几年的作为,事先总是不被人看好,甚至一直伴随着各种怀疑、争论甚至否定。
而最后的结果一再证明,宗舒总能做出令人惊叹的成绩,取得令人砸舌的效果。
太子赵桓是最为淡定的,有宗师出马,拿下交趾,不是很正常的吗?
蔡攸心情震惊无比,宗舒,这厮还是人吗?
他们直接攻到了交趾的都城,带把王公大臣一并带走了!
交趾都城的护卫们都干什么去了?
连几十个人都打不过?
交趾的瘴毒都到哪儿去了?
难道对宗舒、牛皋等人完全无效?
本来想着,让宗舒去交趾,让他们不是死于交趾的刀枪,就是死于交趾的瘴毒。
哪知道他们不仅活着回来了,还立下了不世之功!
再想一想儿子蔡修的那副惨样,蔡攸气得满面通红,而又发作不出来。
李若水、陈过庭等人也是又惊又喜。
宗舒立下此功,这就让赵桓的地位更加巩固。
其他的官员们大多数也选择了相信,因为他们想不出来宗泽、种师道撒谎的理由。
京城的各大场所早就传遍了拿下交趾的消息。
这太让人振奋了!
一百多年了,大宋何曾从外面得到地一寸土地?
更多时候,是被人家侵占土地!
而因为宗舒的原因,燕云十六州回到了大宋手里。
交趾占去的土地又被夺回!
故土回归了,这还不算什么。
最让人感到提气的是,现在居然拿下了交趾,控制了交趾全境!
也就是说,交趾从此就不存在了!
拿下交趾并非是大宋侵占他国领土,交趾的统治者本来就是汉人。
从汉人手中拿过土地,能算是侵占吗?
李若水和陈过庭已经在积极筹备,在城外搞一个盛大的仪式,让陛下和太子亲赴金明池,迎接宗舒和特战队的归来。
消息传到后宫,太后、刘皇后又把珠珠叫回了宫,共同分享宗舒胜利归来的喜悦。
太后和刘皇后都在表扬和自我表扬,说当初就看出来,宗舒此人不同凡响,假以时日,一飞冲天。
有了宗舒的辅助,太子赵桓现在的威信明显增强。
珠珠更是被幸福塞得满满当当,期待着宗舒早日回到京城。
……
宗舒根本不知道京城人在想什么,只管一路上悠哉悠哉地走着,到了杭州特意停留下来。
宗舒带着赵元奴,曹宗申、吴非在后面远远地跟着。
找到了宗氏集团在杭州的几个铺子,见到了几个掌柜。
宗舒详细地问着当时的情况,掌柜和几个目击者所说情况与当时自己掌握的没什么不同。
没有更多的消息了,宗舒郁闷了好长时间,真心希望那天萧小小的劝慰是真的,也许老爹没有死?
为了排解郁闷,赵元奴陪着宗舒在杭州转了好几天。
实际上,赵元奴也是想拖一天是一天,整日与宗舒粘在一起,不回汴梁才好呢。
……
在蔡攸的努力之下,往燕云移民的事情进展很快。
已经有三批移民共计五万余人到达了燕云地区,后续还有很多。
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千多名移民还没有到达指定的地点,就被一帮辽人给劫走了。
边将马上与在夹山的辽人交涉,哪知道辽人矢口否认。
这一千多名移民就这么被掳到北方,燕云十六州的官府架构也刚刚成型,官员也是刚到位不久。
这些官员没有胆量、没有像样的军队,敢去草原把移民追回来。
消息报至汴梁,蔡攸气得大骂,暂时没敢上报,毕竟这些官员都是他提的,大移民是他组织的。
宗舒立了这么大的功,而他在移民的事都没有办好,实在是没有面子。
蔡攸没有上报消息不代表就能瞒住。
太子赵桓接到了韩世忠的报告,这是珠珠养的双雕从夹山带来的消息:
正是金人掳走了一千多名移民。
这一千多名移民,有的加入了金人的匠户营,有的被押到金人的老家,主要任务是种稻子。
发现这些移民踪迹的,是敌后抗金根据地李少言和米花。
自然,这消息就通过海冬青传到了夹山。
太子知道这一消息后,马上叫来了李若水和陈过庭,三人单独向徽宗作了汇报。
第二天上朝之时,徽宗问起来移民的事情,蔡攸马上知道事情已败露。
但蔡攸毕竟是老狐狸蔡京的儿子,头脑反应也很敏捷,说这是韩世忠、李少言在撒谎。
因为金国送回了燕云之地,大宋与金人的关系达到了空前和谐,韩世忠、李少言都在与金人对抗。
他们想与金人打仗,为了个人立功,不惜挑拨宋、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
蔡攸提出,朝廷下令让韩世忠、李少言返回汴梁,以确认消息真假。
这么一说,不少人附和蔡攸,赵佶也有些为难,蔡攸所讲也不是没有道理。
蔡攸这么一讲,把他隐瞒消息的罪责减轻了许多。
李若水抓住这一点不放。
于是蔡攸把责任推到了下属身上,这名下属说是看到了消息,因为贪杯忘了汇报,后来因为害怕,所以就干脆隐瞒不报。
这名官员被连降四级。
本来想借此机会把蔡攸整倒呢,没想到蔡攸来了个金蝉脱壳。
下属连降四级又如何呢?
只要蔡攸不倒,早晚又会把他官复原职。
这让李若水有些郁闷,如果宗舒在的话,绝对能把蔡攸给整倒!
难道真像是宗舒过去骂过他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看看宗舒想整谁,几乎是一整一个准,不是让人破财,就是让人丢命。
两厢对比之下,李若水固然很有才,但招数不够实用,还是宗师在京城,太子感到比较放心。
于是,赵桓天天盼望宗舒回到汴梁。
464 出使西夏
当宗舒的深蓝、深海号到达金明池之时,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人们争相涌向金明池,看看宗舒是不是把交趾的王公权贵都给抓回来了。
徽宗带着群臣都在这里等,珠珠和刘皇后等人也来了。
高俅早就安排了禁军守在各处,维护秩序。
即便如此,百姓还是在外围吵吵嚷嚷,努力要钻到里圈来。
蔡攸也站在队伍里,在徽宗的侧后方,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宗舒的船队抵京之前,枢密院又收到了从广南西路传来的军情。
除了宗泽,还有另外的渠道也报来了消息。
简单地一印证,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宗舒这厮,真的把交趾王朝一锅给端掉了!
宗舒的弟子吴玠,率几十万大军长驱进入,不仅收回了被交趾占去的地盘,还打入了交趾都城,控制了交趾全境。
这业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说震古烁今,一点都不为过。
本想整宗舒的,没料到送给他一个机会。
本想让他客死他乡,没料到却让他扬名立万!
立这么大的功劳,宗舒回来之后,还怎么搞他?
想搞也搞不动!说不定会犯众怒!
来了,来了,来了!
几条大船慢慢驶了进来,深蓝号和深海号早都已经分开,停在了金明池。
船停稳之后,宗舒出来了,站在了深蓝号的船头。
紧接着,牛皋和他的特战队出现了。
李善德和一百多名交趾人也都走出船舱,在甲板上列队。
宗舒看到了迎接的人群,快步下船,向太后、皇帝、皇后走来。
“太后,陛下,皇后娘娘,想死我了!”宗舒边说边抱拳施礼:“我甲胄在身,只能行以军中之礼。”
嘶,徐兢听得心惊肉跳。
见了陛下,居然不想磕头,而行以军中之礼!
军中之礼,难道不磕头吗?
难道只是抱拳吗?
什么时候,军中之礼变得如此简化了?
徐兢一回想,牛皋和他的特战队员也没有向宗舒行过跪礼,一般都是抱拳。
其他部队,比如,禁军的军中之礼难道也跟着变了吗?
宗舒居然说是有甲胄在身!
明明是刚刚下船之前,临时披挂了一下!
这次打交趾,宗舒根本就没有参与,他只是给牛皋交待了一些战法和注意事项。
其他时间,宗舒都是和赵元奴待在一起,到岸上逛逛,到海滩玩玩,在甲板上躺着,如同一条咸鱼。
宗舒刚刚披挂了一下,就是为了不想给皇帝下跪!
有多少人想见一面陛下而不可得!
有多少人想给皇帝下跪而没有机会!
你想给皇帝下跪,那也得能见着皇帝。
能见着皇帝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
而宗舒却不愿意向皇帝下跪。
宗舒不下跪,徐兢、吴非、曹宗申及牛皋等人却是跪倒了一片。
徽宗早明白宗舒这家伙的这个怪癖。
对宗舒的“无礼”已经习以为常、毫不在意。
占住交趾,这是大宋立国以来,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