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_分节阅读_第155节

  D-面前。

  赵佶拿过几粒看了看,这谷粒果然饱满,看来产量不会低。

  “陛下,在我老家,一亩稻田,可产三百五十斤。依我看,这片稻田,亩产不低于三百五十斤。”

  陈过庭激动得很。

  与陈过庭同样激动的是户部尚书侯蒙,山东高密人,字元功。

  本次北方小麦绝收,最发愁的就是侯元功。

  作为户部尚书,就是主管田地、户籍、钱粮。

  北方马上要发生粮荒,户部尚书的责任首当其冲。

  看到稻子种成了,侯元功的心算是放下来了,尽管离推广还有一段时间,但挺过明年,大宋的粮食危机将会得到彻底缓解。

  “陛下,臣提议,将此消息周知天下,以安民心。同时,让北方府县派人到密县学习稻子种植之法,尽快推广。我大宋振兴,指日可待。”

  侯元功的提议,得到了蔡京等人的赞同。

  “陛下,各府县其实也不必前来。他们来了,吃住什么的花销,谁出?”

  宗舒不想让密县来很多人,万一混进了奸细什么的怎么办?

  密县基地,如果不保密了,还能叫密县?

  宗舒本来想再等一段时间,再向赵佶报告在北方成功种植水稻的好消息。

  宗舒在汴梁城外买下了一个庄园,三百多亩地,他准备在这里种占城稻。

  在这里,大家可以随便来参加学习。

  如果不是赵佶今天逼得紧,这里的稻田,宗舒不会让别人看见。

  “宗舒,这个钱,朝廷出了,你不必担心。”赵佶难得地大气一回。

  即使如此,宗舒也不愿意:“陛下,我觉得这样太慢。全真子可以出一本专著,在北方种植水稻的注意事项,把书发给各府县好可。这样更快。如果快的话,一个月之后育种、插秧,到十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所有人都被宗舒的话震到了。

  不是说明年才能在北地推广稻子吗?

  听宗舒说,今年就可以种上稻子并且收获?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小麦绝收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了!

  宗舒所讲的话,靠谱吗?

  陈过庭倒是知道南方有三熟,照宗舒这样讲,北方至少可以实现一年两熟?

  陈旉感到了众人怀疑的目光,大声说道:“陛下,各位大人。宗师所讲,完全属实。只要抓紧时间,阳光和肥力足够,我们的稻子在北方,从种到收,两个月,足矣。”

  两个月时间就可以收稻子了!

  这一下子,就完全解决了所有问题。

  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又消除了流民增多、民变频仍的隐患。

  稻子的产量是小麦的两倍,这样就把大宋的主粮产量生生地增加八成。

  此等功劳,不亚于在边境打赢一场战争,不亚于收回几座城池。

  因为大宋的一切发展,包括军事行动,都是以粮食为基础的。

  徽宗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户部尚书侯元功,协助陈旉把书印出来,连同稻种一起发给各府县。

  稻种的银钱由各府县自行解决。

  “这稻子,是不是可以收割了?”徽宗问道。

  陈旉说,现在可以收割了。

  “那就大家一起动手,把稻子割了,看看亩产多少。”

  赵佶兴致一来,也挽起了袖子。

  太子都可以在城外翻地,作为皇帝怎么也得走到太子前面。

  皇帝亲自下地耕作,也不是没有先例。

  赵佶看地头还摆了一堆镰刀,看来宗舒早就准备好了工具,让大家都来体验一把农事。

  “且慢!”

  一个声音响起来。

  不用说,又是宗舒说出来的。除了他,别人也没这个胆子。

  赵佶回头看看宗舒说:“太子能翻地,朕就不能收割么?”

  “陛下,大家都可以割,唯独童太痿、童公公不行。”宗舒说道。

  为何?赵佶不禁问出声来。

  童贯也挽起袖子,正准备随皇帝一起劳作呢,谁知道被宗舒给拒绝了。

  “童公公,已经割过了。对于太监来说,割无可割。”宗舒说道:“我们大家,就不要再提割字了,免得伤害了他。”

  童贯跑得最快,已经拿到了镰刀,听到此话,气得扔下镰刀,眼前一黑,晃了几晃。

  287 送给太子天大礼包

  童贯在晃的时候,早有一个小太监上前扶着他。

  宗舒这厮的嘴,也不知道怎么长的,说出的话,连削带打的,任谁都受不了。

  还郑重其事地提醒大家,今后不要再提“割”字,免得伤害了童贯这些太监。

  这假惺惺的安慰,分明是往童贯的伤口上撒盐啊。

  虽说童贯早已是无根之人,伤口早已痊愈,但宗舒的这把盐,直接撒到童贯的心尖上。

  不过这厮的话有毛病!

  他说除了童贯这些太监,其他的人包括徽宗都可以割。

  这不是说,皇上可以割了,当太监!

  徽宗正在兴头上,一时没有听出宗舒话里的毛病,别人发现了,也不敢提出来。

  徽宗走到稻田边,捡起一把镰刀,宗舒挥起镰刀,为徽宗做起了示范。

  赵楷、赵构以及大臣们都纷纷拿过镰刀,围着三亩地割起来。

  刚开始大家割下来,不会捆,只管割,从南方招来的那家农户,在后面替大臣们收捡残局。

  因为对割稻不熟悉,一些人直接把稻穗踩进了泥里。

  虽说王公大臣们干活不麻利,但是人多呀,不一会儿,就把稻子割完了。

  众人立在田梗上,看农人打稻谷。

  一只小船被推到稻田中央,上面蒙着一层麻布。

  农人拿着一捆稻子就在船里“砰砰”地摔打,谷子就从谷穗里打将出来,掉入船底。

  早有人取来了量具和秤。

  终于打完了谷子,农人装入量具后一个一个地上秤。

  陈旉负责记录,最后声音颤抖地报着亩产:密县水稻实验田一号,亩产稻谷,四……百……斤!

  天啊,这亩产居然达到四百斤!

  这是创下历史新高了!

  要知道在南方,亩产才三百五十斤,这一下子就突破了四百斤大关。

  要知道刚才收稻子的人都是一帮生手,毛手毛脚的,人多,浪费在地里也有不少!

  也就是说,这四百斤亩产还算是少说的。

  陈旉虽说对亩产有一个大略的估计,但也没料到亩产会超出南方这么多。

  一方面,这与土质有关系,与他的精耕细作有关系,还有,这里的肥料充足。

  户部尚书侯元功忙不迭地向徽宗解释着亩产,介绍着这一历史记录是多么的不容易。

  徽宗听得高兴极了,事情就这么就解决了?

  陈旉向徽宗介绍了这种稻子的特点,生长期短,而且耐旱。

  在密县获得了丰收,这种稻子在北方绝大多数地方都能种植。

  按户部尚书侯元功的估计,北方其他地区,将旱地改为水、旱两用地,就算技术不如陈旉,亩产也不会比南方的亩产低。

  “如此说来,长江以北到黄河流域,又将成为苏湖一样的稻米主产区?”

  徽宗说话时,嘴唇也打起了哆嗦。

  想一想,北方多大的地方,如果稻子、小麦轮作,天呐,大宋以后,根本不为粮食发愁了!

  大宋的粮食充足了,连打仗也有了足够的底气。

  不是说了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辽人、金人不时犯边,来大宋抢劫,抢的不就是粮食吗?

  等大宋的粮食充足了,送他们一些,不就不用来抢了吗?

  这岂不是,不用打仗了?

  老祖宗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自己手里,解决了!

  徽宗越想越是深远,越想越是幸福!

  幸福是如何得来的?

  徽宗抬眼就看到那幅玩世不恭、嬉皮笑脸的样子,正是宗舒。

  他当时说要搞南稻北移,要在密县试验种植水稻。

  大家以为是开玩笑的,没想到,真让他搞成了。

  “宗舒,你这稻米,成本几何?”

  蔡京想到了一个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这种稻子成本极高,在北方也没有什么推广价值。

  不用宗舒回答,陈旉主动道:“这位大人,这稻子,成本和江南地区的相差无几。”

  蔡京马上怀疑宗舒之所以不想让大家来密县看,是想自己多种一些,囤起来,等明年闹粮荒的时候高价售出。

  不少大臣琢磨起来,蔡京说得完全有道理。

  宗舒真的是会赚钱,现在已经是大宋首富了,他每做一样东西,都能赚翻。

  他种出来稻米,自然就是为了赚钱。

  稻米的成本和江南差不多,他没有了成本优势,那就只有囤积居奇了。

  宗舒笑吟吟地听着大家议论,陈旉却是脸色涨红,为宗舒鸣不平:

  “这位大人,诸位大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被宗师招到这里,他就告诉过我,如果在密县种植水稻成功,他就马上推向整个黄河流域,造福于我大宋百姓。”

  “我宗师之境界,岂是你等所能比的?”

  陈旉的话,让大家一时默然。

  哈哈,宗舒高兴得合不拢嘴。

  陈旉平时就是个闷葫芦,没料到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

  陈旉以前喊他宗少爷,今天却主动把他叫“宗师”。

  稻子亩产四百斤的数据出来之后,陈旉震惊了,他不认为这完全是他的功劳。

  这里最大的功劳是宗舒!

  如果不是宗舒坚持在北方种稻子,并且提供一切方便,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个亩产的历史纪录。

  宗舒当时解释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只要有合适的温度、阳光和水份,稻子哪怕是在大海里也能活。

  在育苗期间,宗舒让玻璃厂为他生产了特殊的玻璃,并且一块一块地搭建起来,保证了里面的温度。

  在这种环境中育出来的苗,温度可控,比南方育的苗,质量还要好。

  育苗只要一成功,稻子的丰收就有了一大半的可能。

  接下来,宗舒为他运来了一种肥料,叫做磷肥,说是从火柴厂里拉过来的,这种是用磷矿尾料与夜香、草木灰等混合制作而成。

  在插秧之前,宗舒说要先把这种磷肥撒进田里,作为稻田的基料。

  宗舒解释说,稻子的蘖期、灌浆期、结实期均需要磷。

  磷肥以早期施用为好,因为磷在稻体内移动性大,前期吸收的磷酸贮蓄在水稻体内,后期可以转移再利用。

  同时,土壤对磷肥的保蓄能力较强,不易淋失,早期施用的磷肥到后期仍比后期施用的效果好。

  陈旉开始不以为然,他在南方种的稻田,只是用的粪便等肥料。

  后来他才知道,宗舒和林灵素从夜香里提取出来了磷,这种可以作火柴。

  他这才明白,敢情不是人体的粪便有肥力,而是含有磷的原因。

  直到今天报出四百斤的亩产,陈旉才感到,宗舒的磷肥,是这次亩产破纪录的关键。

  只有宗舒的磷肥,才是与他之前种稻子的唯一不同之处。

  下一步,陈旉决定再作一个对比实验,看看不上磷肥,亩产到底是多少。

  蔡京不由得讷讷,被一介农夫给骂了!

  而且被骂得哑口无言。

  原来,宗舒做南稻北移的时候,就打算着推广,而不是自己种而后囤起来。

  什么时候,宗舒这么为朝廷着想了?

  再一看赵桓满脸欣喜,蔡京和一众大臣明白了,宗舒之所以没想赚钱,主要是他想给太子送一个天大的礼包!

  ???

  288 让陛下当苦力

  “陛下,今天晚上,您享用一下您的劳动成果如何?”

  宗舒说道:“陛下亲自割下来的稻子都单独给打下来了。就用您的米,为您做大米饭如何?”

  赵佶大喜,马上同意了宗舒的提议。

  今天真的是幸福的一天!带着群臣,亲自参加劳动!

  刚才,汗出得多了一点,腰腿酸了一点,但是现在却感到浑身通泰、舒爽无比。

  在宫中吃惯了寒瓜,现在感到更甜了,就连喝水都透着一股清香的味道。

  稻田刚刚收割,谷子刚刚打出来,还有一个去壳的过程。

  晚上,大米做成了干稀两种,有提前备好的烧饼和咸菜、干果之类。

  可以说,饭食再也简单不过,只是比大宋寻常家庭待客时稍好一些。

  甚至,林灵素都做好了被陛下大骂一通的准备。

  哪知道,从徽宗到群臣,个个吃得有滋有味。

  徽宗一个人干掉了三大碗,一碗白米饭、两碗白米粥,连打了好几个饱嗝。

  趁着徽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