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_分节阅读_第118节
D-人。
童贯过去的一些手下,也都盼着两人争吵升级,直接动手更好。
徽宗也没有出言劝架的意思,最后还是赵楷将父子二人劝住。
父子二人,一个人支持赵桓、一个人反对赵桓。
既然如此,徽宗就让赵桓再提出新的人选。
赵桓没想到会有如此转折,于是提出了新的大名知府和濮州知州人选,当然都是太子一党的官员。
新的人选一提出,蔡京和蔡攸都无话可讲了,其他官员们也没有反对。
只要是太子的人就行,那么,曹家庄的地道就可以大挖特挖了,最少官方不会干涉。
可以把曹家庄和濮州村的附近扩大一些,划出两片地方,作为特区,除了太子和宗舒,地方官府无权管辖。
宗舒当即提出这样的设想,太子立马答应,当然这事不能形成文字,只能是暗地里交待。
如果这也让言官知道了,又多出不少嘴上官司。
“特区,特在何处?”太子问道。
“太子殿下,这两个地方,将来会成为抗金的基地,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矿产特区、军事禁区。”
宗舒现在也不打算向太子透露石油的事情,等做出东西出来再说。
赵桓也没有主动问。
在他心目中,宗师实在是一个神人。
一个月前,他说蔡攸和蔡京绝对要发生矛盾,当时赵桓认为,根本不可能。
孝顺不孝顺,这是衡量一个官员好坏的重要尺度。
就算是父母的意见不对,作为儿女,也都得顺着。
而且蔡京的官职这么高,不可能不在乎自己名声。
而偏偏,父子反目的事情就发生了!
过去,赵桓一直想不明白,珠珠为何对宗舒如此的崇拜,简直到了盲目的地步。
不管什么事,珠珠总认为宗舒一定能办得到。
最早的一次是宗舒与国师林灵素比试道法的时候,没有人押宗舒能赢。
但当时,也就是珠珠悄悄地委托缨络,到现场押宗舒赢。
结果,宗舒真的赢了,珠珠赢了不少银子。
从这时起,凡是宗舒要做的事情,珠珠从来都认为一定能成功。
以至于,珠珠这次要嫁给宗舒了。
对于宗舒的能力,赵桓是通过一次次事情的检验才认识到的。
而珠珠那么早就认识到了?赵桓感到不可思议。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对于马上成为自己妹夫的宗舒,赵桓却是心中一叹。
可惜了,“宗师”没有太远大的志向,只想当一个附马。
宗舒此时却不知道赵桓的脑子在转什么圈。
他高兴的是,终于把大名府、濮州这两个最为关键的位置拿下来了,这下子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宗舒马上给林灵素交待,与留在曹家庄的秦大力沟通一下,就在濮州村里设置一个研究所,就地从事石油的研究与应用。
石油的用途太广泛了,除了军事,还有工业,不仅仅是一种能源。
比如,宗舒要想搞发电机,绝对离不开绝缘材料,导线外要包上一层胶皮。
胶皮以及塑料等制品,也都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
路也要一步一步地走,做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是一边烧钱、一边挣钱。
如果只是一味烧钱,挣不了钱,各种研究也就难以为继。
所以,研究石油有多种方向,其中一项必须要提前搞:煤油。
这是一项大赚特赚的生意,同时也是最容易搞出来的项目。
宗舒让曹宗申通过鸽子给秦大力下令,先组织一个马队,将石油运送到汴梁来。
赵桓又透露了一个消息,散朝之后,他向徽宗请求,做大宋科学院的院长。
徽宗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因为徽宗当时是急于去作画。
只要不是要官职、拨银子,其他事都徽宗不怎么上心。
这下好了,大宋科学院更加名正严顺,太子,大宋储君当大宋科学院的院长!
看以后大家还怎么说?“争抢举子、动摇国本?”,都是无稽之谈!
赵桓当了大宋科学院的院长,再加上徽宗亲自题写的校名,大宋科学院就可以与国子监一较高下!
从此,大宋科学院也算是有了正式编制。
你问是什么级别?参照太子殿下即可,妥妥的副国级!
赵桓当院长,宗舒就让林灵素任常务副院长,自己亲自荣誉院长。
林灵素高兴异常,这样一来,科学院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他和他原先的弟子们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既然是院长了,赵桓以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到学院来。
很显然,赵桓对研究儒家典籍没有太大兴趣,他也不像赵楷、赵构这样具有文学天赋。
这样更好,宗舒可以更容易把现代科技观念、科学意识灌输进赵桓的脑袋。
赵桓,比赵构、赵楷等皇子更容易塑造。
历史上有不少奇葩皇帝,诗词皇帝、书画皇帝、木工皇帝,而宗舒现在,一心想培养一个科技皇帝。
宗舒以“宗师”的身份道:“太子殿下,学问不止在书中。实践出真知,你今后要多来科学院,甚至亲自参加一些实验。会你发现更加奇妙的宏观和微观世界。”
赵桓正有此意,以前的赵桓深居宫中,事事总被其他皇子压了一头,很少有外出的任务。
自从与宗舒接触,他才更多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一年来,赵桓总是被徽宗一个又一个“禁足”令限制,现在终于有了正当的理由,出来透透气了。
所以,赵桓今天斗胆向徽宗提出任大宋科学院院长的想法,本想着有些荒唐,没想到得到了同意。
“太子殿下,您来将院长,职责是三个一:教一堂思想品德课、与百工学员吃一次饭、与研究员做一次科学试验。”
对于宗舒的要求,赵桓满口答应。
“宗师,梁师成的火柴制作出来了,今天在马道街摆摊售卖。人多得很。”赵桓又透露一个消息。
“哈哈,梁师成的苦日子来了。”宗舒笑道。
苦日子?梁师成马上要大把大把地赚银子了,难道不是好日子?
???
220 珍惜声名,远离宗舒
???
“太子殿下,左右无事,我们去看看那些,卖太监的小火柴,如何?”
宗舒的提议让林灵素有些心赌。
火柴是他带着道士研究员,搞了三天三夜才弄成的东西。
大家忍受着尿液的骚臭味,提取出了磷,再经过加压升温,形成了红磷。
当然,这一切主要是靠宗舒的全程指导。
本来是一桩很好的赚钱生意,宗舒二话不说,交给了太监梁师成。
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林灵素作为密县基地的负责人,眼看着银子哗哗地流出去,心疼啊。
再看看大宋科学院,招的学员们都有银子可拿,更不用说教习。
太子当了大宋科学院的院长,百工学员当中诞生了一个状元。
可以想像,因这两件事,大宋科学院会有多少人争着抢着要进来。
而且宗舒给他新下了招人指标。招人越多,支出就越多。
现在,宗舒往这里补贴的银子都是从做暖阁、卖石炭赚来的。
碘伏的产量倒是很大,因为海带从来没有缺过货。
而青霉素的产量就很受限。
大宋酒业还没有正式推开,酿出来的酒,林灵素感到已经是味同仙液了,但宗舒仍觉得不满意。
火柴这个生意,一旦推开,从皇室到平民百姓,都会用得上,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宗舒是师父,林灵素有疑问也不敢说出来,也跟着太子和宗舒去看太监们如何卖火柴。
街头,梁师成坐在一张太师椅上。
其余太监摆了几张桌子,桌子上摆着十几盒火柴。
一个小太监拿着纸,念着广告词:“都来看,都来看,新式火镰降人间,一根火柴一餐饭。”
桌子边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家都是在凑热闹、问价格,没有人出手。
一个小太监摊着一个帐本,帐本上还是空白一片,显然没有成交记录。
“梅花香自苦寒来,火柴旺从夜香出。”
小太监继续念着广告语。
夜香?大家听明白了。
原来这就是火柴。
宗舒和国师林灵素制造新式火镰,叫做火柴,就是用宫里的夜香做成的。
后来,宗舒把这个火柴让给了梁师成。
“来自皇家的馈赠,居家游历的佳品!”
有群众开始叫喊着要试一试火柴,于是一个小太监开始给大家示范划火柴。
一划即着,梁师成做的火柴,质量还是不错的。
还是没有人买,林灵素这才发现,一盒火柴的定价是:一两银子。
“师父,这价格是不是太高了?”
林灵素感到,这可能就是火柴没人买的原因。
一两银子买一盒火柴,怎么想都不划算。
“一点也不高,因为这个价格,就是成本价!”宗舒笑道。
梁师成和手下的太监一点都不傻嘛,很会算帐。
一两银子,做成一盒火柴。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点?
宗舒解释说,从尿液中提取磷,需要的尿多,但提取出来的磷却少得可怜。
关键是提取过程特别繁琐,费了那么大的劲,才做出来那么一点。
就算是实现了量产,火柴的成本也降不了多少。
这个成本是多少,只有亲身制作才知道。
普通的消费者,哪里会知道成本?
所以,他们看一盒火柴一两银子,感觉就是在抢钱。
“不要以为做成了一件新东西,就能赚钱。赚不赚钱,一看东西好坏,二看成本控制。”
宗舒开始给林灵素上起了课,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的启蒙。
林灵素是院长,同时也是大宋酒业、大宋药业的负责人,既要懂产品研制,又要懂市场运营。
“火柴与暖阁、凉阁不同,火柴只是普通的消费品,既不是奢侈品,更不是必须品。一般的家庭,宁愿用打十次着一次的火镰,也不愿用这么贵的火柴。”
宗舒的解释,太子也听懂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多打几次火又如何呢?
火镰打火慢、效率低,但也有一个优点:廉价。
普通老百姓的时间根本就不值钱,他们有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
火柴只不过是打火快一点,但也不止于卖一两银子。
因此,尽管小太监们很是努力,广告词也是尽量贴近百姓,并且把皇家的字眼也加入进来。
没用!老百姓看中的就是实惠!
“那么,富贵人家是不是会买?”赵桓提出一个疑问。
“太子殿下,这个问题好!”宗舒肯定了一下太子:“学问,学问,就是在问中学、学中问。”
宗舒分析了富贵人家的特点,他们最少不会亲自来烧火、掌灯。
负责采买的人员都是管家,他们只会考虑降低成本,哪里会采购如此贵的东西。
不像味精、十五香这样的东西,你不放,主人马上感到味道不对。
没有火柴,丝毫不影响富贵人家的生活质量。
所以,火柴这东西在现在的大宋,就没有市场,除非是卖得很便宜。
听到宗舒的结论,林灵素和赵桓也都明白了。
火柴,当时从夜香中提取出来磷,制作而成。
当成功的时候,林灵素和道士研究员们个个兴奋不已。
他们以为又找到了一个生财之道。
因为火柴,大家的生活质量会更上一层楼。
没想到,这个火柴根本就不赚钱。
宗舒当时做出火柴,也只是为了从夜香中提取东西,以便结束在皇宫收夜香的职业生涯。
现在看来,宗舒当时把火柴生意送给梁师成,已经是在给梁师成挖坑了。
梁师成为了从夜香当中提取磷、制作火柴,花了一千两银子,从大宋科学院购买了有关设备。
这些设备根本不值一千两银子,而宗舒指示林灵素,一定要卖贵一点,反正梁师成也没有别的采购渠道。
现在看,梁师成再收一年夜香,再制造一年火柴,也赚不回这一千两银子。
“对梁屎成来说,火柴生意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扔又不敢扔,拿又拿不住。”宗舒笑道。
山芋?山芋是什么?
林灵素心想,宗舒的意思可能是形容梁师成接下来的尴尬。
不做火柴生意了?徽宗还指望着梁师成赚钱子呢。梁师成总不能半途而废。
梁师成坚持下去又有何用?太监们天天和夜香打交道,制作出来火柴,怎么说也得付一点辛苦费。
火柴卖不出去,梁师成就没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