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这段时日,陛下对外宣说,殿下在东宫读书,除东宫僚属,其余外臣并不知殿下的去处,殿下再出现在大臣面前之际,多注意些礼节,加上那些命妇的宣说,殿下便是古往今来,第一圣贤太子了。”
朱厚照嘴角扯起了一道微笑,满脸的激动,道“真能如此?”
谢至连连点头,道“臣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初臣多纨绔,臣稍微努力的一下,现在提到臣,他们谁还会说起臣以前那些丑事,即便提起,也会言上一句年少轻狂,谁都过几年放纵的人生。”
朱厚照满是兴奋,道“有道理,那好,本宫回去,在那些大臣面前定好生表现,让他们瞧瞧。”
朱厚照能听进去便好,一些事情的是非曲直,他还是知晓的。
只是被没有竞争压力,把内在的恶习都放纵出来了而已。
随之,谢至又道“待云中成为堪比江南的富裕知县后,殿下在此做主薄的消息便可放出去,到时候,殿下亲民爱民,体擦民情的光辉形象便可在百姓心中蔓延了,有了这些,殿下不管做何事那都是贤德。”
朱厚照脸上带着兴奋,也不再多说,回了主殿后,与萧敬道“本宫为臣为子,父皇有召,自不可迟缓,本宫马上启程回京,只是辛苦萧公公,不做歇息,便得往回赶了。”
朱厚照的态度瞬间成熟了不少。
这厮,果然就是戏精。
萧敬能听到朱厚照说这话,心中自是有股暖流的,憨憨一笑,道“这是奴婢该做的,殿下若收拾好了,那咱便走吧。”
没有耽搁,没有停留,朱厚照与萧敬一队人马很快便离开了云中。
中秋佳节转眼之间就到了。
中秋赏月,自古便有。
一早,宫中便开始张罗着晚宴了,中秋宴请群臣也都是早有的规矩。
凡是能来宫中赴宴者,至少也得是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有爵位的勋戚,有封的诰命夫人,勋戚的正妻,当朝皇帝信任文武大臣的妇人。
谢迁,刘健,李东阳三个内阁大学士的夫人自然也就在这场中秋晚宴的宴请名单之中了。
一早,谢夫人便穿戴整齐进了宫。
这些妇人自是由张皇后招待在坤宁宫的。
朱厚照为了卖他的香膏,特地赶在这些妇人进宫的时候,来坤宁宫请安。
“母后,儿臣读多了几篇书,一时忘记了时间,来晚了些。”
张皇后见到自家儿子,满是慈爱,笑容满面的道“读书为重,既然来了,便坐会吧。”
这些妇人虽说一早进宫了,但宴会晚上才真正开始。
弘治皇帝以及一众大臣还得是需去处理政务。
所以说,朱厚照并不需要早早赶去弘治皇帝那里的。
朱厚照正好还想坐下呢,对张皇后之言得体微笑着道“是,母后。”
朱厚照想要留下,张皇后也是想让其留下的。
朱厚照从云中回来,确是不像往常那般吊儿郎当了,稳中了不少,张皇后也是想在这些命妇面前卖弄一下的。
朱厚照依言坐下,坐的端正,全程不敢丝毫乱动。
等了许久,这些妇人说这,说那的,却是不曾有一人提起张皇后身上的特殊香味的事情。
朱厚照坐的老远,都闻到了,她们就不曾闻到?
就在朱厚照不耐烦之际,一阵凉风出来,他那不成器大舅父张鹤龄的夫人开口了,问道“这是哪位身上的香粉啊?真是香啊,丝毫都不见腻”
随即,他那二舅父张延龄的夫人附和,道“是啊,是啊,妾身也闻到了,咦,这是娘娘身上的”
张鹤龄夫人专门闻了一番后,给出了一个答案,道“是,是娘娘身上的”
这两位顷刻间就像是苍蝇见到肉了,猛地一下凑了过去,问道“娘娘是用了何物啊?”
这两位并非单纯询问张皇后用的是何物,隐藏之言,是想从张皇后手中分些这样的东西出来。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德行与张鹤龄可真是如出一辙。
这两位想知晓张皇后用的是何物,其他妇人也凑起耳朵,想要知晓一个答案。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
张皇后也不怕被人知晓,她还愁不被人知晓呢,微微一笑,道“这个是太子送本宫的,他怎么弄出来的,本宫也不是很清楚,现在他正好在,去问他吧,照儿啊,你来说吧。”
朱厚照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丝毫不见拖泥带水,放下手中的茶杯,直接便道“本宫想给母后送份不一样的礼物,想让母后高兴一番,便琢磨出了这个香膏,这香膏是母后亲自调配的,涂抹在身上一小块便有香味了,若放于家中,也可达到满堂的香味。”
若碰到其他人还不好意思讨要呢,朱厚照那两个舅妈脸已是达到城墙的厚度了,岂有不好意思之时。
张鹤龄夫人开口,道“殿下,可否”
以前朱厚照或许还装听不懂,现在完全不用装的,无奈道“本宫是应该拿给舅妈的,可舅母也知晓,父皇勤俭,东宫每月例银很是吃紧,这香膏一盒造价至少得在三十两以上,本宫实在拿不出这笔多余的银子,舅妈若是想要,可出银,本宫辛苦配置。”
张鹤龄夫人脸上才有不愿,谢至便冲着其他命妇,道“各位家中家主皆对我大明赤胆忠心,若哪位想要,本宫可来配置,你们拿了本价便是。”
朱厚照如此大气,他的形象瞬间高大上了许多。
一群妇人已开始预订了。
朱厚照强忍心下的兴奋,喊道“张永,你来记一下,倒是去府上拿钱,拿了钱之后,马上去采购原料去。”
。
第163章 知县,你还是人吗?
朱厚照在宫中一群命妇之中正是风生水起之时。
云中县县衙中也在忙着中秋之事。
这是谢至到云中上任以来,第一次过这种大型节日,日得是好生操办一下。
午饭自是不能聚在一块了。
王守仁负责云中卫,像这种节日,自是显得与兵丁一起吃顿饭,喝顿薄酒的,这也是对士气的一众激励。
徐经去往兀良哈收购皮子,正往回赶着呢,最早也得今晚才能到。
唐寅负责各村学堂的事情,每村都抢着请他吃酒,也没功夫。
几人若想一块喝顿酒,也得等到晚上了。
天气晴朗,天才刚黑,月亮便早早的挂在天际了。
饭堂之中的的酒菜已开始陆陆续续的端上桌了,王守仁率先赶了回来。
“怎么?徐衡父和唐伯虎还未回来?”
谢至摇头道“还没,他们所负责之事太过繁杂了,还真得感谢你和他们二人的相助,不然云中岂会有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
王守仁扯起一道得体的微笑,回道“在下也得多谢你才是,若非与你出来,岂能做如此有意义之事。”
既是夸他,谢至好歹也得说些客气之言的,道“有意义之事也得有本事之人做,不是?好了,咱们谁跟谁,这些客套之言还是不说了,生分!”
王守仁一笑,道“是不该说了,谢至,秋收在即,许诺与兀良哈的一千石粮食也得送过去了,朝臣与百姓皆不知晓送与兀良哈这些粮食的原因,若粮食送出,咱云中便得出于风口浪尖之境地了。”
谢至在与弘治皇帝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后续这些问题已是考虑到了。
朝臣与百姓如何看待,那都只是一时的,关键只要能得弘治皇帝支持就行了。
有一日,云中一旦做个大事,现在所受的这些负面影响,便会被一个韬光养晦所化解。
谢至扯起一道微笑,无奈道“朝廷公信力不可失,也只能是由我们来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了,不过,幸好还有兀良哈送的良马,最起码对云中百姓还好交代些。”
王守仁叹了口气,道“小王子火筛部一直皆虎视眈眈的寻求机会,在下抓紧训练云中卫,待在入侵之际,我云中卫若能展露头角,不仅可光明正大的壮大,如今一切危机也可皆都化解。”
现在云中的叫法,也只是限于内部而已。
外界所知的不过就是上不了台面的云中乡兵而已。
就是嘛,有云中卫做帮手,谢至着手能省上很多事的。
谢至与王守仁坐了片刻后,徐经和唐寅便到了。
唐寅来的时候,浑身的酒气还未消散。
“伯虎,你这喝了多少啊?”谢至笑着打趣道。
唐伯虎踉踉跄跄的坐下,倒了杯茶,道“从早上到现在一直都在喝,基本没停过,云中下辖之地几乎都走过了,这里百姓实在太热情了”
科举选仕虽较之于以往之时世家掌握着入仕门路公正了许多,贫寒子弟也有了入仕为官,鲤鱼跃龙门的资格,但真正贫寒之家想供养子弟寒窗苦读的却也做不到。
谢至的到了云中,给了所有贫寒子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唐寅作为县中主要负责此事的教谕,自是得好生巴结着。
唐寅说的,谢至有些吃醋了。
他好歹也是个知县,请唐寅去的时候,是否把他也叫上啊。
徐经随之开口,道“知县,果地的那些水果也都熟了,在下想在过完中秋后,便卖出了,若是晚了,一旦腐烂,损失也会不小,到时候,知县还得找人来收的。”
赚银子的事情,谢至自是丝毫的马虎都不会有,随之开口道“这个事情也好办,田里活儿不急的,县里出面招募他们,按日计酬,先摘上一批。”
商谈好了一些琐事后,几人便入了座。
在桌上几人,除唐寅没怎么喝之外,几人皆喝的有些微醉了。
一个时辰后,酒席才散了桌。
今日中秋,自不能是喝了酒便算结束,赏月自得是有必要的。
散了桌后,几人便摆开桌子坐在了院中。
既是赏月,总得是有些娱乐,不能干坐着。
谢至主动提议,道“某想了个新鲜玩法,各位要不来试试”
不等几人应答,谢至便道“选一个字,咱可轮流说出带有这字的一句诗,可以是古之圣贤的,也可现场所做,当然若是现场所做,押韵自然是要首要的”
最后这点,即便是谢至不用规定,在场这些人即便是认输,也不会做首打油诗来充数的。
大家都是体面人,即便认输,那也得是堂堂正正的。
谢至简单讲解一下之后,又举例道“比如说以月为题,可有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也可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是一个字,如常见的月,花,也可是一种情感,如寄托写诗词之人的怀才不遇,也可是表达诗人的爱国,比若说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也可是主写边塞的,如醉莫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可玩?”
谢至也是诗词大会忠实观众,对这种飞花令也是了如指掌的。
随着科举的深入,明清之时的文人在作诗方面也是逊色了不少,能流传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谢至作为背过唐诗三百首的,自是不会输于王守仁等人的。
谢至举例之后,王守仁率先应道“应当还不错,要不试试?”
王守仁开口后,徐经也是跃跃欲试道“好,就弄这个。”
唐寅应答后,谢至又道“咱们都写几个字放入碗中,抓阄,如何?”
既然要玩,就得公平些。
没有了公平,参与者从一开始就心中不痛快,怎能玩好?
王守仁却是摆手道“你说了如此之多,在下都有些糊涂了,要不,你来出题。”
谢至作为参与者,出题是否会有些不太公平?
就在谢至犹豫之际,徐经便道“行了,莫要犹豫了,你来写吧。”
唐寅随之附和。
既然,他们几个都同意,那谢至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谢至随即喊贺良拿了笔墨,写了十几个纸条。
随即,吩咐贺良拿了盒子,把纸条皆放了进去,道“你们轮流来拿,某便不参与了,谁来?”
徐经和唐寅皆公认了王守仁。
谢至也不含糊,把盒子放到了王守仁面前,道“伯安,你来。”
王守仁也不是那种拖泥带水之人,直接拿了一张出来,展示在了众人面前。
月!
徐经率先道“知县,你先前说言的那两句可不准再用到了。”
谢至点头应道“嗯,知道!”
古人喜欢用月寄托情绪,谢至背的很多诗都是有关月的。
即便排除那两句,谢至也还多的是。
王守仁负责抓阄的,自然是他先来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接着是唐寅,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紧接着是徐经,道“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最后是谢至,道“三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江天一色无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