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托塔李天王》

托塔李天王_分节阅读_第492节

《托塔李天王》 闲云懒汉 4806 2021-05-04 03:54

  D-了,其实士卒的战甲远远没有王禅这一身的甲胄这么繁琐,就是眼前这武士的甲胄,都不如王禅的繁琐,而且在各国之中,能够有着甲的都是精锐,就算是精锐,一般着甲的也少见铁甲,多时皮甲。

  “这位壮士,还没有请教你姓甚名谁呢,不知道壮士要如何称呼?”

  此人能被成得臣信任,带领三千家将前楚郑边境,一定是其心腹,而且自己跟随着成得臣的三千家将前往前线,自然少不得与这成得臣的这个心腹大将打交道,还是提前熟悉一番为好,故此王禅看了看那武士,便开口询问道。

  “芈熊”

  “芈?你是家生子”

  这个时代,贵族的奴隶之间结合,生出的孩子便是这家生子,其实说白了就是这成得臣府上,跟脚清白的亲信,这种家生子一出生,便是这贵族的奴隶,而贵族也很重视这种家生子,毕竟这要比自外边随意买的奴隶要强得多。

  而且这家生子在一出生,便是这贵族的财产,自小就被灌输了忠于贵族的理念,这是使得这些家生子一般是这贵族最值得信任的力量,这武士之所以能被委以重任,或许和这家生子的身份有关,而这些家生子一般不以家生子为耻,反而以其为荣,其这家生子的佼佼者,才能被赐予与主人一个姓氏。

  可是王禅说出这句话,那武士却没有任何的回应,只是抬头看了看天色,眉头略微皱了皱,开口道:“玄微真人,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上路吧,我们还要极速行军,争取在大将军到达郑楚边境之时,追上大将军,毕竟大将军身边只有三十余人的亲卫,没有其他力量了。”

  “成得臣出发的这么急?”

  此时王禅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成得臣走的这么急,就是带上家中的家将的时间都没有,看来要不就是郑国的事情有恶化的趋势,要么就是成得臣想要速速进攻,不仅要打败宋、卫国、许国、滕国四国联军,还要保住郑国正溯,只有这两种情况,成得臣才会如此着急。

  不过王禅也不拖拉,既然成得臣都如此赶时间,自己就没有必要在这里磨蹭了,而且此时看着芈熊的神情,也是着焦急之色,故此王禅直接把收拾好的包袱往身上一背,然后招呼这芈熊道。

  “芈熊兄弟,我们这就出发,大将军快马先行,我们想要追上他们,必须要快些出发,现在就走吧!”

  这回轮到那芈熊和那仆人吃惊了,他们看着已经背上包袱的王禅,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王禅如何能未卜先知,早就准备好包袱的,毕竟原本芈熊已经做好准备,要等王禅收拾一会再走了。

  而此时的王禅根本没有在意芈熊在想什么,便大跨步的朝着小院的门外而去,而芈熊看到了王禅的动作,这才如梦方醒,慌忙的快步跟上,而此时的芈熊对王禅的印象再次拔高几分,这王禅能够早就准备好包袱,就证明王禅早就准备前往前线,不过没有想到今日而已。

  在王禅走了一段距离之后,王禅这才发现,自己并不知道此时的成得臣的家将到底在哪里集结,故此便放慢了脚步,回头看向那芈熊,而此时芈熊也已经距离王禅也是只有数步的距离,见到王禅突然降下速度,这芈熊还以为有什么事情,于是开口问道。

  “玄微真人,不知道是怎么了?为何减速?难道是忘却了什么?”

  王禅见到自己减速的事情被芈熊看出来了,顿时感觉有些尴尬,自己在前面一顿走,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这真是丢人至极,不过此时既然芈熊相问,王禅也只能是如实的回答,毕竟,也没有什么扯谎的必要。

  “芈熊将军,玄微不知道大将军的家将集结在何处,故此还是让芈熊将军先行为好!”

  “请玄微真人随我来!”

  此时的芈熊这才知道,王禅居然不知道家将的集结地,刚才看王禅走的方向,真是家将集结地的方向,芈熊想当然以为王禅定然是知晓,要不然不可能那么准确的认清方向,此时看到有着些许尴尬的王禅,芈熊微微一下,便快走几步,超过王禅,给王禅带路。

  二人在漫步出了成得臣的府中之后,芈熊便上了一匹健马,而王禅也上了早准备好另一匹战马,二人朝着城外极速奔行而去,其实王禅本部善于骑马,可是王禅暗中用法力给这战马洗礼,这战马这是神骏无比,在王禅助其洗礼之时,便认可了王禅,故此这才没有让王禅掉队。

  第九百一十四章

  王禅跟随者成得臣的家将,奔行了十数日,这才追上成得臣,此时王禅对成得臣的这支家将的队伍不由的刮目相看,在得自李靖的记忆之中,这时候的精锐部队,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一日急行军,也就行个三十余里,可这成得臣的家将奔行尽四十几里。

  虽然也有少许掉队的,不过这在急行军之中,也算是可以接受的,在汇合成得臣之后,众人的速度便慢了下来,因为此时众人,已经快要接近了楚、郑的边界,若是持续急行军,那么到了楚、郑边界之时,这军队也就算了彻底失去战斗力了。

  此时这三千家将就是成得臣号令边军的依仗,虽然在楚国,成得臣的地位崇高,但是对于边军来说,还是要考实力说话,若是成得臣孤身前往边军,要把边军整肃完成,再出击宋国,怕是就会错过最佳时机。

  又行军近十日,成得臣率领的家将便持着虎符来到了楚、郑边境,不过这郑国和楚国的边境,原本没有什么战争,边军不过是在防备有人攻击郑国,而布置在边陲的三四万人,而其中真正能调动的,也就不足两万人。

  这个数字,让王禅多多少少有点失望,毕竟楚国如此大国,而且人口也是不少,这出征宋国一个中原大国,这先锋人数只有这点人,此时王禅得自李靖的记忆之中,现在还有姜子牙当年伐纣之时,那八十万大军齐出岐山的景象,与现在的楚军就算加上成得臣的家将,才勉强达到两万人的军队相比,这些军队人数是在是不够看。

  不过这两万余人的军队,并没有什么规模宏大的誓师,便悄悄的朝着郑国的边境而去,而前往郑国的路途之中,王禅算是大开眼界,什么叫做不堪一击,什么叫做乌合之众,什么叫狼奔豕突,就在成得臣的军队刚出现在郑国的边界之时,郑国所谓的卫戍守边的强军,便化作鸟兽散。

  就在成得臣的两万人出现在那个叫做“陶”的郑国边境重镇之时,那里的领主便仓皇的带着全城的军民出城,可谓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时王禅明显看得出来,成得臣也是一脸意外,不过却还是亲自下马,安抚那个以陶为姓的贵族。

  而就在成得臣率领大军进城之时,王禅再次大开眼界,这个叫做“陶”的地方,无论是钱粮,还是兵器甲胄,都是数不胜数,原本成得臣的两万军队,在楚国出发之时,也就是三分之一可以着甲,可是经此一役,成得臣的麾下,着甲的士兵已经达到了八成,而且粮草辎重,就算楚国三个月不支援成得臣,成得臣的大军也可以支撑下去。

  如此多的兵器甲胄,如此多的粮草补给,居然就这么被放弃,无论是成得臣,还是王禅,此时对郑国的军队的战斗力表示了极大地怀疑,王禅真不知道,如此国力,怎么去抵挡宋、卫国、许国、滕国四国联军?看来这郑国真是即使这次无恙,楚国怕也会动一些心思了。

  成得臣在这“陶”地逗留一日换装之后,便留下数百人控制了那“陶”地的领主,随后便领着大军继续出发,别看这几百人少,但是控制住这“陶”地的领主还是不成问题的,此时的贵族便是这领地的君主,只要这领主被控制住,这“陶”地便在楚国掌握的了。

  不过为了郑国的颜面,成得臣即使“攻克”了这“陶”地,也没有在城头竖起楚国的旗帜,依旧沿用郑国的旗帜,这“陶”地说实话,对楚国来说还是挺重要的,毕竟是楚国之后进攻宋国的之时,粮道上很重要的一个点,此时成得臣的兵力太少,这才没有分兵,但是无论是这个“陶”地的领主,还是楚国的众人,都知道,即使成得臣不对这里做些什么,楚国后续兵马也不会让自己的粮道有失,故此这“陶”地的领主也十分的顺从楚国。

  或许是现在的郑国已经烂透了,成得臣在七日时间,下了郑国的六座城池,一直自楚国一直来到了郑国和宋国的边界,而在越发进入郑国的腹地,无论是成得臣,还是王禅,对此时的中原国家的富庶,都有一个一番重新的认知。

  这郑国乃是一个百乘小国,幅员不如楚国的十分之一,人口却是楚国的三成,而且虽然不说家家富庶,但是却能够吃的上饭,而这郑国城池之中的各种器械,更是比楚国的边陲重镇都多,此时的成得臣根本不用考虑粮草补给的问题。

  而且这郑国的贵族更是富得流油,郑国依然按照大周的祖制来进行分封,此时这郑国分布这大大小小的诸侯,有的也就三五个村落,便都有一个所谓的贵族,这些贵族的家中陈设,都是华美至极,即使成得臣这种楚国权贵,看着都眼热。

  可是就是如此富庶的郑国,他的军地都是不堪一击,成得臣自楚国边境进入郑国至今,刀没出过鞘,甚至真正可以严格意义上的仗都没有打过一场,七日下了郑国的六座城池,如此速度,比之正常行军也相差无几,而就在成得臣已经到达宋国边境的时候,此时才有关于郑国的准确消息。

  此时的郑国在宋国、卫国、许国、滕国四国的联军的攻击下,可谓是连连败退,也就半月的功夫,就自郑国的边境,迂回一大圈之后,已经到达了郑国的都城之下,此时郑国之所以还能坚持,就是因为新郑乃是早年立国之时建立的都城,无论是坚固程度,还是防御能力都是在诸侯国之中,可以数得上的。

  不仅如此,郑国在最关键的时刻,郑国的公子皖临危受命,负责指挥新郑所有的军队,而且这个公子皖也是一个狠人,他不畏刀兵弓矢,亲自在新郑的城头指挥,与守城的士卒同吃同眠,丝毫没有公子的架子,一时之间,郑国军队士气大阵。

  而且郑国也舍得个守城士卒银钱赏赐,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巨大的金钱的诱惑之下,原本羸弱的郑国守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热情,此时郑国都城之中,还有近五万的军队,加上一众的民壮,虽然是疏于训练,但是还是抵挡住了宋国、卫国、许国、滕国四国联军。

  其实宋国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还与此时的宋公有关,这宋国的国主不知道怎么想的,可能是要在自己的小弟卫国、许国、滕国三国面前展示一下“周礼”,对郑国攻击之时,根本没有什么夜袭等手段,在攻击之前,都会击鼓三通,以示要进行攻城。

  而其麾下司马子鱼曾开口劝宋公,这宋国的司马子鱼可是宋公的亲兄长目夷,让其一鼓作气,持续攻城,以车轮战之姿态,迫使郑国投城,可是却并没有被宋公采纳,而且不仅是没有错采纳目夷的意见,这目夷还被宋公斥责为“无礼”。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不鼓不成列。”

  听了这宋国宋公的这原话之后,不论是成得臣,还是王禅,都觉得十分的差异,特别是王禅,在李靖传承给他的记忆之中,有一句与这几句截然相反的一句话,那便是“兵者,诡道也!”

  在王禅心中,这李靖曾经也是殷商士气的滨海侯,也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之一,为何这宋公受的“礼”与李靖的观点截然不同呢?

  第九百一十五章 出谋划策

  “玄微,此次我们已经到了宋国和郑国的边境,以之前的计较来看,我们现在似乎要直接攻击宋国的本土,可是大王和令尹等人没有想到我们会进速如此的快,现在大军想必还没有到楚、郑边境,如果我们此时贸然进军,怕是有些不妥!”

  此时的成得臣正在军帐之中,一脸肃然的开口询问王禅,此时的楚国的军队,都已经换上郑国的士兵的装束,毕竟此时在郑国境内,而且现在宋国的士兵就在对面的宋国的城池之中,为了不被其察觉,王禅便提议全部换装成郑国的甲胄和器械。

  而且现在在郑国得到的甲胄和兵器远比自楚国带来的多,为了制式相同,以便指挥,便换上更加多的郑国的装束,其实现在只要不是郑国自己的军队前来试探,任谁都以为,成得臣这支军队乃是郑国的精锐呢。

  此时成得臣也在踌躇,毕竟任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路居然是如此的迅速,现在算上沿途留下的士卒,成得臣麾下,也就剩下一万五千人,这些人之中虽然人人着甲,每个人都是拿着精良的武器,但是人数还是太少了,无论是比此时郑国和宋国边境的宋军,还是在攻打郑国都城的宋国联军,都是少很多。

  “大将军,此时我们真的不能贸然进军,先锋的含义便是为全军开辟道路,此时我们已经打通了楚国出击宋国的道路,任务已经完成十之,现在最关键的是催促大王的主力,迅速赶来,只要大王的军队赶来,我们便可以直接攻打宋国的边城。”

  “要是现在动手,还真的不行,毕竟我们若是攻打宋国的边城,若是顺利,计算我们攻克了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