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不会落榜的,唯一的差别,只是排名的高低。
不过,进士排名差别对往后仕途的顺畅与否关系还是很大的。
在王鏊带着考卷去放榜之际,弘治皇帝便招来了谢至。
谢至进了暖阁,行礼后,弘治皇帝便问道“可知殿试成绩了?”
朱厚照遣了张永去看,现在张永还未回来,谢至哪里知晓。
对弘治皇帝的问题,谢至扯起一道笑容回道“还不知。”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恭喜了,你小子中状元了。”
谢至并未有太多兴奋,淡淡道“多谢陛下,草民能从一介布衣,一路连中三元,皆得于陛下器重。”
谢至的表现让弘治皇帝更为满意。
年纪轻轻能如此沉稳,难得啊。
其实,天知道谢至内心激动成何种样子了?
穿来不过两年时间,他便彻底扭转原主的纨绔形象,连中三元,混到了功名,这可并非一般人能办到的。
穿越者是不到,像他这般牛叉的存在,又有几人。
太特码骄傲了。
弘治皇帝笑呵呵的道“朕已你遣人通知令尊了,令尊知晓如此消息必定会高兴的。”
半晌后,又有些落寞道“太子何时才能如你这般,让朕也能兴奋一下。”
不是谢至吹,就朱厚照那厮整日只知吃喝玩乐,能与他比吗?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道“殿下这些时间进步已是不小了,殿下比草民聪慧许多,陛下多给殿下谢时间,殿下会超越草民的,前几日,殿下牙龈肿了,还一直坚持学习,不曾有丝毫懈怠的。”
当着人老爹的面,总得多说人几句好话的。
弘治皇帝扯起一道笑容,道“此事朕倒是听说了。”
说着,便收敛了笑容把御案之上的几分奏折往前推了一把,道“瞧瞧这个。”
。
第118章 选了一个县
弘治皇帝既然让看,那谢至也不客气了,直接拿了几份折子,依次瞧了一眼。
先是兵部尚书马文升的。
“屯田政策,册籍无存,上下因循,无官查考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六,屯田有名无实。”
之后,谢至又拿了另一份,“臣户部郎中王勤”
王勤在折子中提及,京畿附近以及保定等地的卫所,被侵占土地的达到了四万一千余顷。
至少能养两万兵丁的土地皆进入了私人腰包。
这还都是能够清查出来的,还不算那些做的隐秘,一时查不出来的。
这折子并非最近今日才上的,至少已有数月有余。
可见,前几日谢至与弘治皇帝提及这些弊端的时候,弘治皇帝对这些问题到底是否存在已是了然于胸了。
在谢至瞧了两份奏折后,弘治皇帝又问道“王守仁其人你可了解?”
谢至不知晓弘治皇帝如此询问的原因,循着内心的想法,回道“应当是了解吧,守仁兄为人正派,光明磊落,乃是是草民所不能比的。”
谢至话音刚落,弘治皇帝便拿了誊录下来王守仁的策论,道“你瞧瞧。”
谢至接了策论从第一个字认认真真的读到了最后一个字,这策论一针见血指出了军屯被侵占,豪强役使兵丁,使得军户被迫逃亡,战斗力大大幅减损。
王守仁果然是牛人,得罪一大部分人的策论就被他这么堂而皇之的写了出来?
读了王守仁的策论,谢至不得不啧啧称奇。
谢至才把王守仁的策论放回原处。
弘治皇帝便开口了,道“王守仁不过只是一介书生,便能写出如此策论,可见也是实干之人,他若愿随你去治理一县,对你来讲倒也是个好事,恩荣宴之后,你便去赴任吧。”
前几日,弘治皇帝对谢至的这想法虽没否认,却也没答应。
这下,可是实实在在的正面答应下来了。
谢至还未回应,弘治皇帝起身走至一旁占据半面墙的大明舆图之前。
谢至只得紧随其后。
在舆图之前站定,弘治皇帝指出了几处地方,道“德州府,临江府,济南府,保定府大同府,皆有知县空缺,你可自行选择。”
谢至仔细在舆图之前,仔细琢磨了半晌后,问道“陛下,草民选好了,草民就去大同府云中县吧,大同府乃我大明九边之一,此处又紧邻于大同府,军事地位显著。”
谢至选定后,弘治皇帝返回御案之前坐定,笑着道“朕以为你会选江南富庶之处。”
谢至倒是想要选江南之地。
这个时候江南之地手工业兴起,作坊林立,一片繁荣,若能去那里为官,不出几年腰包便能鼓起来了。
可富庶之地,却也多士绅,皇族贵戚的也多,与其与他们横眉冷对的硬碰硬,还不如暂避锋芒,积蓄自己的力量。
对弘治皇帝的问题,谢至一本正经的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回道“富庶之地本已富庶,又何必需草民前往,草民受陛下恩荫,自当为陛下分忧。”
谢至的这个理由,让弘治皇帝极为满意,脸上的笑容更甚,道“朕也是希望你能往云中的,既然如此,那便如此定了,王守仁殿试二甲第一,他若愿做你的佐贰官,那便让他随你一同往云中吧。”
一县一下委派两个进士,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先例。
谢至拱手回道“多谢陛下。”
谢至并非说话不算数之人,答应朱厚照的事情总得履行一下才是。
“陛下,草民若外出任县令了,殿下那里?”
弘治皇帝很是欣慰,谢至竟还能想到这家儿子,可见这个伴读做的很是称职的。
弘治皇帝回道“有你做太子伴读,太子这两年进步也很大,詹事府侍讲对太子也时不时有些些正面评价,听说前几日,太子还在带病学习?”
朱厚照这厮的苦肉计果然奏效了。
谢至点头回道“确有此事。”
弘治皇帝对谢至的问题,回道“太子的学习也差不多了,朕准备当他参加早午朝和廷议了,也该学着处理些折子和公务了,东宫的讲学只定在特定时间讲上些。”
知晓了弘治皇帝的心思,谢至才又便道:“陛下所言极是。”
顿了一下,谢至语速颇为的缓慢,他要保证在弘治皇帝不高兴之际随时都能够停下来。
“廷议,早朝都在庙堂之中,很难贴近百姓,不如就让殿下跟随草民一道去往云中吧,只有多了解了百姓,也才能做个爱民如子的君王。”
谢至试探了半天,并未发现弘治皇帝有不太高兴之处。
谢至便也就一股脑把所有的事情都出口了。
谢至的一番话后,弘治皇帝并未有所不快,只是反问道“此事是太子要求的?”
弘治皇帝果然是了解自家儿子。
但了解归了解,谢至却也是不能出卖了朱厚照的,道“不是,殿下知晓草民有去治理一县的想法,但却从未与草民提及此事,这皆是草民自己的想法,陛下,草民年少,所谈想法或许太过稚嫩,也太过想当然了,储君外出治理一县,着实是未有过的先例,若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原谅。”
谢至该说的反正是已经说了,弘治皇帝若是不同意,他也没办法了。
谢至这番道歉之后,弘治皇帝摆手道“朕知晓了,你的建议朕会考虑的,今日不必留在东宫了,家中以及礼部那里都有应酬吧?回去处置吧。”
即便没有谢迁在朝中的地位,谢至连中三元,也会有不少人上门赶着巴结的。
除了应酬家中的的这些,还得应付礼部的一些庆贺。
弘治皇帝能亲自考虑到这个问题之上已算是极为细致了。
谢至拱手回道“是,多谢陛下,草民告退。”
谢至从暖阁出来后,还是去了东宫一趟。
暖阁的事情少不了要与朱厚照通个气的,弘治皇帝在这个事情之上若是有想法的话,肯定会询问朱厚照的。
谢至才一进东宫,朱厚照便把压在他身上的银子交给了他。
四五百两的银子也是有些分量的。
折腾了半天,才拿到自己手中这么点儿,亏得可也不少。
不过,他赚到手里的银子虽少,却是证明多数人还是在他身上押银子的。
亏就亏点吧,最起码,他也赚到了人气。
谢至收了银子,道“多谢殿下了,殿下委托草民的事情,草民已与陛下提了。”
听谢至如此,朱厚照立即兴奋的问道“如何?父皇可同意?”
谢至是不忍心泼冷水的,但却也不能说假话的,不是?
只能如实道“陛下并未当场反驳,却也并没当下同意,考虑几日还是需要的,草民与陛下说殿下并不知晓此事,陛下若与殿下提及的时候,殿下把握着些分寸。”
朱厚照一巴掌拍在了谢至身上,笑嘻嘻的道“谢五,你小子果真够意思,本宫着实什么都不知晓啊?”
谢至早就见识过朱厚照的厚黑功夫,早就见怪不怪了,白了一眼朱厚照,道“陛下允许草民出去应酬,草民走了。”
谢至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红花被礼部的差役回家的时候,家中已提前收到了喜报。
谢迁还在内阁当值,谢正作为长子,这些应酬便由他来做了。
迎了谢至回了家,又打赏了来送的差役。
最后又把道喜的乡邻宾朋的皆都迎了进去,酒菜都是提前准备的,随时都可落座。
至于带来的贺礼皆都登记在册,厚礼全部返回,薄礼也会尽快回礼。
毕竟收了礼,往后求上们来的一些事情也就不好拒绝了。
。
第119章 恩荣宴
谢至待在家中三日皆在应付前来道喜之人。
三日的时间才终于把这些该走的人情走走完,恩荣宴也要开始了。
在恩荣宴前日晚上,谢至便被刚下值的谢迁喊到了书房。
谢至在放榜后还是才见他老爹。
前几日,谢至虽也留在家中,可为了应付那些人情往来,酒喝的有些多,在谢迁下值回来,他已经是倒头大睡了。
谢迁见谢至进来,满脸堆笑,道“这几日酒喝了不少吧?你娘吩咐厨房熬了些粥,多吃些,莫要伤了身体。”
谢迁现在如此和颜悦色,与之之前那般吹胡子瞪眼的形成了鲜明对比。
要不是谢至有这个自信,还真怀疑是他的记忆出现了偏差。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回道“没事,儿子有分寸。”
谢至这样的回答,若搁以前肯定又被谢迁吹胡子瞪眼的教训一通。
可现在,谢迁脸上笑意却是不减,道“有分寸便好,来,坐吧。”
看来,谢至选择首先花费些时间扭转原主形象的做法是选择我对了。
谢至依谢迁之言坐了下去,道“爹,儿子已与陛下说了,在恩荣宴之后便外出治理一县,已选好了地方就在大同府下辖的云中,爹,往后儿子不在家,你和娘要好生保重身体,等着儿子建功立业的捷报。”
谢至的这番话之后,谢迁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此事陛下已与老夫谈过了,你的策论老夫也瞧了,你有如此雄心那便放手去干吧,家里之事你无需操心,自有你几个兄长在。”
说着,谢迁便脸色便变得郑重了一些,道“此番你外出就职,陛下有把太子放出随你一块去的打算,老夫也做了些推辞,不过看陛下态度颇为坚硬,明旨肯定是不会有,肯定会给予你暗旨的,也会给你能制约太子的特权。
出去后,要多看这些太子,莫要让他惹事,此番你出去,难题不会少,不过你也大可放心,有老夫在,周家和张家不会太过放肆的。”
弘治皇帝为了能让自家儿子成才,可谓是用心良苦。
谢迁能叮嘱他这些,彰显的满满也都是父爱。
谢至自然也清楚,无论是周家和张家只在背后使些阴招,那完全是得益于谢迁的身份。
若谢至只是一个寒门子弟,周寿一下就能把让他搞死,满朝文武绝不会有人为他多说一句话的。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回道“儿子明白,与太子一道出去,也是儿子与陛下提议的,儿子身为太子伴读便有责任督促太子向学的,儿子想着实践出真知,太子随儿子一道出去,多见些百姓疾苦,日后或许也能做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若真如此,便是我大明百姓之福了。”
带着朱厚照那厮出去虽说麻烦些,但在很多事情之上却也是能让他背锅的。
一些他不方便做的事情,完全是可以交给朱厚照。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当着谢迁的面提的。
谢至现虽有连中三元的傲人成绩,但还得是注意些,不能让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毁于一旦。
该说的话要多说一些,不该说的话绝不能说。
谢至一番话出口后,谢迁颇为欣慰,回道“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心思,是老夫顾虑太多了,太子亲近于你,你便多提点些太子,于国于民着实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