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羡之充耳不闻,问:“这传言我也曾听说过一点,具体是怎么回事?”
老板娘喝了口茶压惊,道:“听客人说,那书生叫谢苍,是太学的学生,反对朝廷联金攻辽,认为这金国包藏祸心,一旦答应金国条件,朝廷就完了。朝廷不听。他满腔愁闷,就去汴河边跳河自杀了。死后,他冤魂不散,化作厉鬼,去找金国使臣报仇。偏偏完颜明在我们这过夜。不瞒您说,现在很多姑娘半夜都不敢出来上厕所。”
徐羡之问:“你们相信是冤魂索命么?”
老板娘嘿嘿一笑,道:“鬼神之事,哪有不相信的……谢苍的尸体到现在都没找到。他在端午节的晚上跳河自杀,肯定是效仿屈原。当年屈原死得冤屈,所以叫屈原!”
听她这么曲解“屈原”,徐羡之不禁莞尔。
老板娘脸上一红,说:“总之啊,谢苍心里的仇恨和屈原一样严重。他活着拿使臣没办法,死了就可以去索命。除了鬼魂,谁能神不知鬼不觉把天生神力的完颜明掳走?那完颜明少说两百斤的汉子,岂是一般人拎得动?况且还死在河里。当初屈原不也是死在河里么,肯定是谢苍的鬼魂把完颜明拖进河里淹死……”
徐羡之暗暗敬佩谢苍为国赴死的决心,道:“谢苍是条汉子。那翠红何在?我想问她几个问题。”
老板娘叹道:“翠红那日受了惊吓,又被鬼气入侵,害了大病,茶饭不思,上吐下泻,憔悴得紧。我们给她请了几个大夫,但是没什么用,现在她瘦成皮包骨了,别说接客,就说能活到明年春天都很困难。”
徐羡之道:“我去探望探望。还麻烦您带路。”
老板娘见徐羡之坚持,便带着他去翠红房间。
……
翠红房间收拾得整齐,胭脂气味中夹杂着重重的药味。徐羡之瞧见床上躺着一个瘦脱相的女子,床边的地板上有两处破损,想必是大锤落地砸的。
老板娘走到床边,俯身在姑娘耳边小声道:“翠红,有位大理寺的公子来看你了。”
翠红挣扎着坐起来,脸色惨白,朝徐羡之行了个礼。
徐羡之见她病入膏肓的模样,升起怜花惜玉之情,便没过细询问,只是问了个大概。翠红所说和老板娘交代基本一致。徐羡之见翠红虚弱至极,难以支撑,便退出翠红房间。
站在船舷,老板娘望了船外的汴河一眼,轻声道:“女子活在世上,何其艰难……”
徐羡之道:“我认识几个医中圣手,明日请他们来给翠红看看。”
老板娘道:“不敢不敢,我们都是贱命,怎么当得起!”
徐羡之道:“众生平等,哪里有什么贵贱之分?只不过有人运气好,有人运气差罢了。”
老板娘明显不服气,但是没有出言辩驳,而是说:“公子,还有问题要问么?”
徐羡之听得花船四周涌起无数琵琶琴瑟推杯换盏之声,知道正是花船生意好的时候,便说:“没有了,您去张罗生意吧。不用管我。”
老板娘道了个万福,换上笑容去招呼客人。
徐羡之在花船上东逛西逛,观察许久,而后去找楚王,见楚王深陷温柔乡,便笑着告辞。
次日,徐羡之前往太学,打听书生谢苍的事迹。那里面的学生有和谢苍相熟的,说谢苍的确是一腔热血,心忧天下,但总说自己怀才不遇,性格极端,言语偏激,不讲礼数,以至于没多少人喜欢他。谢苍向来反对联金攻辽,多次上书无果,气愤之下去自杀,也在情理之中。
徐羡之马不停蹄,出城奔向发现使臣完颜明的地方,找到发现尸体的村民王二。王二见有官老爷找自己问话,紧张得说话直犯结巴。徐羡之请王二到村口的小酒店喝上两杯小酒,王二这才慢慢恢复平静。徐羡之自述来意,询问王二看到谢苍和发现完颜明尸体的情形。
王二酒意上涌,添油加醋地把所见所闻描述了一番。说到激动处,口水喷了徐羡之一脸。徐羡之浑然不在意。
不过,每当王二说起“谢苍”的名字,小酒馆里的客人都忍不住朝王二翻白眼,颇有埋怨之意,似乎担心王二把谢苍的鬼魂给招来了。
王二打了个酒嗝,笑道:“胆小鬼,都怕谢苍半夜来找他们。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徐羡之道:“早就听说王大胆之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王二高兴得哈哈大笑,满脸通红。
最后,王二引着徐羡之来到汴河边,走到发现使臣尸体的地方,叹道:“一个是好好的秀才,一个是好好的使臣,说死就死了,啧啧。还是活着好。”
“是啊,活着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徐羡之附和了一句,心想事情越来越复杂了。使臣之死和铸剑山庄的利器脱不了干系,曹岩和夏侯勇两人却都是铸剑山庄的人。难道曹岩之死和使臣之死有牵连?而他们两个人的死都和铸剑山庄有关?
完颜明使得动一百斤大锤,不至于被刺客瞬间擒获,肯定有所打斗。翠红却说什么都没看到……
他感觉昨晚翠红没有说实话,想再去问问。于是他告别王二,回到城中,找了两个相熟的大夫,前来探望翠红,却被老板娘告知,翠红一大清早就离开京城了,不知所踪。
翠红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徐羡之来查案之后离开京城,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徐羡之确信翠红和完颜明一案有关,打算去见刑部,请刑部安排人手追踪寻找翠红。可惜他知道自己的面子不大,刑部的人可能敷衍了事,还是得请大理寺的高官出马协调。他单枪匹马,又是文弱书生,不可能找到离开京城的翠红。
想到这里,他才意识自己光顾着查案,还没有和上司打理好关系。
金国使臣被杀一案,由大理寺少卿裴学礼和大理寺正徐羡之两人负责。少卿为正,寺正为副。徐羡之便是这个副手。
他回到大理寺,拜见自己的长官裴学礼。
徐羡之办事一往无前,为人却有些散淡,只为破案,不为争功,所以与同僚和上司的关系都处得不错。他找到大理少卿裴学礼,协商办案细节。
裴学礼正在书房阅读公文。
他四十多岁,也是太子太傅的学生。此人性格沉稳,不显山不露水,但是打击贪官污吏却是不遗余力。不过他每次只打击贪官污吏,不牵涉到犯人背后的势力,处理结果极其彰显八面玲珑的手段。他曾借着酒劲指着楚王的鼻子大声唾骂,说楚王只顾自己潇洒,不顾天下苍生。楚王也不动怒,说当今天子圣明,无需他多操心。后来他和楚王便疏远了很多。
裴学礼分析道:“此案极为棘手,你我务必小心。依我看,使臣之死绝非凶手一人单独为之。使臣乃金国人士,来大宋境内后一直很老实,没有出去惹事,只是爱去喝花酒,没有和人结仇结怨。但是使臣身系三国局势,少不得有人想扰乱天下,浑水摸鱼。他被人刺杀,肯定有朝中人士相助。”
徐羡之道:“盛传此案是书生化作的厉鬼所为,大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