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1908远东狂人

第926章 安加拉1号站(下)

1908远东狂人 丹丘 5569 2021-03-28 12:21

  第926章安加拉1号站

  寒风呼啸,虽然雪已经停了,但是铅灰色的天空阴霾密布,随时都会再来一场暴风雪。

  前几天的降雪已经使地面的积雪堆到了快半人高,虽然不利于运输物资,但是现的安加拉河边,数千名士兵却仍奋力的拉着那些自制的雪橇,将那些从船只上转运上岸的军火、物资全都转运到“安加拉1号站”去,以便储备足够的物资过冬。

  作为“安加拉1号站”的高战地指挥官,刘复基现就站安加拉河的河岸边,监督着士兵们转运物资,无论是中国士兵,还是俄国士兵,都他的督促下卖力的干着活,谁也不敢偷懒,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偷懒的话,可能会被严厉惩处,而处罚手段就是去森林里值夜班,监视北方的布尔什维克部队,但是没人愿意这种气温下整夜呆森林里。

  为了转运这些物资,刘复基调动了整整两千人的部队,几乎是“安加拉1号站”总兵力的近一半,至于“安加拉1号站”那边,留军营里的也不过五百人,其他的人都森林里忙着准备过冬的木柴,要想这严冬中的西伯利亚存活下来,就必须勤快,这种“冰雪炼狱”里,懒汉是无法活着看到春天的,而作为一个团体,这里也是容不下任何偷懒的家伙的。

  站山丘上,刘复基举着望远镜,俯瞰河谷,那里已经封冻,将那支船队就那么冻了河道上,士兵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冰上凿开一条航道,利用小船转运军事物资,至于那些河道里的运输船,基本上就只能冻那里了,或许只能等到来年春天河水解冻之后,才能返回南部的兵站,而这期间,恐怕不能指望从河上获取物资与给养了。

  刘复基边向河谷那边眺望,边琢磨着部队过冬的事情,根据参谋初步计算,这支昨天天黑之前抵达这里的船队总共运来足够部队使用两个月的食品和弹药,如果再加上军营里已经储备下来的物资的话,那么“安加拉1号站”可以勉强支撑到来年春天,这是不发生战斗的前提之下,如果发生战斗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再补充一些弹药。

  参谋们建议,请后方基地用飞机向“安加拉1号站”空投一些弹药,刘复基也赞同这个提议,既然现中枢已经将恰克图作为沙皇政府的后勤总基地,那么那里的空军基地就准备了一些运输机,利用那些运输机,借助中途的野战机场,或许可以为“安加拉1号站”提供一些补给,虽然杯水车薪,但是总比什么也不补充要好得多。

  除此之外,刘复基还决定,以后几天组织士兵到森林深处去打猎,并河里捕鱼,多储备一些肉类食物,毕竟这里的气温越来越低,这种低温环境之下,人对热量的需求就很高,而肉类食物显然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以抵御那彻骨的严寒,并保证部队的战斗力,稳定士兵的情绪。

  刘复基将望远镜的镜头转了方向,朝北边望去,那里再越过一条小河,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驻地,与“安加拉1号站”一样,那里现也是依靠木制堡垒防御,士兵们也将那些木制堡垒里过冬,而且与远东军团的士兵们一样,自从昨天晚上雪停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士兵们也忙着从森林里补充木柴,谁都知道,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季,除了气候是他们的敌人之外,敌军的威胁也时刻让所有人警惕。

  前几天下雪,不利于进攻,但是现既然雪已经停了下来,那么,谁也不敢保证敌人不会发动进攻。

  刘复基确实没有进攻计划,他的任务就是防守“安加拉1号站”,不许敌人向南推进,但是安加拉河那条小支流的北岸的敌人做什么打算,刘复基却是心里没底,昨天晚上雪停之后,他就已派出了侦察兵前往北边侦察敌人的动静,但是到现为止,侦察兵还没有传回消息,刘复基不得不小心对待,那条小河的南岸布置了几处前出阵地,为大本营提供前线警戒。

  考虑到那地面堆积起来的几乎有半人深的积雪,刘复基认为敌军主动进攻的可能性虽然存,但是这种可能性确实也不是很大,毕竟,半人深的积雪里行走,本身就已非常消耗体力,对此,他是深有体会,“安加拉1号站”据点距离河岸不过几百公尺,但是为了走完这段距离,士兵们不得不跋涉将近半个小时。

  安加拉河边的物资转运行动是从今天上午开始的,现已近中午,只运走了一小半物资,剩下的物资预计将天黑之前全部转运完毕,现刘复基担心的是布尔什维克的部队会突然发动进攻,打断物资转运工作,那样一来的话,剩下的物资恐怕只能等明天再转运了,可是看这天气情况,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雪,一旦下雪,物资的转运只会加困难,而士兵们的抱怨也会多。

  毕竟,多数远东军团的士兵不是为信仰或者信念而作战,他们是冲着金钱来的,远东军团就是一支国际性质的雇佣兵集团,这个武装集团眼里,金钱至上,跟着指挥官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驻守,这本身已非常不容易,如果指挥官要让士兵们漫天飞雪的天气里出击的话,无论是去转运物资,还是去进攻敌军营垒,这都是会激起士兵愤怒情绪的。

  这也是刘复基没有制订进攻方案的另一个原因,他不想冬天冒险,当年陆军大学深造的时候,他已被明确告之,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指挥官好的战术选择不是进攻,而是防守,除非弹药将,否则,龟缩坚固工事里等待援军将是好的战术。

  刘复基牢记这个原则,当年朝鲜半岛打仗,他是对这个战术原则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打算“安加拉1号站”应用这个战术原则。

  就刘复基琢磨着假如敌军发动进攻,他该如何防守时,却突然听见了北边传来的枪声,步枪、机关枪,甚至还有迫击炮。

  “是北边的前出阵地!那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一名参谋站刘复基身后,指着北方喊了一声,所有军官都向北方望去,但是能见度不佳,看不清楚任何景物,只能听见枪炮声。

  “传令!停止转运物资,所有士兵立即回阵地,准备战斗!”

  刘复基也没含糊,立刻下达了作战命令,同时也非常惊讶,布尔什维克的部队居然真的利用这雪停的时候发起主动进攻,这简直是藐视“安加拉1号站”的防卫能力。

  野战炮的轰击声中,刘复基率领参谋们撤下山丘,向“安加拉1号站”据点撤退,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赶回指挥所,然后就得知了前线传来的准确情报。

  发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大约有五千人,分成两个集群,分别由那条安加拉河小支流的下游和上游两个方向实施冲击,并且拥有小船,还有炮兵跟随,显然,这绝不是一次佯攻,而是一次总攻。

  谁也不知道那位布尔什维克的指挥官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想这种交通条件下发起总攻,别的不说,那些炮兵的移动恐怕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半人深的积雪,连战马都会陷住,何况是冰天雪地里行走的士兵了。

  现防守据点的总共两千多人,那些去森林收集木柴的部队因为路远,未必能敌军赶到“安加拉1号站”之前及时赶回,因此,刘复基和参谋们制订的防守方案就以两千人的兵力为基础,考虑到敌人是从北边过来,那么,重点的防守区域就北边阵地。

  “安加拉1号站”是由木制堡垒构成的一处军营,建一座高地上,地势较高,可以居高临下控制附近的旷野,而且军营外层还围了一圈木墙,木墙脚下设有地堡和射击孔,这种防御工事虽然抵挡不住重炮轰击,但是对付一下缺少重火力的步兵也是绰绰有余。

  考虑到敌军的炮兵远远落后于前头的步兵,刘复基特意派出一支部队监视军营侧翼,并潜伏森林中,同时将己方炮兵分散布置高地上,并敌人赶到之前进行了火力试射,确定了炮击坐标。

  布置妥当之后,剩下的就是等敌军过来了,这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到了下午两点钟,进攻方的部队就靠近了“安加拉1号站”,与此同时,刘复基派去森林伐木的那支部队也赶了回来,双方几乎同时接近堡垒,因此,“安加拉1号站”先打响战斗的不是木墙前的开阔地域,而是靠近森林的那片丘陵地带。

  经过长途跋涉,发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经筋疲力,本来是想赶到丘陵地带稍事休整的,但是没想到却突然这里遭遇敌军,而同时,堡垒方向的炮兵也开了火,两面火力夹击之下,先赶到丘陵地带的布尔什维克部队迅速被击退,撤向后卫部队,一边就地防守,一边等待炮兵部队赶到,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安加拉1号站”的炮火攻击。

  站“安加拉1号站”的一座了望塔上,刘复基将战场的形势收眼底,对于布尔什维克部队的顽强战斗意志,他是非常佩服的,但是同时也认为对方指挥官是个草包,明知己方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不退,这简直是谋杀己方士兵,不过考虑到目前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实际情况,似乎也不难理解这种战场形势,现布尔什维克部队的许多指挥官其实就是以前的沙皇军队的军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称呼,过去叫“军官”,现叫“指挥员”,虽然称呼换了,但是既然素质还是那个素质,那么,也就不必奇怪他们会将当年沙俄军队里的那一套僵化陈旧的指挥原则拿来继续使用了。

  根据从恰克图转发来的情报分析,刘复基知道,现的俄国苏维埃政权正组建一支的武装力量,据说战斗力相当强,不过眼前的这支敌军部队似乎没有接受过类似的改造,这从那僵化保守的战术就可以看出来。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钟,天快黑了,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渐渐支撑不住,而且炮兵部队始终没有赶到战场支援,这种情况之下,进攻方的指挥官终于决定面对现实,宣布停火,同时竖起了白旗,派人向防守“安加拉1号站”的远东军团指挥官投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投降,刘复基一时有些难以置信,追问之下,才从那名接洽投降事宜的军官嘴里得知,那支布尔什维克部队之所以选择今天发动总攻,不仅是因为今天没有下雪,而且也是因为他们军营里的补给即将用,自从数千名援军赶到之后,军营里的物资短缺情况就很严重了,尤其是食品,只能再支撑几天时间,所以,指挥官决定冒险发动进攻,如果拿下“安加拉1号站”,就这里过冬,并等待增援,但是没想到进攻受挫,而且高指挥官也战斗中被炮弹炸死,因此,剩下的人决定向防守方投降,以换取活命的机会,不然的话,即使能够活着逃回军营,只怕也会饿死这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

  刘复基犹豫了一下,终还是接受了这支敌军部队的投降,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就军营里专门为他们划定一片靠近西南角的区域,同时向后方拍发电报,告之这里的形势,要求快提供多的后勤物资,或者派人来将这些俘虏带到贝加尔港去,毕竟,这里的物资也不充裕。

  刘复基所不知道的是,就他赢得这场胜利的同时,整个西伯利亚前线,许多与他一样的远东军团军官也取得了类似的胜利,原因很简单,因为西伯利亚铁路线正遭到猛烈轰炸,运输不畅,苏维埃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后勤线基本上被掐断,这种局面之下,深入西伯利亚地区作战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已无法坚持作战,要么撤退,要么投降。

  虽然彼得格勒的苏维埃政府坚持认为,这些正轰炸西伯利亚铁路的轰炸机都是中国空军的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很可能是从靠近中亚地区的野战机场起飞的,但是中国中枢政府却对此予以了坚决否认,而与此同时,双方政府就西北边境的重划界问题却展开了一轮的谈判。

  事实就是,只要苏俄方面不让步,那么,从疆起飞的轰炸机就将继续对西伯利亚铁路实施战略轰炸。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