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好伴读》

大明好伴读_分节阅读_第61节

《大明好伴读》 张六阳 4534 2021-05-02 12:55

  D-心去考便是,行了,开始点名吧。”

  弘治皇帝一声令下,萧敬端着花名册开始了点名。

  其实,早在这些考生在进来的时候,身份便已经核验的极为清楚了。

  现在再做点名,其目的也是为了让皇帝对这些考生做一下认识罢了。

  也算是给这些考生一个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

  差不多一炷香之后,点名才完成。

  在点名之后,也没再做任何耽搁,弘治皇帝直接又下达了第二项指令,道“散卷吧。”

  此次负责主考的乃是王鏊。

  听弘治皇帝指令后,王鏊拱手回道“遵旨。”

  随之,才吩咐其余考官道“散卷吧。”

  谢至坐于中间位置,自是率先拿到考题的。

  “何以兴国。”

  这个策论与会试时的遥相呼应,会试之时的那个是问当今朝廷所存在的弊端,这个便问到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了。

  谢至感觉这题目就是给他出的,上次他的那番回答能够高中会元,那便说明,上层的那些文臣以及弘治皇帝对他的那些想法都是赞成。

  这次,他只需把他的那个回答加精一些便是。

  在所有考生手中都拿到策论后,才有考官沿着座位分发宣纸了。

  谢至第一个拿到的,自然也是第一个动笔的。

  在考官分发完成所有考生的宣纸后,谢至大概已书写了二三百字。

  在策论中,他第一次在官面之上提及了,以一县富一国的想法,在一县之中找到能富百姓的思路,然后带动一国百姓的富裕。

  一国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是朝廷的富裕。

  这策论并非只有弘治皇帝一人能看到,所以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谢至也只能简单介绍一下罢了。

  就现在朝廷存在的这些问题,弘治皇帝不可能不知晓。

  谢至现在即便大谈特谈的说出来,那也得弘治皇帝有这个魄力去改变。

  再说了,若是不做任何铺垫就做改变,对大明来说无异于是在伤筋动骨。

  不说让大明更为强大了,就是现在的这种繁荣恐也很难保证了吧。

  这次的策论,谢至并未再洋洋洒洒的写一大篇。

  只是把自己想法简单介绍了一下。

  这次的这篇策论对谢至来说简单的很,对其他的考生却并非那般容易了。

  这些考生寒窗苦读了那么多年,都是在背书了,若问四书五经上面的内容,他们或许还能够回答,可若论这些需要变通的问题,对他们来讲便颇为为难了,

  其实,想做个好官,岂能是简单背诵几本书就能办到的。

  本来,殿试是要考一整天的,谢至只用半个时辰便把自己想法跃然于纸上。

  谢至才落笔,弘治皇帝便起身走至了他身边。

  谢至在奋笔疾书之际便感觉有人盯着他,他才落笔,弘治皇帝便起身走了过来,若说这个人不是弘治皇帝,打死他都不信。

  弘治皇帝走至谢至身边,也没多言,直接拿起谢至所写策论。

  片刻之后,才放了回去。

  之后,便重新又走至了御案之前坐了下去。

  谢至的策论完成了,这下只能与一直盯着他的弘治皇帝大眼瞪小眼了。

  当着弘治皇帝的面,谢至也得注意些形象不是,虽不说坐的端正了,却也不敢太过放肆。

  策论考一整日,期间会有宦官拿着馒头,每人配发两个。

  谢至无聊坐在自己座位之上,终于等到了馒头的配发。

  其他考生,一手抓着笔,另一只手往嘴里送馒头。

  而谢至却是一口一口掰着往嘴里送。

  现在也就只能用这个事情打发时间了,不然干坐在那里是会很无聊的。

  看来很有必要给弘治皇帝提个意见,有本事提前完成策论的,还是应该让人家早些回去的。

  不然的话,一整日坐在这里,这不是瞎耽误功夫吗?

  谢至吃着馒头,又时不时瞧着外面的太阳。

  终于在他两个馒头快要吃完的时候,那太阳变得有些昏黄了

  这是太阳将要下山的显著标志。

  看来,殿试的结束也是有希望了。

  又等了那么大概半个时辰的功夫,时辰才终于到了。

  王鏊率先与弘治皇帝道“陛下,时辰到了。”

  弘治皇帝也没多言,道“收吧。”

  弘治皇帝允许后,有考官按照顺序很快收了所有考生的策论。

  在策论收起后,弘治皇帝率先离开,之后一众考生便也开始陆续离开文华殿。

  谢至也不需要出宫,所以他也不着急。

  在所有考生离开的时候,他一直坐在自己位置上。

  王守仁转了几圈,走至谢至身边道“唐寅,徐经答应了。”

  丢下这句话也没等谢至回应,王守仁便随着考生匆匆离开了文华殿。

  这也不是酒肆,能把这个消息传过来也已经是很不错了。

  。

  第115章 站而论道

  在所有考生皆都离开后,谢至才起身走出了文华殿。

  才从殿中出来,萧敬便一脸眉开眼笑的拦了他的去路,道“谢会元,陛下请你去一趟暖阁。”

  在那硬邦邦的椅子上坐了一日,谢至腰酸背痛的很,弘治皇帝他就不累吗?

  好生歇息一下不好吗?还召他过去干啥?

  自然,谢至心中即便不情愿,却也不得不应着,扯起一道笑容,回道“好,某马上便去,萧公公若有事便忙去吧,某认识路。”

  萧敬脸上笑容不减,回道“咱着实有事要去忙,谢会元自己过去吧,紧着些时间,莫要让陛下多待。”

  对萧敬的叮嘱,谢至不曾有丝毫不耐烦,笑着回道“嗯,某知晓了。”

  戒备森严的皇宫,规矩也多,谢至也找不到耽误时间的事情。

  从文华殿直接便往奉天殿旁边的暖阁而去。

  进入暖阁,弘治皇帝已着了一身便服,正端着茶杯喝水。

  谢至行礼后,弘治皇帝便道“坐吧。”

  谢至这次并未依弘治皇帝之言坐下,拒绝道“草民坐了一日,腰酸的很,还是站会吧,不知陛下找草民来又何吩咐?”

  弘治皇帝自是不会强求谢至非得坐下,谢至不坐,弘治皇帝也没再多说,接着道“朕想听你谈谈今日有关于你的那篇策论。”

  原来就是这个事情啊,谢至还当是何事呢?

  现在殿试的成绩还未公布,至于这般着急解决这个问题吗?他又跑不了,往后机会不还多的是。

  谢至心中吐槽,但对弘治皇帝的问题也只能是笑脸相迎,笑嘻嘻的回道“遵旨,既然陛下让草民谈,那草民便斗胆说说,若有不对之错,还望陛下无罪。”

  谢至打了这么多基础就是想让弘治皇帝说一句保证之言的。

  弘治皇帝也明白,直接道“朕岂会与你一个毛头小子计较,朕私下喊你过来,也就是为听你真言的,你只管放心大胆的说,朕恕你无罪。”

  有了弘治皇帝的保证,谢至自是放心大胆了很多,回道“如今大明开元已过百年时间,所有王朝共有的土地兼并的弊端已开始显著表露出来了,开元之初,享有特权的勋臣贵族才不过寥寥,而经百年发展,勋臣贵族不断增加,这些人都在不断蚕食着朝廷的税收,此乃所有王朝必然都会面临的困境。”

  弘治皇帝不做表示,谢至只有接着又道“如今大明大部分良田皆掌握于皇族贵戚之手,国库能收之入手的少之又少,朝廷都没钱,百姓又怎能富裕?”

  弘治皇帝既然让说,谢至就不客气了,这些问题,朝堂之中的那些人不见得看不出来,只是没人愿意出口罢了。

  “朝廷运转需要银子,只能从其他拥有土地的普通百姓身上征收,皇族贵戚已占据了多数良田,朝廷只能从其余百姓身上多加征收,被逼无奈之下,这些百姓只能把手中土地出售于那些皇族贵戚,自己去做佃农。

  皇族贵戚的田租也绝不会像命令那般只收三分子粒银的,种上几年下来,除了全家肚子都吃不饱外,欠下的田租也是越来越多,没办法,只能背井离乡,充当流民,已做活路,几年下来,朝廷所能征收的税收越来越少,流民却是越来越多了。

  此乃其一,另一种情况便是,太祖高皇帝所创的军屯也被破坏着,太祖初意是以军养军,减少朝廷压力,可如今,军屯的土地也在被皇族贵戚占据,不止如此,原本的兵丁也成了免费劳力,不堪忍受的兵丁,外逃的恐是不少,军队是朝廷的国力所在,如此贪腐,自是让兵丁战斗力大为减少。”

  大明是朱家的,作为一家之主的弘治皇帝听到谢至所言的这些弊端自是心中不舒服的很,脸色也极为差劲儿。

  其实,这些弊端弘治皇帝也不见得不清楚,只是苦于没有解决的良策罢了。

  弘治皇帝问道“你是如何知晓这些的?”

  尼玛,如此详细好像有些多了。

  以前的原主是个纨绔,对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操心,谢至来了之后,又成天跟着朱厚照在东宫学习,确实很难知晓这些东西的。

  半晌后,谢至道“读书确实能够知礼的,草民以前的时候喜欢于市井闲逛,在读书之人这些问题便也就想明白了。”

  这个借口是有些拙劣。

  拙劣也就拙劣吧,太过完美的借口反而更容易引起怀疑。

  弘治皇帝没质疑,又问道“那如此与你的策论又有何干系?”

  谢至这下轻松很多了,道“皇族贵戚的根系于朝堂内外盘根错杂的很,一旦动了他们的蛋糕馅饼势必会影响到我大明如今的繁荣的,陛下励精图治奠定大明的中兴着实不易,若因此让大明伤筋动骨着实得不偿失了,再说了,即便如此也不见得能够有所效果的。”

  变法之路,谢至不会去做的。

  历朝当中,那些变法之人在后世看来着实是成效显著的,可参与变法者又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

  谢至穿越而来,好歹也是掌握着先知的怎能用最差的一个办法?

  谢至这番话之后,弘治皇帝点头回道“朕明白你那一县富一国的说法了。”

  弘治皇帝理解了,谢至也轻松很多了,接着道“治理一县,要让这一县百姓能守着乡土,安心过日子,要让这一县百姓填饱肚子外,还能有其他银钱为朝廷交税,一县开始,逐渐如滚雪球那般蔓延到其他各县,毕竟各藩王皇族的封地皆在府一级,从县开始做个事情也能容易许多。”

  说了如此之多,谢至也算是把策论之上不能说明白的都说清楚了。

  顿了一下后,谢至道“陛下,在殿试之后草民愿先去以实际行动富一县,往陛下批准。”

  弘治皇帝拧着的眉头,终于缓和了一下,扯起了一个淡淡的笑容问道“你现已是连中两元了,若是正中状元的话,那可就是连中三元了,连中三元的进士治理一个小县,未免太过屈才了吧?”

  进士被委任知县都是排名靠后之人。

  谢至在殿试之中若能够名列前茅只去做个小县令,的确是有些太过屈才了。

  对弘治皇帝的调侃之后,谢至又抛出了另一个重磅炸弹,笑嘻嘻的道“陛下有所不知,王守仁已决定,殿试过后做草民副手,与草民一道去治理一县,不止如此,唐寅和徐经也都同意虽草民一道,既然已经说到,草民恳请陛下把唐寅和徐经调拨于草民。”

  谢至的这个消息让弘治皇帝更为诧异,问道“唐寅和徐经二人也乃桀骜之人吧?与你同场会试,怎就答应做你手下小吏,你莫不是对之使用威胁手段了吧?”

  他现在这形象已经扭转的差不多了,弘治皇帝对他还怎又如此怀疑呢?

  这还能否好生的愉快玩耍了?

  谢至扯起一道无辜的笑容,道“草民是那样的人吗?草民从来都是以理服人,草民把写于纸上的策论与唐寅和徐经介绍了一下,他们便同意了,可见唐寅和徐经也是心怀天下之人。”

  谢至这番嬉皮笑脸的打趣之后,弘治皇帝并未正面同意,只是道“嗯,好了,朕知晓了,你回去吧,太子那里你还得多督促着些。”

  在文华殿待了一整日早就想要回去了,弘治皇帝终于松口,谢至立即拱手应承,随之便退了出去。

  那速度快的深怕弘治皇帝把他喊住再问个问题似的。

  。

  第116章 朱厚照的妥协

  当谢至回到东宫之时,晚膳已准备妥当。

  朱厚照百无聊赖的斜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上,听到门口的脚步声,随即起身问道“谢五,怎样,能拿状元吗?”

  朱厚照这厮着急忙慌的问这个问题,绝对是为了他投在谢至的身上的银子。

  谢至耷拉着脸,有精无彩的道“草民不小心在考卷之上滴了一道墨汁,当时重新书写已来不及,主考官应当是最忌讳此的吧,即便本是能中,因此失误恐也得被划去了。”

  顿时,朱厚照脸上的苦大仇深比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