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宋胆》

宋胆_分节阅读_第65节

《宋胆》 憨皮拉朋丫 7970 2021-04-27 16:06

  D-话又有什么错?大宋已经亡了,远遁天外。我谢中原只求栖身之所,有什么错?引东瀛入扶桑,与大宋争土,可大宋才多少人?能占多大的地方?怎么就不容别人共享?”接连反问,弄的赵维一头雾水。又怕他真喝多了,把要命的东西让元人听了去,只得道:“谢兄无错,维并无怪罪。”谢中原冷笑,“你无怪罪?你无怪罪有什么用?家父怪罪了!家父还说我是卖国之贼。”赵维:“”赵维也是无言,左右看看,尴尬一笑,“另尊真是真是忠义之士,离国这么多年,还不忘故土。若是方便,请向另尊转告维之敬意。”谢中原:“晚了,没机会了!”赵维:“什么意思?”谢中原:“他回中原了。”“回”赵维大为不解,“回中原做甚!?”谢中原却不答,一把抄过酒壶,怀壶痛饮,酒花飞溅。最后抓着赵维的肩膀,手指恨不得扣进肉里。“殿下一路珍重!有朝一日,得偿心愿,莫要忘了这沿途之上,多少宋人忠骨铺就长路莫要忘了我那愚忠痴傻的老父亲叫谢国明啊!”说完,谢中原挣扎坐起,踉跄出席,引得众人侧目。赵维依旧不明所以,怔怔地看着他消失在夜色之中。远远的传来一声嘹亮腔调:“我本是凤翔坎坎上的黑心狼!”“土坎坎上拜月山沟沟里擒羊”,

   第104章 金泽宝库

  赵维不知道谁是谢国明,更不知道他回到中原做了什么。数日之后,当北条时宗已经向北方的陆奥撤退的时候,赵维也回到了位于石川城下的伯颜军中。“我看那老小子就没打算归顺,所以丞相,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吧!”伯颜看着北条时宗的回函暗自一笑,这是最好的结果。抬眼看着赵维,“那天皇那边呢?”“天皇?”赵维咧嘴,“我特么要是敢往京都城下站,那个劳什子天皇就敢爬着出来请降!”甩手道:“丞相不知道,幕府那边和天皇一脉向来不合,那个后宇多天皇老早就想摆脱幕府专权了。所以,现在还不去,万一他降了,咱们的好日子不就到头儿了?”伯颜一皱眉,赵维的话多了。这些事儿心照不宣最好,你懂我懂就可以了,说出来,却是日后要成麻烦。板脸道:“宁国侯这是什么话!?若东瀛天皇肯降,我大元皇帝仁德治世,当然是欢迎的,怎可怠慢?”“行了行了。”赵维抽抽着鼻子,左右看看,都是伯颜的部下,“又没外人,丞相这官腔打的却是无趣!”“你!!”给伯颜气的啊,怎么就摊上这么个浑人呢?狗屁不懂!想要继续呵斥,却不想,赵维一步靠到身边,用几乎所有人都听得见的“低语”道:“实话和丞相说吧,我会不知道这话不能说?但是不说不行,不拖也不行!”“为什么?”“这趟别的收获没有,但却探明了石川城为何有重兵把守。”“为何?”“那是北条时宗的匠城,城中有供应九州前线的军械造匠,还有得宗家的御用刀匠。”伯颜听罢,恍然大悟,“这就说得通了,难怪小小石川竟有五万守军。”赵维咬牙切齿,“这还不算呢!据我所知,城中新造有数千把东瀛宝刀,还没来得及送到前线,就被丞相围了。”“我要是去了京都,万一天皇真降了,这仗就没得打了啊!那几千把宝刀咱还有份吗?”“”伯颜倒没怎么,一众副将却是眼珠子都直了。数千把东瀛宝刀?那得值多少钱?要知道,东瀛刀、大马士革花纹刀,这是当世最珍贵的神兵利器。对于尚武成风的蒙古人来说,更是无可替代的宝物。原因嘛,大马士革的制刀工匠之前说过,都被忽必烈强征为匠户,关在保定专门制刀。也就是说,所有的大马士革刀都是朝廷的公产,只有忽必烈可以赏赐调配。那问题来了,什么人能让皇帝亲自赏刀啊?都得是封疆大吏,身份显赫之辈,普通人有钱都得不到。而东瀛刀虽然样式与元人的弯刀有不小的出入,但贵在锋利、美观,所以也是抢手货。在大都,看一个人的身份只要看他的配刀就可以了。配大马士革刀的,千万别惹,不是皇族就是朝廷大员。配东瀛武士刀的,地位低些,可能没有什么显赫的身分,但绝对是有钱人。因为这是市面上唯一可见的最好的武器,可谓千金难求。当然,这个‘千金’还不至于是一千两黄金,而是一千斤铜钱。反正随便一把东瀛刀值个400贯左右的铜钱吧,换成中统钞则是1200贯。现在赵维告诉他们,石川城里有数千把刀?还是得宗家御用匠人所制的精品宝刀?所有人眼珠子里都是小钱钱。这时,连伯颜都心生贪念,打起官腔道:“这么说来,我们更要加紧攻陷石川城,谨防这批军械流入九洲前线。”余下副将无不应喝,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废话,拿下一个石川,那可比抢一堆奴隶更为划算。当下,伯颜便定下明日攻城,十日之内,一举拿下石川的方略。赵维在一旁冷眼看着,待诸将离去之后,这才贱嗖嗖的凑到伯颜身边,“丞相,本侯这回立了大功吧?”伯颜看了他一眼,下意识往后仰了仰身子,他是不想离这个烂人太近,嫌弃!敷衍道:“侯爷放心,待石川告破,自有候爷的好处。”不想,赵维咧嘴摇头,“嘿,宝刀不宝刀的,咱还真不稀罕。不过嘛”“不过什么?”“丞相你也看见了,特么这一路上,本侯就抢了几个东瀛娘们儿,什么油水也没落下。这回刀都给你们,能不能把里面的刀匠给我?我回大都开个东瀛刀剑坊!”“你说什么?”伯颜以为自己听错了,“都,都给你?”赵维一苦,一副怂怂的样子,“丞相息怒嘛!不都给也行,让我挑点总行了吧?”“呵呵。”伯颜表情怪异,看傻子似的看着赵维,“行!怎么不行?你想挑多少,就挑多少。”赵维眼前一亮,“真的!?”“真,真的吧?”伯颜脑子有点不转弯儿了,“只当我没听见侯爷说的话。不过嘛,侯爷抓人的时候,咱也一定看不见。”“那就好!”赵维一拍大腿,心满意足。对面的伯颜同是暗自阴笑,这真是个不怕死的哈!敢要刀匠?这得是多蠢才能说出这种话啊?刀匠!伯颜当然知道,有了刀匠,要多少东瀛刀都不是问题。刀匠肯定比刀值钱得多。但你看这屋里有一个算一个,谁打过刀匠的主意吗?没有吧?废话!谁敢动这个心思?谁就是不要命了。大元朝敢养刀匠的只有一个人——忽必烈。别人藏两个刀匠试试?要干嘛?私造兵械,要造反呗?别看忽必烈纵容手下贪财抢杀,可是绝对不能越线。而赵维动的这个歪心思,就是越线。不得不说,伯颜也是够阴险的,这是要让赵维把黑锅背到底。如果说之前延误军机还不一定死,那这回沾了军械匠师,可就算死透了。他当然想不到,赵维现在都要美死了。提这么一嘴,只是抱着试探性的心理。这几千工匠怎么运出东瀛,他已经做好了费些周章的准备。却没想到这么顺利,几句话就搞定了。现在唯一的难题,就只剩下金泽本愿寺里的佛经了。这也是赵维所好奇的。他实在不相信北条时宗虔诚到这个地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也要带走佛经?本愿寺中到底有什么,也只有等到元军攻破金泽之后才知道了。而这一等,就是两个月之后。当元军付出五万伤亡,全歼三万守城武士之后,终于踏进了这城几乎被轰平的弹丸小城。而赵维搀扶着谢叠山,也终于站在本愿寺后山一座有如宫殿般的高楼前时,老少二人彻底震惊了。叠山生先全身颤抖,缓步入楼,一双老目激动的泪花闪动。先生慢慢地走着,满是皱纹的老手抚摸过高楼的每一个角落。“东瀛千年所藏尽收于此!”赵维则是掐着腰,满眼的阴郁。“先生啊,这可不是什么千年所藏那么简单啊!这是东瀛文启之宝库,此后千年立世之根本!这还是个借鸡生蛋的摇篮,借我华夏的鸡,孵东瀛的蛋!”说到这里,赵维都有些哭笑不得,小声嘀咕:“他奶奶的,算你倒霉,让爷给遇见了。我看你们还叫嚣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还怎么大言不惭地吼叫说中华正统在东瀛?老子今天就算一把火给你烧了,也不给小鬼子留!”叠山先生那边,前面没听见,却听着最后一句。一听赵维要一把火烧了,登时吓的六神无主,“烧不得,烧不得啊!这是祖宗留下的宝贝,烧不得啊!!”那这本愿寺后山到底是什么啊?让谢叠山和赵维都如此失态?是——书!成千上万,甚至十数万册之多的古书。这是东瀛自汉朝开始,历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两朝,万里迢迢从中原之地运回到东瀛的古代典籍。这其中,有秦之前的春秋古卷,也有魏晋两汉的贤士著作,还有唐宋大家学说。不仅仅有儒释两教的传世之学,甚至天文地理、农工医匠,无所不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乃是在中原都已经失传的孤本绝册,其价值无法估量,就好像叠山先生此时抱在怀中不肯撒手的《群书治要》。这是唐初,李世民命当世大儒、虞世南、魏征、褚遂良等人整理资政史料,汲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编纂成的一部鸿篇巨制。可是,唐末乱世使之失传于中原,甚至未留下半片纸墨。多少宋儒宁愿以命相抵,也要换来一观此书全貌。没想到,竟在东瀛人手中。。

   第105章 臭不要脸

  不得不说,在保存文物,尤其是保护中原汉文化上,东瀛人要比我们做的好太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东瀛人就比我们优秀,其中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一来,自徐福东渡,东瀛便开始接触汉文化。唐朝时,与中原一战,东瀛被彻底打服,对汉文化从戒备变向痴迷。之后的一千多年,无论偷也好、请也罢,总之不遗余力地从中原向东瀛输送各类古籍和人才。再加上,东瀛本就孤悬海外,每一张纸墨都要远渡汪洋,得来不易,所以必然万分珍惜。二来,则是汉民族自身的原因。我们这个民族本就多灾多难,从未停止过内外战争,而战争又是文化的最大天敌。从汉末黄巾之乱,到唐初一统天下,整整四百多年的战火。唐末的五代十国,又是一甲子的相互绞杀。无数先人巨著,皆泯于战乱。像是,华佗医书只剩半部《青囊经》。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后人自民间口述拼凑而来,原本早已失传。甚至连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都是伪作,原书不在。还有:唐代巨著《群书治要》、前秦政典《商君书》、上古奇章《黄帝外经》。万经之源的《易经》本有三部,却只留下《周易》。夏之《连山》、商之《归藏》,成了千古疑案。后世人说,华夏之古无音乐之能,那是因为传世的《乐经》丢失了。总结下来,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战争史中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但也在几千年的战争中遗失了太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很多东瀛留存下来的东西,是我们淘汰下来的文化。没错,淘汰!《周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译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能不断地发展。被冠以刻板的儒学也有孔圣之训:智者乐水。智慧的人应该如水般懂得变通。于是:难度太大的“八尺”,被笛子取代了。费工耗财的“漆器”,被瓷器取代了。辇茶成粉的“抹茶”,被清茶取代了。助长奢靡的“歌舞伎町”,被遗弃了。没有实战意义的“相扑”,被遗弃了。当然,还包括从鱼脍而来的寿司,从唐直刀而来的武士刀。而这些,最后都成了东瀛的标志性文化。在中原势弱,被万国蹂躏的那段日子里,甚至超越了汉文化,成为亚洲文化的象征。当然了,这不是酸,更不是赵维想要一把火烧了,也不留给东瀛的小心眼儿来源。事实上,你学去就学去了,没关系,后世的华夏人恨不得全世界都说中国话,都用筷子,都正视汉文化。哪怕你说成是自己的,也行!谁让咱们自己不要了呢?人家给传了下来,那是人家的本事,怪只能怪自己不争气,顶多心里难受些。可是,你拿去了,说是你自己的,最后还说我们一大家子的祖宗传承都是你,那特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