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_分节阅读_第5节
D-铺子里的伙计写字,也比你强啊。
本想着儿子的功课已经渣到底了,谁料到低谷下面,还有个天坑!
宗舒根本不相信,宗义把宗舒带到了自己的房间,拿出了一叠纸,“舒儿,这是你以前在书院写的。”
纸上有各种书体,有正楷,有行书,有草书。草书看不大明白,但一看楷书,居然写这么好!
货比货得扔,和这厮的正楷相比,自己的田楷,简直没法看了。
“舒儿,你的字,以后就不要给人看了吧。”
宗义实在不忍心打击他,但又怕这小子不知道天高地厚,拿着这字出去炫耀,你不要面子,我还要老脸呢。
现代人写毛笔字,在古人面前就是狗屎。
古人离了毛笔就不行,现代人离了毛笔啥都不耽误。有了电脑,笔都很少用了。
在宋朝这个文人吃香的年代,随便拉个阿猫阿狗到现代就是书法大家。
就书法而言,自己连“大宋第一文盲”都不如啊。
本身自己不会写诗,不会作对,繁体字也认识不多,如果硬要往文人堆里凑,那就是自讨没趣、自取其辱啊。
刚好,自己的国学功底和“京城第一文盲”很匹配,也没人怀疑自己是穿越人士,免得多生枝节。
穿到大宋,家庭条件很好,够吃够喝一辈子了,何必辛辛苦苦再去研究什么之乎者也、子丑寅卯?
何必去趟朝政这个浑水?凭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用现代的知识,把家族商业搞得更好,也不算难事。
想到朝政,宗舒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
如果历史不偏向,再有几年,就是靖康之耻了,两个皇帝连同后宫、大臣以及百工被金人俘虏。
这仕途是万万不能踏入的,自己可不想被掳到北方苦寒地带。
把生意做好比啥都强,什么远大理想,都是扯淡!
向钱看,向厚赚,吃在酒池肉林,泡在天上人间!
人生短短N年,目标别太长远。不如在家啃老,做个逍遥小仙。
本少爷就是这么实在的人儿!
“爹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舞文弄墨之事,实非孩儿擅长。从今日始,我要全心从商。”宗舒正色道。
宗义知道宗舒一心想从商,但据店铺掌柜和伙计们反映,他并无从商才能。
这几句话一说,倒让宗义心头一亮。这孩子过去何曾说过这么冷静的话。
宗舒出生时难产,子平安,母去世。因为生意忙,要在各地跑,宗义也没顾上续弦。
这样一来,宗舒从小很受宠,后来发现把他惯坏了,但为时已晚。
宗舒今天这么彬彬有礼地说话,宗义还是第一次听到。
“你有此心,自然很好。但,学院还是要去的,学业也不能荒废。”宗义语重心长地说。
“孩儿晓得其中利害,我在学院,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跟谁在一起学。将来,咱家的生意,还要靠同窗好友来关照。”宗舒说道。
这孩子,到底是长大了啊。宗义摸着胡子,十分欣慰。
“今后我去学院,主要任务是请同学们,到郊外旅旅游,到青楼泡泡妞,到瓦肆喝喝酒,当然,经费一定要充足,来年能不能多预算一些。投入决定产出,这个道理,爹爹你是懂的。”宗舒说道。
作为没文化的恶少,这才是本来的样子。
果然,宗义并没有太意外,叹了一口气。孩子,不是一天就长大的。
当然,宗舒今天与国师比试之时,大发神威,为宗家赚了足足五十万两银子,给他多发一些例银也是应该的。
只是宗舒大手大脚惯了,在金钱用度上,宗义还是要适当控制。
如果不加以控制,也不知道宗舒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就算是不败家,到青楼妓馆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一想到这小子喜欢找粉头,宗义就有些头疼,年轻时不能乱来呀,身体掏空了,补都补不回来。
是时候给宗舒说一门亲事了,成了亲,他的性子差不多就能收一收了。
“舒儿啊,爹这几天托托媒人,给你找个媳妇。”宗义道。
“咦,爹,不是说宗,不是说我要娶公主吗?”宗舒问道。
“舒儿啊,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公主,你就别想了。”
宗舒生气了,敢情萧小小这小妞在骗自己,说他在追求公主,一追就是两个。
这小妞还说过一句话:四天后赢了元妙先生,我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
哈哈,萧小小,我赢了,你的门该对我开了!
009 文盲就是屏保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午饭时,宗义告诉宗舒,这次赚了50万两银子,顶多能到手40万两,因为孙家赌坊拿不出来那么多钱。
最重要的一条是,孙家赌坊和当今权相蔡京的关系非同一般。
宗义已经从大赚50万两银子的狂喜中走了出来,冷静一分析,感到后背阵阵发凉。
宗舒与国师比试,伤了蔡京的孙子蔡修,还让蔡修赔了不少银子,蔡京岂能善罢甘休?
“舒儿啊,赢了国师,但是福祸难料啊,蔡家一定会盯上我们宗家。你可要处处小心从事,不可太过张狂。”
宗义的话让宗舒陷入了深思。看来自己的前身就是个张狂的人,而这么张狂的一个家伙,干了那么多离经叛道的事,居然活到现在。
存在即是合理。这厮如此张狂,得罪了那么多人,也没有什么事,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大家拿宗舒没办法!
宗舒是文盲,没有功名,没有官职,革去官职和功名?他本来就是白身,啥都没有好不好?
大宋作为以文立国的朝代,官僚阶层都是有文化的人。不管多大的官儿,对文化素养和内涵修养极为看重。
可以说他没节操,但不能说他没文化。
宗舒印象最深的是,蔡修的手被烫伤,蔡京跑下高台,也只是对他狠狠瞪了一眼。
如果换作寻常人家,早就不顾一切地扑过来拳脚相加。
蔡京是宰相,岂能和一个晚生后辈一般见识?如果真和宗舒吵起来,宗舒一犯二愣子脾气,蔡京如何下得来台?
动手,那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这么一想,宗舒茅塞顿开:做个文盲,挺好的!
不过这样还不保险。
“宗申,小摩托,过来。”宗舒忽然大声叫起来。
“少爷,小的来了。”宗申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吓了宗舒一大跳,这厮的动作,好麻利。
“你在这街面上应该认识不少人吧,混混啊,帮闲啊。真不行,就到说书的地方去。本少爷有项任务。”宗舒放下筷子说道。
宗申眼珠子转了几转:“少爷,我跟着您,真认识不少。不知道任务是什么?”
“你去散布谣言,就说国师大败,蔡修大怒,宗家该倒大霉了,不是少爷被暴打,就是铺子被查封。”宗舒笑道。
散布谣言?宗申大喜,这不就是少爷经常干的事吗?
宗义看着宗舒,一脸愕然。
这混小子还嫌事不够大吗?非得逼着蔡家来动手?
“爹,这就叫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这谣言传得更广更好,我看蔡家敢不敢动我。哈哈。”
宗义一听,半晌才缓过来劲。宗舒这混小子,啥时候这么厉害了?
如果把蔡家想整宗舒的事情传开去,蔡家还怎么敢对宗舒下手?如果现在宗舒被人打了或者是铺子被查封了,整个汴梁城的人都认为是蔡家干的!
堂堂的宰相,不去管国家大事,而对一个文盲下手,你好意思?
黄泥巴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在这个文人吃香、武人吃瘪的时代,没有文化就是一陀屎,谁也不想睬,谁都不愿踩!
文盲的身份,反而成了宗舒的屏障和保护!
嗯,文盲就是老子的屏保!
“小摩托,限你一个下午把这事给我办好!有赏。”宗舒说道:“最好现在就去,办完事,把李少言给我叫来。”
宗申刚出门,就立马拐回来。因为厨子端了一盆汤来了,香气溢出,十分诱人。
宗义的鼻子感到一丝异样,马上往盆里看了看,也没有什么,但,就是香!
宗舒马上替宗义盛了一碗,宗义一尝,立马愣住了。宗义走南闯北,最生意做到这么大,什么好吃的没有吃过?
然而,就眼前这汤,他真的没有吃到过。刚吃了两口,宗义的舌头就感到一阵战栗,这是一种透到心底的爽。
“老爷,这汤其实就是您以前喝的。不同的是,少爷让我添了,味,味精。”厨子低头说道。
味道?宗义第一次听到这种名词,也不管那么多了,拿起汤勺又盛了两大碗。
喝下之后,宗义心满意足地闭眼回味,这味道真鲜!
宗义一睁睛,看了看汤盆,再看看宗舒,立马想起来在校场和国师比试时的场景,一口大锅煮的汤,那种香气不同寻常!
难道,这就是那种一喷就让白纸显字的神汤?
这么香,如此美味,那么,宗氏酒楼,不就要发财了?
“舒儿,味精,成本几何?”宗义作为商人,马上就想起成本问题。
如果味精得从人参、燕窝、雪莲等名贵药材里提取,这就做不成生意,顶多算是个人高消费。
“爹,你总算没让我失望。”
宗义被宗舒的话狠狠噎了一下,这混小子说话明显是颠倒了,不过,现在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基本没有成本。”宗舒笑道。
“宗申,快把乔管家叫来。”宗义马上吩咐。
乔管家来了,宗义让他尝了一口汤,乔管家惊道:“这是什么汤?”
“这就是今天在校场上熬出来的汤。”宗舒解释道。
宗义连饭也顾不上吃了,赶快往厨房里跑。到厨房,看到四五个人正在忙活,几口大锅正在煮着汤。
不是已经熬好汤了吗,怎么还在煮?这是不是在浪费了?
宗义正在怀疑,宗舒说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味精还没有提出来呢。味精什么样子呢,嗯,就像盐这样的。”
如果真有像盐这样的味精,那宗家岂不是又有一个发财的门路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如果宗家发明出味精来,宗氏酒楼的生意岂不是更加红火?
“乔管家,如果这味精做出来,我们可以把宗氏酒楼开到各府县去。”宗义兴奋起来,鼻子呼出的白气显然粗了许多。
“爹,开酒楼多没出息!你真的,太让我失望了。”宗舒摇头道。
010 陛下要加试
宗义气得直翻白眼,被文盲儿子给鄙视了!
正想如同往常一样给他一顿猛批,但一想到他干败国师、挣50万两银子,心里的火苗立马熄灭了。
且等等看,或许这小子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宗舒把宗义拉到一边说:“开酒楼多麻烦。单单味精,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产业链?宗义又是第一次听说。
“这样说吧,我们先把味精做出来,送到皇宫去,让皇帝、皇后、公主、太子啥的,给咱们做代言。而后,我们把味精,高价卖给全国各大酒楼。”
宗义听后,不由得眼睛一亮。这小子,文不行,武不行,做生意,居然上道了!
宗义老来得子,当然是想让他走仕途,再不济可以捐个虚职。但前提是,得有文化。
为此,宗义积极踊跃地捐资助学,开办了京城第一个私人书院“归宗书院”。
宗义的捐助义举得到了官家的回报,被誉为汴京义商。
太学士陈东亲自题写了“归宗书院”四个大字,吸引了很多学者包括在职官员前来授课,一些达官贵人、商贾大户的子弟纷纷前来就读。
曾有台、谏官员上奏,要求取消私办书院,以正儒学之道。
太学士陈东以孔夫子的一句话“有教无类”就让这些人闭了嘴,后来宫中人员也经常到书院听课,朝廷竟也默许。
尽管在教育上争得不少声誉,对宗义的生意也有不小帮助,但宗舒却始终成为一块心病。
因为不论多牛的老师来,他都不肯学,蒙学课本他连一篇都不会背。
宗义早就知道,儿子宗舒就不是读书的料。之所以让他留在书院,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儿子日后积累一些人脉。
宗舒对读书没兴趣,喜欢在汴梁城的勾栏瓦肆、酒馆青楼里厮混。仗着钱多,四处惹事生非,得罪了不少衙内。
甚至,宗舒趁教习不注意,从学院逃课到各个作坊和店铺玩,心血来潮时还会穿上伙计的衣服,帮助干活。
刚开始宗义极为欢喜,这样下去也能够支撑起祖宗的家业。
随后就陷入了沮丧,各个掌柜们说,宗舒不是从商的料,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