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_分节阅读_第247节

  D-,同时也便于各船之间的人员往来和兵力调度。”

  “大家应该明白我的观点了,我们的船已经到极致了,但如果是把多条船连接起来呢?不就更大了?”

  “当然,我们把船连起来,比如这两艘龙舟,不能首尾连。首尾连,一是不牢,二是容易侧翻。一定要并排连接。船连得越多,抗风浪的能力就越强。”

  宗舒刚说完,徐兢就提出了异议:

  “附马,此法恐不足取。船一旦相连,不难以拆解,一旦遇到贼人,岂不又要重蹈‘火烧赤壁’之覆辙?”

  “贼人不是只在岸边活动吗?你们把船连到一起,不就是要进入深海吗?到深海,你们还怕什么贼人?你以为大洋就是长江那么一点宽?”

  宗舒的质问,又把徐兢问住了,只好讷讷不语。

  这时,官员们才意识到,宗舒居然连海事、造船之事都懂,越发佩服起来。

  就连高丽来的使团都在窃窃私语,打听起这位大宋附马的情况。

  赵楷却是不服,只要在船上配足够的兵员,就再也不怕贼人了,沿着海岸线到高丽,岂不是更加安全?

  赵楷的话立马遭到了宗舒的无情嘲讽。

  就从高丽来讲,沿着海岸线走,得多出三倍的路程。

  更何况,各种暗礁大多分布在海岸线附近,万一遇到,船被挂住或者是困住,整个船队都走不成了。

  如果没有外人发现,所有人员都会被渴死、饿死。

  这比深入大洋,更加凶险。

  说到这里,徐兢不由得多看了宗舒几眼,这个附马,真的是不简单,他居然连这个也懂!

  自然,赵楷根本不了解海上的情况,被宗舒一顿抢白,生气加羞愧之下,直想暴走。

  “宗舒,我朝出使,并非常事。万国来朝,方为寻常。漂于大洋之上,时有生命之忧,所为何来?海外奇珍异物,自有商人运来,朝廷只管抽税即可……”

  蔡攸还没有说完呢,宗舒就打断了他:“井蛙不可以语于海!你们,都太封闭了。”

  “蔡大人,你不出使,哪儿会有万国来朝?朝廷抽税?那才赚多少?可以这样讲,大把的银子都让大食商人等海商赚到了,朝廷这点税,实在是可怜得很啊。大宋国库要想充盈,必须开海路、发海财!”

  “蔡大人,我给你算个帐,不要说别的商品,嗯,蔡大人姓蔡,我们就说菜吧。人说山珍海味,我们就挑一种海味:鱼翅。”

  鲍鱼在汉朝入馔,鱼翅在宋朝入馔。

  这个时候,鱼翅已上了达官贵人的餐桌。

  宋人把鲨鱼叫“沙鱼”,他们将鲨鱼肉切成薄片生吃,名为“沙鱼脍”。

  用鲨鱼皮煲汤,名为“沙鱼衬汤”。

  南方沿海还喜欢把鲨鱼皮煮软,剪成长条,浇上清汤,铺上菜码,像吃面一样吃完,名为“沙鱼缕”。

  最关键的是,宋朝食谱中还出现了一道“沙鱼翅鳔”,居然是用鲨鱼鳍制作的干品。

  北宋时期的鲨鱼之所以贵,是因为人们根本捕不到,得到的鲨鱼也是鲨鱼自己闯进南方少数几个地方,因退潮等原因而被捉。

  欧阳修等撰的《新唐书》也称:“温州永嘉郡土贡蛟革。”

  蛟,其实就是指鲨鱼。

  因为鲨鱼比较贵重,沿海的渔民开始想方设法出海捕捉。

  但是去年,广南东路上奏称:

  “海中鱼最厉害者是鲤头鲨,大者重千斤,小者亦数百斤,口大于箕,牙铦于刀,人猝遇之,未有能幸免者。董田业此者一人已被鲨衔去半体。今此番又遭其害,于是捕鱼者咸有戒心矣。”

  这样一来,鲨鱼特别是鱼翅的价格,今年已经翻了好几番。

  徽宗急急地问道:“舍予,造此大船,并而连之,就可捕到沙鱼,得到鱼翅?”

  徽宗这家伙果然是昏君,对吃的东西如此急切,对朝政也没有这么上心过。

  “当然了,这两个龙舟一并,捕几条鲨鱼不成问题吧。”宗舒说道。

  徽宗一听就来劲了:“舍予,只要能捕来鲨鱼,龙舟就归你了。如不够用,可以再造,一切用度,由朝廷划拨。是龙,必归之于海,此为正途也。”

  宗舒内心腹诽,这皇帝为这么一口吃的,为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这样也好,当今世界最大的两条船归自己使用了!这可是意外之喜呀。

  本来宗舒还想分析一下其他商品的巨额利润呢,目的就是让朝廷重视海上贸易。

  结果,宗舒还没有算鱼翅的帐呢,徽宗就直接把两条船送给自己了!

  这下子就省了好多口舌!

  本以为提出这个,会有相当大的阻力,没料到会这么顺利。

  再一想,也合理。因为从皇帝到大臣们,都喜欢这一口!

  宗舒今天从鲨鱼、鱼翅入手,选的题村和时机相当好。

  这船归自己使用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徐兢给拉过来,绑上太子这条大船上。

  将来的海外拓展,徐兢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骨干。

  赵楷有些蛋疼了,不是要找宗舒的碴吗?

  这怎么搞着搞着,反倒是宗舒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天底下,两艘最大的船,都归宗舒使用了?

  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再造新船?

  蔡攸真的是上火了,宗舒这小子从开始进来,就在这里说个不停,胡搅蛮缠之下,居然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天呐,还让人活不?

  “宗舒,京师人常说,你是朝堂搅屎棍,此言不虚!”蔡攸冷笑道。

  “蔡大人,真的这么认为吗?”宗舒歪头问道。

  “宗舒,也只有朝堂搅屎棍,才能与你相配。”

  “陛下,蔡攸,这是在骂您呢。”宗舒又巡看了一下大殿官员道:“各位大人,蔡大人,也是在骂你们!”

  “说我是朝堂搅屎棍,蔡大人的意思是,我是棍,你们都是屎!嗯,陛下也是屎!”

  宗舒的话一出,蔡攸的汗刷刷地就流下来了。

  453 人造金刚石

  徽宗心里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

  “朝堂搅屎棍”的名号,并非是蔡攸给宗舒起的,而是大家所公认的。

  徽宗当时还认为这个名号与宗舒很是相配,根本没想到反倒把大臣和自己给绕了进去。

  蔡攸这是何苦呢,与宗舒斗嘴,斗得过才怪!

  看看三年来与宗舒斗嘴、斗智、斗勇的,哪一个占得了上风?

  根本没有嘛。

  这时,高俅派的人回来了,带着林灵素和曹宗申。

  这两个人都算是名人了,林灵素当年是名满天下的国师,曹宗申被陛下授予了“大宋勇士”的称号。

  曹宗申拿着一个锦盒,林灵素则是拿着一个布包。

  宗舒将锦盒拿出来,打开了。

  啊,啊!殿中响起一阵惊呼。

  这锦盒里,全部都是钻石!

  就连徽宗也走下台阶,捧过锦盒,仔细察看。

  徐兢和大食商人也凑上前来。两个也都随意拿出几颗钻石,与刚才那两颗钻石作以对比。

  这一对比才发现,大食商人带来的钻石,远不如宗舒的钻石大。

  当然,数量上更是不及!

  徐兢今天带来的只有两颗,宗舒这一盒,好几十颗!

  徐兢蒙圈了,果然啊,这明显就是钻石。

  刚才还在吹牛大气,说什么这是绝世珍宝呢,人家宗舒一下子拿出一盒子!

  一盒子钻石,怎么能叫绝世珍宝?

  绝怪宗舒刚才信心满满地说,他有的是。

  蔡攸、赵楷也都过来摸摸、看看,脸色愈加阴郁。

  这钻石与徐兢献上的,没多少不同。

  大食商人激动起来,拉着宗舒,说是要约定谈一谈,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

  “舍予,你是说,这些,都是你制作出来的?”徽宗相信了宗舒有钻石,但仍不敢相信,宗舒能够制作出这样的宝贝!

  林灵素出来证明,这就是宗师让大宋科学院与大宋钢铁一起研究制作出来的。

  当时,宗舒给了林灵素一张纸,让他制作金钢石。

  金钢石可以制作饰品,其实就是钻石。

  金钢石完全可以人造出来,只不过要求的条件比较高。

  宗舒之所以想制造出金钢石,主要是华夏的金钢石矿很稀少,挖掘十分不易。

  制造金钢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作为奢侈品,大把赚钱。

  第二个是广泛运用于工业。

  有了金钢石,就可以把大宋的工业化提上日程。

  金刚石作为一种稀有的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重要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刚石以极少的矿藏量深埋在地底下。

  偏偏是这种少得出奇的金刚石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种矿石。

  金刚石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用途:可以将它镶嵌在金光闪闪的戒指、耳环等首饰中,以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

  可以把它制成锋利无比的金刚钻,用来切割石材、水泥、陶瓷、钢铁、玻璃等等。

  储量如此稀缺的金刚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它的巨大需求。

  渴望拥有金刚石的人往往会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刚石能成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该多好!

  最早研制出人造金钢石的,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

  早在发明人造金刚石之前,莫瓦桑已经是法国一位颇负盛名的化学家了。

  有机化学家和矿物学家查理·弗里德尔有一次告诉莫瓦桑,陨石实际上是大铁块,它里面含有金刚石晶体。

  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矿中也常混有极微量的金刚石晶体,那么,在陨石和石墨矿的形成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金刚石晶体呢?

  莫瓦桑头脑中出现了制取人造金刚石的设想。他认为,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陨石里含有少量金刚石,而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

  这位法国化学家决定做一个实验:把程序倒过去,把铁熔化,加进碳,使碳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刚石。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探索,莫瓦桑终于成功了,制作出了第一颗人造金钢石。

  从此,人造金刚石诞生了,并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那坚不可摧的威力。

  金刚石是碳原子在高压高温下产生的,只要满足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用煤炭就可以制作金刚石,不过高温高压的条件比较苛刻。

  宗舒发现了石墨,并让林灵素等人认识到了石墨耐高温的特性,让高温炉成为了可能。

  从太原府抢回二百余名匠户之后,宗舒又依照贝塞麦法,指导他们制造成了高温转炉。

  因此,研制人造金钢石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让大宋钢铁公司研制锰钢刀的时候,研制金钢石的任务又布置下来了。

  甚至,制造金钢石的过程比锰钢刀的时间还要短。

  只要高温高压即可,根本不用淬火、锻打等复杂的工艺。

  林灵素证明就是宗舒指导大家研制出来的,已经让人震惊不已了。

  而宗舒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让众人大吃一惊:“陛下,这钻石,就是用石炭做出来的。”

  天呐,普普通通的石炭,黑不溜秋的,只是用来生火取暖的,居然变成了璀璨夺目的宝石!

  神,超神,神乎其神!

  在宗舒这里,好像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一个寻常之物到宗舒的手里,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稍稍加工就可以成为财富!

  哪怕是卑贱至极的废料残渣,在他手里也能变废为宝。

  谁能想到,从尿里能提取出磷,从而制作出火柴来?

  谁能想到,渔民们都当作添头的海菜,能够制作出鲜味十足的味精来?

  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一次,给大家的震惊远超以往。

  火柴多便宜啊,味精现在的价格也降下来了,而钻石,一看就是奢侈品!

  宗舒这是又要发财了!人家能制出钻石来!

  当大家都在羡慕宗舒还要发大财时,宗舒却说制作钻石,实际上就是想制造“金钢钻”。

  有了金钢钻,就能够对金属等坚硬物、玻璃、瓷器等易碎物进行打磨和切割。

  有了金钢钻,就能够造出以切削加工为主要功能的机床。

  机床,被世人称为“工业母机”。

  因此,只有制造出金钢石,才能真正开启大宋工业化的进程。

  林灵素抖开了布包,一个金钢钻出现在大家面前。

  其实,这个钻与寻常的木匠钻孔用的工具差不多。

  只不过,寻常的铁钻头,被换成了钻石头。

  林灵素拿出一小块玻璃,用钻头轻轻一划,而后用手一掰,玻璃就成了两半,断裂入整整齐齐!

  林灵素又借来殿前带刀侍卫的一把刀,转起了金钢钻,很快就把侍卫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