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谢至来云中,不就是看在谢至那一番鸿鹄之志上吗?
对谢至的提议,徐经并未反驳,回道“好,要不再找个裁缝协助指点一下?”
思考一下,谢至回道“找就找上个,有个裁缝也可更能保证质量。”
敲定这些后,徐经便从县中招募妇人了。
普通人家的妇人即便不懂女红刺绣,但缝缝补补也都是极为熟练的,且针线活儿都不会太差。
知晓这些,再加上一些指点,以皮毛缝制些成衣倒也不算难事。
毕竟有工钱拿,徐经才一开始招募,前来应招的妇人就有五六十人了。
经对没人针线活的检验,留下了二三十人。
这二三十个妇人需得在白日的时候在皮毛作坊中缝制成衣,饭点还得回家赶着去做饭。
徐经瞧着这些妇人辛苦,也耽误做活,便一声令下允许这些妇人把皮毛拿回家去缝制。
这样一来,对那些妇人自是方便了不少。
几个妇人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徐先生,老身交来的成衣定会让徐先生满意的。”
“是啊,是啊”
“徐先生,做这些成衣可规定了期限?”
徐经也是读书人,没有官职,不能以官职相称,便贯之他一个清贵名头以先生相称了。
对妇人的询问,徐经微微一笑,回道“期限倒是不成有,按件计工,做的多所拿工钱便多,做的少,拿的便少,只是莫要昧了去便是。”
徐经这话也是在开玩笑,哪家拿着多少皮子,交多少成衣,那都是有记录的,昧下根本就没任何可能。
再说了,徐经好歹也是代表县衙的,就算是有机会昧下,她们也得有这个胆子做。
官府的东西岂能是那么好拿的。
几个妇人笑言之后,一年长一些的道“哪能呢,徐先生为我等找了这个活计,我等怎能再做这样的事?你们说,是吧?”
围着的几人纷纷点头附和,回道“对啊,哪能呢!”
徐经也不再多言,又道“各位领皮毛的时候可凭各自能力,在下只有一个要求,所做成品必须要做到最好,若有不合标准之处,便从工钱中扣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是没有写规章标准做要求的话,那成衣的质量也就不能保证了。
徐经还在忙活着这些事情之际,唐寅那边已是请来了程敏政。
知晓程敏政前来,谢至提前便吩咐还未彻底完工的两狼山书院收拾出了房子。
谢至更是一大早便带着贺良去城门口迎接了。
那次春闱之事,程敏政虽提前见了唐寅和徐经,但也并未有泄露考题之说。
现在程敏政却辞官归乡,显现的是文人的铮铮铁骨,在天下士子中并未掉价,镇一书院也是可以的。
谢至到的早,便与贺良坐在城门楼子底下喝着守城差役的劣茶。
守城的这些差役都是原来县衙的那队人马,这些差役平日之中倒是会从往来客商那里拿些银子,但与原来县衙中杨泰和上面的那些人是接触不到的,自然也就不会参与他们那些事情。
既是如此,谢至也不能把这些人一并都裁撤了。
裁撤了他们,谢至也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替代。
“知县,那个先生到底是何人啊?需知县这么一大早就在此等着?”一年老差役问道。
谢至扯了一道笑容,道“是本县为两狼山书院请来的先生,程先生曾是本县春闱的主考,算是本县的座师了。”
那年老差役满是沟壑的面颊中,挂起一道憨憨的笑容,问道“两狼山书院要有先生了?去两狼山书院读书有何要求?”
谢至放下茶碗,问道“你有子弟想去?”
那年老差役不好意思一笑,道“小人孙儿在南城的学堂读书,先生说他根骨不错,小人想着小人家或许是祖坟冒青烟了,说不准还真能出个进士老爷”
在谢至新近开办学堂中读书的皆是刚启蒙的孩童。
才刚启蒙就有如此远大抱负了?
谢至笑了笑,问道“不知贵孙年纪几许?”
老差役翻了一下手掌,回道“十岁。”
十岁启蒙其实已算晚了。
不过,若真有此天赋的话,倒也不是不能踏入仕途的。
谢至微微一笑,道“贵孙若可拿童生,本县便让他免费去两狼山读书。”
其实,人人都读读书出人头地,却又有几人能入朝为官的。
官者,本身就是为治民的,都做官,谁做那个被治理的民。
等到半上午之时,远处才出现了一马车。
这马车虽普通,但在寥寥来往行人之中却有些显眼,在这马车旁边还有唐寅骑马跟着。
“来了,少爷”贺良喊道。
谢至没做回答,起身等候在了城门口。
片刻的功夫,唐寅领着那马车便到了,率先从马上下来,朝谢至拱手,道“知县,程先生请来了。”
唐寅早在快到云中地界的时候,便给谢至送了信。
要不然,谢至怎会在今日一大早等在城门口的。
在唐寅朝谢至说话之间,马车上的程敏政已在其长随的搀扶之下下了马车,“老爷,慢些。”
在程敏政下马车之后,谢至便快步走过去,行礼喊道“学生谢至拜见座师。”
程敏政摆手道“座师算不上。”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日为座师,终生便是座师,感谢座师能来这穷乡僻壤之处,学生已吩咐人在书院收拾了房间,县衙也准备了酒菜,请座师先往县衙,学生为先生接风洗尘伯安和衡父今日知晓座师来,特意留出了空闲。”
程敏政面容威严,应道“嗯,好”
谢至作为新科状元,却能到甘愿此一穷乡僻壤之处做一县令,已算是为官之人中的一股清流了。
无论谢至人品,还是才学,程敏政都是颇为欣赏的。
这也是他愿意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来的原因。
中午时分,徐经率先来的,才与程敏政见礼之后,王守仁和朱厚照便到了。
朱厚照也是跟随弘治皇帝参加过经筵的,程敏政自是不可能没见过朱厚照的。
见到朱厚照,程敏政一脸吃惊,起身便要行礼。
由于场中还有上茶的杂役,朱厚照几步跳到程敏政身边,抓着程敏政的手,喊道“程师傅,你来了”
程敏政也觉察出了些情况,倒也没非要见礼。
谢至则是挥手打发走了那些杂役,道“你们都出去”
在那些杂役出去后,贺良自觉道“少爷,小人去外面守着去”
贺良一走,谷大用和张永也都纷纷退了出去。
屋子中只剩下都知晓朱厚照身份之人,程敏政还未行礼,朱厚照便道“程师傅不必多礼,在这里本宫只是朱寿,只是一小小主薄,千万莫要暴露了本宫身份,本宫嫌麻烦。”
朱厚照疑惑之时,谢至适时便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以前是殿下伴读,在外出做官时,与陛下提了这个问题,陛下权衡之后,便应下了此事。”
程敏政并未被谢至说动,一脸愁容,大呼道“东宫太子身为国之储君,怎可远离宫廷,这不是龙游浅滩吗”
在此观点基础之上,根本别指望谢至能够说服程敏政。
谢至只得是换了种角度,道“学生终究还是年轻,倒是没想到此方面的情况,学生只是觉着,殿下身为储君,当知百姓疾苦,体擦民情,才不会乱征苛捐杂税,前朝亡国之例,固有各方各种原因,唯一共同点还是苛捐杂税之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国之本,了解万民,才能统御万民”
谢至一番忽悠后,程敏政倒也不再纠结朱厚照为何在此的原因,只是道“殿下安危可有保证?”
不等谢至回答,朱厚照马上道“程师傅放心便是,他们皆可照顾好本宫安危,本宫也可自己保护自己的!”
这下此事便算这么过去了。
。
第160章 形象不能被破坏
程敏政到两狼山书院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两狼山书院便彻底建造完毕了。
五进五出的大院,对于一中等小县来讲,也算是颇为气派之处了。
新建成的这书院比马家的那处院子还要强上不少。
说来说去的,谢至还得是感谢马家聚敛的这笔横财的,若是没这笔横财,依靠徐经那里所赚的银子,何时才能办成现在这些事情。
程敏政答应坐镇两狼山书院却是不肯以院长自居。
没办法了,这个院长只好由谢至来担当了。
按理说来,谢至好歹也连中过三元,又有在贡院门前一口气写下五篇策论的名头,担任个院长,倒不算折损两狼山书院的名气。
只是,程敏政好歹是谢至的座师,谢至做这个院长,怎么说好像都不太合适。
怎奈,程敏政那老头太倔,谢至怎么求都不肯答应。
不答应就不答应吧,不过只是一个虚名而已,谁做还不一样,只要程敏政能把两狼山书院的事儿负责起来便是。
站在两狼山书院的主殿之中,谢至率领县中众人给孔圣人画像上了香,行了礼。
之后,众人才在主殿中坐下,道“现在书院已成了,最关键还是要招生,若这些学生能在三年之后春闱之中拿几个进士回来,那我两狼山书院的名声才算是彻底打出去,所以说,还是得收几个有把握中进士之人,对这些人可免除在两狼山的一切开销。
另外,对贫寒子弟真正优秀之人,也要有同等待遇在两狼山书院还未有名气之时,也无法指望,招收那些世家权贵子弟前来,一切用度恐还得如学堂那般由县中出银。”
谢至弄这个书院,是为多培养些高中的士子,好给自己的阵营多些帮手。
自然,也是希望能从中书院中赚些银子回来的。
不过现在也才起步,指望赚银基本没这个可能。
反正马家留下的银子不少,再供用两狼山书院三年也完全没问题。
顿了一下,谢至又道“自然,在招收之时还得是注重学生人品的,夹杂阴险之徒,如此之人要不得,能入两狼山书院读书之人不比学堂的那些小娃娃,他们性子已养成,对如此之人很难再教化向善,若教此人高中入仕,是朝廷的损失,也是百姓的苦难,德之后才可是才。”
谢至作为院长,自是要为两狼山书院日后的发展定个方向的。
谢至话音落下不久,没人反驳,才道“唐教谕书院之事还得是你帮衬着程先生多操心些才是。”
唐寅起身拱手,回道“知县放心便是,此乃在下应为之事。”
最后,谢至又安顿道“书院有何需要之处,直接去账房支取银子便是。”
有程敏政在,两狼山书院的事也无需谢至操心了。
程敏政既然当初能被安排做主考官,无论学识还是人品都是过关的,仰慕他的士子有的是,当知晓他在两狼山书院之时,自会追随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有程敏政这个大仙足够撑起两狼山的门面了。
从两狼山书院,谢至又与王守仁和朱厚照去了云中卫的营地。
王守仁主动道“在下想着先使所有兵丁各项皆有涉猎,用到之处可随便委派,骑射兵器都还可行,只是燧发枪有些困难,火药造价高,若经常练习,县中恐是供应不起”
这支云中卫完全是靠县中自己养活的。
几月时间,在这云中卫这里耗费之银已达到其他几项事情的总和了,若再次无限制的用火药的话,从马家抄来的那些钱财,很快便得消耗殆尽。
沉思一下,谢至道“先莫要装备火药,多练习燧发枪发射姿势,在不熟悉燧发枪之际,太多的训练也无济于事,最关键的是要有人枪合一的感悟,以火药练习,效果其实并不如这个大,装填火药,只注重快感,反而很难感受其中诀窍,先行训练骑射和普通兵器,每日训练完毕,可在训练半个时辰的据抢,保持燧发枪射击姿势,不可活动,时间久了,还可在抢下挂上重物,保持胳膊的力量,在发射之时也就不会因晃动而发生偏差。”
谢至一番话之后,朱厚照点头道“有道理,习武之人还得从小扎马步呢,燧发枪所依靠的就是胳膊的力量,自得是多加练习的,只是如此所耗费时间应该不短吧?”
谢至微微一笑,道“无需那么久,加紧练习的话,也就是个把月”
留下这个建议,谢至也没在两狼山多待,直接便回了县衙。
转眼间,半个月已过去,两狼山书院已有二三十个学生,云中卫兵丁燧发枪的发射已比先前强上了不少。
再有八九日便要到中秋节了。
谢至没特殊旨意,自是不能回京过节的。
再说了,弘治皇帝也不会给谢至这个特权让他回京的,但朱厚照可不一样,他来云中本就是为了历练了,他把若想回京,不需弘治皇帝的同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