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热之道,等类似的神道,拥有绝对的压制力。
另外,既然是真神,就已经具备一丝造物的神通。
真神的造物,当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的,主要是在神域。
在神域内,真神就是绝对的主宰。”
关于真神的话题,陆辰也是琢磨许久的。
本来,这些话题没有意义。
当地球的未来,怎能不了解真神?
所以,陆辰干脆讲了讲。
说到宇宙间的最高战力,半圣们一个个表情亢奋。
谁不对真神好奇呢?
作为地球的栋梁,他们也知道,隐士会拥有真神。
然而真神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大家都不知道。
大家都只知道,真神数量很少,真神生命很漫长,真神可以活十万岁,真神不可匹敌,可具体怎么回事,大家不清楚。
陆辰算是第一个给大家解密真神的人。
所以,明明很多地方大家也都听不懂,可大家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这有点搞笑。
就好比一个人进了艺术馆,你跟他说这幅油画属于印象派、拥有多少技法和开创性的创造,能够把人说的昏昏欲睡。但你告诉他,这幅画价值一亿美金,立马就表情亢奋,大喊“哇哦”。
人就是如此。
即便是半圣,在很多方面也跟常人一样。
说大圣,说伪神,他们听不进去,说到真神,个个精神亢奋。
见到大家喜欢,陆辰干脆就多讲一些,哪怕是他们作为吹牛的谈资也好。
恐惧源于未知。
当大家都理解以后,自然也就不怕了。
将来,即便真神跳出来,至少,地球的栋梁们不会恐慌。
讲述完真神,陆辰又把话题拉了回来:“之前我们提到过,半圣晋级真圣,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道,是对外天地的领悟。另一个是自身。”
亢奋的听完真神,此刻又回到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于是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大气都不敢出。
“我们先说自身。
修炼嘛,自身才是根基。不是天地修炼,而是我们自己在修炼。求于外,不如求于内。
关于自身的打磨,我也有发现。
咱们先不说道路,也不说那些太玄的东西,我们只说战斗方式。
诸位想想,自己擅长什么呢?”
这个问题,还真是把大家给问住了。
半圣当然厉害,可自己擅长什么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的战斗方式是什么,当然了,这也并不绝对。
陆辰:“有擅长、有特点的人,可以告诉我。”
陆辰这么问,自然就有人回答。
“我擅长速度。”
陆辰:“攻击速度?”
“出剑的速度。”
陆辰:“有多擅长?”
“半圣中间,我是佼佼者。”
陆辰:“你为什么擅长?”
那个说道:“大概是天赋。”
陆辰:“很好,既然是天赋,那你有想办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天赋吗?”
“学了一些快剑的技巧。”
陆辰:“很不错,看来你对自己的了解比较多,也比较深。那么,我且问你,哪些剑法适合用快剑施展,哪些剑法又不合适呢?快剑为何快,你可有独特的心得?”
半圣思索了许久。
陆辰的话,令他振聋发聩。
是啊,快剑是他的特色,他也好好专研过,但陆辰这么一说,他才发现自身的不足,专研的层次还是太浅了些。
陆辰:“快剑,遇到攻坚战,怎么办?除了快剑以外,你有没有修炼什么武技跟快剑配合?快剑在哪些情况下不适合施展?”
这些问题,问得那位半圣满头是汗。
陆辰笑道:“我不是刁难你,事实上,你已经很不错。但这还不够。到了圣者,就是要自己的探索。以往,你们有很多可以学,所以很省事。但圣者不行,圣者需要自己去悟,去研究,去琢磨。”
“什么是求于内?这就是求于内。”
“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点,要利用这些擅长的点深入思考,深入研究,然后构建自己的体系。快剑虽然快,但防御怎么办?强攻怎么办?如何利用快剑去规避自身的缺点?
当你慢慢的构建自己的体系,拥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体系时,这就是良好的开端。
这样,你们就不会迷茫,你们就知道接下来的道路该怎么走。
有些地方,是有经验可循的。有些地方,是前人没有涉及过的。当你发现前人没有涉及到的思考时,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
有人说,我没有特长。
没有特长就找。
能够成为半圣,一定有不凡之处。你们得把自己的不凡之处找出来。如果连自己的特长或者特点都找不到,谈何寻道?
自己都寻不明白,哪能得道?”
483 心海路
陆辰这些话,有鼓励,有批评,指点迷津,场间的半圣听得热血沸腾。
是啊,求于内。
到了半圣境界,已经不是枯坐,或者按部就班了。
得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修炼。
在圣阶之下,还有老师指导,还有前辈指引。到了圣阶,大家都无所适从,不知道练什么,也不知道学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进步。
这种迷茫的情绪蔓延,就造成了而今这种情况。
陆辰则拨云见雾,给了大家方向性的指引。
对于陆辰而言,这话说来简单,但却是他四年的成果。
这是他的感悟,是他的思考,更是他的心血结晶。
别看只是一次剑道,但什么该说,怎么说,他都是用心的。
他尽可能的不提及具体,但又要让听众觉得有用具体有操作。
陆辰停了一会儿,说道:“我刚才说的,重点在于体系。不要纠结于一两个点,也不要钻牛角尖,而是要想办法搭建自己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能够发现不足,自然能够发现方向。
我希望下次再见到你们时,你们的脸上没有迷茫。
我希望下次再问你的特长时,每个人都能拍胸脯保证,说自己在某方面独一无二。”
“我知道很多人渴望更具体的指引,甚至希望我直接甩一本功法出来。我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会害了你们。道路,都要自己去走;道,需要自己去寻。
到了你们的层次,天地就是你们的老师。
也只有天地才能做你们的老师!
而你们要做的,就是善于向天地学习。
不要纠结于具体的技巧和功法,今天如此,将来也要如此。”
“我知道很多人心有疑虑。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的修炼过程很杂乱,可以说完全没有老师。我唯一的老师就是周斌,一个准武者。他教了我八步桩。这个武技,相信你们都很熟。
后来,我上武校没多久,没有在武校学到任何东西,就被迫前往青洲,作为先遣队的成员,完成探索的任务。
谁来教我?根本没人啊。
我是逮着什么学什么,什么都一知半解。
再后来,我学了七大派的绝学,在归葬之地练来练去。不仅如此,我还是个灵修,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还修炼术法。
大家可能会说,我就是个反例吗?
没有脉络,不成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榔头。
在准备剑道内容之处,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反例,但深入思考,我才发现,我的道路一直很清晰生存和战斗。
我是被环境逼迫的,低境界就得对付中境界,中境界就得对付高境界。我未成圣,就得对付圣者。你要问我擅长什么,说来有些狂妄,我就擅长活命和越级反杀。”
众人大笑。
陆辰笑道:“相信我,这种事情我说第二,没人是第一。我的特色,就是大杂烩。啥玩意都会,啥玩意都不精,但啥玩意都用。这其实也是道路,你们能明白吗?”
“特长或者体系,不仅仅是具体的,也可以是不具体的。”
“我从不迷茫,为啥?”
“因为我半圣的时候,就得对付真圣,哪有时间迷茫,想办法干他。到了真圣阶段,就得干大圣,还得对付更可怕的敌人。强者就在面前,哪有时间迷茫?”
“正因为如此,我走出了自己的体系。”
“越级反杀,得有杀手锏吧,我杀手锏特别的多,而且都是别人想不到的。生存能力强,那得会保命吧,不是自吹,我保命手段真是有一套。
我这么胡来,但是在大圣境之前,还真没遇到过瓶颈。因为我永远知道自己的不足,永远有强大的对手,永远得自己去找方向。”
半圣们听着这话,若有所思。
陆辰停了一会儿,又说道:“刚才说了求于内,自然就有求于外。最近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求于外。
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我找到了一个思路,由内及外。”
众人侧耳倾听。
陆辰:“大家还记得我前来君山时的演法吧,那就是我琢磨出来的方法。先从第一步开始,每一步都用尽全力,越来越高,越来越快,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这样一路往上冲,到了半圣在往前。
有人问,我只是半圣,还怎么往前?
在心里。
这个方法不是要你们实际演示,我实际演示出来,只是给大家做个示范。
这条路要在心里演示。
回忆自己最初的时候,在沿着自己成长路一直往前,走到如今的境界,再往前冲。那个时候,你的内心会有一种冲动,会由内而外的明悟一些东西。”
陆辰说道:“这个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不要美化自己的过去,也不要弱化自己的过去,认真的回忆、审视自己的过去,让那个时光中的自己迅速的成长,当回忆与现实重叠的时候,那股冲劲,可以指引你们。”
“你们可以现场尝试。”
听闻陆辰的话,就有半圣闭目。
回想曾经的自己,半圣都觉得简单,可是真的回想时,才发现记忆早已经模糊,不过,曾经的记忆仍在,曾经的想法,无论成熟还是幼稚,都慢慢的从心海里挖掘出来。
随着不断的回忆,记忆越来越清晰。
对修炼的渴望,成为准武者的兴奋,成为武者的自豪,再到刻苦修炼,从一品到二品,从二品到三品
真的去回想,还是很有意思的。
每个阶段,都有记忆,都有事件,都有想法。
曾经的自己,仿佛在心海里活了过来。
这种感觉还真是挺奇妙的。
沉浸在回忆里,似乎也别有一番收获,说不清、道不明。
然后,他们就按照陆辰所说的办法,让心海中的自己开始奔跑。
每一个阶段,自然是不一样的。
于是,每一个阶段的奔跑都是不一样的。
那是曾经的自己,但又不是。
因为记忆不是百分百真实,但又不是刻意的虚妄。
那是真实和虚幻的结合,是记忆与潜意识的结合。
这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从来没人这么做过,但真的做起来,又很有意思。
484 偶然的发现
这个方法是陆辰偶然创造的。
在完成了修炼体系的内容以后,陆辰就一直在想,如何用别的方式启发大家。
因为想法太多,一闪而逝的念头很多,有时候灵感过了,刚才的灵感怎么也抓不住,于是,陆辰就回到识海。
在识海里,他可以捕捉自己的念头,重现灵感。
很久没有在识海里徜徉,这次进入识海,陆辰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他发现魂岛上的泡泡开始分层。
最下方最杂乱的泡泡,就是当初低境界时的记忆或者念头,随着境界往高处走,他发现杂乱的念头越来越少,杂乱无序的想法也越来越少。
为什么境界搞了,杂乱的想法变少了呢?
明明做的事情很多,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可想法却变少了,留在意识里的念头也变少了。
这是个有趣的发现。
陆辰仔细研究,有所感悟。
这就好比登山,在山脚下时,道路很多。东西南北,到处都可以走。但随着攀登,可走的道路反而变少了。再随着境界的提升,山路越来越窄,陆辰的想法不再杂乱,而变得越来越专注。
回顾自己的修行路,正是如此。
刚修行时,觉得天地宽,似乎什么道路都可以走,脑子的想法也多,念头也多。但随着境界的提升,发现很多想法和念头已经不再适合自己,这个过程发现了很多,但埋葬、或者失去的则更多。
这不是坏事,因为选择多未必就是好事。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走上一条路以后,通罗马的路只会越来越少。
能够发现很多东西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