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呢?——————————崖门以北的海域,是大片浅滩,其上无数个无人荒岛点缀其间。这是江河自内陆携泥沙而下,奔流入海,亿万年不曾停歇的堆砌之下,便于河口处冲积而成一片水浅岛多的近海地貌。这样的海岛,几乎没有深水区域,大船一但误入其中,十有八九要搁浅其中。只有长年于此处混迹的老渔户,才能从变幻莫测的浅滩礁中寻得隐秘的航线。而得利于海娃从小就随其父在这片浅水区域出入的缘故,这片浅滩荒岛便成了赵维船队的暂歇之所。船队选择的是最深处的一座荒岛,即无水源也无平地,却好在四周都是暗礁浅滩,只一条水路可入,极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将船队安置于此,让赵晔暂时接管,赵维便乘小舟,和杨亮节、马小乙由王胜等人护卫,向新会陆上摸了过去。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马小乙的家。“我就没明白。”二爷到现在心里还是有点别扭,小舟一离开荒岛,就问开了。“你特么是怕死的主儿吗?干嘛又让赵晔那小子捡了个便宜?让百姓去传他的名儿?”一旁的杨亮节听罢,也是投来好奇的目光。说实话,直到见到赵维那一刻之前,杨国舅还一直认为两年前崖山救难的是赵晔。而且,眼前这个赵维,早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会为恶添乱的混蛋宁王了。要知道,无论是在临安之时,还是随行皇驾漂泊,赵维给杨亮节的印象除了不堪,几乎没有别的。他也不太理解,以赵维的性格,怎么会又把名头让给了赵晔?对此,赵维一笑,打着马虎眼,“他背着不挺好?省得元人拿钱买我的脑袋。”“别扯淡!”马二爷信他才怪,“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逼问之下,赵维笑容渐渐敛去,沉声道:“因为,我暂时还不能进到元人的视线。”“这又为个啥?”杨亮节也是不解,“宁王归宋,不就是要提振万民之心的吗?怎还怎还需遮掩?”“好叫国舅知道。”赵维苦笑一声。“维自知几斤几两,凭我这三四千人、几船火药,真能提振万民吗?于外海打沉几条元船,偶尔壮着胆子靠岸激昂几句,就能让百姓恢复信心了吗?”“不行的!维做不到官家的重托。”杨亮节想了想,“确实为难。”抬头看向赵维,“这么说,宁王早就有打算了?遮掩自己也是有所图谋?”“算是吧!”赵维点头,“我做不到,但有人做得到,那才是大宋军民的主心骨。”众人一震急声发问:“何人!?”“文、天、祥!”“张、珏!”“!!!!”杨亮节一惊,连马小乙和王胜等人也是心头一跳,脱口而出,“文、张二公不是在”“没错!”赵维抬头,“他们被困敌营,在元大都受俘。”“所以你要”“也没错!我要去大都救人,所以依旧还要当个混蛋!”“”“”“”众人面面相觑,对视无言,都听傻了。马小乙缓了半天,终是开口,“我说维子哥哥,你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往北边一指,“去,去大都救人!?”“对!”赵维点头,没有半点玩笑之意,“能救得救,不能救也得救!”“嚓。”二爷一屁股坐在船坑里,眼神都是直的。向赵维缓缓举起大拇哥,“你真特么爷们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歪头对杨亮节和王胜笑言,“听见了吧?他说他要去大都救人。”结果,王胜出人意料的没有回应马二爷,反倒是眼神热切,渐起疯癫。“宁王要去大都?那算贫道一个。纵使身死,亦无遗憾!”“嚓!”马二爷大骂,“这特么是个疯道人。”赵维也笑,“若能救出二人,就算把我也搭进去,那也值了!”对此,杨亮节暗暗点头。那两位若得出,确实值了!,
第60章 大耳刮子抽你(书友20170305214516450盟主加更)
文天祥其人自不用多说,千古忠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那是后世多少忠国烈士的榜样,亦是汉人风骨的写照。其文学造诣在当下,可为文坛盟主,气节操守亦被百姓称道。在民间的号召力,更是赵维这些皇族后辈所无法比的。至于另一位,张珏,张君玉,后世虽名声不显,也没有文天祥那么高的名望,但是在军中,尤其是巴蜀之地威望,却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了。张世杰别看是太尉之尊,总领大宋军权,可是和张珏比起来,渣渣都算不上。张珏可以说是南宋末朝最后一位战神般的人物了。这么说吧,由于在宋金时期北宋南撤之时,为了抵挡金国南下,宋军将黄河掘开了一个大口子,人为造成了有史以来黄河最大的一次改道——借淮入海。也就是说,原本由山东入海的黄河,一路南下与淮河汇流,差点并入长江。这次最大规模的改道,使得淮河下游不堪重负,形成了横亘千里的泥塘黄泛区,成了南宋在江淮地区最为重要的天然防线。而江淮泥沙不仅仅是挡住了金人,也挡住了后来的蒙元。以至于,蒙元攻宋,无法从最便捷的江淮南下,而只能选择另外两个突破口。一个是襄樊,也就是襄阳和樊城。这个后世、电视剧中时常提起的四战之地,被大别山脉、大巴山脉和秦岭相夹正中,是蒙军南下的必经之路。这两座城池元军打了六年,最后以守将吕文焕投元而告终。另一个便是四川。进入四川,由三峡出长江,一样也可顺江东去直捣黄龙。而四川最为重要的大争之地有三处:一处,是重庆府,也就是后世的重庆。这是三峡门户,这里若失,则三峡门户大开,蒙元出川易如反掌。第二处,是位于泸州的神臂城,扼守长江之上,是重庆的西大门。此处若失,长江上游沿线的元军便可直达重庆城下。第三处,是位于合川的钓鱼城。扼守嘉陵江岸。自甘陕入川的元军,过秦岭蜀道,经利、巴二州顺嘉陵江南下。若有失,重庆亦是南门不保。而事实上,元军最早占领的南宋疆土就是四川,而最后占领的也是四川。早在近半个世纪之前,还是大蒙古帝国时代,蒙哥大汗便双管齐下攻略巴蜀。一面是,自甘陕发兵自秦岭蜀道南攻;而另一边,则是征服西夏、吐蕃、大理国,绕道云贵高原,自巴蜀盆地的西南攻入。在蒙哥大汗苦心经营十余年之后,终于在四十年前占领巴蜀全境,只余重庆、神臂、钓鱼三城未入囊中。可以说,势如破竹的蒙军只要攻下三城,占领三峡门户,南宋已经可以宣告灭亡了。但是,蒙哥没想到,他这个横扫欧亚的不世汗王会折戟于一个他都没听过的钓鱼城下。他的继任者忽必烈更没想到,挡在南宋面前的最后一块门板,整整困了他三十六年。正是这三坐孤城,构成了南宋最后一道防线,直到赵宋灭亡,也没放一个元卒入进三峡水道。而从蒙军入川的这四十余年中,几乎全都有张珏的影子。甚至最后最艰难的后二十多年,张珏是独撑大局。在巴蜀军民的眼中,张君玉的名字就是定海神针,更是神一般的存在。连在元军将士眼中,他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如果说,忽必烈最想擒在手中的第一人是文天祥,那第二就是张珏。尽管张珏直到被俘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川陕都统制,重庆知州,但此人无论是才能还是名望,皆在绝大多数宋臣之上,绝不容忽视。可是,问题来了,张珏和文天祥一样,都不幸被俘。这种级别的高级战犯,都在大都,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关着。忽必烈时不时叫过来聊聊天,期盼早降。就比如文天祥,原本的历史里,文天祥从被俘到被杀,整整四五年的时间,忽必烈左劝不降,右劝不降,还不舍得杀,差点就放了当道士去了。元帝如此重视,别说救人,见上一面都不可能,怎么救?痴人说梦呗?反正,马小乙是理解不了的。但是话说回来,赵维又何尝不知道不太可能救呢?可是没办法,换做别的时候,赵维这个穿越者还可以慢慢积攒名望,慢慢唤起民志。可这是宋元之交,且是崖山海难之后,哪有时日让赵维循序渐进?除了这两个人,大宋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有底气。“正因为难救”赵维见马二爷依旧不肯作罢,只得道出实情,“所以才去找你爹啊!”“我爹?”马二爷一怔,“我爹能帮你救人?”赵维一乐,“你爹不能帮我救人,但你爹可以帮我去大都。”马二爷听的云里雾里,更不懂了,“我爹怎么帮你?”“嘿嘿。”赵维笑的更贱,“你爹能降元。”“噗!!!”马二爷怒了,“你让我爹降元?”好吧,这个四哥是什么人都坑,让他爹降元,那还不如杀了老爷子来的痛快。之前说过,马小乙的父亲叫马南宝,马家亦是新会的书香之家,且有商产。本无关家国大业,更是不可能于史册留白。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无名小卒,却是赵氏皇族的恩人。甚至宋廷能走到今日,全拜马南宝所赐。事情自宋景炎二年说起。当时的官家还是赵昺的兄长端宗,躲避元军追击逃至新会香山境内,本地巨商的马南宝献粮千石以作军资。后来,宋廷继续逃亡,辗转又回到马南宝家。马南宝冒着风险,将端宗一行藏于家中,暂为行在。也就是那个时候,赵维和马小乙臭味相投,玩成了兄弟。后来,端宗再逃,落海病逝。逃亡宋廷根本就没有能力安葬端宗,又是马南宝把伪作之灵柩出葬。又雇人于寿星塘做五处疑冢,掩蔽真相,端宗遗体葬于崖山永福陵。马老太爷对大宋可谓是衷心耿耿,天地可鉴,而且早就做好了与宋廷共生死的准备。长子早亡,他便把唯一的儿子马小乙送到驾前,自己也打算随军漂泊。可惜造化弄人,崖山海战之前,马南宝重病不起,无法随驾,这才错过了后来的美洲之行。在原史之中,大宋亡于崖山,马南宝得知,呕血而泣,不久便随驾黄泉了。就这么一个忠心家国的读书人,你让他降元?马小乙看着赵维,干笑一声,“呵呵,你信不信我爹大耳刮子抽你?”赵维一愣,下意识摸了摸脸颊,“信!”。————————这章有点水了,都是人物说明,对不住。不过很有必要,毕竟都是重要角色。求票看的舒服别忘收藏哦。
第62章 香山马南宝
马家原居新会城,后其曾祖迁居香山沙涌村,也就是后世的中山市南区附近。位于崖山东北,与珠海、澳门同处一岛。按理来说,此次归家,自也是往东北方向行船。但是别忘了,现在是大元治下,赵维他们别说正经身份没有,更是逆民,在海上钻钻空子,横行霸道也就算了,一入内陆,可就是寸步难行了。所以,他们当下首务是弄得一个合法的身份,方可穿行元地。至于怎么弄好吧,大大方方到新会府衙报上籍贯告身,花点小钱开据路引就可以了。至于你是良人,还是叛军混淆其中,就没人查这个事儿。即使做实了是叛军,官府吏员也依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交钱走人。不是元朝管制松散,实在是没办法。自宋元开战以来,百姓避祸也好,叛逆也罢,多半背景离乡,成为流户,至使各行省、州县在册户籍连原本的一半都不到。惨淡之下,莫说稳定民心农事,连正常的商贸活动都大受影响。所以,尽管元廷有明确诏令,各州府严查叛民、罪徒,在案者一律没为奴籍,发官统配。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都让朝廷抓去做了官奴,那地方怎么办?全都饿死呗?所以,只要不是明发讣告的要犯,地方一律不查,能放则放,以求百姓皆能归家务农。当然也有例外,许多蒙古贵族南下湿热之地为官,为的就是抓奴。只不过,抓的不是官奴,而是私奴。而且,此事尤为猖獗,逃犯不够抓的时候,就强抄良人为奴。这也是为什么元朝和清朝一样,施行汉政,却与汉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直至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总之,万幸的是,新会一地,除了千户所是元人担当,政事之务都是南北汉人。想没私奴也没那个资格,所以验籍放引都十分宽松。赵维等人于偏僻处登岸,杨亮节、赵维、马小乙和王胜四人作逃难装扮,直接去了新会府衙。最后,衙吏见这“一家四口”不像穷鬼,张嘴就要了40贯中统钞的“出引钱”。赵维哪有那东西,偷偷塞给府吏一角重2两的银疙瘩,直说只有这么多了。府吏一看,这是把看家底的银货都拿出来了?