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水道:“不错,好小子,此战之后,本公与陛下为你请功,这样的水雷要装备到我大明水师其他的海船之上,有了这样的水雷,倭寇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绝不敢再来犯。”
尹水那小子倒是还挺够意思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寅时也不忘自己邀功,也拉上了谢至,憨憨笑了笑,道:“此事也是指挥使帮小人出谋划策的,很多关键性的东西都是指挥使弄的,小人不过就是按照指挥使所说的制造了一下而已,如此大功,小人是在不敢贪。”
这个功劳若说大,也着实够大了。
尹水这小子倒是还真挺会说话的,在这个事情之上他着实是帮过忙,但不过只是在这个事情之上说了些自己的想法罢了。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那可是尹水自己想出来的。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那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公式定理,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捉摸才能生效。
尹水能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之下把这些东西搞出来,着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尹水如此回答,徐经更为吃惊了,大张着嘴巴问道:“知县,你还有何不会的?在下就说嘛,尹水在给这宝船装火炮的时候,成天往云中跑,在下还以为那小子孝顺是回去照顾他爹的,原来照顾他爹是假,找你请教是真啊。”
尹水和谢至都未说话,也算是承认了徐经所言。
谢至不表态,徐经倒是开口道:“既是如此,那老夫便帮着也请上一份功,你小子莫要再搞那些有的没的的事。”
这个谢至可保证不了,人好不容易才能来这世上一遭,很多事情都遵从本心那多没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浙江布政使程实,浙江都指挥使刘一清状告谢至的折子送到了京城。
自从出了募捐的事情,那些朝臣不敢弹劾朱厚照,纷纷把气都撒到了谢至身上。
多多少少的抓住些谢至的小毛病便一个劲儿的往上状告。
最先处理这折子的便是内阁,谢迁开始的时候还避着,后来实在太多,也避不过来了,干脆也就不避了。
但怎么说来,那都是自家子弟,成日接触这些折子,哪能畅快了。
刘健最先瞧到的程实的那折子,自己瞧过之后,便递给了谢迁,笑嘻嘻的道:“谢公,这又是弹劾谢至的。”
谢迁也习惯了,瞅了言刘健没说话,片刻才问道:“哦?那小子又怎么了?”
刘健他自己都没看,谢迁问及的时候,他才开始看了,片刻之后惊呼道:“谢至把浙江布政使打了,浙江一众官员都在告他,这里还有联名签名。”
听了这个消息,谢迁也无法淡定了,急忙抓起折子,瞧了之后,骂道:“那小子走哪都不安分。”
谢迁话音落下,一旁的李东阳读完另一份折子,也是回道:“这个,浙江都司在告平倭大军,说是平倭指挥懈怠军政,到了地方不作为,将近十日还未有大军的影子。”
两道折子都与谢至有关,谢迁也不淡定了,道:“平倭大军事关平倭之事能否顺利进行,这个折子恐得早些与陛下汇报。”
朝中弹劾谢至的任何折子,谢迁从未帮着做过任何隐瞒。
其实,也不需要谢迁隐瞒,朝中弹劾过去的折子,弘治皇帝可是丝毫不在心中的。
刘健倒是没有谢迁那般着急,出口道:“查查是否有谢至的,既然浙江布政使和都司都在状告,必然是那里存在问题,谢至年轻气盛,做事是可能莽撞些,但英国公老谋深算并非那种莽撞之人,既然放任谢至如此,必然是那里的问题,以谢至的性格,他做了此事,无论是否是他的错,他必然都会上个折子的。”
刘健也猜对了,谢至的性格着实是那般。
无论是否是他的过错,他都得把自己搞成有理的那一方。
找寻了半晌,终于找到了。
“在这里。”李东阳道。
刘健赶忙道:“瞧瞧是怎么说的。”
李东阳低头瞧了一眼,回道:“是谢至和英国公共同上的,里面都是有关浙江的一些弊政,这里也解释了谢至打人的原因,倭寇袭击桃渚也一月了,桃渚百姓还露宿在外面,如此不作为,若追究也怪不到谢至。”
李东阳解释之后,谢迁还不放心,从他手中接了过来,亲自瞧了一番。
在瞧的时候,刘健又道:“看看是否还有沿海的一并呈上来。”
找寻了半天,又找到了一份山东布政使的。
这折子中恐是唯一表扬的,详细介绍了大宝船痛打海盗的事情。
第228章 游说海盗
在整理出这些折子后,三人便直接去见了弘治皇帝。
无论怎样说,这些折子可是直接关系到平倭战况,务必得让弘治皇帝第一时间知晓这些奏报。
刘健把一沓折子放到了弘治皇帝的御案之上,道:“陛下,东南沿海之处送来了些折子。”
弘治皇帝也淡定,缓缓拿起,一份份阅读,读过之后便放在一边,脸上也没有恼怒的情绪。
在所有折子都读过之后,弘治皇帝才道:“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当尽早练出强兵平倭,其他事情便暂且放于一边,谢至所言浙江官场的问题遣都察院派人去查吧?几位卿家意下如何?”
弘治皇帝这么安排,可完全是把程实奏报被谢至殴打的事情忽略了。
三人之中尤其要属谢迁诧异。
不过很快他们也释然了,无论谢至殴打程实的原因如何,朝廷都必须要站在谢至这一边,但凡朝廷有一丝责怪惩处谢至的意思,那些虎视眈眈募捐了的,以及主和的那些人便会跳出来了。
那平倭计划便势必要夭折,毕竟谁都知晓此番的平倭之事乃是谢至一手主导。
莫说谢至只是当中鞭打了一省布政使,就是当众斩杀,朝廷都得护着谢至。
内阁三个大学士自是能够想明白弘治皇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臣等附议。”三人齐齐回道。
之后,弘治皇帝紧接着又道:“太子这些时日在朝中募捐之事甚是稳妥,朕当初遣他代朕巡视平倭大军,一力督平倭之事。”
在弘治皇帝提及这个事情之时,三人相视一眼,刘健出言道:“陛下,平倭前沿安全不可保证,殿下千金之躯若是亲临,万一有所损伤,怎了得?”
刘健等三人毕竟都是读书人,自是不以为然的都归到了官集团当中。
朱厚照亲自督平倭之事,那势必会亲近武将。
这个自是他们这些臣不愿看到的。
再说了,他们平日所读的那些中庸之道,君子不利于危墙也迫使他们不能答应朱厚照亲自去平倭大军中。
朱厚照身为储君,又是独子,那可与皇帝御驾亲征没多大的差别。
刘健等三人拒绝,弘治皇帝的脸色顷刻之间拉了下来,那脸色比刚才看到折子之事的都差。
弘治皇帝提拔上来的这三个内阁大学士,除了品行端正之外,更多的是很多时候都能与他想到一块,出谋划策也能出到他的心坎之上。
本来弘治皇帝也清楚,内阁的这三个大学士即便再让他满意,那都是人,自是摆脱不了官集团的束缚。
但当看到他们真就如此做了的时候,他内心之中还是不甚得劲。
在这个事情之上,弘治皇帝显得很是固执,坚持道:“太子也不小了,书上的东西毕竟有限,做个明君,还需他亲眼见识百姓之苦才是,此事就这般定了,不日,便让太子和都察院一道前往台州。”
君权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给面子,大臣说了算,皇帝不给面子,你连根葱都算不上。
一般的圣君明主非常清楚自己的身前身后名都掌握在这些臣手中,多多少少的都会给其些面子。
弘治皇帝性子温和,一直都与臣相处的不错,最近固执坚持自己的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弘治皇帝如此坚持,刘健等人自是也无法多说,唯一能做的不过也是遵命行事而已。
很快,遣朱厚照代天子御驾亲征的旨意便下达了。
随这道旨意下达的另外一道便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顾朴巡浙江,福建东南沿海几个省份。
都察院遣人出来巡查那也正常,毕竟朝廷需要掌握地方官员的廉洁,可巡查都是有时间的,这般突然派出来,很多人自是会想,这次的京察是为了协助平倭之事的。
其实事实也的确如此,弘治皇帝派出御史的原因就是为了能使得沿海的那些官员全力配合,不给平倭之事捣乱。
朱厚照此番出来带了东宫卫的几千人全程保护。
东宫卫的这些人只要保证朱厚照安全到达台州便是,到了台州自是有谢至来负责的。
就在朱厚照一行往抬走赶的时候,王守仁则带了刘阿亮四五人驾船去游说各方海盗了。
那船也不是什么大船,不过是从桃渚卫借来的一般海船。
目标小,航行也快,正适合这种游说之事。
这个事情其实危险很大,毕竟那些海盗也没什么道义可讲,才不管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呢。
有哪个心狠手辣的,不听多言,直接杀了王守仁这个来使那也是可能的。
王守仁首先去的乃是活动在福州海域上的一股。
虽说海面上所有的海盗皆听邱武好号令,不过也就是名义上的而已,邱武有命令他们多多少少的出些力气,等到了他们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多多少少的也能得邱武的帮忙。
再者说,若不如此妥协,邱武背后也是有倭寇的。
他们靠海吃些饭,若被官府和倭寇两相为难,他们自是没有招架的余地。
如此若因若离的的关系,邱武死了,远在福州的他们也插不上手,那个头目他们也不去争。
这样与世无争的人最好,这样的人需要的不多,也最好说服。
这伙土匪为首之人名为王麻子,驻在沿海一名为秋山的地方,这里四面环海,虽划分在福州,却算是个小岛。
这地方对于善水性的海盗来讲可谓是个绝佳之处,官府一道围剿,他们可立即入海。
到了海中,官府的人也占据不了优势,为了几百人损兵折将也不值得。
王守仁倒了这伙海盗驻扎之处,直接便自报了身份。
这么些年来,官府的人也不是没有来游说过,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官府诏安看起来是不错,可诏安之后又能如何?安排他们这些人不也是军户。
军户那不过是将军的私奴罢了,哪有当海盗逍遥。
对王守仁这个官府的人,王大麻子都没有见的打算。
幸好王守仁不是那种一般的游说之人,王大码字不见,王守仁直接又道:在下不才,前几日曾率宝船打掉了邱武。”
毕竟明廷那宝船足够让很多人惧怕。
果不其然,这个身份一出,王守仁被请了进去。
“今日在下来见王首领只说一句,王首领好歹是大明子民,当清楚卖国连带子孙后代都是要被唾骂的,不管王首领当初做这个海盗的原因是什么,现如今朝廷要平倭,王首领当明白再助倭寇那便是在背弃祖宗。”
王大麻子不说话,王守仁也不再多说直接起身,道:“在下告辞。”
王守仁抬腿便走,王大麻子并未等到往常那官员诏安所许诺的条件。
王守仁既然不说,谢至只好开口询问了,道:“怎么着?既是让我等归降,连好处都没有?”
若是再许诺这些海盗好处,还怎么得普通百姓的支持。
王守仁态度特别坚决,回道:“好处不曾有,在下倒是能够许诺,尔等若能在平倭之事上立下功勋的话,朝廷倒是可恢复你们的清白之身。”
王守仁也不等这些海盗多言,直接又道:“平倭乃是大明子民皆有旨责任,何分身份,男女老少皆因出理,在下在这里可说清楚,尔等若能弃暗投明建功立业尚有转圜的余地,尔等若一条道走到黑,非要背弃祖宗的话,那驱逐倭寇之后,等待尔等的便将会是灰飞烟灭。”
在海盗老巢还敢说如此强硬的话,恐也就只有王守仁这样的人敢做了。
海盗在听了此言,静默之中有了些许的嘈杂。
王守仁也不给他们机会,直接又道:“在下今日也可血溅当场,但尔等需要明白,在下可死,但明日尔等也将会与在下陪葬了。”
毕竟宝船的威胁还在,那海盗再怎么也不敢这个时候撞上去的。
这些海盗在嘈杂中静默了几分,王守仁嘴角之处露出了一道温和的笑容,开口道:“好了,在下走了,在下所说之言,尔等好生考虑吧。”
第229章 朱厚照到了
王守仁负责游说海盗,而在平倭营地,各个水师卫所派来的精锐兵丁也都已经陆陆续续的到了。
张懋那个方法很有些效果,很多卫所的指挥使亲自带来的人。
不用这些指挥使出力,他们白白捞一份功劳,坐收渔翁之利的大好事,他们当然不会放过。
有人甚至派来了一个百户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