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_分节阅读_第101节
D-只能任枢密院事,政务不能干涉。
赵楷这是不遗余力地为蔡京争权力!
蔡京的权力越大,对赵楷的帮助也就越大。
赵楷没有捞到北伐辽国的便宜,很是郁闷了两个月,因为赵构一回来,恐怕就会入主东宫了。
赵构一入主东宫,赵楷就没什么事了,从此就做一个逍遥王爷。
毕竟,大宋还没有连续换掉两个太子的先例。
哪知道,一切都按照宗舒的预测走着,宋军果然败给了辽军。
童贯被革去一切官职,赵构必然也是灰头土脸的。
赵楷因为才艺出众,很受徽宗喜爱。只要有机会,徽宗就会让他上位。
现在赵构不够格了,所以,赵楷就又燃起了入主东宫的希望。
赵楷浏了一眼蔡京,马上提出,让观文殿学士蔡攸任枢密院事。
宗舒听后,不禁暗叹蔡京的老辣。
先是限制接任者的权力,明确了接任者的职责范围:只管军事。
而刚刚限制了接任者的权力,赵楷就提出让蔡京的儿子蔡攸接替。
这让人听起来,感到赵楷和蔡京这是有大局观,不让蔡攸有太大权力。
实际上,这是为蔡家把握朝政做铺垫。
宗舒看了一眼蔡攸,发现这家伙居然恼怒地看着赵楷和蔡京。
蔡攸是观文殿学士,从二品。枢密院事,则是正二品。
赵楷和蔡京想提拔你一级,蔡攸居然不愿意?
宗舒看得出来,安排蔡攸一事,蔡京只和赵楷商量了,没有和蔡攸本人通气。
枢密副使是一个从前线归来的老将军叫黄中庸,此时站出来居然说起了蔡攸的好话。
说完之后,大家都看向陈过庭。
陈过庭却显得犹豫了,如果同意,岂不是让蔡京在朝中一家独大、无人节制了?
作为御史大夫,他有职责提醒皇帝、弹劾大臣,每次弹劾,陈过庭都能找来合适的理由。
特别是反对某一件事情,陈过庭必定提前找到法条里的依据。
比如说反对梁师成接替童贯,他依据的就是太祖的训令。
而现在他却不好反对蔡攸。
蔡攸不是太监,本身也是从二品,提拔为正二品,并没有破格。
蔡攸还参加了这次北伐辽国,大宋的失败与蔡攸没有一点关系。
找不出反对理由和依据的陈过庭,只得看向了宗舒。
不仅仅是陈过庭,就连其他的官员包括蔡京、赵楷、蔡攸也都看着宗舒。
宗舒今天特别活跃,先是怼下了童贯,接着否定了梁师成。
这下子,他该反对蔡攸了。
宗舒对蔡家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感,甚至比对童贯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烧伤蔡修、让蔡家背后的两家赌坊破产、卖给蔡家通真宫等等,让蔡家恨得牙痒痒。
以宗舒这个“搅屎棍”的脾性,现在,他又将棍指蔡家了。
就连徽宗也看向宗舒,看看这小子是不是又要故态复萌。
咳,咳,宗舒连着来了两声。
殿中一片安静,宗舒这是要开怼了!
“陛下,我认为,蔡攸领枢密院事,实在是,唉,”宗舒说道:“实在是,一件好事。”
梁师成听得有些蛋疼,不是说好的反对蔡家吗?这小子怎么一反常态?
宗舒怎么倒向蔡家了,梁师成当不成也就罢了,怎么能让童贯的老对头进一步增加势力?
“宗舒,朝堂之上,岂容你如此儿戏?”梁师成出言道。
“梁公公,你这是干政啊!我劝你,还是完蛋去吧!”宗舒说道:“没棍棍了,就只能玩蛋了!”
189 摊牌吧,你是卧底
宗舒一句话把梁师成给怼得眼珠泛白,眼冒金星……太白金星。
刚刚陈过庭提起了太祖的训令:宦官不得干政。
梁师成就出来批评宗舒,这可不就是干政吗?
梁师成差一点没有站稳,宗舒后面那句话,实在是让他大受刺激。
让蔡攸领枢密院事,总管全国军务,宗舒说,这是一件好事?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宗舒刚才说的,难道是反话?
“陛下,诸位大人,蔡攸蔡大人,领枢密院事,我举双手赞成。”
宗舒的这句话让大家感到,这家伙说的不是什么反话,他是认真的。
太子赵桓不理解了,宗舒怎么忽然与蔡京站到一起了?
蔡京是支持赵楷的!支持蔡京,也就是支持赵楷!
难道赵楷和蔡京提前做通了宗舒的工作,把宗舒拉到了他们那一边?
一个又一个疑问,在赵桓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宗舒朝赵桓投来了一个眼神,再加上嘴角的一点点弧度,赵桓从中看出了一丝戏谑和不羁,这是宗舒惯有的神态。
赵桓感到,只要是宗舒有这种表情,就意味着,他的“宗师”要算计某人了。
以前,蔡攸亲自来到东宫,让宗舒将通真宫卖给蔡家,当时的宗舒就是这种神态。
果然,蔡家刚刚花了三十万两银子买下的通真宫,几天之后就沉入了地下。
宗舒让蔡家尝到了一次鸡飞蛋打的苦涩滋味。
徽宗以为宗舒又要发扬他“搅屎棍”的作风,要让蔡京一家下不来台呢,谁知这小子居然同意赵楷提出的方案。
看了一眼赵楷,再看看身边的太子,徽宗马上想到了赵楷曾经考中过状元,在文艺方面最像他。
虽说梁师成没接成童贯的职位,但赵楷提出的这个方案倒也不错。
“宗舒,你为何同意?”徽宗的话,也是殿中官员想问的。
“让我想想啊,”宗舒说道:“蔡攸蔡大人,和我同类啊。我和他,文化水平差不多嘛,惺惺相惜呀。”
蔡攸听得有些不舒服,文化水平差不多?
这厮的字不堪入目也就罢了,关键他还写白字!
宗舒这话,哪里是夸他的,是在骂他!
“因为,我和蔡大人的学历相同,都是同进士出身。”
“还有,蔡大人,文才出众,善于辞赋,”宗舒笑道:“特别是能和陛下您,一唱一和。君臣相和、父子相亲,陛下安排蔡大人当枢密院事,实在是妙啊。”
徽宗还没同意呢,宗舒就说是徽宗安排了蔡攸当枢密院事?
其实,宗舒所讲,都是史实。
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监守时,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的前程架桥铺路。
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时都能赶上朝臣退朝,他就算计好时辰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赵佶相遇。
也是蔡攸运气好,端王赵佶最后当上了皇帝。
那时的赵佶也不是太子,哪里想到日后能当皇帝?
赵佶当上皇帝之后,蔡攸就巴结王黼,和他一起参加宫中游戏。
蔡攸甚至穿上短衣窄裤、涂抹青红,夹杂在歌舞艺人、侏儒中,说戏谑之语,作浮浪之词,来博取徽宗的欢心。
历史上,蔡攸就是当了枢密院事。
宗舒之所以同意,就是不想改变历史,也知道徽宗肯定会同意。
宗舒刚刚被徽宗处罚,到皇宫去收夜香。此时如果还在怼天怼地,徽宗也不知道会用什么法儿来罚自己。
“众卿家,郓王的提议,大家有何异议?”徽宗说完扫视了一圈。
大殿之中,陈过庭没有吭声,其他官员也都不吭声。
首先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居然是太子赵桓。
赵楷都奇怪了,今天太子的表现也是一反常态。
赵桓支持蔡攸当枢密院事,是吃错药了吧?
今天,太子赵桓和宗舒,吃得一定是同一种药!
陈过庭心想,太子这是糊涂啊,他对宗舒也是太过迷信了,什么都听“宗师”的。
高俅看着宗舒和太子的表现也感到一头雾水,宗舒什么时候和蔡家穿一条裤子了?
太子赵桓何时又和郓王赵楷合二为一了?皇子之间有真正的亲兄弟吗?
当然有,那是地位和能力相差太远的,才有真正的兄弟情。
很明显,太子赵桓与赵楷绝对是竞争关系!
难道,赵桓和宗舒提前商量好了。但这分明是支持对手壮大的自残行为嘛,简直是不可理喻。
朝会结束。
蔡家大获全胜,赵楷意气风发。
散朝时,很多官员纷纷前来向蔡家祝贺,又朝赵楷祝贺。
这也许就是一个风向标,赵楷的风头正劲,连太子赵桓也不得不屈从,眼看着赵楷背后支持的蔡家越来越强。
赵桓和宗舒走回东宫,就看到珠珠和缨络在这里等着,不用说,是来听宗舒讲《神雕侠侣》和《三国演义》的。
赵桓却是不着急听书,急忙问起了宗舒支持赵楷所提意见的原因。
珠珠和缨络也是颇不理解,宗舒今天是怎么了?
“太子殿下,公主殿下,蔡攸领枢密院事,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宗舒说道:“因为,他们即将成为一盘散沙,根本不足为虑。”
宗舒熟读宋史,知道蔡攸与蔡京后来因为权力分配问题,导致父子反目成仇。
两人权势互相倾轧,加之一些人从中挑拨,于是父子失和。
当时,徽宗似乎乐于见到这对父子互杠。特意另赐蔡攸一座府第,让这对父子各立门户。
徽宗这么一样,又加深了蔡攸与蔡京之间的矛盾。
蔡攸这厮就是一混蛋,因为蔡京比较钟爱他的四弟蔡条,就多次请求杀掉蔡条,但徽宗不允许。
蔡修退而求其次,要求徽宗罢免蔡京。
结果,徽宗就真的让蔡京致仕,把蔡京给气了个半死。
从这件事上,宗舒也可以看出徽宗的性格,只要谁在文艺上投其所好,他就给予无条件信任。
蔡攸提出要杀掉亲弟弟、让父亲退休,徽宗都能同意!
由此可见,徽宗这个皇帝昏庸到什么地步。
“几位殿下,请看吧,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谁都不淡定。蔡京和蔡攸,绝对会相互倾轧、反目成仇。我们还需要怕他们吗?”
宗舒此话一出,赵桓、珠珠和缨络都吃惊了。
宗舒可以判断出宋、辽之间的战争走向,难道连这种家庭之间的矛盾也能看出来?
百善孝为先,蔡攸真的敢和父亲蔡京闹翻?这怎么可能呢?
“宗舒,你,你莫不是,郓王的卧底?”缨络实在是想不出别的理由,有些怀疑宗舒已经被赵楷和蔡京收买,合起伙来对付太子。
在她看来,宗舒说蔡京和蔡攸一定会反目成仇,实在是玄而又玄。
缨络平时和宗舒接触多了,多多少少学会了一些宗舒特有词汇,比如说宗舒把“细作”往往说成是“卧底”。
“缨络,摊牌吧,你才是卧底!”宗舒正色道。
“大胆宗舒,竟敢胡言乱语,掌嘴!”魏公公威胁道。
宗舒瞪了一眼魏公公,说道:“缨络殿下,呃,垫下,你是我的卧底!”
缨络气得面色通红,宗舒凑近了点道:“不愿意啊,那我委屈一下,就当你的卧底。互相摸摸,摸摸底。”
缨络指着门口:滚!
190 太监全程监督
在东宫讲完课,准备走呢,缨络又问:“宗舒,明天早上,你真的要来收夜香?”
“缨络,说什么呢。陛下说了,必须按时收啊。我是大宋模范好公民,什么时候抗过旨?”
宗舒抗旨的次数还少吗?
陛下让他“禁言一月”,他照样胡言乱语,还振振有辞说他听成了“禁盐一月”。
宗舒说道:“收完夜香,我继续讲书。”
《神雕侠侣》、《三国演义》刚才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忽然提到夜香,好不搭调,让人直反胃。
侍讲吴非和其他二十名记录人员,都情不自禁地掩上了口鼻。
这帮人,装什么呢,自己出恭的时候,也没见嫌弃?
“收完夜香再讲,岂不是更有味?书香、墨香、夜来香,你品、你品、你细品!”
宗舒说完哈哈大笑,这时梁师成来了。
这厮黑着一张脸,拿出了一厚沓纸递给了宗舒。
展开一看,瘦金体,是徽宗的手笔。
为了给三十二名人员要到徽宗的题词,宗舒提前要来了人员名单,当时就交给了高俅。
徽宗这次倒是来得很快,每人一张,都写上了名字。
赐牛伯远:大宋勇士。
赐李少言:大宋勇士。
……
徽宗很认是认真呐。
徽宗一直主张宋、金联盟的政策,这三十二名勇士在宗舒的带领下,对辽军当头来了一闷根。
把辽军大将耶律大石的双眼搞废了,把耶律不才给抓住了。
救回了种师道和吴玠。
这些人打的是辽军,与朝廷的对外政策十分吻合。
更为重要的是,正是牛皋等二十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